真愛家庭雜誌 第30期 (2006年08月)
主題企劃
資訊篇
對症下藥止家暴
故事篇
我願意
話題篇
迎戰婚姻暴力
 
真愛分享
個案剖析
夫妻一世盟
牽手偕行
我妻我友
真愛書香園
感動叛逆的心
親子加油站
圓夢
真愛電影院
不作寂寞的父親
健康資訊站
不想「中厚」就要動
一笑抵萬金
另類思考


遠離暴力甜甜蜜蜜.話題篇
迎戰婚姻暴力

█許芸

?現象:家暴的猙獰面目

  自古以來,家庭暴力,尤其是在家庭中針對婦女的暴力,就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論那個種族或地域,也不論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和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舉世關注
  隨著國際婦女保護運動的發展,家庭暴力作為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而受到關注。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為「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做了界定:即「對婦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體、心理及性方面傷害或痛苦的任何基於社會性別的暴力行為,包括威脅要挾使用這類暴力、強迫或任意剝奪自由,不論其發生在公共生活還是私人生活中。」
  因尼泊爾一對姊妹被殺事件引發了國際關注,從而於1999年起將每年的十一月廿五日訂為「國際消除家庭暴力日」。目前,全世界有四十多個國家制定了禁止家庭暴力的法律。

美國家暴何其多
  據美國聯邦司法部及國家醫學會的統計——
◆每三位婦女中就有一位,在這輩子中至少被打過一次。
◆最容易讓十五歲到四十四歲之間婦女受傷的事情,就是被先生或情人毆打。其人數多於車禍、被強暴及遭搶劫者的總和。
◆醫院急診室治療個案中,有35%與家庭暴力有關。
◆所有被殺害的女性中,有41%是因家庭暴力而喪生。
◆警察受傷的案例中有40%、被殺害的案例中有20%,肇因於處理家庭暴力問題。
◆警察局在夜間接到的求救電話,有60%與家庭暴力有關。
◆14%已婚婦女曾被丈夫或前夫強暴過。
◆在家庭暴力中,婦女受害者占絕大多數。

其他地區亦普遍
◆在英國,家庭暴力占全國暴力事件總數的25%。
◆在台灣,每五位婦女中就有一位在一生中曾被毆打。有17%至35%的婦女曾在婚姻中受過身體或精神上的虐待。
◆在中國,一項婦聯對2.7億個家庭的調查顯示,有30%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每年約40萬個解體的家庭中,有25%是因為家庭暴力。
  中國傳統文化中,三綱五常中的「三綱」就是指「三種絕對服從的關係」: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妻子的地位不僅在丈夫之下,也必須聽命於公婆。
  在傳統的封建社會裡,「妻子如衣服」的觀念普遍存在,別說是隨便打罵,就是「典賣妻女」或「強逼妻女賣淫」都是關起門來的家務事,外人管不著。
  婦女由於在家庭和經濟地位上處於弱勢,更因為「家醜不可外揚」的傳統觀念,長期以來,家暴就在「清官難斷家務事」的幌子下傳承滋生著。

暴力會使原本應當溫馨和樂的家分崩離析。

家暴涵蓋廣
  以往提起家暴,多局限於使受害者遭受肉體傷害或致殘的肢體暴力,受害者的傷殘檢查證明,成為司法部門追究刑責的重要依據。在第十一屆世界婦女大會上,正式提出,家庭暴力分為精神暴力、軀體暴力和性暴力。
  中國的一項統計資料表明,精神暴力發生頻率占家暴總數第一,軀體暴力第二,性暴力最少。
  隨著社會形態的變遷及防家暴法律法規的制定,形式更隱蔽的精神暴力有上升趨勢,尤其在知識份子當中,比例驚人。
  社會學家指出,精神暴力和性暴力與軀體暴力相比,對受害者的精神摧殘更深更重更隱密也更難界定,往往遠遠超出解除婚姻關係所可以解決的,甚至終身難癒。專家更注意到,有外遇且離婚不順利的丈夫或妻子,對配偶施加精神暴力或性暴力的比例較高。
  家庭精神暴力是:以威脅、咒罵、譏諷、淩辱人格等方式,造成配偶或伴侶精神上的痛苦和壓抑。
  家庭性暴力則是指違背婦女意願的婚姻內強姦。在美國某些州,妻子若舉報丈夫婚姻內強姦,丈夫會被判處十五個小時的監禁。

多管齊下
  「走出家暴」應當從「認識家暴」開始。其次,人人都當尊重生命。因為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創造和傑作,在人格、尊嚴、自主意識等方面,男女享受平等的自主權。
  除了觀念的改變及依靠信仰的力量之外,也需要尋求專業人員並善用政府及社會資源來幫助解決家暴的複雜問題。換言之,「家暴」這個社會問題,需要受害者、施暴者、輔導者和政府公權力攜手解決。


附錄:家暴自我檢測表


?行動:求救,悔改,援手,制止

受虐者:自我覺醒尋求保護
  長期在婚姻暴力的陰影下忍辱偷生,對自己、對施虐者、對兒女都沒有好處。
  遇人不淑或長年生活在暴力威脅之下的人,必須鼓起勇氣,脫離被轄制、虐待、騷擾的景況。以下幾個步驟可以幫助你獲得免於恐懼的自由。
1、認識家暴的類型並自我覺醒
  通過參加有關講座及與信任的輔導人員協談,認識到自己是受害者。請自我測試:
■是否必須時常小心翼翼看對方臉色或百依百順?
■是否認為夫妻之間的打架(或被打)是清官難斷的家務事?
■是否為了孩子或經濟依靠忍受對方的毆打及各種責難?
■是否認為將遭到配偶打罵的事實公諸於眾是很丟臉的事?
2、權衡自己的安全問題
  這包括生命安全與精神安全。有研究發現,長期受虐的婦女會出現「受虐婦女症候群」,其症狀為自我意識低下、敏感多疑、畏縮、焦慮、情緒不穩等。
  在無助與絕望的情緒下,鋌而走險「以暴制暴」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3、自己做出決定
  是維持現狀,還是勇敢地走出陰影?研究顯示,受害者不少處於經濟或社會上的弱勢地位,因而常常處於矛盾之中:又想脫離目前的狀況,又對自己將來的出路沒有信心。
  若決定尋求幫助,要有失去經濟支援和婚姻、或失去孩子監護權的心理準備。
4、尋求幫助
  請記住,施暴者通常會害怕公眾輿論和法律制裁。施暴者往往抓住受害者愛面子,怕失去孩子與經濟支援等心理反複施暴。當你將自己的實際情況向可信任的親友或反暴熱線電話傾訴時,就能得到理解和幫助。另外,有的社區還設立了受虐婦女避難所,可供受害者暫時居住。
5、離開施暴者
  人格不健全的人,習慣予取予求,認為太太百般順從是理所當然的,因此他不需要改變。華人慣常勸受害者逆來順受、忍耐等候,甚至抬出信仰的大帽子,力勸太太留在他身邊理慢慢感化他,對暴力婚姻而言,這樣做成功率實在太小,危險性也實在太高了。
  有統計表明,受害者若一味在暴力的婚姻之中隱忍,會促使婚姻走向固定的暴力模式。
  若受虐者一味忍受,只有7%施暴者會自行停止打人,其他93%則愈演愈烈。很多施暴者是在配偶尋求外界幫助,或是提出離婚時才覺悟到自己需要從暴力的惡性循環中跳出來。
6、醫治及開始新生活
  受虐者在治療身體傷害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心理醫治。重新自我定位,建立信心,學習技能及經濟獨立,都是建立新生活的步驟。
  此外,在家庭暴力的陰影下長大的孩子,心靈傷害和性格扭曲的比例很大,也有可能成為將來的施暴者,因此若有可能,應考慮將孩子帶離暴力環境。

施暴者:斬斷惡性循環
  暴虐的丈夫,絕非上帝為人設計的正常家庭成員。任何人都有權免於受虐而擁有安全、尊嚴的生活。你若是施虐者,要主動尋求專業協助,靠信仰的力量悔改,否則害己傷人,下場不堪設想。以下是一些建議:
1、瞭解自己
  分析自己原生家庭背景,回顧自己幼年時期遭受或目睹暴力時的感受,並思考用暴力加害於配偶及家人的行為對婚姻和家庭的危害。
2、戒酒戒毒
  在家庭暴力的調查中,有酗酒與吸毒記錄的施暴者占相當比例,醉酒、吸毒使施暴者的自控能力下降。若決心從暴力婚姻中跳出來,首先要有決心戒酒戒毒。
3、認識暴力循環周期
  找出自己易被觸怒的心理按鈕。如今研究者與專家們公認家庭暴力通常是循環式發生,且嚴重度及發生頻率與日俱增。這個周期分:平靜期、壓力積累期、爆發期、懊悔期(或稱蜜月期)。
4、跳出循環周期
  願意讓親戚朋友、社區工作者,警察或教會牧師介入,監督或幫助自己跳出蘊積→爆發→悔恨→蘊積…的惡性循環周期。
5、學習正確的情緒疏解方式
  讓自己從易引起憤怒和情緒波動的事物上轉移精力。認識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使自己「物化」配偶的思想轉變為「尊重生命本身」。
6、借助於信仰的力量
  真正認識自己的無力自拔,承認需要上帝的幫助,借助讀經禱告學習仁慈、愛與饒恕。

輔導者:循序漸進伸出援手
1、傾聽受虐者傾訴,分析受虐類型及嚴重程度,做一個評估調查。
2、取得受虐者信任,並對你們的談話和計畫保密。
3、告訴受虐者個人的力量很難阻止虐待行為。
4、協助受虐者設計人身安全計畫。
5、與受虐者討論她/?他的實際狀況,及提供所需的具體協助。
6、幫助受虐者發展個人資源,支援她/?他個人的決定。
7、不要輕易建議受虐者回到暴力的關係中。
8、幫助施虐者分析她/?他的狀況。
9、幫助施虐者尋求戒酒戒毒等治療計畫。
10、幫施暴者建立支援監督系統。

公權力:制止暴力保護弱者
1、動粗要付代價
  目前美國很多州已有明確的法令規定:只要發現丈夫打太太,無論太太有否提出告訴,先生都至少要坐牢一夜。這相當有用,尤其是對那些有工作的男人,他們會覺悟到,如果再這樣下去,不但會失去家庭,連職業也將不保。
2、禁止接近
  為了保護妻子不再受害,法官可頒佈「禁制令」(Restraining Order)讓施暴者不能近身。另外,讓太太隨身攜帶呼叫器,或是在太太房間設按扭與警察局直接連線等,都是可以幫助她們的方法。
3、施加壓力
  在法庭的壓力之下,為避免坐牢,或為了改善家庭、婚姻,許多施暴者才開始有動機接受心理治療與團體輔導,讓他們的家庭與他們本身,都有了絕處逢生的契機。
  本會會務顧問、臨床心理學家黃維仁博士表示:立法單位要不斷改進未臻完善的法律,好更有效保護受害者,也讓那些陷在罪惡中的施暴者有條生路。
4、教育和立法
  婚姻暴力是相當令人傷痛的。若一直包容,施暴者很難改變,雙方受害,子女受害,一代傳一代,咒詛永無休止。
  黃維仁強調,愛是需要學習的,社會的每一份子需要知道如何去愛,如何建立可長可久、互相尊重的親密關係。政府更要針對施暴者推動強制學習的立法,建立學習管道。


尋找協助


作者許芸來自廣州,與夫婿劉水旺育有一女,定居新澤西州,從事生物研究,喜愛寫作、採訪、並在網路上與朋友分享生命。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