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46期 (2009年03月)
主題企劃
見證篇
  加添的喜悅
話題篇
  中年生子品甘苦
資訊篇
  中年生子知多少
 
同心迎戰人生考驗
真愛廣角鏡
  八號試金石
理家理心
  整頓市中心
真愛下茶
  老夫老妻老火湯
個案剖析
  家有小霸王
親子加油站
  重填空巢
愛與被愛的藝術
  要多頻繁才正常
家庭電影院
  愛在天涯海角間
真愛交流道
  男性也有更年期



人生的另類轉折.話題篇

中年生子品甘苦


█廖美惠

♥看案例,思利弊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
         太多中年父母問過同樣的問題:「孩子們從生下來的那些時間到哪去了?」
        「記得彷彿昨天才忙著為嬰兒錄影,……現在他就要上大學了?」
         中年父母心中不免遺憾:我們為事業花了太多時間,為孩子花太少時間。等到懂得珍惜,為時已晚。
         如果上帝讓你有再一次機會,中年生子,你的反應是如何?
         有人說:太可怕了,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拔到青少年,不久就要上大學,終於可以準備退休了,萬一中年生子,不是一切又要從頭再來嗎?
         有人說:要是早幾年還可能考慮,中年生子,在生理上、心理上、經濟上的適應恐怕都不容易吧?
         然而,另有些人卻充滿著希望地說:如果真的幸運中年得子,那麼就是從中年「保送」到退休,中間不必經過空巢期囉!
         誠然,只有一個孩子,家庭還是可以很幸福,但是當你看到,子孫滿堂歡笑滿室的家庭氣氛,內心深處是不是也會有一股說不出的羨慕之情,答案在你自己的心中。

案例A:永不後悔的投資
         張先生今年已經坐四望五了,家庭主婦張太太也剛過完四十五歲生日。大兒子今年已十五歲,二兒子也已十三歲。
         三年前家中多了一位家庭新成員,一向安靜規律的張家,突然變得熱鬧活潑起來。

生養眾多
         張太太回想起三年前,和丈夫討論計畫生老三的對話,就像幾個月前才發生的事,怎麼一眨眼,老三已經是三歲的小可愛了!
         「為什麼當初不早點生老三,為什麼等了十年才想生?」這是張太太常被問到的問題之一。
         張太太說,年輕時從來沒有人鼓勵她應該多生幾個孩子。她和丈夫也一直認為兩個孩子已經足夠了,已盡到該盡的義務。「環顧四周的朋友,好像大多數家庭也都是兩個孩子就不生了,和大家一樣就好了嘛!」這是張太太當初的心態。
         直到七年前,選擇在家學習(Homeschooling),認識了一些孩子多的大家庭,看了一些書籍,張家夫婦對聖經中所提到的「生養眾多」,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理解。禱告確認後,張家夫婦決定趁還來得及之前,認真向上帝求第三個孩子。

最活的生活教材
         有人因為投資選錯股票懊惱不已,也有人因為入錯行而大感後悔。但是張太太說:「這輩子最不後悔的一件事就是生了三個孩子。」
         張太太很贊同一位青少年輔導專家所說的話:「家中有新的嬰孩成員,是給青少年兒女最好的生活教材(Best Curriculum)。」
         過去三年,老大老二是張太太最好的幫手。現在弟弟哭泣時,還指定要大哥哥抱抱呢!出門在外,也大多是兩個哥哥幫忙照顧。原本擔心中年體力不夠的張太太說,現在比當年帶老大老二還輕鬆呢!
         張太太觀察過很多中年生子的家庭,對上面的哥哥姐姐而言,帶領及照顧幼小的弟妹是培養領導能力及責任感的好機會。
         「真的,沒有比這個更活的教材了!」因為在家教育,張家能夠有更具彈性的學習方式與空間。老大教老三唸書,老二教老三彈琴。至於張太太的下個任務,就是規劃、等待家中未來的第四個孩子出現。

傳承的生命
         鼓勵媽媽們多生孩子是張太太最有熱忱的事。教會裡,許多年過三十五歲的媽媽們,想生但卻沒有勇氣再生,張太太總會鼓勵:「用三年換未來三十年,先苦後甘,咬個牙就過去了,趁還來得及,就算要付出些代價還是值得。」
         「或許有人會笑我落伍古板,但我不會改變我的想法。身為女人,生產是我們的特權也是義務,母親在一個國家、社會扮演太重要的角色……。中年生子,聽起來好像是不划算,其實有很多無形的報酬,將來會一次連本帶利還給妳。」談起中年生子,張太太臉上難掩滿足的喜悅。
         「身為人母,把自己的生命投資在下一代身上,太值得了!把信仰和價值觀傳承給下一代,是我人生下半場最重要的工作……。」
         說著說著,張太太又要舉出她最常講的例子了,「你知道嗎?回教徒家庭平均生六個孩子,基督徒家庭平均卻只有兩個孩子,再這樣子下去,後果可想而知!如果持續少子化,幾百年後,一個國家的國力一定會衰退甚至滅亡……;一棵大樹也要從一粒小種子開始,不要再浪費時間了,趕快準備播種吧!」
         「真的還要生老四嗎?」張先生再次問老婆。
         「上帝若真的要給咱們,當然就要囉!」張太太毫不猶豫地回答。

案例B:我為什麼想生老三
決定前的徬徨
         去年五到六月,小蒨連續三次在不同場合中聽到,上帝對婚姻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生養眾多」。五年前受洗成為基督徒的小蒨,過去也聽過類似教導,總覺已人過中年,事不關己,但這接二連三的信息,卻讓她上了心。她想,是上帝在對我說話嗎?
         對小蒨而言,中年生子,她必須先通過自己的意志與情感。「我想再生孩子的動機到底是什麼?我應該請求姊妹們為我代禱嗎?但是我已經不再年輕了呀!為什麼還會有這個念頭……」
         三個月中,小蒨所思、所想都是繞著生孩子這件事打轉,就連出門在外,所到之處眼裡彷彿只看到小孩。小蒨詢問幾位有中年生子經驗的教會姊妹,得到的答案都是類似:「如果是上帝要賜給妳的禮物,為什麼不要?!」
         日夜反覆思量:「生?還是不生?」——這是小蒨曾經面臨過最徬徨的決定。

5%的機率
         「為什麼早幾年不想生呢?」小蒨誠實地自問自答:「以前真的從來沒有好好想過這個問題,況且以前夫妻關係不穩定,也不認識上帝,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從沒想過再生孩子這回事。」
         但為什麼現在又心動了呢?「我的體力還夠;夫妻感情已經穩定了;趁還來急得及;我羨慕孩子多的家庭;把未來十幾年投資給新生命,重新學習當媽媽;但是我到底害怕什麼?我的家人會支持我嗎?我不想到了五十歲才後悔當初沒生;我要上帝的祝福……,」小蒨一面開車,腦海裡一面盤旋這些問題。一個緊急煞車,小蒨在路邊停車向上帝禱告:「上帝祢願意給,我就願意要!」當晚終於開口和丈夫認真討論,她沒料到丈夫表示贊成願意試試。
         下定決心後的第一個行動就是去看婦產科醫師。把裝在腹中七年的避孕器拿掉,是一個信心的突破。「四十四歲以上的受孕機率大概只有5%,」聽完婦產科醫師的分析,小蒨有點失望,原來中年生子,不是那麼簡單,想要就要得到的。
         望著手中粉紅色盒子,99%準確性,只要一分鐘馬上就可以知道結果。小蒨心中忐忑不安。可能嗎?真的可能四十四歲還順利懷孕嗎?
         半年多來,小蒨內心掙扎從「不敢生」到「很想生」,現在的心態則是「上帝給就要,上帝不給也可以。」
         不管測試的結果是粉紅色或是藍色,小蒨夫婦表示,他們都願意欣然接受。

♥小叮嚀,解心結

中年生子是非題
  1. 中年生子,費用愈來愈貴,成本太高,養不起喔!    _是_非
  2. 中年生子,會犧牲現有家庭生活的自由。     _是_非
  3. 一個孩子不嫌少,世界人口已經夠多了,何必再湊熱鬧?     _是_非
  4. 高齡產婦危險性高,不值得一試。     _是_非
  5. 養兒防老是不合潮流的思想。     _是_非
  6. 中年生子,手足年齡差距大,玩不到一塊兒,小的會落單。     _是_非
         以上問題的答案,皆為「否」,才是正確、幸福的中年生子觀。


         現代女性由於受教育的機會比傳統女性高,加上追求事業成就,普遍有晚婚及晚生孩子的趨勢。四、五十年前,不論在東方或西方社會,處處可見四十幾歲的年輕祖母。而今,三、四十歲的未婚「資深美少女」,滿街都是。
         「兩個孩子恰恰好,一個孩子不嫌少。」曾經是早期台灣推廣家庭計畫的熟悉口號。九○年代後因著出生率降低,現在又把推廣口號改為「兩個孩子很幸福,三個孩子更熱鬧。」
         你同意孩子是上帝給我們最好的產業嗎?你是否考慮再生孩子,但因顧慮「成本太高」而遲遲不敢再生?仔細用心地看,周遭人到中年生了老三、老四的家庭似乎愈來愈多悄悄出現。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願意中年生子?又是什麼因素攔阻人們不敢多生?想要得到中年生子的祝福,你必須走出下列這六大迷思。

1. 中年生子,費用愈來愈貴,成本太高,養不起喔!
         小叮嚀:統計顯示,不願再生孩子的眾多理由中,「養不起」名列榜首。多數人認為,物價、學費高漲,加上經濟不景氣,生孩子,太昂貴了,成本太高不符合經濟效益。
         鼓吹生養眾多的家庭婚姻輔導邁爾(John Meyers)牧師分析,愈是富裕的國家或家庭,孩子人數反而愈少。這說明,養不起並不是真正的問題。當我們習慣用物質來餵養孩子,金錢就變成一個重要因素。
         邁爾牧師表示,「養孩子太昂貴」,一方面是出於心理因素,在物質取向的社會,父母以為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另一方面是出於比較,希望孩子過得比我們更好,要送孩子上最好的學校,要學各樣才藝……,如此這般,「經濟壓力」當然不小。
         北美真愛家庭協會副會長蘇文安的夫人林麗珊,家中三個孩子分別廿一歲、十七歲、十歲。她表示很感恩四十歲那一年,上帝賜給她老三。她認為「養不起」不應該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重要的仍在於夫妻倆人的基本觀念。是不是真的喜愛孩子?是不是真的相信孩子是上帝所賜的產業、是最寶貝的禮物?林麗珊鼓勵有心人,信心是一小步、一小步建立起來的,要踏出去,才會經歷。
         也是中年生子的小文,生完老二後,所有嬰兒用品都轉送別人,沒想到多年後自己生了老三。這回她的嬰兒用品幾乎也都是來自教會弟兄姊妹的二手贈品。「說到花費,多個老三,不過是多雙筷子,幼稚園到高中都是免費不花錢嘛!」至於以後的大學學費,小文表示,儘量爭取念公立、獎學金或助學貸款。她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只是純粹怕養不起而不敢生,反而可能因小失大,那樣太可惜了!」

2. 中年生子,會犧牲現有家庭生活的自由。
         小叮嚀:雙薪家庭的小王夫婦只有一個孩子,多年來也曾考慮生老二,卻遲遲無法付諸行動,對他們而言,經濟因素不是問題,最大的掙扎是害怕失去自由。
        年輕一代夫婦不願多生孩子,認為孩子就是束縛,孩子愈少,愈輕鬆自由,甚至可以不要孩子。這樣的想法,在現代年輕人中頗為普遍。
        新澤西州傳道人卲王美玉表示,上世紀中葉至今,人文主義、個人至上思想已無孔不入地滲透社會所有層面,包括政府、學校、媒體…….。人文主義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就是「人本」,當人覺得自己可以有掌控權,就會認為:想生幾個孩子,控制權在我而不是在上帝。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麼現代人不願多生孩子。
        林麗珊表示,如果父母只著重強調自己為孩子的犧牲,而沒有看到孩子帶給父母的喜樂與滿足,就會認為孩子是累贅。林麗珊說她很珍惜有第三次機會當母親,讓她和夫婿蘇文安重新體驗為人父母的美妙。
        年過四十生下老三的小潘表示,生老三的第一年可能因為奶瓶尿布,生活暫時失去自由,但她以過來人的經驗分享,有了老三後,年長十歲以上的老大、老二反而受益更大,不但學會不以自我為中心,更激發出兄長的愛心,全家人更因為老三而凝聚家庭向心力,不管到哪裡,家人同進同出,得到很多羨慕的眼光呢!


蘇文安、林麗珊夫婦的三個孩子,年齡差距雖不小但仍然可以相親相愛。(攝於2001年)

3. 一個孩子不嫌少,世界上人口已經夠擁擠了,何必再湊熱鬧?
         小叮嚀:常聽到這樣的話:「世界人口已經夠擁擠了!」其實這可能只是片面之詞。根據統計,目前台灣生育率1.1,為全球倒數第四,學者開始擔心十年後台灣人口會負成長。臺灣人愈來愈不願意生小孩,新生兒數目比起十年前足足少了一半!幾年前,台灣開始推出育嬰假可拿六成薪,就是為了搶救台灣低迷的生育率。
         不只是在台灣,鄰近的日本,平均終身生育子女數也只有1.3。這在西方七大發達國家中,僅高於第二低的義大利。現在日本66%的夫妻都只願意生一個孩子,他們可能心想,就算我只生一個孩子,還會有別人生三個、四個,讓別人去承擔民族傳宗接代的責任吧!
         至於美國,國力強盛之所以能夠持續這麼多年,有一個重要因素是,大量引進外國移民,若沒有移民不斷給美國補充新血,美國人口的成長,也可能岌岌可危。
         撇開為國家民族生孩子、為手足寂寞找伴才生孩子,回到最原點,人生到底應該怎麼過?人來世上一遭,不是為快速跑到終點,而是在這段旅程中,經歷了什麼多采多姿的風景。「生孩子」當然是父母的大風景。如果你還在猶豫要不要再生個孩子,「要生幾個孩子?」這件事肯定是你當前人生最需要想清楚的課題。

4. 高齡產婦危險性高,不值得一試。
         小叮嚀: 由於現代人普遍晚婚,「高齡產婦」已成了流行的名詞。根據醫界共同定義,所謂「高齡產婦」是指三十五歲以上的孕婦。據台灣協和醫院統計,過去十年,在台灣,三十五歲至三十九歲的孕婦增加了90%,四十歲或以上的孕婦,增達78%。
         紐約的汪海波醫師表示,所謂危險性高,不是指生命危險,是指高齡產婦的染色體突變機率較高,在懷孕15~17週時,可以做抽羊水化驗,檢查染色體是否正常。另外,超音波在20週可以看出嬰孩的發育狀況。高齡產婦最擔心的就是嬰孩的健康狀況,懷有唐氏症嬰兒的機率,依年齡遞增,三十五歲以上的產婦,比例約是1/300。
         汪醫師建議,就生理因素而言,女性最佳懷孕年齡是二十五歲到三十歲。如果是高齡產婦還是值得一試,但在懷孕期間要密切注意自己身體健康與醫生配合檢查並控制血壓、血糖,以免產生併發症。
         洛杉磯的葛原隆醫師表示,據統計,教育程度愈高,婦女生育時間愈晚。三十歲以後甚至三十五歲以後的孕婦已愈來愈多見。高齡產婦又分為:高齡初產婦和高齡多次產婦。高齡初產婦因為骨盆腔較小,剖腹產機率提高。有多次生產的高齡產婦順產機會還是相當大。
         葛醫師分析,他看過多個高齡產婦的見證。她們受孕率較低,正因為「得來不易」,會更珍惜孩子。此外,中年生子,經濟已穩、知識較豐、夫妻感情成熟、更有時間及耐心教育下一代,這是作為高齡產婦的一項優點。


5. 養兒防老是不合潮流的思想。
         小叮嚀: 2008年十月美國ABC電視網調查,目前全美約有300萬老人與已婚子女同住。現實的理由之一,經濟不景氣、退休金縮水,與子女同住不但彼此照顧、享受家庭溫馨,並可節省大筆開銷。該調查顯示,未來會有愈來愈多老人,養不起自己的未來,而選擇與兒女同住。
         多數人會同意,養兒防老不是現代人應有的心態。的確,生養兒女不是商業交換行為,你要養我,我才要生你。但是想想,當你老了、寂寞了,需要人關懷時,會希望那時自己有幾個孩子?噢!這樣的說法,恐怕還是有「養兒防老」的嫌疑在。
         那麼換個角度說好了,當你老了、病了,需要人關心照顧時,在那節骨眼,你的孩子希望自己有幾個手足呢?
         或許有人又要反駁,即使生了十幾個孩子,「三個和尚沒水喝」,最後還不是孤老以終,只生一個反而比較孝順。這種案例並非不可能,但畢竟少見。
         不是常聽到一句話嗎?「老人就和小孩一樣,需要關懷和陪伴。」《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書中指出,孩子少,父母在人生前半段可能輕鬆自由過日子,可是後半段人生反而輕鬆不起來。例如,老人遇重大疾病時,若兄弟姐妹多,至少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甚至遇重大決定「要不要開這個刀?這個手術要不要做?」有手足,彼此有商量對象。「人多好辦事」這句話未必成立;但是,人少,事情肯定更沉重。
         中年生子的張華彬表示,養兒防老絕不是他多生孩子的主因,但卻有可能是自然產生的附加價值。「我不期待老了,孩子要養我,但孩子願意對父母表達孝心,是給父母最大的安慰!」

6. 中年生子,手足年齡差距大,玩不到一塊兒,小的會落單。


有了老三(後排右一)老四(前排右一),劉富理牧師、王仁美師母又邁入了人生新境界。

         小叮嚀:洛杉磯正道福音神學院劉富理院長夫人王仁美,育有四個女兒,老大老二相差兩歲,老二老三相差十歲,老三老四相差一歲半。
         已升格為外婆的王仁美表示,年齡差距遠近各有優缺點。三歲以前,孩子很多時候都是各玩各的,因這年齡的孩子,身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充分互動的階段,但隨著年齡漸長,手足年齡差距大的「好處」,才逐漸彰顯,並且與日俱增。
         她舉例說,老三老四進入青春期後,大姐二姐就成了妹妹最好的輔導員,妹妹對姐姐可以訴說心事,對姐姐總是心服口服。
         有兩個大女兒帶著兩個小女兒,王仁美非常放心。再加上自己是第一代移民,對美國文化並非太了解,而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兩個大女兒,反而更懂得如何幫助兩位妹妹,手足間的話語,好像都比父母來得有說服力。
         「四個姐妹一起逛街,一起聊天,一起分享屬靈的經歷,她們是最好的朋友,甚至住處也選擇在附近的地方。」現在王仁美的大女兒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了,二女兒也生了一個Baby,兩個妹妹成了姐姐最好的臨時保母。
         林麗珊的老大和老三相差十一歲,老二和老三差距七歲。她認為,生孩子的〝timing〞(時機)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手足年齡差距大,相處不但不會造成問題,反而有益處。她說,老大會把自己小時候收藏的玩具和弟弟一起分享;在耳濡目染下,十歲的弟弟也可以和十七歲的姐姐一起討論書中的人物和情節。
         決定手足間的感情深厚與否的關鍵,在於父母的教養態度。


中年生子為哪樁?

為什麼我要把上帝的祝福拒絕於門外呢?我想要讓我的「箭袋」多一支「箭」。
孩子是丈夫與妻子愛的結晶,兒女是婚姻中最寶貴的禮物,多多益善。
幼小的孩子能讓家庭充滿生機與希望,讓我保持年輕的心境。教我找回失去的赤子之心,享受每一天。
中年生子,讓我有機會經歷上帝每日的供應,讓我增加對上帝的信靠。
我要在這世上多種下一個敬虔的種子,培植他榮神益人。
我希望我的子女多一個手足,有一天當我不在這世上時,他們可以彼此鼓勵、提攜,享受家族的溫馨。
幼小的孩子讓較大的孩子有機會學習如何當領導與作榜樣。
再次有機會跟著小孩子一起探險、學習新事物,甚至做原本不敢想的夢。
多個孩子,多個人可以慶祝生日,逢年過節充滿更多熱鬧、歡笑,小孩比電視節目更具娛樂效果喔!
中年生子,讓我的精力和注意力不會過度集中在青少年孩子身上,讓他們有喘息的機會。
(部分摘譯自: "Be Fruitful & Multiply" 一書)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