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48期 (2009年07月)
主題企劃
實例篇
  生命夥伴
話題篇
  勞燕不分飛
報導篇
  一探中國的「牛郎織女」現象
 
同心迎戰人生考驗
親子加油站
  親子路上恩滿滿
理家理心
  控制中心除髒亂
愛與被愛的藝術
  走出婚前同居的陰影
真愛EQ坊
  致命的Sexting
生命省思
  快樂哪裡來
真愛下午茶
  華人心,父母情
家庭電影院
  父子一線牽
真愛交流道
  真情真愛顧長輩




         父子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秘密」,有時甚至是一種「奧秘」。「祕密」是不能告人、鮮為人知的;而「奧秘」卻是不為人所知,除非被一語道破,或是豁然憬悟。
         到底父親 (不論是生父、養父、或是父執輩) 怎麼影響兒子?如何影響?兒子又有多像父親?這些似乎都無法用科學去整理、證明。

山國的故事
         2007年問世的電影《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主線從平靜清雅的阿富汗喀布爾開始。阿米爾,一個富商之子,出生時母親因難產過世,父親希望兒子秉承自己勇敢正義的性格,無奈兒子卻生性懦弱,沉迷於編寫故事;而與阿米爾年紀相仿,和他一起長大的僕人之子哈山,似乎更討阿米爾父親的歡心,他正直、勇敢、善良且忠心,與阿米爾形成鮮明的對比,成為阿米爾的保護者。
         一場風箏大賽之後,哈山為了守護為阿米爾尋到的風箏,遭到一群壞孩子的凌辱,阿米爾目睹了一切卻不敢挺身相救,從此,阿米爾因愧疚難堪而無顏面對哈山,最終設計逼走了哈山。
         不久蘇聯進攻阿富汗,坦克的履帶壓碎了玫瑰花叢,砲管撞倒了櫻桃樹,阿米爾隨父逃到美國,多年後成家立業,父親也在阿米爾新婚不久病逝。父親生前摯友拉辛汗一通越洋電話,打破了阿米爾的平靜生活,他決定回到阿富汗,帶著贖罪之心,勇敢地解救了哈山留下的遺孤。
         一年一度的風箏大賽是孩子們展示本領的時機,那時的山國是寧靜的,初春後殘留的薄雪,淺淺地覆蓋著黃色的山坡、黃色的屋頂和同樣黃色的街巷,人們不但要放飛風箏各顯神通,還要用自己的箏線將別人的風箏割斷了,才算贏得最後的勝利。而被割斷墜落的風箏,則是一大群孩子所追逐的對象,能夠搶到它也是一種榮耀。
         主角阿米爾幼年時與童僕哈山,就在這個大環境中,彼此間有著單純又複雜的感情。而故事的支線中卻有四對子與父的關係糾葛攀纏。

四對父子的糾葛
         第一是阿米爾與他的父親,以一只手錶為象徵。孩子喜歡的是寫作,但父親給的生日禮物雖然昂貴,卻是手錶,阿米爾將這只手錶用來作為趕走童僕哈山的工具。阿米爾的父親慷慨直率,家道豐富時助人為樂,但他總是想在阿米爾身上找到阿米爾沒有的個性。
         父親在逃難時仍然可以為朋友與正義,在配槍的蘇聯士兵前,為即將遭受凌辱的婦女挺身而出。
他高雅而有尊嚴,即使到了美國,在加油站的小舖作店員,一方面為兒子不願選擇作醫師卻執意要成為作家而黯然失望,另一方面卻又要在跳蚤市場兼職,扛起兒子學費與家計的全部負擔。對於長子阿米爾,他提供了他的所有,就是他自己。即使在形容枯槁的絕症末期,還要西裝筆挺慎重其事的,前往同樣落難的前任將軍家提親。
         第二是童僕哈山與阿米爾的父親,劇中用一只風箏為象徵。在哈山生日那天,他可以坐在汽車的前座,雖然是兒子的位置,但一年最多坐一次,顯示出一位私生父親對兒子的憐惜、欣賞與不能完全公開的愛,給哈山買的生日禮物──風箏,就是後來為阿米爾贏得勝利的風箏。
         父親最痛恨偷竊,卻在哈山承認偷竊阿米爾手錶時,立即原諒他,這使得阿米爾不能明白。父親對私生子哈山的感受,哈山不知情,阿米爾也不知情,父親以為這樣做同時保護了兩個人,但其實他傷害了兩個人,也傷害了這兩個人之間的情誼。
         第三是童僕哈山與他的養父阿里,沒有物質的東西作為象徵,單純的他們只是同樣誠實、同樣正直,對他們命中注定要服事的主人與小主人忠心。一生中唯一的謊言,都是為了保護他們的主人:阿里甘心撫養主人的私生子,哈山甘心背負偷竊的罪名,好為小主人遮掩罪責。
         最後是哈山之子索拉博與哈山,以兩副彈弓前後呼應,父子同為雞姦的受害者,在不能抗拒的身體裡,卻沸騰著保護別人的勇者氣概。阿米爾一生中三次危機,都是在這對父子的手中獲救的。

父親的影響
         另外還有父親的摯友拉辛汗,也在阿米爾的人生中成為一個補償性父親的角色,比父親更懂得接納孩子的本像。在阿米爾的生日,拉辛汗送他一本筆記本,鼓勵他繼續寫作;在父親抱怨兒子懦弱時,替阿米爾辯護:「小孩不是塗鴨書,你不能總是想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他並不像你,而且永遠不會是第二個你」;在自己生命垂危時,向阿米爾託付哈山的兒子,成為一家三代人的感情紐帶。
         這些父親們對兒子們的影響無法估計,除了從遺傳本身所漫流出的,父親的一言一行,一個判斷與一個價值觀,都在影響兒子人格、性格的形成。
         父親在身邊對兒子是一種教育,父親缺席,對兒子也是一種教育。在兒子身上,可以找到父親的長相、動作、性情、與品格,包括美好的與瑕疵的。如阿米爾父親的耿直,在一子阿米爾身上找不到,但卻在另一子哈山的身上凸顯昭然,甚至孫子索拉博在成人的激戰中,也勇敢地以一雙幼嫩的手傷了惡敵。

風箏與線
        被割斷線而掉落的風箏,是人人所追逐的。得到它為戰利品,是一個得勝的象徵。 劇中的人物都因被擊敗過而斷了線。他們都像是一只掉落的風箏一樣被人追逐著、搶奪著。
         父親因與僕人妻子通姦而落入失敗;僕人阿里因妻子與主人通姦、兒子哈山被冤枉為小偷而失敗了;有著聰明生意頭腦的拉辛汗也要敗在蘇聯入侵的鐵蹄之下。
         至於主角阿米爾,則先因柔荏敗在父親面前、又因懦弱敗在被欺負的哈山面前、為了逃避自己的內疚而栽贓哈山,以致敗上加敗。還有哈山,他的愚忠使他始終都是個失敗者、還因保護小主人的戰利品被欺凌而敗了;哈山的兒子索拉博遭受到與父親相同的命運也敗了。

敗中求勝的生命鬥士
         但這些人也沒有敗得徹底,在他們的人生中,一直都在追求成為那只仍然留在天空的風箏,努力飛揚,想要離地面愈遠愈好,卻不知它最大的安全,其實就是它最大的綑綁──那一根牽住風箏的線。
         父親的成功在他始終沒有放棄對私生子哈山的照顧,對「一生不偷竊」信念的堅持。
僕人阿里的成功在於撫養妻子(他所愛)與主人(他所敬)生的孩子哈山,並察覺到小主人對哈山的敵意,選擇在更多傷害臨到前,背負著哈山的偷竊罪名離開。
         拉辛汗的成功在於為好友的遺孤堅持到最後一刻,助他找到美善的歸宿。阿米爾則因沿著自己離棄童僕、逃離家鄉的路,回到已被「神學士」(塔利班)政權控制的家鄉,救出童僕的遺子而成功;哈山的成功在他至死都對小主人忠信並且念念不忘。
         索拉博幾乎沒有從父親哈山那裡得到任何的言教,體內卻承襲了父親哈山與祖父(阿米爾的父親)的英勇個性,在朋友最危急的時候不顧自己,挺身而出,成為阿米爾與他自己逃出魔掌的重要關鍵。

誠實看過去
         這幾個父與子的角色,他們的成功都是建立在他們至終能坦然面對過去的失敗,然後挽回或補救。阿米爾的新書暢銷,給了他快樂,但並未阻止他負荊回到阿富汗,他必須要在他過去的失敗中,找到傷處 (對別人的與對自己的 ),加以醫治包裹,這才有安息。          雖然他只是自身覺得不這麼做就走不下去,但在廣大觀眾眼裡卻是「成功」。原來大家都知道什麼是「該做的事」,而我們稱為「成功的人」,就是那些有膽識,有動力真正去做那些事的人。
         電影《追風箏的孩子》帶我們向著心靈內裡沿徑根尋,對基督徒而言,更挑戰我們努力去尋覓耶穌基督灌注於跟隨者的真正力量──對自我內心的省察與靈魂的淨化,誠實看過去,務實對現在,勇敢向未來。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