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1期 (2011年10月)
主題企劃
話題
  親家,請來玩喲!
親歷篇
  同桌一家親
 
真愛分享
理家理心
  外動而內靜
單親不孤單
  帶子郎的感恩路
盧家風雲
  王國不再平靜(上)
親子加油站
  遠距親子有出路
真愛答客問
  我們適合論及婚嫁了嗎?
一笑抵萬金
  赤子之心


       「叮鈴鈴─」電話響起,傳來小女娟娟亮麗清朗的聲音,「爹地!媽咪!方才麥特向我求婚,⋯⋯我們要請求你倆的祝福!」

        寶貝要結婚了!麥特和娟娟倆是高中的「甜心」(學生小情人),我們原以為這段小犬戀情(puppy love)可能如多數的孩子一樣, 進入大學就煙消雲散,化成一段甜蜜的回憶,並沒在意,偶爾和麥特的父母擦身而過,僅僅頷首寒暄,淡淡的,禮貌的,如今要成為親家了,全然陌生的兩家人要如何建立和睦的情誼呢?

        姻親關係是坊間找不著參考書的真空地帶,是文字作者未曾開墾的荒山野地,本文採訪四家真情故事,一步一腳印的琢磨感悟,加以經驗豐富的婚姻輔導撥點指引,且看熱情引爆出的姻親關係四重旅程─

第一程 ─ 真愛、熱誠與尊重,使陌生的親家成莫逆之交

        老雁目送自己羽翼呵護的子雁飛離雁群,與年輕母雁比翼,漸行漸遠,是天下父母最隱處的痛。婚禮中新人家長若是離異,恩怨情仇,複雜的情緒糾結,使得美好的喜事危機深藏,暗潮洶湧,這時若處理得宜,原本陌生的親家能變成莫逆之交,若處理失宜,親戚就此疏離遠去。

        2007年春暖花開之際,座落於臺灣臺北市的信義會真理堂,嶄新現代的教堂裡瀰漫著濃郁的歡樂與興奮的氣息,樓上樓下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盛裝高雅的賓客,為參加主任牧師楊寧亞夫妻的愛女楊載虹與保羅‧班德邁(Paul Bendemire)一對儷人步上紅毯,永結連理的大喜婚慶。

        婚禮現場鮮花繽紛,禮儀井然有序,顯示出細心週到的籌劃成果,可是之前安排接待遠自美國飛來的洋親家卻讓楊師母郭英馥面臨了極其棘手的挑戰。從未謀面的洋親家不僅是一家喔,是兩家!

暗潮洶湧

        保羅的父母在他年幼時離異,各自再組家庭。父親和繼母、母親和繼父,兩對他深愛的家人平日相處不睦,王不見王,絕不在同一個空間碰面。兩家私下裡也較勁孩子對他們的愛,保羅若拜訪這家幾天,必須在那家住上相等的天數才能將雙方擺
平。

        兩對親家在婚禮前四、五天就抵達臺灣,婚禮後多耽一、兩天才離臺,英馥曾經暗暗思忖,整個星期之久,她和寧亞要如何招待,才能避免兩家照面呢?婚宴時兩對親家要請誰坐上主桌呢?新人敬酒時該邀請誰同行呢?英馥百思無解,請求相知的姊妹們與她同心禱告,尋求天上來的智慧指點。

神蹟連連

        由於教會弟兄姊妹熱情主動地伸手相助,英馥懷持無比的愛,巧思設計了兩套精緻接待表,讓兩對親家不曾須臾相遇。她出動兩組英語流利的人馬,陪同他們遊覽名勝古蹟,遍嚐餐廳、路攤的美味,英馥也錯開時間,分別相陪;婚宴時刻意擺出
甲、乙同等級的兩張主桌,兩家姻親分坐,英馥還佈置了一個暗樁,好與各別親家一同坐席以示尊重,喜宴上半場,她、寧亞、載虹與保羅坐在甲桌,下半場四人不動聲色地和乙桌四位親戚互換席位,其他不知內情的客人還讚賞這門增加互動的高
招呢!

        酒席上英馥不免憂心忡忡,冷盤和頭道菜餚上桌後,保羅的爸爸突然靠近寧亞,竟然表示:他剛才和保羅的生母交換過意見,都願意陪同敬酒⋯⋯。

        賓客不知不覺中,一個神蹟正悄然來到,眼見一對新人由生養劬勞的父母簇擁而來,眾人紛紛站起,雙手舉起滿盛祝福之杯⋯⋯。

        翌日,有位開餐館的弟兄熱情堅邀親家們吃飯,英馥不願他們尷尬,正欲婉謝,想不到,兩對親家異口同聲,欣然接受,那天竟然同桌吃得很開心!深知他們個性作風的保羅錯愕驚呼:「不可思議!」神蹟一個又一個地叩門來訪了!

愛的果實

        那場婚禮迄今,這些年來保羅的生母和繼父、生父和繼母兩家又各返回臺灣兩次,探望新生的孫女。英馥、寧亞與親家或是出外餐敘,或是在家品茗都很開心,親熱地談談講講。英馥自謙英語不靈光,竟然稀奇地和保羅的母親情如姊妹,有聊不完的家常。每次親家母返美都是流著淚,依依不捨。

        載虹憶起婚禮中許多次婆婆被她娘家和真理堂弟兄姊妹的愛深深感動流淚。婆婆年輕時離開教會,繼父也沒有信仰,然而婚禮之後,她透露:「他們的心一點點地打開,嚮往上帝、踏上尋求信仰之旅,每年來探訪我們時都樂意分享信仰受到激
勵的經歷,這與我父母相處有極大的關聯。」

        輔導經驗豐富的紐約真理堂杜楊若男師母指出,保羅父母的態度大逆轉,其主因是楊家的全然接納,不勉強他們改變,反而貼心策畫,出動更多人力,順應配合。他們感受到真愛、熱誠與尊重,當知道楊家敬酒的困境後,連繼父、繼母都願意配
合,以成全其美。有了第一次突破,第二天連袂赴宴的心境就如駕輕舟,輕鬆渡過了萬重山巒。

第二程 ─ 致贈祝福禱告、上好的禮物

        不同的文化背景,帶來新鮮感,引發出好奇心成為彼此學習,彼此欣賞的動力,是姻親關係的加分,而不是障礙。

        古代高官或大戶人家的宅邸,大門兩旁必放置一對石墩稱為「門當」,用來鎮宅裝飾、穩固門面。有「門當」的建築,必有「戶對」,置於門楣上方或兩側的圓柱形或六角圓柱形的木雕或磚雕,用於家有喜慶時懸掛燈籠之用。

        「門當」的大小、和「戶對」的多寡,也是主人身分、財富與地位的象徵。 因此古時候的父母,在決定兒女嫁娶前,常會暗中觀察對方的「門當」與「戶對」,衡量雙方的家世背景。

        然而,現代的父母還講究「門當戶對」嗎?服務於美國海軍研究機構的蔡希晉博士與愛妻林玲玲女士強調他倆心目中「門當戶對」的姻親不在於身分、財勢或背景,而是像他們一般敬愛上帝,委身服事的基督徒!

        他們執著有恆地為子女的婚姻禱告,果然如願以償,與敬虔委身的基督徒結成了「門當戶對」的親家。長女百芬的公婆為李立人博士與李吳淑儀教授伉儷,次子百杰的岳父母是美籍韓裔的朴醫師(Hyung Kyoun Pak)伉儷。

精彩分享,情誼加乘

        希晉、玲玲與兩對親家,不論在專業崗位、教會服事,以及社會人道救援工作上都極其忙碌,可是他們看重婚姻的關係,用心經營彼此情誼。希晉有個建立感情的祕訣就是邀約親家吃飯,同時也邀請兒孫輩,餐敘所費時間不多,卻能成就美好團契的效果。這方法尤其適用於終年在世界各地穿梭奔走的立人與淑儀。

        當李親家難得地返回賓州的居處時,希晉笑著說:「他們一定想看看寶貝兒子沛道!」

        希晉就出面約請召集百芬、沛道領著一對女兒也歡歡喜喜來相見,三代熱熱鬧鬧地同桌。席間頗負盛名的科學發明家李博士談論來往德國、韓國等地推廣他發明的數碼化X光影像科技,而李吳淑儀更是精彩分享她在柬埔寨為淪為人口販賣犧牲品的婦孺性奴提供治療與重建,或是投身於中國設立兒童村展開愛滋病孤兒的關懷工作,或是在紐約社區與臺灣開展服務遭受家暴及性侵的婦女和兒童事工⋯⋯希晉、玲玲對李親家極其尊重推崇,聽君一席談,大大提升視野,激勵服事的熱忱,即使對一旁耳聞的孩子們也是美好的身教與言教。

生命大事不缺席

        或許有人詢問:「使用非母語與韓國親家溝通會有隔閡嗎?」希晉爽朗大笑地回應:「這不是問題,就像我,用Chinglish(中式英文)還是講得通啊!不要顧慮發音、文法,開口講就是了!」事實上,希晉、玲玲與韓國親家還有文化背景的差異,只因敬畏上帝,就彼此尊敬,分外親密融洽。逢年過節、兒孫生日,朴醫師生日的家族敬拜,或是兩家生命裡的大事都儘量不缺席,歡聚一堂。朴醫師是費城安提阿教會的長老,舉凡教會有特殊活動,或在他家有特別聚會,就邀請華人親家光臨,有時
恭請希晉禱告,「阿們!」聲此起彼落,心靈契合,甜美無比!

        就如韓國基督徒的習慣,每當朴醫師拜訪蔡家,在他寒暄前,必先坐下禱告為蔡家祝福,如同客人進門先向主人奉上精心挑選的禮物。數月前,朴長老息了世上勞苦,被上帝接到天家,追思禮拜後,希晉和玲玲走訪弔唁安慰親家母,與屋中環坐
的一群教會長老、執事,大家同時開聲禱告,希晉感覺「彷彿置身於一首交響樂中,此生從未聽過如此美麗動人的樂章!」自其中涓涓流淌出相愛與和睦,這也是他和玲玲對親家的承諾。

        杜楊若男強調禮物是一種愛的語言,可是還不足以完全表達心意。基督徒相信上帝的祝福是上好的福份,人間沒有什麼禮物可與之相比。收到禮物的人,心中的歡喜快樂與滿足遠勝過物質的擁有。

第三程 ─ 幫姻親說好話,讓孩子看見對方的優點

        婚壇前,一對佳偶握手凝視,立下「在危難中保護你,在憂傷中安慰你,在身心靈上與你共同成長。」的盟約時,不僅僅歸屬於彼此,也歸屬於一個新家庭,父母要鼓勵他(她)往前邁步,不可一再回頭,逃避融入新家庭文化的挑戰。

        簡媽媽楊韻蘭女士慈祥豪爽,不論對自己或是別人的子女都疼愛呵護,不少晚輩視她為義母,甜甜地喚她:「媽咪!」媽咪有四個兒女,和四對親家,她稟持「同歡樂、共患難」的相處原則,和親家水乳相融、如同一家人。

        猶記當年,大女兒海蘭的客家婆婆提著一筒鹹湯圓來相親,香濃的碎豬肉湯頭中,浮沉著紅白勻稱的糯米小丸子;飄著幾葉翡翠茼蒿、灑上紫紅蔥頭,再淋幾滴麻油;當她按照禮俗捧出時,一臉敬謹鄭重,洋溢著鄉下人的純真憨直,立即贏得湖北省籍的簡媽媽的好感,這道點心也拉近了兩個家庭心和心間的距離,從此成為簡家的最愛。

        後來海蘭婆家、娘家都住在同一棟公寓, 3樓的簡媽媽只要有好吃的就往5樓的親家送。濃郁之情隨著噴香的菜餚一階一階昇騰,溫暖了年輕就守寡的親家母。

        海蘭初為人妻,不適應婆家的生活習慣向母親抱怨,簡媽媽勸解她要體諒、孝順,也指出細微小節,提醒她欣賞婆婆:「妳看到沒有?妳婆婆挑出雞最好的部分招待我們,留下碎碎落落的自己吃!」。偶爾海蘭忍不住對文化水平不甚高,又愛
嘮叨的婆婆回嘴,婆婆嚇唬著要向簡媽媽告狀,流露一付篤定、不言而喻的神情:「妳媽媽鐵定站在我這一邊!」當然囉!溫和的婆婆只是說說,沒有付諸實現,不識字的她,擁有一位了解、尊重的親家的感覺,是人生最素樸淡定的幸福!

        前文中的郭英馥師母自1986年就於臺北真理堂從事婚姻家庭事工,她曾經輔導一位個案,這位女士與婆婆發生齟齬告訴了母親,母親不但不勸解,反倒順著謾罵,幫孩子撐腰、出氣,出自保護心態,甚而提供防衛性的點子免得孩子吃虧。殊不
知,不當的介入、分裂的言語反而將女兒推入矛盾、掙扎、衝突的滑地,輕易地溜入離婚的淵谷。

        郭師母提醒父母,信賴子女的能力,放手讓他們學習處理與配偶、長輩之間的關係,更鼓勵孩子以謙卑為美,懷持同理心去了解、接納、尊敬,並且積極學習真愛的表達。

第四程 ─ 善待別人的孩子,為上帝的恩典作見證

        當孩子婚禮中彼此承諾相愛時,英幹、桂英也在心中承諾:「請叫:『爸爸!媽媽!』我們必疼愛你(妳),像疼愛自己的子女一樣!」

         臺灣國立東華大學榮譽教授溫英幹博士和他的愛妻吳桂英有兩對兒女親家。女兒嫁入一個美籍高加索(白種人)牧師家庭,兒子迎娶的妻子出自信奉臺灣民間信仰、熱心的慈濟志工家庭。俗語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英幹和兩個親家公
恰巧都是幽默詼諧的性情中人,在一起的時候,滿室歡聲笑語不絕,可是涉及金錢、政治或信仰的話題英幹就格外謹慎小心,以免傷了感情。

        英幹擔任美國冠冕財務事工(Crown Financial Ministries)北美華人外展事工主任,夫妻倆在東西半球之間來往演講、授課、培訓或參加基督徒企業領袖經濟論壇,時間日程滿得滴水不漏,然而感情的培養需要面對面,只要途經親家居住的城鎮,英
幹、桂英必定抽出時間登門造訪或相約餐敘,平日彼此電郵,互相轉寄趣味、新知的資訊,或通過網絡即時語言溝通工具(skype)交談,維繫情誼。

        眼見父母相處情深意篤,子女會安心,同樣,眼見親家善待自己的孩子,父母也會安心,心存感激。英幹桂英對待女婿、媳婦持守的原則:要尊重、多鼓勵。不隨便批評女婿,也不說重話傷害媳婦的感情。若女婿、媳婦寄錢給父母,只感欣慰,絕不過問,更不會嘀咕,因為他和桂英年輕時也曾各自寄錢奉養父母多年。

        不要有雙重標準。英幹講個笑話:有個媽媽,女兒出嫁了,睡到9點才起床,平日女婿灑掃烹煮,女兒天天逛街,她喜形於色地說女兒真「好命」;接著,話題一轉,就大罵媳婦太懶,遲至清晨7點才起床,煮飯、洗衣、打掃、帶小孫子樣樣都慢條
斯理,還要兒子插手幫忙。唉!我的兒子真「命苦」!

        英幹說:「媳婦也是別人的女兒啊!」聖經上說:「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要以同理心善待別人的孩子。

        兒女兩家一共有五個孫輩,都是桂英照顧做月子,甘心樂意地服事小輩,雙方的親家都心存感激。和姻親相處時,敬虔篤信上帝的英幹和桂英不說大道理,以活出上帝的真理與恩典為耶穌的福音作見證。

        姻親關係是一門值得經營的功課,長輩彼此和睦對孩子與親家都是極大的祝福,使得生命更豐盛!更精彩!

        各位親家,以熱情踏上關係之旅,別忘記喚一聲:「親家,請來玩喲!」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