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7期 (2012年10月) | ||||||||||||||||||||||||||||||||||||||
|
摯友散文作家盧信真生下老大幾個月後,有一次問媽媽:「當母親的辛苦,何時會了?」盧媽媽毫不猶疑地回答:「以後妳就知道!」日後信真領悟出,這個不似答案的答案,卻是千真萬確的至理 ─ 一日為父母,終身為父母。 父母迭次更換角色的帽子,伴孩子一山爬過一山,一程行過一程。多少年來,在愛中勇敢陪孩子面對重重挑戰,據過來人言,其中最不易啟齒、最不敢求援的難題就是「兒女婚姻觸礁了!」 本文提出三則適度改妝的真實故事,攤開這道諱莫如深的難題,邀約三位經驗豐富的輔導,請他們經由書面或是電話採訪回應解答。他們三位分別從不同角度切入,睿智如火花四迸,柔情似潺潺清溪,陪伴可憐天下父母心,願你我都得到安慰、指引與力量。 案例1:沾染惡習、債台高築 么女仁仁又垂著淚和老妻講悄悄話,瞥見我走近,兩人就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模樣。我心裡明白,她們倆準是在談女婿,這回那渾小子不知又闖了什麼禍? 那一夜,仁仁央求我陪伴,從一間酒吧,到一間酒吧,尋找女婿。路途中,女兒才吐露出新婚後就發現這小子染上酒癮,酒駕肇事、酒後打人的事件層出不窮。女婿幾度進出戒酒中心,卻惡習難改。這些事故她只讓哥哥姊姊知道,與兄姊合作將老爸老媽矇在鼓裡。 女婿平常對我態度還算恭謹,那天竟然借酒裝瘋,說話不三不四,若不是仁仁驚慌地一疊聲喊著:「爸∼爸∼」我真想好好賞他一頓老拳。 從此我見到女婿再也難以和顏悅色,也對女兒表示:「這種丈夫,有還不如沒有!」倒是仁仁傻憨憨地堅持──公婆疼惜善待她,丈夫雖然有缺陷然而愛慕她,更何況她是基督徒,視婚姻為盟約,不能一走了之。 小夫妻倆開禮品店,生意興隆,曾幾何時,支付罰單、理賠、律師費......,窮糟蹋後,早已債台高築,生活拮据。 眼看著自幼嬌柔的寶貝女兒日漸消瘦沉默,我真擔憂她能否承受得住這些壓力?孩子小時,為父的日復一日勤奮工作,不就是期盼能為子女打拼出幸福的人生?仁仁如今的苦況,豈是我心中曾為她描繪的那張生命藍圖? 我是否該找親家公談判,或是登門嚴斥不肖的女婿?我是否該拿出老本幫他們還債?思前想後,真不知到底該怎麼辦?(一位感慨的父親)
是那親子情使一位父親感歎,是那父母心使一位父親思前想後、進退難決。我為仁仁慶幸,慶幸她有一對分憂擔苦的父母,又有一對肝膽相照的哥姊,她並不孤單。然而,不管加油隊伍有多長,親情的支撐有多強,她仍得自己陪著丈夫跑過這一段路。幸好,人,不必自己孤獨地承担苦難,仁仁可以邀請她素來信靠的耶穌,與她共負這副重擔。 建言A:重建親密關係 不知當初仁仁論及婚嫁時,父母親對這位準女婿評價如何?天下父母親常難免有種心態—我的兒(女)可以娶(嫁)一個比這個更好的媳婦(女婿)。—即或如此,如今父母不也愛屋及烏接納了這位女婿? 仁仁不必讓心裡的愧疚或羞恥感,加重已經夠沉的擔子,而害怕讓父母知道實情。即使父親難免激動,不經意地給予壓力,仁仁應該了解自己父親心底那份不變之愛,或許,從小沒有多少向父親敞開、談心的機會,趁此時刻,投入他懷中,再次好好擁抱父親的接納與無私。他雖然有無盡的感歎,然而爸爸的手永遠比女兒的手大、永遠願意伸出援手,這是一個重建父女關係的上好契機。 建言B:幫助倆人突破 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兒女婚後,父母已是旁側的第三者,如何拿捏相處的分寸,更勝過幼年哺育的挑戰。 其難度在於,要對兒女刻意拉遠、刻意放手,又要與女婿或媳婦用心靠近,得在「逆性而行」與「順理而進」中取得平衡。就如仁仁這個故事,父 母對女兒的遭遇和艱難,要「同情」卻盡量避免「同理」,彷如身歷其境而過分投入;對女婿則多一點「同理」,去了解他為什麼沾染上這種惡習? 有何苦衷使他不能自拔?女兒可有需要再加強什麼功夫好幫助他? 記得我女兒結婚後沒多久,對我訴苦,夫家那邊天氣好冷難以忍受,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何不回來過冬?」心裡打如意算盤想與女兒聚一聚。隨即,我提醒自己:「她已經有丈夫,再怎麼冷,那是她的家。」父母不總是期望見到兒女的婚姻和諧幸福嗎?當小夫妻的家庭有問題時,不當再僅僅 為自己的兒子或女兒著想,而是幫助「他們倆」一起度過難關。 建言C:釐清角色定位 父母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顧問,幫助子女釐清問題、引導方向與擬訂策略: < 幫助他們面對問題而不是代替他們解決問題:「付錢」或許是一劑看似能快刀斬亂麻的特效藥,但斬不斷惡習,還可能加重女兒的愧疚感及加強女婿的依賴性,讓他反而更放心地欠債。 < 點燃女兒希望之火:鼓勵她不灰心、不放棄、不消極。父母不要說「有還不如沒有」這類負面的話語,否則似乎在責怪她的選擇,暗示她可以立即自婚姻中出走,更加重了她的罪疚感。女兒與女婿的關係不是只在「錢」的連結,而更是情與愛的牽繫,將心比心,就像自己為了愛女兒,不也連老本都 考慮拿出來嗎? < 陪她歷練一份像自己的老練與堅韌:這才是兒女一輩子自立自強的資產。 我家娶了媳婦又嫁了女兒,自己常在思索,如果孩子的婚姻中有礁石,是我還是丈夫出面溝通?抑或一起去面對?我可能會選擇讓丈夫和女婿深談,不是訓斥而是輔導;若是媳婦,那就非我莫屬,因為她和我平日已建立了濃郁的美好情誼,彼此可以敞開心門。至於親家,仍應界限分明,他 們家與我們家本不同家,最好是相敬如賓,彼此感恩相親。若是越界,「你的兒子」、「我的女兒」⋯⋯的,糾纏不清,會使情況更複雜更難解。 父母不要老是停留在為孩子感歎,卯足了勁為他們加油吧! 案例2:信任全失,決意仳離 暑期兒子秉成返臺探望我。他自小成績優異、揚名鄉里,現在美國一家大學任教,街坊鄰里都誇我教子有方。媳婦秀外慧中,也擁有博士學位在醫院從事研究,和秉兒一雙金童玉女,很悅目登對。秉兒善良體貼、正直熱忱,然而酷似我這老子─個性急躁、受不了氣又易抓狂,幸好,媳婦看來忍讓包容,令我很欣慰。 別家小夫妻兩地分離都電話不斷,卿卿我我地講不完,古怪的是,秉兒回臺月餘,怎麼沒和媳婦通過一次電話?最後被我追問急了,才點點滴滴透露出他已被迫搬離家屋,媳婦幾個月前已訴請離婚,秉兒極力抗辯、力圖挽回! 兒子承認,其實他有一堆讓媳婦看不上眼的壞習性,譬如:撒謊、抽煙、懶散、沉迷網上賭博。甚至偷偷玩股票輸掉好幾萬美金,更糟的是還遮掩含混、交待不清,媳婦為此好好地訓斥了他一頓。秉兒痛恨她唇槍舌劍,重傷了自尊,亦口不擇言反擊,兼失控地摔鍋砸碗,甚至舉刀自殘,嚇壞了小孩。媳婦也不是省油的燈,當場叫來警察,申請了禁制令,並訴請離婚,硬是將他掃地出門。兒子哽咽著告訴我,他事後曾透過雙方共同的好友,百般道歉賠罪、送禮彌補,然而媳婦「吃了秤錘鐵了心」,不肯回頭。 一向有淚不輕彈的兒子,眼眸裡的淚光刺痛了我。這是咒詛嗎?我們父子竟然有同樣走調的命運,我年輕時也曾對秉兒的娘欺瞞兼暴怒,斫傷了夫妻之情,離婚多年,我亦成為單親爸爸多年。自從我認識耶穌,生命有了改變,幼稚的前程往事,常在心中翻滾反思,不禁自問:如果當年我夠成熟,今日秉兒的婚姻是否會不一樣?我需要出面和媳婦談談嗎?該怎麼幫助他們呢?(一位自責的父親)
建言A:避免無謂自責 當兒女婚姻觸礁,常見父母痛心地自問:「究竟我做錯了什麼,以致孩子的人生出了差錯?」這些父母常有的心結是值得諒解與同情的。 在我多年的輔導經驗中,見過太多自己婚姻失敗的父母,悔恨交加、內疚自責造成了孩子一生的傷害,讓兒女承受了不該有的苦果,甚至擔心孩子重蹈覆轍,步上父母的失婚路。 當子女的婚姻出現嚴重的裂痕,有些人直覺反應:「都是我害的!」沒錯,原生家庭的生活,不論是好是壞,都深深影響子女,以及一代又一代的子孫。有影響就有某種程度的責任,然而,子女已是成人,應該為自己的抉擇、婚姻的成敗負起最大的責任。父母不需要將責任全部攬過來。 事實證明,原生家庭的不良影響,經由婚前輔導、家庭諮詢等的幫助,確能減弱、消除它的障礙與傷害。
建言B:了斷惡習 從上述案例看來,這位父親往昔可能也是無法控制怒氣、EQ未獲培養的人。俗話說:「三歲定八十」,兒子小時有樣學樣,大了也就婚姻走樣。 原生家庭的不良行為,往上追溯,常能看出一個代代相傳、惡性循環,甚或變本加厲的模式。這類模式既傷害子女,亦使得他們的婚姻產生障礙,這是 前人的影響,不是他人的咒詛。當遭遇逆境時,華人民間信仰往往說:「這是我的命!」或是:「我前世欠他的,今生只好忍受他來討債。」同樣地, 視不順遂的婚姻為咒詛,推卸給不可抗拒的外力,於是無奈地逆來順受,給自己留下不處理的藉口,絕非智者所為。 我們鼓勵這位父親勇敢地了斷,走出家族不良影響的陰影: < 體諒自己父母身不由己,出生在壞模式的家庭。 < 饒恕父母。如果他們已去世,就自己單方主動宣告饒恕。 < 向兒子坦誠告白,幫助他了解自己的心痛與無奈。 < 尋求兒子的諒解和饒恕。同時,秉成也應做個了斷,並為後代建立新的模式: < 體諒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是這樣傷害了他們;父母無法活出好榜樣,因為他們的父母也沒有好榜樣。 < 饒恕他們所做的,即使找不到好理由,就學兩千年前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寬恕他們吧!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麼!」寬恕,就解開了心靈綑綁的枷鎖。 < 勇於塑造自己新的原生家庭。 美國印地安那大學狄百恩(Brian D'Onofrio)教授的研究報告指出:父母離異,他們子女的離婚率,大約高出那些完整家庭子女的兩倍。雖然有這樣的研究數據,然而,離婚不是命定。臺灣有句諺語:「歹竹出好筍」。期許秉成脫離不良影響,強化自己,為未來的兒孫重新建立一個優質的原生家 庭,這是可以掌握的,雖然不容易,卻是可能的,也是該努力的方向。 建言C:一起求助 秉成尊重婚姻是生死不離的盟約,極力設法挽回,其心可感,努力可佩。可惜根據美國許多州的法律,秉成理虧,即使他不同意,到一定時限,婚 約還是會被判定解除。 秉成和妻子長期以來互動不良,如今又有案底,難上加難,兩人的關係落在極脆弱之境。我們要叮嚀秉成,先與專業輔導約談,釐清自己、反思 檢討。不能再回到舊有的互動方式,必須更新溝通方式、採取正確態度,來彌補、治療受傷的關係。秉成更要抓住信仰,因為信靠上帝往往會帶下出人 意料的改變動力,我就親眼見證許多人在信仰中絕處逢生。 秉成要設法打動妻子的心,願意接受幫助,兩人及早尋求輔導,一起求助,突破過去、現在的困難與傷害;接著,自己先改變,喚起妻子對遠景的 希望,消除她的失望,容讓她宣洩、轉移不滿,點燃繼續走下去的星火。 婚姻是雙方的,並非單方能掌控。若是秉成經過了反思、改變、自我督促,也有信仰、父親與輔導等等的助力,仍然不能感動妻子給兩人一個機會,執意離婚,秉成努力過,也盡了力。當坦然面對離婚時,他心靈的傷害會降低,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會提升,如果還有第二次的婚姻,走過這坎坷一 程的經歷,了無遺憾地,成為未來第二春的寶貴借鏡。 建言D:真誠關懷 父親明知媳婦提出離婚,卻沒有任何動靜,可能會被解讀為「默認」。我贊同秉成的父親安排和媳婦懇談。若是他和媳婦平日的關係不盡和諧,當他們談話時,媳婦自是以為公公不懷好意,必然偏袒、責怪。他要在談話的第一時間裡誠懇地表白自己不是來護短或替兒子爭辯,而是真誠地來關懷。若是他和媳婦平日相處和樂,就更要積極地去接觸。 公公當持守「不選邊站、盡量公正」的立場: < 了解事實:坦誠聆聽媳婦的故事版本。 < 了解心意:媳婦提出離婚是「抗議警告」,抑或「絕望棄守」? < 梳理事實:再和兒子深談,釐清媳婦和他的版本有何出入? < 鼓勵兩人儘快接受輔導。 < 督促改變:當然,以自己的兒子為重點。 建言E:明智伸援 在此提出子女婚姻觸礁時,父母出手援助的原則,供全體有成人子女的讀者參考— < 禱告,而非抓狂:有信仰的基督徒,上帝會在關鍵時刻為你的寶貝孩子打開一條又新又活的路。 < 關心,而非憂心:有些父母比孩子更痛苦,徒增子女的罪惡感,卻於事無補。 < 協助,而非操控:要去了解事實,切忌口出「我們家庭沒有離婚的」之類恫嚇、警戒的言語。 當然,對關心兒女婚姻的父母而言,「用心好好地經營自己的婚姻」,就是給孩子最珍貴的新婚贈禮。
案例3:不堪家暴,逃回娘家 「媽!他昨天又動手了!」女兒蔓蔓在電話那頭飲泣,趁著女婿出門,她急忙借鄰居電話來求援。老公聽了,像光腳踩在滾燙的柏油路上,跳了起來,趕緊為她和兩個孩子訂了機票,叮囑他們立刻越州飛來我們家,逃避那無休無止的言語污辱和人身傷害。 為了讓兩個兒子有個家,蔓蔓忍受虐待從不聲張。每回女婿動粗後,雖有悔意,可惜暴戾成性,怒燄像活火山不定期噴發四濺。我們那可憐六歲和四歲的孫子在這種環境成長,幼小的心靈承受了多大的殘害?女兒母子三人的生命安全更是令人憂心。 在機場接到他們,兩個孫子像驚弓之鳥,一臉驚惶,埋首在我們懷裡;三人衣著狼狽,蔓蔓在炎夏酷暑的七月天還穿著長袖長褲遮掩渾身的瘀青,讓我們的心碎成片片! 我們自許要作明理的父母,深知兒女家庭若有爭吵糾紛,長輩不該輕率介入。如今將他們母子三人搶救過來,是否逾越了界限?如果女婿找上門來,要怎麼處理?怎麼保護全家的安全?(一位迷惘的母親)
建言A:確立角色 父母在子女成年後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權威,處處以雙親馬首是瞻;不再是督導,時時耳提面命;不再是老師,常常諄諄教誨。 那麼,父母如今的角色是什麼呢?他們該是— <陪伴者:陪兒女走過生命中的高山低谷。 <聆聽者:傾聽他們的心聲與感受。 <鼓勵者:在他們軟弱無力時,加油打氣。 <資源拓展者:為他們尋找更多的資源與幫助。 < 代禱者,時常把他們帶到上帝的施恩寶座前,尋求從天上來的力量與智慧。 建言B:接納傾聽 當蔓蔓帶著身心靈的創傷和一對受驚嚇的兒子回到娘家,她最需要的是無條件的接納。爸爸媽媽的家,是安全的最後避風港。在這 ,不會被批評、指責她當初不聽話嫁給這暴戾成性的丈夫,或責怪她不會作一個好妻子,才落到如此下場。父母張開的溫暖雙手,是蔓蔓最大的安慰與支持。 她也需要有人聆聽內心的感受,害怕、委屈、羞愧、自責,需要有人了解。在外面,她無法告訴人,怕家醜外揚引起丈夫更大的憤怒;怕別人懷疑的目光,以為她一定做錯了什麼,才導致今天的後果;怕別人同情的眼神,讓一家人無法在親友間抬起頭;更怕東窗事發之後,不但毀了丈夫,也毀了全家。 有時,她可能連父母都不敢說,深怕父母的心痛導致對丈夫的憤怒與報復,使得關係更加惡劣。倘若父母願意聆聽而不論斷,讓備受委屈壓抑的女兒,能傾心吐意,這將助她踏出療傷止痛的第一步。 建言C:理性考量 當安全受到威脅時,暫時分開有其必要。娘家是否最好的避難所?女婿是否會追來?是否會遷怒於岳父母?全家大小有沒有生命危險?需不需要報警並申請禁制保護令?是否另找隱密庇護所? 在在都要看事情嚴重程度、岳父母與女婿的關係,以及女婿的個性,做不同的考量,並諮詢專業律師後再決定做法。 建言D:智慧因應 無論蔓蔓是否回到丈夫那裡,都要知道如何處理先生的情緒。面對無法控制的怒氣,一般人不是陷入極端恐懼,就是憤怒反擊。聖經上說:「上帝 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 」 幫助蔓蔓心裡有剛強的力量,不恐懼退縮,更保守自己的心不受傷害。持守仁愛憐憫的心腸去看先生的缺點。在丈夫惡言惡行中,不為惡所勝,反而以善勝惡。更重要的,智慧地去觀察他情緒發展的軌跡,了解他的個性需要,如何能在他的情緒爆發前就化解?箴言上寫著:「回答柔和,使怒消 退。」我們何等需要有此智慧與溫柔,消弭家庭中可能的熱戰與冷戰。 建言E:尋求輔導 在家暴陰影籠罩下的蔓蔓,萬念俱灰,前途一片茫然。父母除了幫助她燃起希望,為她加油打氣,還要在蔓蔓與孫子身心靈受傷至深時,儘速協 助他們尋找專業輔導。 父母眼見女婿傷害了掌上明珠,當然自己也會受傷,也需要一段醫治的過程。面對施暴者,但願父母有一雙透視的眼睛,穿過女婿外在張牙舞爪的行為,看到他內心無力對抗罪惡的軟弱,願意伸出援手。在他心靈深處與他相遇。了解他內心的掙扎,並鼓勵他不要放棄與罪惡搏鬥,並為女兒、女 婿以及這個家庭祈求從上帝來的能力與醫治。 為人父母者,回想自己的一生,過盡千帆,不也在每一次的驚濤駭浪後,憩息於悠悠斜暉的寧靜裡?請懷持可貴的信心,記得以智慧守護住寶貝兒女的婚姻與家庭!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2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