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86期 (2015年12)
主題企劃
話題篇
  在愛中轉化
實例篇
  舉目向天為所愛
資訊篇
  同奔天路?有可能!
 
真愛分享
真愛故事館
  伴百歲老母走最後廿年(之3)
婆媳天倫
  馨香長存
人生傳奇
  有三個名字的女孩
金色年華
  單身老人不孤單
關係處方箋
  NVC:非暴力溝通
一笑抵萬金
  壞榜樣?

        第五年了,客廳的聖誕樹閃著金黃的燈光,維鈞靜靜地坐著,望著窗外迷濛的光影,從前跟他相依偎的妻子帶著孩子到教會歡聚去了,留下特地從海外趕回來的他孤寂的身影。瞇著眼看到閃爍的金光映照著桌上兩人親密的合照,維鈞悵然若有所失⋯⋯

        維鈞能體諒妻子在家帶孩子的勞累,也了解妻子的需要,只是他海外工作也十分辛苦,最期盼的就是假期回到美國和妻兒團聚,每一分每一秒都彌足珍貴。

        妻子六、七年前開始參加教會的活動,在國際電話上常聽到妻子興奮地談著信仰的事,牧師的講道、朋友的見證⋯⋯等等,一開始維鈞還聽得津津有味,慢慢地,維鈞把電話調成麥克風模式,一面看電腦,一面有心無心地搭理著,從前親密的撒嬌問候都不見了,維鈞愈來愈無法聽進妻子的聲音。

尊重配偶的感覺
        在婚姻中,類似維鈞和妻子這樣的情形非常普遍,一方熱衷與信仰有關的活動,另一方則感覺淡然無趣,時間久了兩人的心靈距離越來越遙遠。

        許多人都知道,在婚姻關係中,當一方將某些人事物看得比對方的感受還重要時,必會為兩人的婚姻帶來困擾,這些人事物包括孩子、事業、前途、財務、親屬、朋友⋯⋯等等,連信仰也不例外。

        有不少的配偶婚前並沒有察覺信仰不同造成的問題,大部分是因為雙方參與信仰的活動並不積極,或者信仰的內容衝突不大,等到婚後一方改變信仰,並且積極參與宗教活動時,往往造成配偶的壓力。

        有人以為不碰信仰就好了,一樣可以一輩子感情很好。但事實是,信仰涉及靈的需要,是我們這一生一定會碰到的議題。譬如遭遇夫妻相處的衝突、婚姻有了第三者、家庭財務危機、突然發生變故、雙方的父母過世⋯⋯等等,都會帶來心靈的衝擊。即使一生順遂,年過半百,也會思考這一生忙忙碌碌,所為何事?

        顯然,在獨自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教會提供了維鈞妻子情感的支持,尤其當她目睹教友生命的改變,自然很高興和先生分享,只是她沒有注意到先生更期待她的噓寒問暖。維鈞顯然是非常在乎家人團聚的感覺,妻子當然要珍惜這一份夫妻之情。如果信仰帶給她改變,就讓先生感受到這改變對雙方關係是有所促進的,例如更加體貼他的需要。

不居高臨下
        「我找到了,這就是最好的!」一個人在選擇委身信仰的時候,一定會產生這樣的信念,否則我們不會做此抉擇。但是面對不同信仰的配偶,最忌諱用居高臨下的態度輕視或攻擊對方的信仰,或因為配偶沒有信仰而認為對方無可救藥。

        曉暉和立仁婚後一起度過了十五個寒暑,婚姻生活就如專家所說的經歷了甜蜜、平淡、衰退、衝突,到今天能平平安安過日子,曉暉滿心感謝上帝的愛,讓她能在衝突傷痛中看見立仁的優點,也看到自己的疏忽,避免了兩個可愛的孩子經歷家庭的破碎。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曉暉就像所有的媽媽忙著工作、接送孩子、打理家務,曉暉非常能幹,也十分好強,家中的事情大部分由她說了算,立仁偶爾表示不同的看法,常是封殺出局,久了他也樂於安逸地過日子,以免夫妻經常衝突。

        曉暉開始參加教會的活動,立仁還是忙著工作,下了班就是看電視、上網,曉暉嘴裡不說,內心卻無法尊敬立仁。尤其讓曉暉失望的是,兩個孩子都不願意到教會去,她把矛頭指向立仁,責怪他說:「都是你不願意到教會,孩子才不跟我們去!」

努力促進家庭和諧
        曉暉一點兒也沒有警覺到,孩子感受的不是父母嘴裡的宗教信仰,而是父母的生活態度和相處模式,是否帶出任何可貴的信仰的真諦。

        第一次讓曉暉全然崩潰是和女兒的衝突,為了參加學校的活動,曉暉堅持自己的看法,女兒對她大吼:「妳只愛妳自己,愛妳自己所愛的。妳眼裡沒有爸爸,沒有爺爺奶奶!爺爺奶奶為了妳,都不喜歡來我們家!」

        曉暉在擦乾眼淚之後開始尋求解決之道,從真愛家庭協會的教材和課程中學習有關夫妻關係的教導,漸漸地她明白在婚姻當中,關係是最重要的,婚姻不是你爭我奪的戰場,而是上帝所賜凡事商量、互相關懷的過程。原來自己的兩個孩子在父母的爭吵中早已傷痕累累而自己竟毫無所覺。

        聰明的曉暉很快地找到答案,如同聖經雅各書三章18節所說:「一切正義的果子都是從播種和平的人,為和平努力所撒的種子產生出來的。」(現代中文譯本),曉暉終於看到問題的癥結,原來以為先生是罪魁禍首,自己是受害者,現在才明白婚姻關係是需要經營學習的,在關係的衝撞中,曉暉看到自己的毫不妥協,實在比先生還要厲害。

如何填滿內心的失落?
        多年前我曾經教過一個認真求學、友愛同學、尊重別人又善體人意的學生。這麼好的孩子是怎樣的父母教養出來的呢?學生告訴我,他的父親是佛教徒,母親是基督徒。

        有一天我和他的母親見了面,言談間她流露對先生的尊敬仰慕,她說先生不只是好醫師,對中國文學和佛法也有很深的涵養,還寫得一手好書法。

        不難了解,這位學生的對人的尊重和善體人意跟父母的相互對待有關,他的好禮懂事與他在日後也成為好醫師有必然的關係,只是,夫妻沒有共同的信仰,會不會在心靈深處有某種程度的遺憾呢?

        多年後,學生的母親罹癌,我和他們一起握手禱告,父親沒有參與,我知道他的父親深愛母親,也用他的方式表達關懷和愛,但是母親的內心深處是不是有某種渴望呢?

        如果他們平日有做信仰的交流多好,然而這不一件容易的事。

與配偶分享信仰的藝術
        如果夫妻信仰不同,除了尊重對方之外,若是希望進一步影響對方,有幾個原則一定要把握:

1. 以平和的態度,清楚地陳述彼此信仰的不同造成哪些影響
        內心要確信這是一個更加認識並進入對方內心世界的好機會,所以一定要用平和的態度,而且確定沒有誤解對方的意思。一個人的信仰與他內心對情感或真理的渴求有關,有人渴望安全感、有人渴望愛、有人渴望自由。如果希望彼此的內心能真實地呈現,就要以恩慈相待,不帶任何批判的心態。

2.解釋為什麼你確信你的信仰會對配偶有所幫助
        要進入這一階段是很不容易的,因為夫妻之間難免有衝突,有些衝突雖然不必然與信仰有關,而是說話習慣或情緒模式,但是多少也會反映出信仰的深度,因此最好能真誠地為自己給對方的困擾道歉,然後說明信仰帶給自己怎麼樣的生命改變,怎麼樣更珍惜對方,讓對方感受到你的改變對生命以及夫妻關係有所助益。

3.不在枝節上作文章,而是進入信仰的核心
        許多夫妻常在宗教活動的細節上常爭得面紅耳赤,幾乎無法進入信仰的核心,非常可惜。該討論的是:信仰帶來哪些生命的改變;信仰對夫妻關係的影響;信仰的永恆性;信仰的對象與自己的關係。

4.以「試試看」的態度代替「一定要」
        即使對方已經對你的信仰感到興趣,還是要謙虛地用「何妨試試看」的態度引導對方。要知道,即使配偶願意嘗試,也可能隨時中斷與你的信仰交流,這是人要走出「安全區」的過程中自然會有的反應。想想你自己的信仰過程,不是也有相信、質問、懷疑、深信的階段?為配偶開拓足夠的空間是成熟之愛。

5.給配偶同等的機會來說服你
        相信配偶有選擇他的信仰的理由,並且要表達對他的選擇的尊重,許多夫妻沒有辦法同等的分享信仰,因為心裡並不尊重對方生命信仰的過程。給配偶同等說服你的機會,是自信自愛同時敬愛對方的表現,奇妙的是,當對方談得愈深,就愈能給你自己深入談信仰的機會。

6.懂得暫停的藝術
        婚姻是相知相愛相守的過程,絕不當成為終日爭辯是非對錯的戰場。如果信仰的交流造成衝突,一定是雙方的責任,而且往往是態度比教義更容易造成衝突。永遠要記得有效的溝通是一種享受,雙方都可以從中獲得經驗和智慧。如果不是朝這樣的方向,那麼就暫時停止吧!先使自己成為成熟的溝通者。

在愛裡轉化
        貞宜上床時,士杰已經沉沉入睡,勻稱的呼吸、平安的神情讓貞宜忍不住多望兩眼,過去幾年深鎖的眉頭已經從額頭退去,這是他們第一次一起共度平安夜,貞宜的心底充滿深深的感謝。

        六年前他們夫妻經歷婚姻最痛苦的一段歲月,他們失去了親愛的女兒,車禍奪去了女兒年輕的生命,從此女兒的房門深鎖,幾次恍惚中聽到女兒練琴的聲音,開心地打開門,卻聽到琴蓋驟然合上的撞擊,讓她踉蹌了幾步,幾乎站立不穩,她失聲呼喊:「不要把我女兒帶走!」

        然而,讓貞宜傷痛的,不只是失去十四年朝夕相處的愛女,她感覺也逐漸失去了丈夫。一向在家中有說有笑的先生,好像變成了陌生人,總是安靜地出門,安靜地進門,不再關心她的存在。

        不久,貞宜看到先生開始看佛經,對生活失去了熱忱,他們不再有親密關係,先生每天讀經禮佛,把自己鎖進了幽深的世界,這個世界只有他和女兒,貞宜不在裡面,貞宜有說不出的心痛。

        有一天,貞宜為了生活上的小事和士杰吵起來,士杰積壓在心底的怒火岩漿一下子噴湧而出,他抓住貞宜怒吼:「這個世界已經夠苦了,妳受的苦還不夠嗎?妳還不覺悟,還這麼貪戀世界嗎?!」

        貞宜像做錯事的小孩,默然垂頭,⋯⋯「失去了孩子是我們共同的傷痛,可是為什麼⋯⋯,為什麼我們不能再一起承受這一分傷痛?」

        貞宜不知什麼時候脫離了憂鬱的世界。只記得好朋友帶她去教會,在詩歌中,她任由淚水乾了又濕,濕了又乾,臺上牧師的講道,飄進她的耳朵,又飄到雲深不知處,她的心飛出了和士杰糾結的黑暗深谷。

理解對方的成長歷程
        上帝不離不棄的愛讓貞宜振作起來,她開始同理士杰需要一段安靜的過渡,處理他九歲就開始積累的生命的痛,那時他失去了親愛的父親,現在又失去了摯愛的女兒,士杰已經沒有心力去處理親密關係,或許,他已不相信世界上有永恆的關係,一切都會失去。

        貞宜開始上網搜尋,想在浩瀚的佛典中尋個究竟,原來自己把佛教和民間信仰混為一談,可是如果這真的能安慰士杰,為什麼沒有給他愛人的力量?為什麼一個家就這樣瀕臨瓦解?

        貞宜想到婆婆在公公過世後,長期茹素,過著淡薄的生活,除了擔起撫養孩子的責任,有時間就做做義工,幫助有需要的人。忽然她明白了,這是士杰成長的歷程,她要理解他,更加愛他。

分憂分享 同理同心
        一天晚上,貞宜忙完家務立刻躲到書房研究佛典,不知過了多久,一個聲音傳過來:「妳,這是何苦?」貞宜轉過身,一種熟悉的情感回來了,她抱著士杰,忍不住哭泣:「我不是貪戀這個世界,我只是愛你啊!」

        耳邊傳來士杰憂傷的聲音:「為什麼人生這麼苦?」這是女兒過世後,士杰第一次敞開心胸跟她交談,她看到堅強外表裡面一顆敏感脆弱的心,貞宜疼惜地說:「我知道,我跟你一起經歷這一分苦楚。但是我現在體會到,苦難是祝福,讓我們更深經歷上帝的同在。」

        「祂,妳的上帝,為什麼讓我失去女兒?祂為什麼懲罰我?」士杰皺著很深的眉頭,不解偉大的上帝為什麼讓悲劇發生。這是貞宜問過上帝無數次的話,她完全能理解士杰的心情。她已經明白,上帝一直與她同在,幫助她看清楚,每一個事件的發生都有它深層的意義。貞宜知道,從傷心、絕望到接受,到了解一切都是恩典,是需要時間的。

        貞宜的生命已經轉化,從失落、悲傷、渴求、憤怒到同理、接受、重燃希望,這是一段不容易的過程,但她感謝這一段經歷,讓她的生命更深刻,更懂得愛。

信仰的全人與終極關懷
        這一天天空分外清朗,初春的微風輕撫大地,貞宜與士杰坐在公園小徑旁,稍稍歇一下腿,一邊享用簡單的午餐,他們分外珍惜傷後初癒的情感,重拾緊緊相偎的感覺。

        貞宜輕聲問士杰:「佛不是覺者嗎?不是『不執著空』也『不執著有』嗎?」士杰知道妻子的意思,難為妻子為了進入他的世界,倒是認真地探討從未涉及的領域。士杰若有所悟地說:「我是落入空境了,對不起,讓妳辛苦了!」

        忽然遠處一個小女孩向他們奔來,臉上笑得燦爛如花,那不是他們的女兒嗎?他們一家三口從前常到這兒踏青遊玩。正待呼喚愛女,小女孩轉個身隱沒在花叢裡,士杰驚醒過來,揉揉眼睛,哀傷地問:「我們的女兒在哪裡?」

        貞宜輕撫士杰的背,安慰他:「我和你一樣思念女兒,女兒只是形體上暫時離開我們,我們終究會團聚在上帝的愛裡。」

作者吳貴珠老師與夫婿洪本全負責本會婚前事工,並為本會出版了《幸福,就在這裡─完全婚戀手》有聲套書(書+MP3),其文筆優美、深刻實用,一如本文。為本會事工奉獻50美元以上者,可索贈一套。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