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5期 (2002年06月) | |||||||||||||||||||||||||||||||||||||||||||
|
父親的乳房 █杏林子 真愛家庭協會成立以來,海內外名家咸表肯定與支持、紛紛加入本刊特約作者陣容。目前已有陳惠琬、溫小平、孫越、彭懷真為本專欄撰稿。尚有多位即將登場,敬請拭目以待。本期主題為「新好男人酷老爸」,特邀與爸爸親愛貼心的劉俠女士,為此次「名家談真愛」描繪她心目中的父愛。 曾在報紙上看到一則「花邊新聞」,提到俄羅斯前總理葉爾辛在二次世界大戰後,有次獨自懷抱初生的女兒搭火車。車程中,女兒不知是因飢餓或不適,啼哭不已,葉爾辛怎麼哄都無效。 強人的柔情 當時物質匱乏,又無其他乳製品可以餵哺,這位年輕的父親無奈之餘,只好解開胸前的衣鈕,眾目睽睽之下,袒露其胸,讓女兒含著他的乳頭;雖然並無乳汁分泌,但女兒因著這樣的安撫,很快的安靜下來。 我們一向從媒體上所熟知的葉爾辛,是個具有強悍作風、鐵腕手段的政治人物,即使在病危時,也捨不得放棄他的權力,整肅異己更是不留餘地。 這樣一位冷酷、嚴肅、鐵面無情的強人,竟然也有他不為人知柔情的一面,令許多人大感意外之餘,也不免為之 容。 其實,東方人本來就不善於表達感情。尤其是男 ,從小就被教導著要剛強、要有擔當、要胸懷大志、要有一家之主的威嚴⋯⋯愛哭的男人、婆婆媽媽的男人,是注定會被人恥笑、沒出息的一群。 因此,男人只好把他們的感情隱藏在心裡。即便在兒女面前,也為了要維持作父親的尊嚴,不輕易表現出來吧! 爸爸的味道 記得我也看過一篇小文章,提到非洲內陸的某個國家,由於當地貧瘠,生活十分不易,男人往往要到遠地或鄰國工作。 當家鄉傳來兒女生病的消息時,作父親的往往將自己的手帕或毛巾放在腋下幾分鐘,然後密 起來,託人帶回家中。作母親的就把這方手帕或毛巾放在生病兒女的額前或鼻頭,讓他聞一聞「爸爸的味道」,據說十之八九,小孩的病都會痊癒,不能不令人嘖嘖稱奇。 我想,僅只沾有父親的「體味」的毛巾,恐怕不具有這麼大的療效吧?主要的原因還是孩子感受到父親那份關懷的心意,才早早恢復健康的吧? 千鈞一髮 從父親的乳房到父親的腋下,我也想起一段往事。 一九五一年,小弟剛出生未久,當時我們住的是半日式的樓房。小弟躺在榻榻米上,三歲的大弟在一旁嬉戲,玩著玩著,不知怎麼回事,一個踉蹌,一屁股跌坐在小弟肚子上,當場壓得肚臍出血,擦過藥後,好像沒有什麼要緊,母親也就沒再理會。 誰知到了半夜,小弟突然發起高燒,全身抽筋,兩眼直往上翻,鼻息都已經摸不到了。父親要去請醫師,母親說:「來不及了。沒有用了!」 父親不死心,連外衣都顧不得穿,推開門就衝出去。幸好同條街上有一家小診所,父親大力拍著門,又喊又叫,總算把醫生從睡夢中吵醒。醫師一聽事態緊急,抓起醫藥箱,穿著短褲木屐就跟著父親趕了過來。 經過整整一夜的急救,總算搶回來小弟一條小命,卻留下長期腹瀉的後遺症,造成小弟從小羸弱的體質,經常夜啼。 母親帶小孩有如帶小兵似的,按時吃奶、按時睡覺,全有一定的章法,唯獨小弟這個異類,令母親頭大不已。 為愛忍癢 父親說,小弟這條小命全是他救回來的,正好母親也不耐小弟哭鬧,順理成章的,小弟從此就跟著父親睡。 小人兒偎依在父親身旁,出於本能的,一雙小手不時在父親胸前腋下探索尋找奶吃。 父親是個極端怕癢的人,平日我們不小心碰觸到他的「敏感區」,他都笑得連閃帶躲,然而為了滿足小兒「母 的需求」,只好強忍著癢,任由那雙小手在他身上遊移。 於是,我們經常看到一大一小兩個人並躺在榻榻米上,小小人兒微瞇著眼,一副陶醉滿足的神情,兩隻小手在父親胸前腋下不停地掏呀掏的,作父親的大概癢得受不了,只有不斷輕輕扭 著身子,一臉要笑不笑的樣子,這樣的畫面頗令人發噱。 如在眼前 以後,小弟就成了父親的小尾巴,父親出門散步,他就像小鴨子似的,搖搖擺擺跟在父親後面亦步亦趨;父親躺在床上,架著二郎腿看報紙,他也躺在一旁裝模作樣,只可惜一雙小腿又肥又短,怎麼也架不上去,只好勞 父親幫忙。 小弟結婚二十年,好不容易才生了個寶貝女兒,看他把女兒摟在胸前,偎在臉邊疼愛的模樣,就想起父親當年摟他在懷的情景,只不知弟弟還有記憶否? 父親晚年,體形肥碩,兩隻乳房突出,尤其夏天怕熱,常赤膊上身,更為醒目。父親越老越像頑童,常捧著雙乳,滑稽突梯地向母親開玩笑說:「看,比妳的還大!」 面對這樣的老伴,母親啼笑皆非之餘,只好罵他一句:「無聊!」 說父親無聊,他還真是無聊。有一次,四歲的小孫子回來,老祖父不知發了什麼瘋,突然捧著他的乳房,裝著一副漲奶的樣子,追著孫子說:「爺爺奶漲了,快,吃一口,吃一口!」 嚇得小孫子四處奔逃,一家人笑不可抑。 父親的乳房,父親的愛,俱已隨他而去,回憶往事,音容笑貌,彷彿仍在眼前,不由心頭溫熱,不能自己。 本文已由台灣圓神出版社選輯於作者所著《真情是一生的承諾》一書。 杏林子,本名劉俠,出生中國西安市,成長於台灣。自十二歲起就罹患類風濕 關節炎,自此輪椅相伴,不良於行。但她卻創立了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出版了多本暢銷書,成為臺灣知名的生命鬥士、社工先驅和作家。 她就讀過的最高學府是北投國小。對這一點她甚引以為榮,這表示以後的學問都是她自個兒修的。今年甫慶祝六十歲生日的杏林子,自嘲全身都是破銅爛鐵、惟有腦袋是純金打造,又自認生 急躁,不料一病四十餘年,耐 可佳,足可當選「十大傑出女病人」。 父親的愛,有如蒼蒼巨木,雖仰之彌高,卻又能俯就蔭蔽兒女。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