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24期 (2005年08月) | |||||||||||||||||||||||||||||||||||||||||||||||||||
|
解開墮胎的兩難習題.話題篇 █韓甲華 快刀斬亂麻? 「阿姨四十歲生下患自閉症的表妹。我也剛好是四十歲,現在又『有』了,好煩哪!」 「應付博士班的課程,已經夠焦頭爛額的,偏偏還『有』了,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老公欠下天文數字的賭債,我拿什麼養肚子裡的孩子呢?」 「我去外地比賽,和別校的選手發生一夜情,就⋯⋯好恨自己,我並不是個爛貨啊!」 華人稱懷孕為「有喜」,然而,大約有一半的孩子不在父母的人生規劃中,當測試證實了懷孕後,父母的喜悅頓失,憂心忡忡,尤有甚者,還覺得「有禍」呢! 父母的心思在「目前的能力」和「面對未來的信心」之間交戰翻騰,不少女性就咬緊牙關,進入墮胎中心,服下藥丸或是躺上手術檯,迅速解決問題。 墮胎中心的醫師、護士用「懷孕終止」(pregnancy termination)或是「人工流產」(在中國簡稱「人流」)代替「墮胎」(abortion)這個尖銳、令人不安的詞彙。但是,其結果同樣都是終止一個生命,帶給女 巨大的身心衝擊。 多年後,曾墮胎的婦女再回顧,有人深深自責,後悔,也有人自認為做了明智的決擇。 生命的開始 小女人望著月曆,自言自語:「遲了幾天,大概快來了吧?」等呀等的,她心裏嘀咕:「真奇怪!」下意識地撫摸平坦的小腹。 就在她等待月經來潮,尚未察覺的時候,子宮裡有一個小小的生命悄悄醞釀了四十五天,他(她)重不到一公克,有小小的嘴和嘴唇,口裏有舌蕾,牙床底下埋著二十顆乳牙苗,生殖器官和 器官也開始萌芽了。 到了第八個星期,小人兒的手和腳都完備整齊。第九個星期,倘若放置東西在他(她)的掌心上,手指頭就卷起握住,有時吸吮大拇指,指頭上有小巧的指甲蓋。他(她)前翻、後滾、交叉踢腿,可活潑著呢!如果戳他(她)一下,會有反應。 小女人找產科醫師檢查,驚喜地發現自己是媽媽了。晚上,她甜滋滋地向剛踏入家門的丈夫報喜,他立刻又大笑又打轉,樂翻了天。 可惜,不是每一個孩子都這麼受歡迎。在他(她)們還這麼小時,就遭到「驅逐出境」,離開子宮。這被稱為「早期墮胎」。 仍舊停留在子宮裡的孩子,第十個星期時,會瞇眼、吞嚥、皺眉;第十一個星期會撒尿,拐個腿,腳ㄚ子一曲一張地,握拳、搖晃大拇指、彎曲手腕、張開小嘴⋯ 頭三個月,媽媽的小蠻腰還纖細 人,小人兒的器官卻已經樣樣俱全,他(她)安適地住在肥沃的子宮裡長個兒和成熟。大約第四十個星期時,一收到神秘的訊息,他(她)就啟程,緩緩滑過產道,向世界報到。 小女人和丈夫熱淚盈眶抱著孩子,讚賞這個長得和他倆一模一樣的精緻寶寶,幸福濃濃地包圍著這甜蜜的家庭。 要不要留 然而,不是每個胎兒都能成長到瓜熟蒂落,每四位就有一位提早被摘除。目前美國每年約有一百三十七萬的孩子被墮掉,平均一天有3753個,比九一一事件中喪生在紐約世界貿易大樓的人數還多。墮胎是美國人最熱門的激進避孕手段,也是女性最常動的手術。 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國,推行一胎化政策,以達到控制人口增長的目的。婦女生下一個孩子後,須按規定裝上子宮環避孕,倘若避孕失敗,由國家醫療保險給付墮胎費用,工作崗位發給假期。 倘若一家只能生養一個孩子,由於中國人傳宗接代的觀念,通常選擇兒子,而墮掉女胎或拋棄女嬰。即使政府努力防範,目前中國出生嬰兒的性別比率仍然失衡,大約三分之二是男嬰。鄉村男女嬰比率更加懸殊,約為四比一,可預見未來極嚴重的社會問題。 台灣墮胎容易,只要有成年人陪同、花台幣3000~6000元即可完事。每個週末都有家長或男友帶著畏畏縮縮的少女在婦產科診所候診。據說婦產科醫師對證實懷孕者說的第一句話,通常不是「恭喜」,而是「要不要留?」 ♥不墮胎,有路走嗎? 對策一:求助懷孕資源中心「她戴著太陽眼鏡,默默不語,整個協談過程都是她的丈夫代為發言。」 佛羅里達州中南部一所「初期懷孕照顧中心」(First Care Pregnancy Center)的美國義工向林敏雯女士描述一對前來尋求輔導的華人夫妻,她深恐這位羞於見人的妻子與她語言隔閡,便請敏雯再以電話追蹤輔導。 多年前,敏雯的朋友圈中,有位年輕女學生,未婚懷孕,驚惶失措之餘,男朋友又施加壓力,逼她打胎,還有一些留學生的妻子,在家庭經濟拮据時懷孕;他們都自認墮胎是迅速奏效的解決之道。敏雯既震驚又難過。 一九九五年她加入「初期懷孕照顧中心」成為義工,學習協談的技巧,輔助這些徘徊於墮胎抉擇邊緣的婦人。這所中心座落於大學近旁的大道上,窗戶貼著「免費測試懷孕」的廣告,吸引了無數青年學子進門尋求服務,其中不乏華人留學生的眷屬。 全美約有2300所類似的懷孕資源中心。翻開電話簿黃頁的替代墮胎欄 (Abortion Alternatives),就有數家支援懷孕服務機構。 有別於墮胎服務(Abortion Services),替代墮胎中心不主張打胎,它們提供即刻免費的受孕測驗,更有許多中心裝備超音波(Ultrasound)儀器,能看見胎兒動作,聽見胎兒心跳,以肯定查驗受孕,也不收費用。 除此之外,中心協助申請醫療保險和母子營養食品補助,教導產婦保健和照顧嬰兒的常識,並贈予善心人士捐贈的孕婦裝、嬰兒用品及奶粉等。 如果孕婦需要工作或考慮將孩子送人領養,中心也有合作機構幫助準媽媽達成心願。有時年輕學生深怕街坊鄰居知道她懷孕,中心會協助連繫提供臨時住宿的教會或家庭,讓少女安心待產,同時就地上學,不致耽誤功課。 敏雯和戴墨鏡的女士通電話,她說:「我老公讀書,我打工,沒人照顧孩子⋯⋯」敏雯安慰她:「 真是難為妳啦!不過能懷孕絕非偶然,孩子會給你們帶來許多的樂趣與祝福!」敏雯鼓勵她把眼光放遠,夫妻倆同心跨越目前的困境。 可惜,她執意:「孩子先打掉再說!」踏出中心的華人,孩子若不是計劃要的,八九成都墮掉了。 多才多藝的敏雯,有一位英俊體貼的丈夫,相愛的小夫妻,可以給孩子許多幸福,可是多年來杳無「孕」訊,面對執意打胎的女子,她打從心底無聲地吶喊著:「妳不要孩子,就給我罷!」 看著定意墮胎的媽媽的背影,她有做不下去的惆悵。但也常有母親抱著小貝比來找她道謝,因為她的一句話給了這位母親希望與勇氣,保住可愛的孩子,如今享受無比的天倫樂趣。此刻敏雯又雀躍起來,繼續勇敢地攔阻胎兒被送上死亡的道路,這些寶貴的小小生命能救一個算一個。 終於,有一天敏雯的腹中也傳出一首令人心 的旋律,她辭掉了工作,歡歡喜喜地準備當媽媽。
易韋第二次懷孕時,已過了三十五歲,醫師要求她做羊膜穿刺術,分析羊水以鑑定胎兒的染色體。在她的年齡層,每四 位會生下一位唐氏兒,這類孩子第二十一對染色體比正常多出一個。易韋研究科學報告,羊膜穿刺術會導致1%的胎兒死亡,兩相比較,其危險 還超過懷上唐氏兒。 她相信,人或生或死的決定權是在上帝的手中,即使胎兒有殘疾,也不會去墮胎,所以拒絕了這項檢查。 今年,她的二女兒以短短三年的時間修完大學榮譽課程,懂事又貼心。易韋心想,如果因著羊膜穿刺檢驗傷了她,那多遺憾! 倘若生下唐氏兒,並非就陷入絕境,以今日美國先進的醫療和教育,他們能住在家裡、能上學,工作。家人如果耐心栽培,唐氏兒也可以成材。本刊第20期介紹的張恩迪不但讀完神學院,還演奏鋼琴、演講和寫詩。 對策三:交給有心人領養 有些父母環境艱困,無法肩負起撫養的責任,送人領養是個值得考慮的方法。美國有許多家庭指明收養唐氏症 (Down Syndrome)、脊柱裂 (Spina Bifida)、甚至愛滋病(AIDS) 的孩子,也有許多家庭收容其他國家有殘疾的孩子,並視如己出地愛護、教育他們。 維吉尼亞州的「美國國際收養協會」(American World Adoption Association)協助基督徒收養世界各國的孩子,其中大多來自中國。這個機構每次向中國申請收養二十位殘障孩子。他們有的顎裂、失明、耳聾,有的患有白化症、乙型肝炎、肢體殘缺等。才兩個月左右,就可以一一安頓在溫暖的家。然後再接著申請下面二十位孩子。 協會的創辦人路柏恩(Brian Luwis) 夫婦,領養了兩個中國娃娃,自己生了一個孩子後,又領養一位雙顎裂的男孩叫亞伯,他最初來到美國時,模樣慘不忍睹。經過整型手術後的他,成了一位神采飛揚、充滿自信的小紳士。 這個機構開創九年以來,已經為八百多位健康和殘疾的孩子尋著愛他們的養父母。在美國將近九十家類似領養中國孩子的機構,然而僧多粥少,孩子仍感供不應求。 美國人為何對中國孩子情有獨鍾?自1996年就服務於該協會的趙紅女士分析:中國娃娃特別漂亮;中國的父母大多不酗酒、不吸毒,孩子的健康品質高。1994年中國開放領養之門,政府制定了明確健全的政策之後,領養的管道就通暢可靠了。 通常申請領養的父母們自搜集文件開始,一年內就能親自接回孩子,美國國會也樂觀其成,立法支持,這些孩子一踏上美國土地,就是公民,不需經過申請綠卡的繁瑣過程。 美國人也鼓勵領養本土出生的孩子,每年於華府舉辦「領養天使」(Angel Adoption) 活動,表彰每一州不凡的領養家庭,甚至連國會議員也率先領養。 如此無法親自撫養孩子的父母,可以安心地將自己的寶貝交給有能力照顧又愛他們的家庭。許多不能生育、渴望為人父母的,也會感激肯割愛的人。我們看到這個國家有完美合人 的領養制度。從親生父母、養父母到孩子的心理調適都面面顧到。 ♥奈伯納醫師懺悔錄 一九七三年美國最高法院能通過「訴求墮胎法案」,追本溯源,猶太裔的婦產科醫師奈伯納(Bernard Nathanson) 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68年他和幾位前衛人士創立了「全美墮胎權利行 聯盟」(National Abortion Rights Action League)。奈醫師於其自傳《上帝的手》(The Hand of God) 一書中,坦承他領導這個協會,居心策劃,提供媒體一些假造數字,誤導民情和宗教界;詆毀、打壓倡導生命始於受孕的科學家。 1973年說服聯邦最高法院裁決墮胎合法化,更導致任意墮胎無礙的局面。 奈醫師青少年時,勸說女朋友打掉他倆的孩子。他說,從此就「於邪惡的墮胎世界啟程旅行」。多年後,他親手墮掉情人懷的孩子,甚至主持紐約市一所全美最大的墮胎診所。六○年代初,這家診所的墮胎次數高達七萬五千次。奈醫師為朋友、同事、老師打胎時,信心十足,毫不猶豫,好似在熱心服務人群。 七○年代,新科技超音波的發明,造成胎兒學研究的巨大突破。從超音波的螢幕上,奈醫師親眼目睹胎兒吸吮大拇指的清晰動作。他無法再否認,母親腹中揣懷著寶貴的生命,而非只是一團組織。 當年墮胎法如他所願,大奏凱歌。十六年後他卻無法逃避內心的控訴和指責。這位名醫經常於哲理中深思,生活中觀察,居然也在哲學家卡繆挑戰二十世紀的存在議題中掙扎徘徊:要不要自殺? 當人定睛注目生命尊貴的本質時,無法以一縷輕煙、在徐徐清風中散失般等同視之。奈醫師嚐到一種揮之不去越來越沉重的罪惡感。 許多婦女和男士會在墮胎初期為自己找理由來壓下罪惡感。但在五年、十年之後,遲來的罪咎感會冷不防地成為不速之客來到心房。 奈醫師試著用心理治療,閱讀、諮詢、哲學和通靈學洗刷自己的良心。然而,他寫道:「我擔心,肩負著如此不仁不義的沉重包袱,我將被拉扯入一個無可置信的世界,受到永恆的咒詛⋯⋯」於是,他先和墮胎診所保持距離,後來完全停止墮胎舊業。 聖經記載,有位女子於行淫時當場被抓,送到耶穌面前,按著當時的法律,她該被石頭打死。然而,耶穌對聲勢洶洶的圍觀者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犯過罪,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群眾一個個問心有愧地溜走。最後,那冷清清的地方,只剩下耶穌和那女子。 耶穌問她:「婦人,他們都哪裡去了?沒有人留下來定妳的罪嗎?」她說:「先生,沒有。」耶穌說:「好,我也不定妳的罪,去吧!別再犯罪!」 奈醫師找到了這位耶穌,經過多年的心靈流浪之後,他衷誠地宣告;「我終於發現了長久以來在絕望中所追求的饒恕。」 奈醫師成為基督徒。他著書、演說,以帶著痛悔的銳筆和雄辯的口才,喚起人們珍惜未出生的無辜生命。 雖然現代避孕方法日趨精準,但除了禁慾,仍然未有任何一項能達到百分之百的效果。美國墮胎者中百分之八十是未婚女子,真讓有女兒的父母心驚。 真愛家庭協會會長、從事臨床輔導逾三十年的葉高芳博士,語重心長地奉勸單身女性,要珍惜自己的身體、保守自己的貞潔,直到走入婚姻禮堂後才獻給摯愛的丈夫。他也奉勸男子尊重女孩像自己的妹妹一般,因為她也是母親懷胎十月、經過巨大產痛生出來的寶貝。
作者韓甲華,現任產科護理師,與夫婿楊靖亞育有二女。業餘喜愛創作與翻譯,熱心關懷特殊兒家庭。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