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顧一雙兒女的成長,李敏修夫婦不禁感恩地說——
親子路上恩滿滿
|
幾年前李敏修夫婦的兒子達偉 (David),在史坦福大學醫學院當住院醫生,結束任期之前,打電話給他的父母親問他們將來退休的去處。
當時李敏修在猶他州的必帝生物醫藥公司(B.D. Medical)從事醫學生物工程材料的研發工作。上帝施恩,讓研發計劃順利進展,甚至有新產品開發上市。工作雖然繁忙,但每天都懷著興奮、愉快的心情上班,還沒有想到退休的事。
然而,他們的兒子達偉希望能夠與父母親住在同一城市,或住在離他們相距不遠之地。父母親年老有病時,他可以在身邊就近照顧。倘若父母住在遠方,兒子只能請假幾天,搭飛機去探望,之後又要回去上班,不可能長期留在父母身邊。
因此他一再催促父母,儘快預先選定將來退休後的定居處,他才好到當地去覓職。李敏修夫婦只好開始尋尋覓覓,最後擇定氣候宜人、生活方便的南加州聖地雅歌。
達偉是虔誠的基督徒,他一心敬神愛人、孝順父母。感謝上帝的安排,1999年,達偉找到了聖地雅歌一家頗具規模的現代化醫院,第一次面談後,馬上受聘任職,他的願望終於達成了!2000年,李敏修夫婦退休後,就依原訂計劃搬到了風光明媚的南加州聖地雅歌城。
以下是李敏修分享他與夫人蘇妍媚的父母心:
高中交友,第一挑戰
當1968年出生的女兒達俐(Terri)和1969年出生的兒子達偉年幼時,我們的教養方式與一般基督徒父母並沒什麼不同——帶著他們參加教會聚會,督促他們做功課、學才藝,陪他們盡量參加有益身心的活動。在家中保持敬虔的氣氛與信仰的傳承,鼓勵他們愛惜光陰。
孩子們的求學和成長過程,在上帝保守下堪稱平順。然而,在平順中,也不是沒有挑戰的。
教育孩童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一個要訣是,「夫妻要和好,一起事奉上帝。不單要有言教,更重要的是身教。」兒子上高中時,有時會與父母衝突。偶有幾次,兒子與我意見不和,兒子至今仍然記得,事後母親來到他的房間,向他解釋父親的善意,此擧令他非常感動。
我的妻子當過中學老師,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格。她堅持孩子要學會尊重和順服,若不聽話,就叫他們自己去反省。因此孩子想哭就去爸爸那兒哭訴,但媽媽決不妥協!
她認為,孩子成長過程正如一棵樹,要樹長得挺直,從小就要開始訓練,不能歪曲。 因此規定孩子遵守紀律,要愈早愈好、穩打根基、不能中斷,這樣他們就不敢越軌了。然而,孩子們日漸長大,父母心目中再合情合理的家規也必須面對考驗。
我們極力反對孩子在高中交男女朋友,因為他們尚年少、不成熟。然而,挑戰來了。 兒子上高中時,有一個要好的女朋友,交往了三年之久。我們知道與兒子為敵是與事無補,我們就設法和他傾談,多去了解他、關心他。後來發現,其實是他在尋找「自我價值」,在他的同儕壓力下,他以為有了女朋友,可以藉此顯示「有人喜歡我」。
無獨有偶,我們的女兒也有一個追得很緊的男朋友!我們無可奈何,只能多禱告、多忍耐、多學習,用柔和的心、求神加智慧來面對他們的「叛逆」。
現在兒女婚後,也有了子女,他們常感謝父母當時的明智管教和長久忍耐。他們現在明白,以前所尋求的只是表面的價值觀,當時對父母的教導產生懷疑,想挑戰父母的權威和忍耐度,同時也想靠自己的方法「獨立」,來嘗試人生、肯定自我。
休學事奉,第二挑戰
回想我們參加達偉的哈佛大學畢業典禮時,他突然說有事想和我們商量。我們以為是談婚事,原來,他想去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宣教。
他對我們說:「您們一向注重學術上的成功,現在告訴您們一件事,請您們不要生氣。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我參加校園團契(InterVarsity)事奉。另外,每個星期五晚上在波士頓一家街友收容所(Boston Homeless Shelter),與無家可歸的人相處,招待他們喝咖啡、享用火腿、蛋糕等,跟他們作朋友,帶領他們信主。」
他理直氣壯地說:「我每個星期花二十小時在這兩處事奉上帝,但這些事並未影響我的學業。等一下畢業典禮就要開始,我會上台領榮譽獎(Magna Cum Laude),因為事奉上帝並沒有影響我的成績。」
1991年大學畢業後,雖然達偉已申請到耶魯大學醫學院入學許可,但是他向我們要求,並經過學校同意,延緩一年才去就讀。因為他希望留在哈佛大學帶領校園團契,向校園裡許多猶太裔同學傳講福音,他們多半信奉猶太教。
身為注重兒女學業的華人父母,我們一心一意期望他好好進修,不要拖延。況且他還是由7000人中選出的100 個醫學院新生之一。然而他竟然將自己的學業暫時放在一邊,而將上帝的事工放在前面!我們百思不解,他為什麼要耽誤一年!但我們也只好一面禱告,一面尊重他的見解。
那一年他考到了小旅行車的駕駛執照,開校車接送行動不便的殘障學生上、下課,他就這樣自己負責那一年的生活費用。他很慶幸地告訴我們,他學習到書本上、物質上所無法帶給他的寶貴經驗。現在我們才知道,那是上帝的旨意! 他順服上帝的旨意,願意嘗試宣教工作,我們做父母的應該為他歡欣,多鼓勵他才是。
我們當時擔心他這一停學,可能不會返校繼續深造。因為我們朋友的孩子就有這種例子。還好,一年的校園事工後,達偉實踐承諾,終於回到耶魯醫學院就讀,這才令我們安心。
回顧這些事,我很感謝上帝!在哈佛大學校園裡,有幾位負責人火熱帶領學生愛主、事奉主,透過基督徒團契每個禮拜的聚會,帶領一批青年也火熱起來為上帝而活。如今這些社會菁英,依然在自己的崗位上熱心榮神益人!他們到現在還彼此邀約,每年從各地匯集、一同參加國外短宣隊。他們也帶孩子同去,因此孩子們也打成了一片!幾年的校園團契生活,上帝裝備達偉,為他塑造了美好的品德,也操練他靈命更臻成熟。
南美短宣,第三挑戰
1996年耶魯大學醫學院畢業前,達偉親手寫了一封長信寄給我們。他感謝我們全力支持他的大學費用和補貼他的研究所學費。他說:「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對您們的感謝!」他更感謝上帝,賜給他有事奉上帝的經歷和從祂而來的呼召,邁出信心之腳步,參加厄瓜多爾短宣活動。
他言辭懇切地勸我們作父母的,不要為他擔憂。因為國際醫療宣教團 (Medical Ministry International)已多次派出短宣隊,他們宣佈厄瓜多爾的安全沒有問題。他並向我們解釋厄瓜多爾氣候炎熱,晚上要用蚊帳,常會缺水、缺電。不像在美國,天氣寒冷時有暖氣,夏天到處有空調。無疑地,這種生活是上帝的恩典。可惜在這種受保護的環境長大,往往難以懂得如何信靠上帝!
達偉寫道,他發現自己過去其實下意識地只依靠錢財、天資、智力、或上帝所給予的物質。雖然也談信靠上帝,可只是掛在嘴邊而已。他對該次的短宣非常興奮,他相信此行能使他了解另一個國家、另一大洲、另一種文化,這個新經歷定能發揮他的潛力,促成他靈命成長、成熟。
達偉相信上帝的信實,他提醒我們,馬太福音十章30節說,天父將我們的頭髮都數過了!祂知道一切!達偉也用希伯來書十三章5-6節與我們共勉,「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主是幫助我的,我必不懼怕。人能把我怎樣呢?」!
信仰承傳,佳美榜樣
達偉大學二年級開始參加學校的基督徒團契,那時成員只有40人。他本來是拉小提琴的,為了要帶領大家唱詩歌,他自學彈吉他。他與一群基督徒同學積極傳福音,畢業時,團契人數已增至200人!
如今他是兩個小孩的爸爸,在他百忙的急診室醫師工作表裡,還固定安排帶領每週五彈吉他與他同輩的年輕人一同敬拜上帝。他很感激母親在他小時傳授給他的音樂知識、技巧、和紀律,以至於他能在大學時代速成學彈吉他,而且至今,他還繼續用吉他來事奉。
我看到他們這第二代華裔信徒,大人相聚一同過教會和團契生活,第三代的小信徒也聚在一起學習,這種努力於信仰承傳的精神,真值得我們這些第一代移民,以及在海外成長的第二代廣大的華裔效法哩!
女兒達俐,心中銘記耶穌「你們要往普天下傳福音」的教導,普渡大學健康科學系畢業後,她與先生同心在德州福遍華人教會事奉,她也參與孩子公立學校的家長會,以及熱心社區服務。每天早上送兩個孩子上學前,她持守與他們有10分鐘的晨更。
她特別關心教會青少年的交友問題,自願作他們的輔導。她發現,華人兒女不敢與父母談與異性朋友交往之事。達俐常受邀在華人父母和子女之間,作良好的溝通橋梁。
退休時光福盈盈
我們夫婦倆撫養兩個孩子的同時,也與他們共度了許多美好的時光。現在看到他們學業有成、熱心愛主,深深感覺到一切都是值得的!
我們回顧過去,發現父母親和孩子之間有衝突時,父母也不必每次都一定要打勝仗!我們當初悉心教導、耐心灌輸、安靜等待,後來孩子漸漸長大,經過一些思考過程之後,都誠實地告訴我們,他們知道父母多半是對的,也慢慢相信而接受父母的價值觀了。我們感到十分欣慰!我們也看到上帝一路的引領,使我們夫婦可以和兒女們一同學習、同蒙恩典。
如今,達偉常常下班後來看看我。們、或給我們量血壓。鄰居和朋友無意間,得知醫院那位李醫師是我們的兒子,都稱讚他的醫術、謙卑、愛心、和信仰,我們很引以為榮,他為上帝作了美好的見證!我們和兒子全家每個月試著有一次定期聚餐,享受天倫之樂,這大概就是主所應許的「福杯滿溢」吧!
受訪者李敏修長老為本會美國分會聖地雅歌代表,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及發明家。退休前,他曾在世界聞名的醫療保健公司Johnson & Johnson 以及必帝生物醫藥公司(B.D. Medical)擔任研發部主任,多年主導靜脈導管置留針等醫用生化材料的研發而有突破性的創新。他擁有十五個美國專利及成功地推出多樣醫用新產品。
李敏修目前對於教會的事奉、福音的傳揚仍是退而不休,在聖地雅歌主恩堂、長老會、信義會等教會繼續帶領團契,教導聖經真理。夫人蘇妍媚老師是一位音樂家,除相夫教子與教書之外,也在教會司琴,擔任詩班指揮等音樂方面的事奉。曾隨夫婿到中國大陸及墨西哥等地短宣。
一家四口為李敏修慶祝三十六歲生日。(1976年攝於台灣)
時光飛逝,三代同堂,歡慶李敏修、蘇妍媚夫婦(後排中)結婚四十週年。
後排右一為兒子達偉、左二為女兒達俐。(2007年攝於阿拉斯加遊輪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