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1期 (2011年10月)
主題企劃
話題
  親家,請來玩喲!
親歷篇
  同桌一家親
 
真愛分享
理家理心
  外動而內靜
單親不孤單
  帶子郎的感恩路
盧家風雲
  王國不再平靜(上)
親子加油站
  遠距親子有出路
真愛答客問
  我們適合論及婚嫁了嗎?
一笑抵萬金
  赤子之心


心靈窪處

        記得老三出生時,我的兩個女兒已上小學。她們念的是每天來回車程一個小時的學校,我在極不穩定的新生兒作息裡,一邊每夜幾次起身餵母奶,一邊和所有小學生的媽一樣要奔忙於學校、才藝學習的接送之間, 當然,一切家事還是該理的要理,該清的要清,外在時間像揪成一團的毛線,越抓越緊,但鬆手,又抽不出線來用,身體和精神都疲憊不堪,常要用力想像: 不疲倦的日子長甚麼樣子?

        那時,我整個人被外在時間表的混亂擁擠得幾乎忘了內在時鐘的存在,只任情緒,思想隨波逐流,推到那裡算那裡。

        但我很快地觸了礁,當自憐的情緒一再壓抑成對兩個大孩子的不耐煩和對先生的抱怨時,我知道自己要面對內在生活的支離破碎,必須不怕填寫那張荒廢已久的內在時間表。

        於是,我仔細審視自己和孩子作息,發現午飯後可以早一個多小時到女兒學校門口,趁老三在車上睡午覺,我就帶杯咖啡或茶,在車上幼兒鼾聲中安靜,享受獨處。

        在那段時間裡,我有時做些心靈閱讀,有時禱告默想,有時聽聽音樂,欣賞車窗外,風吹動一樹子綠葉的模樣,紀錄生活中值得感謝的片段。直到老三上幼稚園前,正是中午那段車內的內在時間,成為我外在生活的泉源,一切力氣,似乎都從那個小小安靜的水池裡湧出。

        那也是我私藏的一個心靈窪處,任何生活上的震動,慌亂,最後總傾流進去,被它的低調收容,化為靜水。

如何慢活

        年少輕狂的時候,我們的時間耗費在無知和衝動裡,等到踏入中年,對世界和自己的極限有了點認識,我們的時間又像付不完的帳單,趕著刷卡,卻沒空去看銀行存款到底夠不夠?

        在我身邊年過三十的人沒有一個不忙。無論他們是上班族、家庭主婦、單身、已婚、有無孩子。

        很多人都有生活步調要慢些的想法,領悟成天趕呀趕的,不單趕出一身子毛病,也趕出一家子問題。但要怎麼慢?多慢?哪裡慢?卻毫無概念。         

        內在生活裡有一個時鐘。家裏掛在牆上的鐘若停了,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並且立刻要想法子修理或換新。但掛在靈魂深處的時鐘,縱使滴答響著,也常常被忽略成空氣裡的蟲鳴鳥叫,存在,又不存在。甚至有人的鐘停擺多年都未察覺,任蜘蛛網灰塵蒙蔽。

勿被怨氣與憂慮淹沒

        妳裡面的時間都花在那裡?

        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後,驚覺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生氣。

        從一早起床發現睡過頭了開始不高興;為喊孩子起床喊到發脾氣;為先生刷牙噴得洗臉槽、鏡子全是牙膏泡沫生悶氣;送孩子上學遇到塞車,孩子還不識相地在後面吵架,再發一頓脾氣;到好不容易全都送出門了,一個人在家怨自己不夠能幹,上菜場氣賣的菜不新鮮、去銀行氣辦事員態度差、逛街發現上個月給孩子買的洋裝打了五折覺得倒
楣⋯⋯睡到半夜,還要為先生打呼太大聲,或搶了自己的被子生氣。

        也有人問了這個問題後,才驚覺自己大部分時間在憂慮。睡夢中擔心睡過頭,早上擔心孩子沒吃好上學沒體力,先生在公司不被老闆賞識,自己皺紋越來越多,房子越老要修理花費的越多,下個月要報稅不知道趕不趕得出來?

        要問我們這一天做了甚麼很容易回答,但心裡晃動的,卻只有一大堆情緒,而且多半是負面情緒。

        我們真的很少去注意自己這一天的心靈活動了甚麼?

        妳曾為心靈活動寫下計畫表嗎?每一天,妳有多少深思的時間?與自己對話的時間?有多少安靜的時間?有多少餵養自己生命的時間?有多少讓音樂、書籍、朋友,開墾內在生命的時間?有多少和配偶、兒女交心的時間?有多少做白日夢的時間?

        如果妳的答案是沒有、沒有、沒有,每天忙得都沒空睡覺了,哪有時間給心靈?妳的內在時間還是不會因為外在時間的飽和而消失,只是妳讓它自生自滅罷了!

飯後整理也能享受獨處?

        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時間和少數必須完全專心的工作外,還有很多空間給心靈發揮,最簡單的例子是飯後做整理工作時,妳的手在忙,心呢?

        很多婦女不知不覺會在那段時間被負面情緒佔據,在心裡發各種怨言。並非因著這些清潔工作很令她們厭惡,而是一天積聚下來的疲憊,加上杯盤狼藉的凌亂,加上人去樓空的孤獨⋯⋯..使我們的心在這段時間顯得如此脆弱,無力抵擋黑暗。

        我知道,因為我也曾如此,一直到有天幾乎想丟下一廚房凌亂逃開時,才發現自己錯了,白白耗費了好多寶貴的內在時間。

        之後,我決心把它規劃出來,成為我感恩,安靜的內在時間,一切,也有了劇烈的改變。

        從那個改變起,做家事,對我而言是靜,非動。

        一開始,我只是注意著每天晚餐後,當家人都離去,剩下我一個人在廚房裡清理時,自己的腦子在想甚麼?整個人的感覺是甚麼?我很快地發現,原來外面最需要體力勞動時,裡面竟然有個運動場,也在消耗自己的心力。

        而且裡面是一個受傷的,疲倦的,自憐的女人在漫無目的地跑。

        難怪從廚房裡能走出那麼多充滿怒氣、怨懟,或卑微的女人。原來我們把這塊內在空間荒廢了,任憑糟塌。

        於是我刻意地放慢腳步,碗洗得仔細一點、爐台擦得亮些、地擦得勤一點,告訴自己,其實一天下來,除了孩子睡覺之後,這是唯一自己可以獨處的時間,應該用一種愉悅的、約會的心情來迎接。

        放點喜歡的音樂,為自己泡杯好茶,想一些快樂的事、好笑的事、值得感恩的事。正面思想不是天 生個性,也不是環境驅使,而是一種訓練、一種選擇後下的決心、一種從信仰生發出的人生態度。

        我很慚愧,認識美善的上帝那麼多年之後,才懂得與祂站在同個寬廣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最平凡的生活角落。

為時未晚   

        但那並不晚,只要開始,甚麼都不晚。

        雖然人受慣性奴役,長年視飯後整理工作為無奈的、恨不得逃脫的勞力工作,以致被負面情緒纏累的人,並不會立刻因為心思的轉換而歡喜享受。我從注意自己一邊洗碗一邊在想甚麼開始,只要一個不愉悅的想法鑽入腦海,譬如先生對晚餐某道菜的不捧場,就立刻把那小石頭踢掉,換上一個愉快的畫面,譬如兒子親吻剛下班的先生的溫馨畫面。

        你並不需要在匆忙的情況下做家事,只要對付好從前那種一心想趕快把事情做完的逃離感,放棄那種必須一次把事情做完的想法,你就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內在時間的享用上,而不成為廉價的清潔機器人。

        外在整理絕對可以分段做,不影響品質。倘若飯後半小時須幫孩子洗澡弄他們上床,不妨先從容地洗碗,把餐桌整好,等孩子睡了有空,再花十到十五分鐘掃地或收尾。重點是,有多少時間整理,就享受那段時間的心靈安靜時光,好好陪陪自己,讓心靈像泡個香草浴般放鬆。

        倘若妳有孩子,從五歲就可以訓練他們幫你做飯後清潔工作,先從擦拭餐桌開始,一步一步教。頭幾年的目標是讓他們學習,並建立好習慣,不是減輕自己的負擔。

        從前我讓孩子幫忙時,甚至要付上代價,去清理他們不小心打破的碗盤。但在兩個女兒七歲之後,已經都成為我的好助手。當然,等孩子真正會做之後,他們也來到一個不肯無條件乖乖幫忙的年紀,要進入另一個拉鋸戰的學習。

        但我仍覺得很值得,現在飯後清理時間,已從一個人的內在時間,延伸為和孩子獨處的內在時間。一星期裡,我會選擇一天特地讓孩子休息,一個人享受整理時的內在安靜時光, 有時我要求一個孩子留下來幫忙,我們一邊做事,一邊聊天談心,我有三個孩子,平時要和一個孩子獨處並不容易,所以當我刻意裝扮過這段時光,多讚美孩子,不去批評孩子做得不好,與他討論一些他有興趣的話題,講講笑話,其實孩子也會珍惜這種和母親獨處的寶貴時光,對做家事存有正面回憶。

        學習在動中享受靜,生命中許多埋藏苦毒屍骨的荒塚,將成為花草蓬勃的園子。然而,一個能在動中享受靜的人,往往是因著她先能把生活刻意保留出一塊安靜的時間,先在身體的靜態中學會整理內在世界。

        內在時間的價值在於我們認真去面對他的存在,並積極願意擁有它、安排它、計畫它,而非失控地任外在活動瓜分著。

        如果說空間的整頓意味著對我們和家人的尊重,內外時間的整頓則代表我們對自己的尊重。

        上帝給人的時間剛剛好,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寫好內在時間表,生命的節奏會更加輕快有勁兒。

一起想想看
1. 每天,妳擁有多少屬於妳自己的時間?在那段時間裡,妳多半做些什麼?
2. 什麼事阻攔妳擁有內在時間的最大障礙?
3. 獨處時,妳多半的感受如何?
4. 妳有注意過自己都對自己講些什麼?自我對話的正面及負面言語各佔多少百分比?
5. 分享一下,妳渴望如何安排、運用自己的內在時間?

延 伸 閱 讀

理家必先理心!馬睿欣優美又實用的巡行家屋心得,膾炙人口。除可在本刊網站上以主題或作者姓名檢索外,並已結集製作為有聲教材,本文即擷錄濃縮自該書第十二章,即將由本會出版,敬請期待。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