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期 (2002年02月) | |||||||||||||||||||||||||||||||||||||||||||
|
年輕夫婦在工作與兒女的拉鋸戰中,如何突圍脫困? █主答 曾元惠 求助個案 志欣夫婦經數年苦讀,已取得學位、找到工作、有了綠卡、生了兒子、買了房子,總算在美國社會中爭到一席之地。 然而,為了在好學區擁有大房子,好投資增值,並預備兩歲的兒子將來受好的教育,每個月必須付的房貸相當可觀,兩人拼命工作、拼命兼差,也才正好夠用而已。 因為夫妻都上班、小孩必須請保姆照顧,可靠的保姆難找,每當必須換人,空檔期間就焦頭爛額。而且既請不起私人褓姆來家裡,只好把小孩送去人家家裡。 在褓姆處小孩好幾個,一人感冒,眾人遭殃,常常小病不斷。小孩一病終夜哭啼,大人也睡不好,頭昏眼花,工作不能集中精神;去看醫生又要請假,請假太多影響工作進度,上司臉色亦不善。不景氣的衝擊下,人手少、壓力大、競爭烈,稍不慎就會被人攆走,只好在晚上或週末加班。 久而久之,夫妻二人心理、生理已瀕臨崩潰邊緣, 氣自然也好不到那裡去,夫妻談心成為奢侈的夢想,每夜上了床,兩人不是各自蒙頭大睡,就是吵架賭氣。兩年下來, 生活的次數屈指可數。 志欣夫婦到底該如何走下去?以下是臨床輔導專家曾元惠博士的分析和建議。 專家解答 情境剖析 像志欣伉儷這樣的年輕夫婦,很容易以為雙薪生活是為了建立經濟基礎、為小孩創造美好的未來。但是他們所努力追求的,可能不但對小孩無益,反而有害。以下是我看到的一些危機: ♦如果小孩常常生病,他可能已服用一段時間的抗生素了。而長期服用抗生素與致癌的關聯,已有很多專家在研究。此外,醫學也證實抗生素對孩子神經系統發育會造成負面影響。 ♦幼兒與「生命中的重要成人」所建立的關係,是長大後健康人際互 及平衡心智發展的基礎。若是兒童人格塑造關鍵期的寶貴時機,因孩子經常生病再加上父母為工作疲於奔命而浪費掉了,孩子往往會發展成所謂的「依附失調症」(Attachment Disorder)。而這種症狀對於人格發展所造成的不幸影響,正是今日心理學所探討的熱門問題。 ♦他們如此在意「好學區」,極可能在孩子到達學齡時對他過份強調學術成就的重要 。有這種心態的父母往往會忽視孩子情緒、人際與人格等方面的發展。於是,孩子長大後也會像他們一樣,徒有職能方面的技巧,卻承繼了世代相傳的不幸福婚姻、不良親子關係,以及企圖藉物質來填補生命虛空的錯誤價值觀。 ♦志欣夫婦被生活所驅迫,日夜埋頭工作。誠然,工作常能帶來實質的回報,如金錢、升遷、被賞識等等。工作,似乎也可以讓他們從充滿需求、黏著不放的孩子與繁瑣家務暫得解脫。對於一些貌合神離的夫妻,「工作」更是讓他們在家中所受到的忽略與冷落得到了補償。卻不知,這是在「飲酖止渴」。 以上種種都在這對夫妻之間蘊釀著危機。他們不但無法享受為人父母的喜悅、對兒子的成長也毫無影響力,夫妻彼此間也漸行漸遠、積怨日深,婚姻生活中充斥著長期且深沉的不滿足感,甚至可能最終以離婚收場。 退一步海闊天空 許多家庭輔導專家,都鼓勵陷入類似窘境的年輕夫婦在財務規劃和時間分配上勇敢地做出改變。 例如:基督徒理財協會(Christian Financial Concepts)的主持人柏萊瑞(Larry Burkett)就主張,家庭生活應建立在單一收入的基礎上。志欣夫婦即使不一定能馬上做到,但如何安排人生的優先順序,確實是家有幼兒者亟需面對的課題。 綜合我多年的協談經驗及多位專家對此課題的探討,我也要建議志欣夫婦: ♥既然房貸是最主要的財務負擔,他們也許可以賣掉大房子,搬到較小的住所。省下龐大的房屋貸款、外食費用及交通花費,夫妻之一就可留在家中養育幼兒,或至少不必兼差、加班到那麼疲憊的地步。如果真的不太可能減輕工作,至少可以花錢請個好保姆來家裡,即使多花一些錢也是值得的。他們所做的改變會在不久的將來帶給他們金錢所買不到的回報。 ♥志欣夫婦大可積極考慮搬到連排屋(townhouse)或集合住宅(condo)。他們還是有機會住在原來的好區中,只是居住空間縮小罷了。當孩子年幼時,時間是父母最貴重的資產。零至三歲是父母對孩子最有影響力的一段時間;而三至六歲,父母仍然握有培育他心智發展的良機。在此一階段,他們的時間應該用來陪孩子遊戲、探索大自然、教他唱歌、為他講故事,而不是照顧房屋或加班。換小一點的住所吧!小房子一樣可以佈置得很有品味,只要家人和樂相處就能使家中甜蜜溫暖。若需要後院與鞦韆架,去公園就可以了。 建立正確價值觀 ♥這個婚姻關係似乎因 乏悉心維護而受到傷害。與優秀的基督徒輔導者做幾次協談可得到很大的幫助。此後,當孩子進入不同的成長階段時,志欣夫婦應儘可能多參加教養兒女的研討會或課程,並與其他父母交換心得。 ♥經由婚姻輔導者的幫助,志欣夫婦應當冷靜評估雙職生活的優 點。兩人均擁有高學歷,任何一方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時也不難找到工作。我認為在此危機時刻,太太留在家中,無論對挽救幼兒身心健康或補救婚姻基礎而言,都是正確的抉擇。不要以為當全職母親就是浪費才華與教育。多年求學過程中得到的思考能力、分析技巧與紀律訓練,都能幫助她成為更好的母親。若是她決定等孩子大一點時重返職場,受過的教育也是她在相同或不同領域中再出發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志欣夫婦需省思他們的信仰、釐清價值觀。「大家都做」不等於「大家都對」。孩子的一生遠比父母一時的功成名就來得重要。他們不僅應該儘可能花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更應該負起為人父母的天職,幫助他認識造物主,及早獲得品德與信仰的指引。 在挑戰中成長 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高難度的工作,然而也帶來最奇妙的成長機會。如果想知道如何開始以孩子為樂,首先要使他們健康,其次是學習與他們一同玩樂。上一代華人父母較為嚴肅,相信我們這代人有許多想不起曾經與父母一起玩過。 兒童心理學家柯萊瑞(Larry Cohen)在他2001年出版的《Playful Parents》(與兒女玩成一片)一書中,提供了許多實用技巧與活 。讀讀這本書,或去公園或幼兒園觀察小孩們玩耍,必定可獲得啟發與靈感。 在養育兒女的過程中,許多人經歷了未曾想像過的喜悅。與兒女幼小心靈深相契合,能使我們更加成熟、更知如何付出愛與享受愛。 即使生活艱難,上帝的心意仍是要我們擁有平安與豐盛的心靈,而非在混亂焦慮中度日。仰望上帝吧!祂能指引我們走出每日的憂慮與經年累月的痛苦。 本期主答者曾元惠博士(下圖中立者)為臨床輔導專家、本會特約同工,現執業於芝加哥市郊的瑞柏城,與丈夫唐大鏈育有二子一女。本文由曾博士以英文解答,由住在新澤西州的劉維琳翻譯,並由曾博士親自校訂。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