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7期 (2002年10月)
真愛焦點
名家談真愛
來不及的愛
焦點話題
給他們愛和尊嚴
珍愛青少年
阿公與我
個案剖析
母女不貼心怎麼辦
 
真愛分享
人生好故事
飛向藍天
親子加油站
成公有道
家庭電影坊
生死相許度仄經
夫妻一世情
Waffles遇見Spaghetti
家庭保健室
秀色可餐
真愛交流道
價值觀的抉擇


欣芸將老母接來,以為可享天倫之樂,不料卻衝突不斷。她不禁要問──
母女不貼心,怎麼辦?

█主答 葉吳慶宜

多花時間陪長輩憶往懷舊,就能為他們增添許多樂趣。
 

求助個案
欣芸常羡慕別人有父母住在附近。看到在教會裡有母女手挽手走路,心中就會想:「如果爸媽在身邊多好!」
不久,欣芸的爸爸生病去世,那時她母親八十歲,欣芸自己也五十多歲了。但是她是老大,又有強烈意願,照顧母親的責任就自然而然落到她身上。
接母親來美同住的第一年,為了讓她容易適應新環境,欣芸推辭掉許多社交活動,花很多時間陪伴媽媽在家,一方面給她時間追悼父親,一方面鼓勵她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新環境。一年下來,母親的適應還算可以,但是一向最支持最包容的丈夫卻非常不能適應,常對朋友抱怨說失去了半個太太,也因為欣芸對母親太專注而冷落了他,使他對岳母下意識裡有反感,有意無意間會做些事或說些話使母親不快,這使欣芸壓力更大。
除了緊張的三角關係,欣芸也發現與母親之間有了文化差異。她已習慣美國式作風,不喜歡彼此緊迫盯人問長問短的,與人溝通的方式也非常直接了當,不講究客套,若有需求都是直話直說,不會與對方互相猜測。
母親當然是道地的華人,含蓄而有修養,從不表達自己的需求,只會為他人著想。
欣芸離家獨立生活已三十多年了,可以說是歷盡滄桑長大成熟的中年婦人了。可是,母親卻小事大事都要管,甚至連冷暖穿衣都好像不信任她的判斷。而同時母親的主要生活事務都還是要 倚賴她。
處在這種被倚賴又被監管的矛盾關係中,欣芸心中產生許多不平與憤怒,有時又為這種厭煩而感到內疚。
欣芸一直以為,她耗盡心血為母親安排一切都是為她好,不會有錯,可是卻發覺母親常抗拒她的安排。她不懂明明是對母親有利的事,為什麼她偏偏不肯去做呢?這樣又引發了母女之間另一種衝突。
有一次媽媽小中風,情況沒有好轉反而惡化,欣芸精疲力竭之餘,突然閃過一絲可怕的念頭,希望媽媽早點去世。這使她感到極度的驚愕與內疚。怎麼可以對最親愛的媽媽有這種的念頭呢?

專家解答

情境剖析
文化差異當然是個問題,但欣芸要明白,八十幾歲的人,要改變行為模式幾乎是不可能的,欣芸既決心接媽媽同住,只有多用同理心、多調整自己、多用愛心觀察老母的需要,也鼓勵丈夫兒女多體諒老人家。
其實欣芸最大的問題,也是她最不願意承認的問題,就是母女之間的衝突。這個衝突來自於「由互相的關愛導致的互相管制」。

我母,我兒
在一份專門給退休人士的雜誌上曾刊登一篇文章“My mother, My child”談到子女在照顧年長父母時,常將自己的父母當小孩看待,忘記他們雖然在體力或智力上可能有退化,但在情緒方面仍是非常需要尊嚴的。
其實他們固然需要多方面的照顧,可是他們也是走過漫長人生道路、有過寶貴人生經驗、對社會有過貢獻,理應得到晚輩尊敬的。欣芸坦承她與母親的談話多半是吩咐她服這藥、吃那補品、做這運 動、穿那衣服,真的完全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缺乏尊重的態度、很少有趣的談心。
另一方面,媽媽管她不過是關愛的表現而已,並不是對她的不信任或低估。她真的需要用輕鬆的態度來處理媽媽這種不合理的行為,原諒她老人家脫不下母親的角色,也原諒自己偶爾有的不平感覺。

多點耐心,讓她開心
因此,建議欣芸此後不要太重視事情的成就,而要多花時間去與老人家一起回顧,滿足她心理上的需要。
在照顧老母時,欣芸要留意母親的要求是什麼,不要一廂情願一味用自己的方法去做,免得吃力不討好。同時也要知道,照顧老人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掌握「細水長流」的秘訣。

?給她時間
因為老人家動作慢,任何事情都要有充裕時間,萬萬不可太趕。早計劃,多花時間預備是非常重要的。寧願少一些活動,多一點閒情。

?讓她開心
年長者多少有些病痛,健康很重要,飲食起居的管制是一大問題。但是有時老人家偏偏想吃一些不該吃的東西,例如血壓高不能吃太鹹,這時子女或許不必管得太嚴,說不定開心一點反比少吃鹽對他們的健康有益呢!這方面的平衡是要用心拿捏的。

讓自己能走更遠的路
?不要一味逞強
老年人的問題,不管是身體的或心靈的,往往都不是為人子女者可以獨力解決的。因此,要積極尋求外界的幫助,這包括親友、教會,更要善用政府的社會福利設施,以及僱來的幫手等等。當然,找到一位父母可信賴的家庭醫師是非常重要的。

?要照顧自己身心靈的健康
至於那次母親中風後欣芸的感觸,其實,她只是擔子太重了,太累太辛苦了。她並不是真的想要媽媽去世,只是希望重擔消失罷了。如果好好照顧自己、得到足夠的休息,不要因母親而完全不顧自己的需要,她就比較有力氣與精神去照顧媽媽,甚至還有閒情與她共享天倫之樂呢!

?雙方保持適當的時空距離
  欣芸先生的抱怨是值得注意的警訊,欣芸要格外留意為自己維持正常的家庭生活與足夠的社交生活,另外一方面也要為母親安排一些屬於她自己的活動圈子。這樣可以減少一些摩擦,也增加母女在一起時分享的內容。

本期主答專家吳慶宜博士為資深臨床心理學家、本會特約同工,在美國執業逾廿年,與先生葉洪江定居南加州Torrance。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