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期 (2003年02月)
主題企劃
官司篇
人算不如天算
家變篇
風狂雨驟待晨光
病痛篇
守候女兒的笑靨
話題篇
迎戰家庭危難
 
真愛分享
珍愛青少年
永遠不再一樣了
個案剖析
誰塑造了千面女郎
雋言慧語
婚姻路上的金玉良言
真愛交流道
我有了答案
親子加油站
讓我們學放風箏


相繫共赴危難.話題篇
迎戰家庭危難

█共同執筆 蘇文安.李懷恩


危難何其多
一九九八年一月。天才濛濛亮,五十五歲的蘇文博醫師在明尼蘇達州羅契斯特鎮家門前車道上剷雪。一輛因路面結冰而打滑的車子如脫韁之馬猛衝而來,撞得他高高飛起、重重落下,不省人事。急救復甦後,竟必須重新學走路、學寫字、學加減乘除。
2000年十二月。剛剛過六十歲生日,自認除了較常乾咳外,其實體健如牛的呂應欽,抵不過兒女  促,在臺灣臺北生平第一次做全身身體檢查。第一個項目胸腔X光顯影,就發現肺部有可疑陰影,進一步檢驗,查出他已罹患第三期肺癌。
2001年七月。廿八歲的汪珮芸在日本橫濱家裏,睡夢中被奶脹痛醒。她臉上漾起慈愛的微笑,起身想抱過躺在嬰兒床上、兩個月大的兒子來餵奶。不料小baby臉色發青、氣息全無!珮芸在失聲嚎啕中,兀自感覺奶水從胸前滴下!
2002年。在經濟不景氣仍深不見底之際,安然(Enron)及世界通訊(Worldcom)⋯⋯等大公司的破產案更是雪上加霜,使成千上萬員工和投資者,畢生積蓄一夜之間化為烏有,許多即將退休者安度晚年的夢想幻滅粉碎。
2002年十月。連環狙擊手肆虐,雙人一槍,牽制了華府及馬里蘭州數  萬民眾的生活作息,風聲鶴唳,彷彿天地之大,再也找不到真正安全的處所,連想要保護家人也不知該從何保護起。

椎心刺骨
  聖經約伯記描述:「人生在世必遇患難,如同火星飛騰。」俗語亦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雖是人人耳熟能詳,卻道盡了人生的真相。
  危難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以任何意想不到的方式,發生在任何人身上。然而,如果是發生在你我自己、或我們至親至愛的家人身上,那就更椎心刺骨了。
  危難最主要是一種「失落」(Loss),如親人死喪或財產、健康、工作、地位、婚姻的失去。遭遇危難,乃是人生最孤單無助的經歷,對家人彼此間的關係必定造成嚴峻的考驗。
  儘管舉世    、天災人禍不絕,當自己的家庭遭逢危難時,對當事者而言仍是最獨特的經驗,即使平日再成熟冷靜的人,也會表現出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反應。

創傷後壓力失調
  人在遭遇重大災難後,會產生「創傷後壓力失調」(PTSD: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症狀,以致無法過正常的生活。
  Ed. Hindson 博士指出,這些症狀,通常以五種情緒表達出來:
1· 大受震驚(Shock):因不願相信此事真的發生,而以失神發呆或沉默不言來消極逃避。
2· 焦慮不安(Anxiety):對失喪者極端思念,害怕更大的傷害將接踵而至,常做噩夢、常被恐懼感所淹沒。
3· 沮喪抑鬱(Depression):自艾自憐,否定自己的價值。
4· 憤怒暴戾(Violence):將自咎自責及怨天尤人的情緒以暴戾的言行來發洩。
5· 自欺欺人(False-adaptation):這是最難處理的情緒,遭難者會表現反常的堅強、或假裝若無其事,其實是將傷痛壓抑到心靈更深處。

更好或更苦?
  我們對自己或家人在遭遇急難後產生上述的情緒反應,理當理解和接納。因為那是「人之常情」。
  可是,如何處理這種情緒反應,關係到整個家庭會因此危難而成長或解體,正所謂“It will make you better or bitter”(它不是讓你更好,就是更苦)。
  危難是一個「事件」(incident),處理危難卻是一種「過程」(process),需要時間與助力,來重整我們外在及內心的世界。


我們雖不能掌控危難是否會發生,卻可以掌控對危難的回應。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


轉向配偶
  俗話說:「除了『死』和『稅』沒有一件事是可預期的。」沒錯,許多夫妻是在始料未及的危難中,因不知如何回應而殃及彼此的關係。據統計,夫妻因孩子猝逝或兒女有重度  陷者,有75%在五年內宣告妣離。
  當人生風暴驟至,夫妻遇到最大的試探就是想逃避對方、想從配偶面前退縮、孤立自己,以及自咎自責而後把怨毒轉向配偶。
  若沒有心靈的力量,在遭遇危難時,婚姻也會受苦,夫妻的合一會受威脅並帶來孤獨感。
  「學習將心轉向配偶,夫妻共同面對風暴」,是使創傷能夠癒合、讓彼此關係札根更深的關鍵。

選擇坦誠
  弗柯特(Viktor Frankl),一位納粹集中營僥存者,提到他當時內心是怎樣面對蓋世太保加諸於他的非人待遇──
  「有一件事是你們所奪不走的,那就是我選擇如何來回應你們所加諸於我的。人擁有的最後一項自由,就是選擇如何回應情境的自由。」"The one thing you can't take away from me is the way I choose to respond to what you do to me. The last of one's freedoms is to choose one's attitude in any given circumstance!"
  是的,面對危難時,「心態與回應」決定你我是否能戰勝。此時此刻,夫妻選擇「保持溝通管道暢通」是首要之務。
  雖然,坦誠分享內心的感受,也許會冒著再度受傷的危險,但是若沒有開放坦誠的對話,夫妻間不知不覺就會對彼此的心築起圍牆,因而逐漸分道揚鑣,愈行愈遠。
  夫妻倆願意把心打開接受他人的關懷、安慰,一齊參加扶持團體或尋求專業輔導的積極態度,也是能否走出漫漫長夜迎接清晨曙光的重要因素。

超越逆境
  自九一一恐怖攻擊發生後,本會葉高芳會長在許許多多場合演講時皆一再提醒聽眾──「人際關係中最強而有力的一句話,就是夫妻手牽手說:『讓我們一起來面對!』」
  是的,世上沒有任何事情,比夫妻同心戰勝人生中最險惡的困境,更能為婚姻帶來滿足感和親密感,更能激發偉大的熱力、愛力、生命力。
  家庭在風雨飄搖的危難時刻,惟有夫妻攜手同心面對,方能「守住真愛守住家」!
 

夫妻攜手同心面對人生風暴,能發揮最強大的力量。

 

 

感同身受,真摯關懷


  當我們知道有人遭遇重大危難時,我們往往雖有心相助,卻不知如何著手。因此若有機會,我們應當接受基本的危機輔導訓練,才能在受難者最傷痛無助時,有效地成為他們心靈的支援和安慰,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伴他們走一程。

掌握短程目標
  對有心助人者,Ed·Hindson博士提醒,在此階段,要特別注意以下限制──
  第一,時間有限:協助者必須當機立斷、採取最恰當的措施。
  第二,只能專注於當下的課題:將注意力集中於要克服困難所需面對的最核心問題。
  第三,只能強調現在的行為:不需分析行為模式和過往心理歷史,只就眼所能見的行為來輔導。
  第四,只能側著重短程目標:等難關過去後,再考慮個人的成長問題。

按部就班
  心理學家Morton Band和Dawn Sangrey分析,危難通常可分為衝擊(Impact)、退縮(Recoil)和重組(Recorganization)三階段。Jayne Crisp根據此一分段法,對有心助人者在這三階段中該做的事,有具體的建議──
衝擊階段:與受難者建立接觸點。危難的一大特徵,乃是毫無預警的打擊,並嚴重威脅當事者的人身安全和安全感。此時最重要的,乃是以真摯的關懷與智慧的語言,儘快幫助受害者寧定下來,願意接受你的幫助。
退縮階段:要了解問題。在此階段中,受難者會感覺孤單無助、徬徨困惑,因此幫助者必須設法讓他們開口陳述事件的本身,如此有助於宣洩他們心中的苦痛,並減少孤立感,此時要記得不做任何評論規勸,只需耐心傾聽,並藉此釐清問題。
重組階段:激發承擔力。此一階段乃是「化危機為轉機」的機會。遭難者已從危難當下的衝擊中冷靜下來,必須處理的重大問題也已告一段落,此時正是開始引導他們自苦難中獲得成長、強化內心力量的時機。



超越失落,重整生命


  我們在遭逢危難時,很自然會脫口而出:「為什麼?!」「為什麼是我?!」「上帝在那裡?!」確實,危難當頭,就像正要迎面撞上一堵岩壁,卻又無處閃躲;又如孤立在黑暗淒冷的窮山惡水之中,求助無門。

疼愛至極
  從事教牧工作  幾年的藍登牧師(H. B. London)曾說:「我承認在我牧會生涯中,有幾次因看到一些悲劇,內心那種『為什麼?』的煎熬幾乎使我想放棄不幹了!」
  沒有任何理智上的答案,可以解決人生中苦難的問題,這是一個奧祕,超越我們所能理解的範疇。
  知名基督徒作家楊腓力(Philip Yancey)在《無語問上帝》一書中說:「也許上帝並不想解釋,因為人類不能明瞭。祂只是差遣祂的獨生子來到世上,回應人類的痛苦。」「祂住在我們當中,觸摸我們,認同我們的痛苦。」
  因著被殘酷地釘死在十字架上,上帝向我們表明了祂的「疼」是何等的「愛」。
  藍登牧師提及他曾陪伴一對驟失小嬰兒而傷心欲絕的年輕夫婦,自覺他所受的教牧訓練似乎完全派不上用場。他所能做的就是語帶哽咽對他們說:「我不明白為何這樣的事會臨到你們,但我知道上帝愛你們,就像你們是世上祂唯一所愛的。相信這一點,你們就過得了這一關,否則,你們就無法承受這打擊!」當時,就在醫院的迴廊裡,他知道上帝那無盡的慈愛正源源不絕地傾注於他們三人的心靈之中。

走得更遠,去得更深
  是的,雖然沒有答案,苦難卻驅使許多人轉向上帝。在歷經鼻咽癌及療程的痛苦之餘,名作家楊牧谷博士體驗到── 信仰不是用來解釋人生, 而是用來承載生命, 使我們可以走得更遠, 去得更深── 這是信仰賦予生命的勇氣。
  耶穌告訴祂的跟隨者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
  基督徒堅信,悲慘殘酷的十字架不是終局,復活得勝的空墳墓才是。耶穌復活後,是帶著一雙釘痕的手回到天上,似在提醒我們,祂是位懂得我們痛苦的神,甚至將我們的痛苦收歸己身。
  這就是為什麼千  年來,無數見證者宣稱在耶穌基督裡找到承擔苦難的勇氣。

止痛療傷有良藥
  人生中的危難所帶來的痛苦,猶如農夫的犁在我們的靈魂深處剷出深深的溝痕,而新生命的種子卻也受到滋養而日益茁壯。痛苦的犁痕愈深,生命的歷鍊也愈豐富,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及上帝的愛更成為我們新生的力量。
  況且,一趟浴火重生之旅,從中所凝煉的智慧,對別人而言,可能是治癒傷痛的良藥。誠如過來人楊牧谷博士所言──
 

朋友,
讓我們走過的,
後人會更容易走,
掙扎過的,
後人更有盼望去掙扎。



欲收成香甜悅目的纍纍佳果,必須經過挖土、埋籽、澆灌、施肥、修剪的過程。欲穫成熟豐盛的生命,又何嘗不需苦難的犁耙?!

 

本期「主題企劃」策劃製作者蘇文安為資深文字工作者,真愛家庭協會文字部主任、本刊主編。李懷恩為本會文字部及事工部義務同工、葉高芳會長夫人。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