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4期 (2007年03月) | ||||||||||||||||||||||||||||||||||||||||||||||||||||
|
對那些與原生家庭剪不斷理還亂的夫妻,我們要說── █黃詠珊 求助案例
情境剖析
阿勇的父母聽聞後當然看不過眼,上門找小翠父母理論,兩家人各自維護自己兒女,由講理演變成對罵,不但談不出結果,更是大傷和氣。原來小小的衝突愈鬧愈大! 這就是離不開原生家庭的典型例子。 這對新婚夫妻,婚姻關係尚未穩固,就不斷回到原生家庭求助,想藉助父母的力量去解決小倆口的問題,可惜父母的插手,不但扼殺了夫妻倆共同學習解決衝突的機會,更讓原來緊張的婚姻關係雪上加霜。 父母的愛子愛女心切,急忙在兩人中間週旋,這些「助力」卻變成了「阻力」,讓衝突升級,小夫妻不但要處理兩人原來的衝突,更要收拾兩家人交惡的爛攤子,反而無法招架,原本尚待經營的新家庭自然搖搖愈墜。
處方:切斷心理臍帶
不少人成家立室後仍離不開原生家庭。有位姊妹向我訴苦:「我老公什麼都好,但他也是個『好兒子』,結婚五年多,他仍是大小事情都向他媽報告,我快要瘋掉了!」 「離」,並不代表就要「棄」,「離」也並不表示斷絕關係或是疏遠不理。有很多華人父母與子女混淆了這觀念,以為「離」就是不孝,因而往往不肯放手。以致成人子女與原生家庭離不了,也與配偶「合」不了,因而產生種種的婚姻問題及姻親關係的糾紛。 其實,新婚夫婦的第一個功課,就是要學習與原生家庭分離,發展足夠的空間,讓夫婦倆學習協調雙方差異、如何處理大小家務、如何親密又互相尊重地相處功課、如何承擔家庭的責任等,這裡需要與原生家庭切斷的不是「親情關係」,而是「心理臍帶」,即心智及感情上對父母的依賴。 記得一部描述父女關係的電影,其中有一幕描述一個亭亭玉立的女兒帶著男朋友回家,興奮地告訴父親:「爹地,我和Paul打算下個月結婚。」這個父親彷彿看到面前坐著的,仍是那綁著兩條辮子的五歲大的女兒,用嬌嗲幼嫩的聲音說:「Daddy,我要結婚,好好玩的。」父親就反應不過來,於是搖頭又搖頭…… 多少華人父母仍把成年孩子看作黃毛丫頭或乳臭未乾的小傢伙,總是認為他們需要父母處處呵護、事事操心,因而在子女成家後,仍然事事插手。 有些父母則太眷戀「被孩子需要」的感覺,心底極不願接受孩子長大的事實,或是害怕自己在兒女心中的地位被女婿或媳婦所取代,竟不自覺地破壞他們的婚姻關係,好把孩子繫在身邊。這都是造成「離不開」的因素。 作父母的,為了幫助成年子女順利地「離開」,必需學習放手,給予兒女獨立成長的空間,重新界定彼此的關係,並積極調整及安排退休生活,以幫助自己適應孩子離巢後的歲月。 有一對小夫妻吵架了,妻子又一如慣常地跑回娘家避難。祖母看見孫女的行徑,很不以為然,便把孫女叫過來,對她說:「乖孫,妳快點回去與丈夫好好談,婚姻是要靠妳與丈夫努力經營的,千萬不要把這個家變成妳逃避問題的地方。」 老太太把兒子媳婦叫過來,對他們說:「我明白你們愛女心切,但是你們總不能縱容女兒一有事就跑回娘家,這樣下去,你們就會變相成為破壞他們婚姻的殺手。」多有智慧的老人家!幸好,孫女聽了祖母的話,回家學習處理自己婚姻關係,兩口子的關係終於有所改善,三位長輩也就自得其樂! 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有「離」才有「合」,而「離」不單是身體上的離開(Physical distance),更是心智情感上的離開(Emotional distance),是指離開父母的庇蔭及原有權柄,不再對父母依賴,切斷心理臍帶,與自己配偶真正地「聯合」,才能獨立成熟,建立自己的家室。 作者介紹: 作者為本會特約同工,資深華人心理輔導員,在紐西蘭從事個人、家庭、婚姻輔導及督導工作。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