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59期 (2011年06月)
主題企劃
團隊呼籲篇
  在真愛中創造奇蹟
良牧期許篇
  真愛不老
異象使命篇
  國際真愛答客問
會長心聲篇
守住真愛守住家
全球夥伴篇
  同心關愛骨肉之親
事工迴響篇
  愛是一生的學習
義工見證篇
  家是一世的珍惜
佳偶同行篇
  紅塵有愛,生命相隨
家庭宣教篇
  加上更多
家庭祭壇篇
  真理中覓真愛
親情長存篇
  聽石頭說故事


        青草邊,溪水旁,男主角─小林大悟,尋尋覓覓找到一顆光滑的小白卵石。他輕快地跑到妻子身邊,遞上說:「石文!」「石文?什麼是石文?」妻子含笑問他。他將石子放入她掌中,輕輕合起了她的雙手⋯⋯

       「傳說古時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時,會尋找與自己心情相似的石頭送給對方,收到的人再從石頭的觸感和重量去解讀對方的心。比方,光滑的石頭就表示心情很平和,若收到凹凸不平的石頭,就表示當時很耽心對方。」。

       「嗯!聽起來很浪漫,是誰告訴你這些的?」「我爸說的!」

       「家裡那顆粗糙的大石頭,該不會就是⋯⋯」「沒錯,那就是我爸送我的!⋯⋯明明說好每年要互送石文,但結果我只收過那麼一次,真是個無可救藥的老爸!」。他拾起身邊一塊石頭,用力地擲向遠處溪水當中。

心中,挪移不開的大石!

        原在東京任交響樂團大提琴手的小林大悟,因樂團解散失業。賣掉大提琴後回鄉下的家,誤打誤撞地開始他「人生旅途協助」─「納棺師」 的新工作。從無奈地承受同學鄙夷的眼光,到害怕妻子知道後的忐忑不安,及至後來妻子嫌他髒,離他而去的孤獨。

        一直以來,他總是被動接納生命的結局,為了對家庭負責任,接下不情願做的工作,凡事往肚子裡吞;這種無言抗辯的懦弱性格、無能改變處境的心態,演繹出他始終停留在童年遺失父親的記憶裏,一個自我價值和人生定位均面貌模糊的男孩自我形像。影片接近尾聲時,父親死訊傳來,他不願前往認屍的抗拒態度,更顯露出他內心中那塊石頭的堅硬。

        當初失業回到故鄉的大悟,打開小時練奏的大提琴,裡面竟有一塊石頭。大悟憶起幼時爸爸曾帶他去河邊嬉戲、揀石頭,父親告訴他,可以揀一塊表達自己心情的石頭送給關心的人,分享心意。大悟送給父親光滑的鵝卵石,父親給他的則是這顆粗糙的大石頭,一細一粗,父子間的心情差異,已無需多言。讓他惱恨的更是,父親曾答應每年要和他交換石頭,卻隨即因拋家棄子而一次也不能履約。

        每回看到父親遺留的石頭,就想起這段沒有結果的父子之情。氣憤和不解,成為他心中挪移不開的一塊大石,直到最終見著徹底沈睡的父親,方才發覺,缺席三十年的父親,帶給他的憾恨有多深。緊握在亡父掌心的石頭,揭起塵封已久的回憶,喚醒失落已久的親情,大悟心中有藏不住的酸楚,忍不住的淚水!

        他將亡父手中緊握的、他幼年所贈的光滑卵石遞給身邊的妻子,二人用雙手護住石頭,擱在妻子的肚子上,彷彿在向未出世的孩子宣告,他絕不會做一個缺席的父親。長大後回憶童年時,始終模糊難辨的爸爸年輕的面容,也在那一刻清晰浮現。在死生交界處,最美的送行,帶來最深的了悟!他學到的,已不僅僅是職業上的技能,更是關乎生命的功課。全片至此畫下圓滿句點,正如納棺師為每一具屍體化妝,把他們都弄得美美的,才送他們走。人生旅途的風景,本應如此美好。

最美的送行,最深的了悟!

        死亡雖是大家避諱的話題,卻是每個人一生中都必須面對的事實。《送行者》一片贏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片中主角藉入殮的儀式,展現對死亡和生命的看法,將日本文化的細膩美感,十分超脫且充滿智慧的表達出來。

        老入殮師謹慎闔上過世者的眼睛、掩好他們的雙唇、從頭擦拭到腳,充滿溫柔的感情;為他們換上最美的衣裳,鬆軟僵硬的雙手,合攏在胸前,每個動作都充滿莊嚴的意境;讓他們化過妝後,接近本來的面貌,喚回了家屬對親人最真實的回憶,陪他們走最後一段路,再說出那些來不及說的話。至此,所有觀眾皆感動不已。

        親情是本片主軸。幾戶喪家,不論是變裝癖者、失和母女,或是鶼鰈情深的夫妻、關愛客人的澡堂大嬸⋯⋯人人都得放下一切,經歷這最終的旅程。觀眾一連串的感動,是因為體會:這些人雖然生死兩隔,他們的關係卻已回到那最初的愛裡。

        電影中,人生最後的儀式,道出了親 人之間的愛,也坦然面對了每個家庭的溝通問題。如同性戀孩子的父母,最終知道那個他或她,終究是自己的孩子;時髦的染金髮小女孩,無論怎麼化妝,都不是父母心中想要保留的清新形象;結髮丈夫不知道妻子用哪一種唇膏;正如大悟最後認不出爸爸的長相,要靠著三十年前交換的「石文」,才確定那個滄桑的老伯,就是他年久失聯的父親。

別用空椅子或枕頭,代替父親!

        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為工作過於忙碌的我們,有沒有可能在孩子的生命中缺席而渾然不覺?跟孩子相處的時間裏,有沒有用心傾聽孩子,有沒有花時間陪伴他們?

        傳統的觀念裡,認為養育孩子是母親的責任,父親只需賺錢養家。然而,從孩子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恰如本片主角的命運;缺席的父親,影響了他的自我認同,甚至他的整個性格。

        兒子能從父親身上學到如何成為真正的男人、觀察男性怎樣與人互動、體會男性如何面對苦難。父親缺席,兒子就少了學習的榜樣。女兒能從父親身上學習認識男性,學習與異性交往。和父親一起玩、一起做事,她才有機會認識男女之別。更重要的是,據研究,常被父親讚賞的女兒,會更溫柔、更有自信。

        孩子的成長,是一席又一席美麗的盛宴,父親和母親都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不可缺席!今日社會,常見缺席的父親,這不僅會影響孩子,還會造成家庭關係的不平衡。有位家庭婚姻諮商師說:「讓缺席的父親多回家看看,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希望幾年後,我在做家庭治療時,不再需要用空椅子或枕頭來代替父親了。」這句話,當如電影中那顆光滑的卵石,在每位父親的心上,擲地有聲!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