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9期 (2018年02月) | ||||||||||||||||||||||||||||||||||||||||||||||||||
|
住在遠方的兒女 德民想和一直照顧母親的大姊商量,可否藉此機會將母親接回家住。但是轉念之間,他想起上次臨走時大姊的一番話:「你們這些在外地的,偶爾回來一趟,搞這搞那的,算是盡了孝,然後拍拍屁股走人,還要我給你們善後。」 他茫然了。自己長年在外,無法承歡膝下,心中已十分愧疚,一有機會回來,總想盡力補償一下。難道反而越幫越忙? 天邊孝子症候群 此 名 稱 源 自 英 文 「 來 自 加 州 的 女 兒 症 候 群 」(Daughter from California Syndrome),最早見於1991年發表在《美國老年醫學協會期刊》的一篇個案報導。後來醫學界用來形容在重症病房中突然冒出來的「來自遠方」的家屬,要求給垂危的年長病人進行激進的治療,以延續其生命。 加州人對此稱呼不滿,改為「來自紐約的女兒症候群 」 。 中 譯「天邊孝子症候群」據說出自林秀娟教授之手,不帶地域偏見,堪稱神來之筆。 在 醫 療 工 作者眼中,「天邊孝子/女」就是「麻煩製造者」的代名詞。他們嫌家人照顧不周,怨醫院治療不力,攪得雞犬不寧,甚至引起手足反目。細究其心態,主要來自拒絕接受惡化的病情,和未能參與照顧的自責與愧疚。 一些在美國的華人朋友對「天邊孝子」的稱呼頗不服氣,反問:「在遠方的兒女就不能真正盡孝嗎?」 來自俄亥俄州的女兒 教育心理學家露絲‧馬侃(Dr. Ruth Markham),出身書香門第,父親曾任大學教授。露絲在均已成家立業、分散各地的四姊妹中排行第三。當父母年老需要照顧時,四姊妹聚在一起開家庭會議,商議日後如何分擔奉養的責任。她們根據各人的個性和家庭狀況分配扮演的角色:小妹自幼善體人意,與父母最親近,又是姊妹中惟一沒有外出工作的,就由她擔任主要照顧者,其他人從旁協助 。 最初幾年日子過得相當平順。父母搬至密西根州小妹家附近一個老人社區,有自己的住所,又結識了一班同齡的朋友,彼此往來,頗不寂寞。外地的姊妹們逢年過節也經常攜家帶眷前來探望,四代同堂其樂融融。後來母親出現失智癥狀,一開始在父親照顧之下,生活尚能自理。不久母親病情加劇,父親的健康狀況也急遽下降,無力顧及母親,照顧雙親的擔子遂落在小妹肩上。 密西根州的大姊和愛荷華州的二姊輪番利用週末假期前去照顧母親,讓小妹有休息的機會。露絲本想加入照顧的行列,但是她才動過大手術,尚待復原,而且俄亥俄至密西根長達七個多小時的車程,亦非她體力所能負荷。雖然姊妹們都能體諒她的難處,對她沒有任何要求,露絲卻不想置身事外。 善用特長,分擔責任 露絲不會因為無法親自上陣擔任照顧工作而心懷罪疚或挫折,她現在的責任,就是在後方忠心禱告守望,以財力物力供應前方,支持自己的親人。 四姊妹組成團隊,堅信憑著她們對父母的孝心、對彼此的愛心,和對上帝的信心,必能完美搭配達成任務。 聖經的話向她們這樣保證:「但如今上帝隨自己的意思,把肢體俱各安排在身上。」(哥林多前書12:18) 小妹擔任主將,她組織力強、勇於負責,是父母的主要照顧者和醫療委任代理人(medical power of attorney);大姊和二姊分任左右先鋒,就近協助;露絲則在後方充當陣前的補給線。 甘作啦啦隊 信任與感謝 露絲總是肯定姊妹們在照顧上的付出,藉著鮮花和卡片,表達對她們犧牲和奉獻的感謝。 關懷與慰勞 小妹生活節儉,露絲不忘饋贈她一些平時捨不得買的東西,也會送她優惠卡去按摩、做指甲。有一次露絲安排她和妹夫乘坐遊輪度假,自己則在這段期間代理照顧者的職責。 主動接手 群策群力,打美好的一仗 更重要的是,在這段過程中,姊妹們學會更加彼此相愛,互相包容。父母去世之後,她們的關係更好了。 最佳配角獎 他現在要做的不是出新點子,更不是挑剔其他照顧者的決定,他只需要完全配合現有的醫療計畫。出乎意料,大姊竟然主動提出要趁他在時,接母親回家住幾天。於是大夥兒齊心協力,雖然累得人仰馬翻,畢竟完成了母親的心願。 德民深深體驗到兄姊們平日照顧母親的辛勞,他終日守候在病榻旁,好讓其他人能自由活動,他也包辦了母親日用品的採購。兩個星期下來,他整整瘦了一圈。 臨走時大姊緊緊擁抱著他說:「媽媽走後,你還是要常回來看我們喔!」德民不住地點頭。他對自己說,我做到了,我不是天邊孝子!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