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00期 (2018年04月) | ||||||||||||||||||||||||||||||||||||||||||||||||||
|
走出「獨處」的迷思 日本人喜歡下班後去居酒屋埋頭喝悶酒,美國餐廳為這些寂寞的人開設「快樂時光」(Happy Hour)。這種普遍的現象告訴我們:「狂歡是一群人的寂寞,獨處則是一個人的狂歡。」 「孤獨」是生命的本質,是個體的存在方式,不可取代也不可轉移,而學習獨處是成為完整個體的必要條件,是回歸內心世界與自己對話,是卸下面具作真實的自己,更是融入大自然的環境與之和平相處,靈感的誕生、創造力的提升都是藉著獨處產生的。西方有位哲學家說得好:“Solitude itself is a reward.“(獨處本身就是一種獎賞。) 為何說「孤獨是生命的本質」?當你牙痛時,只能是你一個人痛;當你生病時,只能是自己受苦。 德國詩人赫曼在他的一首詩〈在霧中〉寫道:「不認識黑暗的人就無法變得睿智,生命本是孤獨,人們互不相識,各個獨自一人。」 心理學家認為,如果一直為逃避獨處而想方設法去填滿生活,那麼,其實是在逃避和真實的自我相遇。如果成年兒女為了不讓父母親孤獨而滿足他們所有的期望,這種轉移對他們是沒有幫助的。兒女能做的是幫助雙親接受「獨處」,並昇華到能夠按照自己的能力為世界與周遭的人付出心力,而不是一味期待別人的付出。 所以,孤獨不一定會成為一種缺憾。因為獨處是形塑完整個體的必要條件。試想,如果可以將自己抽離人群,安靜下來與自己的內在獨處,可以獨自在散步、運動、聽音樂、看電影、寫文章、閱讀、聆聽鳥叫、觀賞日出日落、在海邊漫步中找到很大的滿足。你可能會對天地、生死、愛情、藝術和各種知識都想躍躍欲試,除此之外,更可以發現這個世界何等豐富,充滿奇蹟,身邊的人是如此的多元,就等我們在有生之年去發掘。基本上,一生最大的收穫不就是「擁有喜愛某些人和某些事物的能力,藉著自己獨特的興趣而成就愛和付出的動力」嗎? 「回歸自我」就是你和你自己在一起,完全與其他人沒有關聯,有如一朵浮雲在天地之間漂流、探索、觀察、思考 ,也只有在這時候,我們才有可能尋找到自己生命的一些觀點,畢竟我們一生尋找的就是「人生的意義」,也就是「我到底為何來到這個世界?」 「與自己對話」,只有在獨處時才能夠實行。我們可以每天用短短半個小時來思考反省當天的所思所言所行,用這樣的態度來面對新的一天。另外,也可以在這個默想的時刻中與上帝對話,祈求祂賜下能力,同樣的,禱告也是和自己相處的秘方。 其實,在內心那屬於自己與上帝奧秘的居所,才是我們最後所謂的「家」。如果我們能觸摸到自己的內心世界,就能真正體會到回家的美好感覺,這種感覺會將寂寞化為孤獨並張開雙手擁抱它。 對長輩或瞻望金色年華的中年人,以下是能幫助你與老年孤獨優雅共舞的六種舞步― 舞步1 勇於作自己(Dare to be different) 現代人為了不讓自己淪陷在寂寞中,學會了迎合別人,把最珍貴的自我深藏。其實,「想和大家一樣」,是一種避免讓自己陷入寂寞的防衛工具。過於迎合別人,會讓人失去自我,而需要依賴別人得到的自我,是非常不可靠的。基督徒長輩當再次確認: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特別的創造,是上帝手中珍貴的器皿,當我們享受自己的獨特,就不會感到寂寞了。 舞步2 進入閱讀的世界,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年輕的時候常有機會參與親朋好友聚會,大家聚在一起對世事人情高談闊論,最後卻因意見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不歡而散。這時可能在角落裡,有個人面露微笑卻一語不發,他安靜地洞察一切,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即使他知道對方說錯了,也會因傾聽而了解人性,以柔軟的方式去應對,因為知識越豐富,也就越能對異見「一笑置之」。 Frank Outlaw有一段名言— 舞步3 覓得知音 在這當口,最需要的是有能推心置腹的,知音好友。知音不需多,只要有一、兩個就可以了。知音不一定要完全同意你的意見,重要的是願意傾聽,即使有不一樣的意見,也願意寬慰、支持和諒解。每個人都盼望也需要得到接納,這種體驗肯定了我們的價值。 樂於獨處的人,只要知道這世間某個角落有這麼一位知音存在,隨時可以支取力量,那麼,他是「自在的孤獨」。這些知音也有可能是我們這輩子只有一面之緣的人。許多人都錯以為只有在學校時代才能交到知音,其實不然,當然,不可否認的,在尚未進入職場前的那一份單純,沒有利害關係的感情是最難得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畢業之後為事業打拼時期所交的朋友就複雜了許多。 然而年過七旬後,大部分人已從職場上退下來而進金色年華,彷彿又回歸童年的純真,已然放下一切,看透人生中,生、老、病、苦、死的必然性;卸下了面具,看淡人世間那些必會毀壞的一切身外之物,他們結交新朋友來擴大生活圈,這樣的朋友也必然不是所謂的酒肉朋友。 舞步4 學會互相扶持 和田秀樹指出,其實比較正面的方法是將此種依賴轉移為「對人的依賴」,這也是許多成癮者需要支援團體的最大原因。能和獨處共舞的人大部分擁有很多相互扶持的對象,這一些人不一定是兒女或是親朋好友,也可以是超市中偶遇、願意幫我們解惑的陌生人,也可以是在散步、聽音樂會,或搭飛機時的偶遇,只要我們願意打開心門,就可以放心地依賴他們,這種互相扶持沒有副作用,更能隨時隨地填滿我們內心的空虛感,何樂而不為? 舞步5 好壓力是自我成長的最佳老師 壓力是好是壞,基本上取決於個人的抗壓性。抗壓性可以藉著認知和鍛鍊心靈來增強,就像鍛鍊肌肉一樣,施加壓力使之強壯。與此同理,我們也能夠強化內心,提升抗壓性。在操練當中,會感覺以前視為壞壓力的,在不知不覺中已變成了好壓力。 孤獨和疏離感對長輩來說是最大的壓力。但是,只要鍛鍊好如何超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壓力,也就能夠改善孤單並克服疏離感。當然訓練抗壓性是一門相當困難的功課,與自己的個性有很大的關係。抗壓性低的人大致上是完美主義者,個性認真、心思縝密。和田秀樹建議老人不要刻意去當好人,要求絕對完美是和自己和上帝作對。人老了不要把自己的標準訂得太高,盡力就是完美。 舞步6 懂得示弱就是自信 當然,年紀大了可塑性也就低很多,因為年輕時所養成的個性已經定型。但只要我們徹底了解這個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與人接觸時,努力學會勇於示弱,這才是老人進入獨居生活時,幸福度過漫長人生的最大秘訣。 聖經哥林多後書十二章9節如此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勇於示弱是因為上帝能把脆弱轉化為力量,因為我們何時軟弱,何時就剛強了。 《與孤獨共處》書中的這一段話很引人深思:「擁有自己的故事,學習與他人互相扶持,學會示弱,才能不再偽裝迎合,不再害怕獨處,找到自己的容身之處。」 避免孤單寂寞的具體方法 銀髮族自我成長延伸閱讀 晚風習習木長青(書+MP3) 恩典的歲月 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美國讀者為本會奉獻50美元以上者,可索贈其中一冊,臺灣讀者請電02-2515-3551向天恩出版社洽購。 真愛家庭雜誌77期主題企劃「瞻望金色年華」,以中肯實用的話題篇和精彩動人的實例篇助長輩檢視、印證現況,或修正方向、充實生活,使這段佔人生至少四分之一的金色年華過得充實而有貢獻。歡迎上網溫故知新。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