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31期 (2023年06月) | ||||||||||||||||||||||||||||||||||||||||||||||||||||||||||||||||||
|
看清人性,善待自己 2022年 5月至 2023年 1月,加州接連爆發三起轟動全美的華裔槍擊事件,嫌犯皆年逾花甲,是一般人頤養天年的歲數。本會邀請多位家庭事工夥伴機構的專家,在眾多社區人士和華英文媒體關注、參與的記者會和座談會中,從多面向深入省思剖析並提出因應之道。(上圖左起黃麗薰、劉哲沛、雷洛美、葉顏瑋茵、葉高芳) 主持人本會會長葉高芳博士開宗明義指出,暴力行為背後真正的問題,不是感情或各種爭執,根本在於人。有人會說,一時衝動忍不住,所以做出某些事。然而背後絕不是一時忍不住而已,乃是長期不知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 葉高芳強調,人不是只有生理,還有心理、人際、靈性―身心群靈四方面。醫生也許只注重生理;心理專業的重視情緒、心理;從事社會服務的,也許只注重人際關係;宗教團體只關心靈命。其實這四方面彼此密切關聯,像是一朵花有四片花瓣,只要一片花瓣有問題,這朵花必會凋謝。必須兼顧四方面,平衡成長,因為全人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不僅治標,也要治本;不單醫病,更要醫人。 受害者親友的心靈療傷 對受害者親友的心靈療傷,活現機構總裁葉顏瑋茵博士認為,經歷各種不同的失去以及生離死別之後,我們都會哀傷、憤怒、恐懼。喪失至親,是最大的打擊,但無論是哪一種喪失,都會很痛苦。這種痛苦會有一個循環。加州接連發生的槍擊案,人們第一個反應是否定:「怎麼可能?」;接著是憤怒:「一個人不想活了,還要連帶那麼多人一起死!」;然後自責:「當初怎麼沒勸朋友不要參加那個活動?」還有其他如憂傷、鬱悶等情緒。身為社區的一分子,都為這些事件感到悲哀,我們需要彼此支持互助。 葉顏瑋茵指出,困境最能測驗人對上帝的信心以及認識。生命不是短暫的,乃是永恆的,我們需要理解上帝的生命觀。痛苦時,最需要有人聆聽和理解。有人會說:「何必那麼難過,跟逝去的親人在天堂見就好了。」那些話不但不能安慰,反而像針一樣刺傷。所以,最好跟真正能理解你的人談。隨著時間過去,情況會好轉。憂傷跟憂鬱症不同,憂傷時還可以吃飯、運動、見人。葬禮上,有時看到喪家上一分鐘還哭得很傷心,可是下一分鐘就帶著笑容跟人打招呼了。 為了逝去的親人,更要好好照顧自己,每天留出一段時間懷念逝去的親人,不需要時時刻刻悲傷。葉顏瑋茵表示,她先生從事喪葬行業,看過有人每天都去墓園悼念親人,數年如一日。其實,走出悲傷,並不代表忘記所愛的人,但需要繼續好好生活,與其他人連結。沒有處理好的傷害,長期下來必帶來嚴重的創傷反應,如恐懼、焦慮,甚至自殺及殺人的傾向。 至於如何幫助有需要的人?葉顏瑋茵建議,不需要老是跟對方提傷心事,可以陪他轉移注意力做別的事,但要讓他自己決定。不要貿然給意見,勉強人講話,而是以耐心陪伴、代禱,讓他做他喜歡的事。如果對方嚴重到不想活、想報復,則要轉介專家。心靈和心理教育聯合成為全人教育,能幫助我們靈命進深、處理壓力、管理情緒,以及維繫協和的人際關係。希望教會、社會機構、政府能夠聯手,大家一起走過悲傷。 挫敗與受傷的情緒管理 針對挫敗與受傷的情緒管理,本會EQ事工負責人雷洛美老師提醒:「能克服的困難成為你的財富,熬不過的挑戰成為你的災難。」她強調,每個人都經過困難,但可以想辦法克服,讓困難成為財富,並讓自己成為別人的祝福。 加州這幾次槍擊事件,嫌犯以及受害者都是中老年人。開槍的極可能是脾氣暴躁,覺得全世界都跟他作對,他就產生了跟他人同歸於盡的念頭。有媒體寫道:這些犯案者大多沒錢、沒家、沒希望、沒未來,個性冷漠、不合群、不善表達感情、缺乏社交技巧和 EQ、思想偏差、有引人注目的妄想。 雷洛美歸納,他們內心的感覺,可分為四方面:1)尋求關注;2)試探權力;3)尋求報復;4)自覺無能。心理學家蓋‧溫奇(Guy Winch)所寫《情緒自癒》(Emotional First Aid)中強調,心情要有急救,心理才能健康。 她說,同心肺復甦法(CPR)一樣,情緒也有CPR:C–Composed沉著;P–Passionate熱誠;R–Responsive反應靈敏。這是自救和救人;當陷入負面情緒出不來時,就需要這樣的急救。第一件事是沉著、深呼吸,把情緒穩定下來。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調整心態,停止偏見。第二是熱誠,用心傾聽,體會自己以及別人的感受。第三是做出正確的回應,選擇導致滿意結果的新行為。 雷洛美以自己裝修房子時的經歷為例。當時蓋了新車庫,屋頂是原木的,看起來很醜。隔壁鄰居是個脾氣暴躁的老先生,打電話來說:「妳怎麼可以蓋出這種東西,是不是賄賂市政府,偷偷蓋的?」她當時氣得發抖,可是先深呼吸,讓自己穩定下來,不被他惹怒,同情他是一個孤獨的老人。 她認為自己必須做出正確的回應,就去買了個蛋糕,附上一張卡片,寫著:「你那樣說我,我覺得被冤枉了……」送到他家,他開門,拿了蛋糕,立即把門砰然關上。後來有次她出門忘了關火,焦味四溢,他打電話通知。雷洛美就請他進去關火,因為他有鑰匙。 雷洛美說,現在 3C產品盛行,EQ中也有3C,就是 Care關懷;Compassion憐恤;Connection連結。真正溫柔的人,是受過溫柔對待的人。把自己的情緒顧好,才能去關懷周遭的人。 以和睦回應衝突 「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感歎道,人雖然很可愛,但也很可怕;一生的旅程中,常要面對人性的光明和黑暗。 他指出,加州這幾件槍擊案件,裡面有很多的怨恨、報復、委屈,以及不公不義不平。犯案者是年長男性、亞裔,平均將近70歲。可是Rockefeller Institute從1966到2022年,長達56年的統計數字顯示,美國的槍擊事件的犯案者,平均年齡只有33歲。 為甚麼亞裔的年長者,70歲之後還持槍殺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是又深又廣又久的問題。可能是來自父母或祖父母,心裡有解不開的結。這些暴力事件中,看似黑暗竟然勝過光明,衝突竟然勝過愛。難道必須是這樣嗎? 劉哲沛介紹回應衝突的三種模式。第一是逃避型,特別是亞裔。華人愛好和平,強調涵養,很多不愉快的事不願明講,怕破壞感情,只有退縮壓抑。例如先生在夫妻關係上遇到挫折,他就壓抑,不表達,不面對。有人選擇漸漸晚回家,後來乾脆不回家。有人選擇回家後躲進自己的防空洞中,可能是一直盯著電腦、手機,戴上耳機聽音樂,長時間看電影、看球賽或政論新聞,與家人隔絕,自己舒服就好,成了缺席的丈夫和父親。 與逃避相對的則是攻擊型回應。表達不滿情緒的方式就是憤怒、生氣、摔東西、肢體動作,甚或殺人。例如,有人開車撞配偶的外遇對象,有人被女友拋棄,竟然向對方潑硫酸毀容。 第三種是和睦型回應。不需等到70歲才開始學習,從小、在家,就可以開始;在婚姻、親子、職場、社交各方面都學習、練習。把遇到的衝突寫下來,自我反省,並來到上帝面前查驗自己。祂喜悅我們在衝突中尋求、依靠、仰望祂,不是自己孤單地走。我們是屬靈的群體,可以一起學習以和睦回應所有人際衝突,用講座、訓練、溝通、調解、協商、仲裁、問責等各種方式,彼此幫助。和睦型的確不容易,必須要努力,我們彼此共勉之。 幫助長者生命成長 亞太家庭研究中心華語顧問/本會單親事工負責人黃麗薰博士,針對防制暴力提出中肯建議。她說,譴責家庭暴力或槍枝暴力,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要對問題深入了解,才能有效防止。有些移民必須放下家鄉的高薪工作,來美國當藍領階層,又由於語言障礙,在這裡始終格格不入,美國夢破碎了。當初的期待落空,感到沮喪失望,就可能做出許多脫序的行為。不同的期待會引出不同的反應。 黃麗薰引述心理學家Erik Erikson提出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講到老年期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有整合的智慧。學習以健康、正面、創意的方式,重新審視以往人生中的每一件事,無論是失敗或是成功,都能安然接受,就像接受日有陰晴、月有圓缺一樣。年老時能有這樣的心態,就不致產生莫大的懊悔。也要學習饒恕自己和過去的人事物;能與過去發生的事件進行和解,就比較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往後的每一天。 她認為,長者在回顧一生時,如果沒有辦法尋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又與成年兒女沒有良好關係,缺少家人的支持,就容易陷入絕望。這種潛在的失落和焦慮,會引發外在行為的脫序。隨著亞裔人口的增加,期盼教會能夠更多關懷社區的長者,讓長者能持續在以下四方面成長,既能充實生命,也能防止暴力。 第一是健康保養。預防年老疾病,如中風、失智或其他疾病;要運動、調整飲食。最重要的是保有喜樂的心,因為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第二是管理情緒。學習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內在的情感,而不是出口罵人、動輒打人,甚至訴諸暴力。需要重視家庭的親情,建立互相支持的關係,享受溫馨。防止失智症、憂鬱症,保有喜樂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要持續學習。不是因年老而停止學習,是因停止學習才變老。繼續保持求知的慾望,生活才會更有趣。 第四是注重靈性增長。用正面的方式看待過去,用感恩的心享受現在,年長者接近人生終極站時,要建立對永生的盼望,坦然面對人生的結局。 結語:以「全人觀」關懷與助人 葉高芳會長總結道,家庭生活需要一生的學習,家人之間也要一世的珍惜。每個人都需要全人健康。如圖顯示,有各種不同的單位、機構,可以照顧到四方面的健康,彼此間用虛線隔開,而不是實線,意思是彼此之間要有連結,才能以「全人觀」關懷人的需要,幫助人的問題。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就是在生命歷程中,不斷全人成長,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結果,有豐盛的生命。要生命豐盛,必須有所改變。改變的過程中,很可能有衝突、阻礙、傷害,但都可以使生命豐盛。葉高芳祝福眾華人長者和他們的家人,珍愛生命,珍惜關係,生命豐盛。 欲觀看此座談會視頻,請掃描QR code,另每位專家有更深入詳盡之一小時左右專題講座,請上本會YouTube「真愛家庭e學園」視頻庫搜尋。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23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