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35期 (2024年02月) | ||||||||||||||||||||||||||||||||||||||||||||||||||
|
「我女兒找了個黑人男友,怎麼辦?我不知道是該支持還是反對。」一位女士對我說。 原來,她一方面高興女兒終於有了自己喜歡的人,一方面又不希望對方是黑人,覺得「白人或亞裔都好」,內心矛盾、焦慮糾結。 你有過內心矛盾、難以決定的情況嗎? 許多時候,決定不易做,主要原因是眼前具有的選擇,方向不同,又都看重;魚與熊掌,不可得兼。 好決定反映出價值觀念 好決定的特點在於它反映出的是其中更根本、更重要,在長遠上具有建設力的價值觀念。 我有一名客戶,事業成功,能力強,自信高,也非常非常忙。最初他很猶豫要不要來接受教練服務,內心嘀咕:「她真能幫到我甚麼嗎?我已經這麼忙了,是不是不如用這時間處理一些緊迫問題?」 那時,他裡面其實有兩種價值觀念在扳手腕:是保持開放、謙虛、嘗試的心態,面向機會?還是集中精力應急,做好手中的事? 他選擇了前者。因為對他更具長遠意義、更重要,是他獲得今天成功的關鍵要素。以前他並沒有抓住所有的機會,但如果沒有開放和嘗試的心態,他一定不能抓住曾抓住的機會,所以他願來我這「冒險」。 定期的教練服務結束後,他感覺很好,還有了一項意外收穫:對一個影響他家庭前景、孩子方向的糾結有了清晰的思考根據和決定—是抓住一個出國機會,讓孩子接受更符合他們家庭價值觀的教育;還是留在原來的高薪職位,卻缺少家庭生活時間,且讓孩子留在有違他們核心價值觀念的教育環境中? 要不要接受我的教練服務,在他其實不是一件大事。不過他根據自己的重要價值觀念做出的決定,卻帶給他預期外的收穫。這就是一個好決定,不完全是因為結果好,更在於做決定的過程是正確、明智的。做決定的原則和過程對了,結果通常不會差。 甚麼才算壞決定 然而,一個能做好決定的人,並不一定總能保持做好决定的思路。例如聖經裡記載,大衛因為被富翁拿八蔑視、輕辱而發怒,率兵去殺拿八全家的男丁。拿八之妻亞比該在半路迎上他,謙卑勸告,結果大衛真的收刀入鞘,策馬回營。亞比該怎麼做到的? 亞比該讓大衛看到他自己內心深處最重要的價值觀念—敬畏耶和華。根據這個價值觀念,他做出了不流無辜之人血的決定,收刀入鞘,策馬回營。這是一個好決定,讓他蒙耶和華的喜悅和賜福。(參考撒母耳記上25章) 可同樣是大衛,後來在王宮平頂上看到下屬烏利亞之妻拔士巴貌美,心生慾念,以君王之權招她入宮,本只圖「一夜情」,誰知拔士巴懷孕。他不願「一夜」變「長夜」,便設計嫁禍給烏利亞,兩試不成,後來犯罪升級,最後犯下了在戰場上借刀殺人的謀殺案。 從王宮頂上一瞥後的慾動神搖,到後來為掩蓋過錯的連串行動,這中間他做了一系列的決定,全部違背他最深的價值觀念—敬畏耶和華。一錯,再錯,再再錯。 於是,耶和華派先知來講故事給他聽,說有一位牛羊成群的富人,為招待客人不肯宰殺自己的羊,卻把窮鄰居視若女兒的羊羔取來殺了。大衛聽後大怒,說此人「該死」,「沒有憐恤心」,「該償還羊羔四倍」。未料先知當頭棒喝:「你就是那人!」(參考撒母耳記下11-12章) 從後續故事看,大衛悔改,之後做出了符合自己深度價值觀念的決定和行動,沒有繼續往他自己也深惡痛絕的方向滑下去,至終成為以色列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君王。 大衛的故事給我們在做決定方面至少三個提示: 1.人性複雜,有多層次的看重點,如果能有智慧人在旁提示、建議、勸告,會更容易做出忠於內心深度價值觀念的決定。 2.做決定時要謹慎,多問自己一句:此決定雖滿足了某種願望,是否與自己的重要價值觀念一致?如果相違,我如何選擇更明智? 3.當家長的,要謹慎對待自己內心的慾望,謹慎對待自己的決定。有時候似乎是自己個人的決定,卻會影響整個家庭。 壞決定的特點,是違背對人生具有建造力的重要價值觀念,因而降低了對急功近利的免疫力。
看眼前或看長遠,幫助做出好決定 如前所述,好決定能反映深度的、有建設力的價 下面幾個問題幫助我們明白哪種選擇對自己更重要,也更有益處: 1.如果選擇A,我得到的是甚麼?失去的是甚麼? 2.如果選擇B,我得到的是甚麼?失去的又是甚麼? 3.選擇A與選擇B,從長遠看,得與失哪個更大?哪一個能幫助我對人生擁有更大的可能性?哪一個能幫助我保有所珍惜的?哪一個能幫助我成為更好、更喜歡的自己? 以本文開篇時提到如何對待女兒男友為例,這位女士的分析是這樣的: 如果選擇支持,我表達的是對她的信任和尊重,得到收益是繼續與女兒保持和諧的關係,中間還有機會作女兒生活中的參謀。失去的則是內心的平安,我怕親戚朋友的議論,還有一種失去可能是好的,就是對黑人的偏見—我發現自己其實有種族歧視。 如果選擇不支持,我表達的是對女兒的不信任和不尊重。然而,真有可能得到不被議論的平安嗎?其實未必,一是她未必聽我的,我不僅與女兒關係會出現裂痕—那就更不平安了,而且還是不能避免別人的議論。不論女兒聽不聽,難道男友不是黑人就不被議論了嗎?而且我會繼續保持種族歧視,雖然我反對別人的歧視。我其實對自己對別人採取雙重標準。 從長遠看,選擇支持更有益處。因為: 1.女兒是跟一個男人談朋友,這個男人好不好取決於品格而不是膚色。我如果因為膚色而反對,女兒會看不起我,覺得我是偽君子,我們的關係一定受影響。而且我也意識到我裡面的歧視成分,我自己不喜歡種族歧視的人,而我恰恰在作這樣的人。 2.如果反對,就算女兒聽我的,我也不平安,因為說明我女兒也有種族歧視。我倆倒是一致了,但這是我想培育出的孩子嗎?而且我是基督徒,平時都說每個人都是按上帝的形像所造,人是尊貴的,黑人也是,怎麼到了女兒男友這裡,就忘記這一點了?越說越覺得自己偽善。我不想當這樣的人。 3.按最深的價值觀而言,我看重上帝的眼光,願意按祂的眼光看人;也很注重家庭,看重與女兒的關係。尊重女兒自己的選擇,針對人品給予參考意見,才與這樣的價值觀一致,而不是反過來。我相信女兒也更需要這樣一位母親。 如何做選擇,在她的自問自答中已然變得清晰: 尊重女兒的選擇,讓她自己根據兩人相處的情況來做決定,而非單單因為對方是黑人,她這個母親就要反對或支持。重點不是膚色,而是兩個人是否在深層價值觀念上契合。 這樣的決定給她平安,讓她成為更喜歡的自己,並保有與女兒的和睦關係。 對自己誠實,才能做出好決定 做出好的決定需要對自己誠實,明白自己真正看重的是甚麼。例如上述這位母親,由於願意坦誠面對自己內心,所以能夠很快自我省察,從而做出不違本心的決定。 一對夫妻因為矛盾,先生一度離家出走,讓妻子擔驚受怕:怕他出事,怕被他拋棄。所以之後每次他們發生矛盾,妻子就緊張,而丈夫也用離家為法寶,讓妻子順服自己。但這樣的結果是妻子越來越抑鬱,兩個人的關係表面沒問題,骨子裡卻暗流湧動。 我問這位先生:你時不時就在嘴上說要離開,那麼在心底,你離開後有多想回來? 他說離開了,如果太太不順他的心,他可以不回來,他不是很在乎。於是我們做了一個實驗,讓他沉浸體驗一個場景—他離家了,太太心灰意冷,放棄了他,自己開始了沒有他的新生活,而且獲得了別人的愛。他驚覺自己不能承受這樣的結果,他其實非常在乎太太。 當他看到內心真實的光景,不被原本口頭氣話蒙蔽,才意識到自己原來在享受太太對他的在乎,卻讓太太受了苦。之後他願意用更成熟的方式來經營自己其實很在乎的婚姻,並決定再也不提「出走」二字,而是要學習經營婚姻的方法,讓自己和太太都在這婚姻中得著快樂。 做好決定,成為喜歡的自己 「君子慎始」!開始做不容易的決定時,珍惜它,因為挑戰意味著機會。讓自己發掘潛力,去創建自己更喜歡的生活,擁抱更喜歡的那個自己。 好決定不一定意味著路好走,不過「心」與「行」會比較和諧,讓人從矛盾中獲得篤定和意義。 反之,只顧淺薄、短暫的利益,捨本求末,內心張力會加劇,甚至會產生對自己的背叛感。當重複這樣的選擇,及至麻木不仁、內心張力消失時,也就成了自己起初不喜歡的人。 本文由作者李文屏老師取材改寫自她在《神國》雜誌發表的〈矛盾時如何做決定〉。李文屏為本會特約講師,國際認證專業生命教練及教練培訓師。歡迎到www.betterlivingcoach.com了解李老師的服務及課程。 |
|||||||||||||||||||||||||||||||||||||||||||||||||
Copyright © 2001-2024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