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5期 (2007年05月)
主題企劃
激勵篇
  銀星徽章
資訊篇
  自在從容作母親
話題篇
  四Q俱全,揚帆遠航
 
真愛分享
復和的旋律
  我想回娘家
人生故事
  我的另類家人
來自父親的祝福
  對兒女信仰的塑造
家庭電影院
  回頭的英雄
真愛EQ坊
  心之程式
真愛交流道
  出生就開始


e世代的好媽咪.話題篇
四Q俱全,揚帆遠航

█林敏雯

引擎:健康指數(HQ)


子關係不是化學方程式,而是工程師(上帝)與工人(父母)密切配合,量身打造獨一無二的生命船(孩子)。這艘船不是為了停泊在港灣供人參觀,或保存於博物館任人瀏覽。而是在配備齊全後,滿載祝福和愛,航向人生的浩瀚海洋。
 

  一個孩子的健康指數(HQ)就像船的引擎,需要能源(食物),也需要轉動(運動)。

營養至關緊要
  一艘船造得再堅固,裝設再先進的儀器,若沒有動力,還是不能駛入大海、探索未來。
  劉永齡女士與夫婿郭淵棐在北美、亞洲等地舉辦家庭營、夫妻營、婚姻親子講座。從對華人家庭的觀察,以及自己養育兩個兒子的經驗,劉女士深知媽媽對孩子健康的影響。(請閱本刊32期「成為4Q並重的家長」一文)
  劉永齡在孩子們小時候,就避免給他們零食、汽水,孩子長大自然會避免垃圾食物。看著爸媽吃很多蔬菜水果。很少生病,兒子們也跟著多吃蔬菜水果。
  儘管家裡的飲食習慣與一般家庭不同,但劉永齡鼓勵孩子出門在外時不挑剔,接受不同的料理。每天吃完晚飯,先生帶頭,兒子們響應,一起說:「謝謝媽媽!」現在雖各自成家,當回來吃飯時,他們仍向她道謝。
  由於生活環境的改善,食物已經不再只是為了填飽肚子。有關食物營養的資訊豐富,媽媽多少都知道低油、低鹽,以及增加全穀類、蔬菜水果的攝取量,能夠避免肥胖、糖尿、心臟血管阻塞等許許多多文明病。但是,在華人的傳統烹調中該如何應用呢?
  「不斷嘗試」和「逐漸改變」是劉永齡給媽媽們的建議。市面上有很多關於健康飲食的書籍、食譜可供參考。孩子如果不喜歡吃蔬菜,試著採「漸進改良法」來改進孩子的飲食習慣,例如在餃子、炒飯裡多放些切碎的蔬菜;在白米飯裡漸漸增加糙米的比率;在稀飯裡放些高纖維的麥片、小米等;放學後的點心以水果代替餅乾;以其他的天然香料代替鹽來調味。

帶孩子在大自然中遊戲玩耍,就是最好
的運動,也是增進HQ的好方法。

運動不可或缺
  「我的孩子喜歡看書,不喜歡運動。」媽媽或許有這樣的觀察。劉永齡認為,就算孩子對運動不感興趣,媽媽還是可以幫忙培養走到室外的習慣。
  不論是自己在家帶孩子,或是交由保姆照顧,一天中安排不同的活動,例如:「看了這兩本書,我們就去散步吧!」「功課做完了,我們一起去遊戲場(playground)吧!」孩子大一點,可以參加學校或社區的球隊。放長假時,安排到山上、海邊,享受自然景色。
  運動,不僅身體受益,對孩子的學習和個性發展也有幫助。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的研究發現,課程中若安排休息時間(recess),孩子們能夠更集中注意力學習。美國小兒醫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更建議,休息時間裡孩子無拘無束地玩,能夠培養創造力和人際關係。
  劉永齡認為,飲食、運動的習慣需要從小培養,父母親要以身作則,也要教導平衡的觀念。媽媽要問自己,「家人的健康對我有多重要?我希望孩子將來健康快樂嗎?」如果認為改變飲食和運動的習慣,能夠為孩子的健康奠定良好基礎,媽媽就要下決心改變自己的觀念和習慣。
  但是,任何的改變都可能遇到阻力,也需要適應期。不要放棄。現在多花一分心血,將來就多一分收成。這是劉永齡給媽媽的鼓勵,也是她親身的體驗。


儀器:智力商數(IQ)

  一艘船必須裝備測定方向、天氣、水深的儀器,才能決定航程。孩子的智力商數(IQ)就像這些儀器一般,能幫助他們蒐集、分析、應用所得的資訊,來計劃前途。

三歲定終身
  住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龐康妮博士,從事教育工作數十載,曾在台灣生活十年。她指出,俗稱的智商其實包括學習、推理、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這種能力表現在是否能很快瞭解學習內容,以及是否能把所得到的資訊拿來運用。因此絕非「我的女兒很聰明」,或是「我的兒子成績很好」,就能充分定義的。
  IQ到底是與生俱來,還是後天培養呢?龐康妮認為都是,但是需要恰當的配合。如果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得到適當的挑戰,這個能力就能被提升。相反的,即使天生聰明的孩子,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環境,IQ也可能減低。
  媽媽對孩子IQ影響很大。從嬰兒時期開始,媽媽溫和的話語、輕柔的觸摸,已經給孩子正面的刺激。不要以為孩子進學校才算啟蒙。中國古諺:「三歲定終身」,其實大有道理。因為頭三年裡,不僅孩子身量成長快速,腦重量已達成人的百分之八十。

藉親子共讀,激發小孩的思考和想像力,
是提昇IQ的良方。

書本重於電腦
  龐康妮強調,從小陪孩子讀書,並穿插對話:「他這麼做對嗎?為什麼?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能激發孩子思考和想像的能力。
  大一點的孩子,甚至可以讓他們改寫結局。在美國,幾乎每個市鎮都有公立圖書館,可以免費借閱,也可以參加「說故事時間」(Story Time),資源相當豐富。
  孩子分析推理的能力如何訓練呢?媽媽可以從小陪著孩子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來想想有什麼辦法行得通?」「現在有這些選擇,你覺得怎麼做最好?」「這樣做有什麼結果?你能接受這個結果嗎?」如果孩子真的做了錯誤的選擇,媽媽也要容忍他承受後果,不要急著為他脫困。
  市面上標榜「學習」性質的電腦軟體、影片、電動玩具,可以幫助孩子提升IQ嗎?龐康妮認為電子娛樂需慎重選擇、少量使用。「孩子學到的,只是單一的答案,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她表示,電子娛樂無法提供人際交流,而很快提供答案,反讓孩子失去面對困難時需要的耐心。她建議不妨把這些當作「糖果」,只在特別情況才能享用。畢竟再昂貴美味的糖果,除了帶給我們感官享受,並沒有多少營養價值。

讓孩子自己動腦筋
  聽到孩子抱怨學校功課無聊、無趣,媽媽應先瞭解是否課程內容難易適中,再觀察是否應該做合理的督促。據龐康妮觀察,孩子若從小得到媽媽太多幫忙,失去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遇到困難時,很容易灰心。
  她認為能教導孩子忍受「規律且不一定好玩」的生活,將是父母對孩子的最大祝福之一。
  畢竟現實生活並非每天都是有聲有色,學習過程經常是機械性地重複再重複。如何從枯燥中發掘趣味、平凡中深刻經歷,不僅有助於孩子提昇IQ,更對他將來進入職場、婚姻,都有極大的影響。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似乎仍深植於許多華人基因中。龐康妮讚賞華人媽媽對孩子學業的要求,這是很多美國家庭裡缺乏的。
  然而過猶不及,訂下孩子無法達到的高標準,並對他的成績加以批評、比較,造成孩子缺乏自信,甚至認為父母親的愛是有條件的。
  單單強調成績傑出,忽略身體、情緒、心靈的發展,將來孩子或許能有成功的事業,卻無法過著滿足喜樂的生活。


船錨:情緒智慧(EQ)

  情緒智慧對孩子,就像一艘船的錨,掌握得當,能安穩渡過人生風浪。媽媽們,和孩子一起把錨拋牢吧!

描述感覺
  看著自己在鏡子裡的臉,你能說得出現在的心情嗎?英文中有三百多個單字形容情緒,哪一個最能傳達你現在的感覺呢?
  真愛家庭協會特約EQ講師雷洛美女士表示,能標識情緒(label the emotions),就能把感覺描述出來;能描述,就能了解產生那種情緒的原因;了解原因,就能安撫。這是媽媽培養孩子和自己的EQ(情緒智慧商數)時,首先要學習的功課。
  當孩子們進入中學後,雷洛美驚覺工作影響了她與孩子們相處所需的時間與精力,毅然決定暫時離開職場,當個在家媽媽。因此有機會參與學校的家長會(PTA),並且學習、教授潛能發揮的課程。
  期間她觀察到,孩子的負面表現,往往來自父母負面的態度。於是她開始學習將情緒控制與親子教育結合,協助許多家庭做情緒的主人。
  自從1996年高曼(Daniel Goleman)的《情緒智慧》(Emotional Intelligence,台北,時報文化)中文版問世,至今EQ已成日常用詞。
  「所謂EQ,包括瞭解情緒、安撫情緒、控制衝動、同理心、人際關係這五個方面,」雷洛美說。像「生氣」,其實是來自失望、羞愧、挫折。了解這一點才能正確表達感受,避免盛怒之下所做出的負面行為。安撫情緒的方法,因人而異,唱歌、運動、散步、寫日記、禱告、讀聖經、找朋友或輔導者傾訴……都很有效。
  根據耶魯大學的研究,孩子從小學習克制衝動、延緩滿足,長大後成就比較好。而能夠敏銳地觀察別人的感受(read face),並且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對處理人際關係會有正面的幫助。

鼓勵孩子坦誠且清楚地表達出內心感受,
是塑造他成為EQ高手的第一步。
第一位老師
  孩子在面對壓力(如考試、演奏會等),變得不愛說話,或故意唱反調,媽媽該怎麼辦?雷洛美認為這是正常現象,媽媽不要著急。倒是應該和孩子聊聊,引導他說出感受,「你是不是緊張啊?擔心成績嗎?」然後找出「病源」──父母親要求太高,還是準備不夠?
  孩子拿了不好的成績,只要問他:「你盡力了嗎?錯的地方懂了沒有?」就不要再多說。常以鼓勵讚美的話,建立孩子安全感和自尊自重心理。
  雷洛美相信,通常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EQ老師,媽媽的EQ如何,對孩子EQ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她鼓勵媽媽充實自己,聽錄音帶、參加講座、閱讀相關書籍,都有很大的幫助。
  她也看到許多聖經上的教導,若能實踐,其實就是高EQ的表現。例如「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慢的動怒」(參考聖經雅各書1:19),「生氣卻不要犯罪」(參考聖經以弗所書4:26)。

安靜溫柔
  媽媽給家庭最大的禮物,是保持安靜溫柔的心境,不要遇事慌張。與孩子溝通時,把握三個F:Fact(事實)、Feelings(感覺)、Future(未來計劃)。
  如果孩子早上賴床,媽媽如何處理?雷洛美建議:選擇適當的時間(不要在趕著上學的路上),用平和的口氣跟孩子談──「這個禮拜媽媽每天叫你起床,你還賴床二十分鐘,總共遲到了四次!」(事實);「因為你賴床,趕著上課時,我覺得很緊張。你遲到這麼多次,我也擔心會影響你上課的情緒。」(感覺);「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你認為早上幾點起床才來得及?晚上幾點睡才睡得夠?週末我們一起去選個鬧鐘。晚上睡覺前把鬧鐘撥好,隔天按時起床。」(未來計劃)。
  適當的處罰可以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是不要在氣頭上執行,尤其是在孩子還沒有機會申訴的情況下。


舵輪:屬靈智慧(SQ)

  孩子與上帝的關係,也就是「屬靈智慧」(SQ)舵輪,可以指揮人生之舟的航向。

真實體驗
  在1999年,林麗珊師母和夫婿蘇文安牧師之所以會決定讓老大和老二離開公立學校,開始「在家學習」(homeschooling),是因為看見孩子身心靈的變化,領悟到再不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將失去與孩子的關係。
  幾年來的經歷,林麗珊深深體會媽媽對孩子的影響力。因此更努力抓緊機會,從小教導信仰和價值觀,幫助孩子建立與上帝的關係。因為SQ決定孩子對人生的看法,處理事情的態度,還有遇到挑戰時如何做抉擇。
  因此當聽見有的媽媽說:「我每個禮拜送孩子上教會,他的信仰就應該沒問題。」林麗珊會回答:「一個禮拜中,孩子只在教會半天,和媽媽相處卻有六天半。」孩子的屬靈智慧在教會能夠得到很多成長,但是媽媽平日的言行會帶來更深的影響。
  信仰和人生觀不是背誦的教條,而是日常生活中真實的體驗。當老大面臨選擇大學時,林麗珊知道不能替他做決定,卻又希望能夠幫忙。於是母子倆約定,每天清晨在家人還沒起床之前,一起讀聖經、禱告,祈求上帝讓他明白哪一個學校最合適。
  對需要照顧三個小孩和高齡九三、九二公婆的她來說,早起半個小時,是精神和體力上額外的負擔。不過,這不僅爭取到更多與孩子相處、談心的時間,也讓孩子確信媽媽是他的信仰同伴。因此就算已離家求學,仍常要求媽媽為他禱告。

實際行動
  有什麼實際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將信仰生活化、培養SQ呢?林麗珊的建議是:
1、禱告
  當孩子遇到傷心的事,或是生病、考試的時候,陪著他一起禱告。家裡的重大決定,例如搬家、換工作,藉著禱告,全家尋求上帝的心意。經濟上的困難、突然的疾病,甚至失去親友,更要靠禱告,讓孩子經歷上帝所給的安慰和供應。
2、背聖經
  孩子專心,記憶力又好,小時候背誦的經文,都能記得久。一開始或許不能完全瞭解其中的道理,卻在往後經歷中想起而應用,證明聖經的真實和實用。
3、讓孩子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例如:選擇正確的行為(與朋友分享玩具),帶來好的結果(大家都很高興);選擇錯誤的行為(霸佔玩具),帶來不好的結果(受處罰,讓朋友難過)。因為選擇的意志是上帝給我們的,上帝也可以幫助我們做最好的決定。
4、家庭祭壇
  全家有固定的時間分享信仰,讓孩子知道神是家庭的主人,也是生活的中心。在林麗珊家裡,每天早餐前是讀聖經、禱告的時間。本刊32期(2006年12月)所訪問的林三綱牧師家裡,是在晚餐桌上,讓孩子們發表心得,討論聖經教導與生活經驗。

恆切禱告
  是否只要按這四點去做,孩子的屬靈智慧就一定沒有問題?林麗珊不能這樣保證。然而她鼓勵媽媽:上帝在不同的家庭,給我們不同的孩子。媽媽的責任,就是照著聖經的原則教養孩子,發掘上帝給每個孩子的特長。我們能營造信仰成長的環境,孩子卻必須自己建立與上帝的親密關係。
  她強調,即使孩子遭遇許多挫折、傷害或暫時選擇逃避、叛逆,媽媽們也不要灰心、不要放棄,因為古今中外,有太多的見證告訴我們:媽媽的恆切禱告,是孩子至終歸回正道最關鍵的因素。

經上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加福音2:52)智慧(IQ)、身量(HQ)、得上帝喜愛(SQ)、得人喜愛(EQ),德智體群齊頭並進。
  願我們都學習祂的榜樣,讓自己和孩子不斷平衡成長。

 



好東西要與更多人分享。您有什麼幫助兒女HQ、IQ、EQ或SE成長的妙招、?訣嗎?(每則200字以內,可提供多則。) 歡迎電郵至lindapangcafe@hotmail.com或傳真(626) 912-8837,或來信本刊,我們將擷取合用者刊登。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