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2期 (2001年12月)
真愛焦點
名家談真愛
美麗的聖誔樹
真愛省思
慶佳節‧享親情
真實故事
寒冬送溫情
特別報導
壞年頭度好節慶
 
真愛分享
走出幽谷
歡然夢醒
生命傳奇
那一個聖誔夜
專家出診
走出心靈控訴
家庭電影坊
找尋生命中的「一」
真愛浮世繪
善體人意


年頭度節慶
無論壞年頭或好年頭,節慶從不打烊。如何藉此營造溫馨的家庭氣氛?

█李麗萍


  德國詩人歌德說:「無論是貴為國王或是身為農夫,家庭和睦就是最大的福氣。」無論在太平盛世或像眼前這樣  盪不安的年頭,家庭都是維繫社會的力量。
  時值聖誕節期與新年,記者特地走訪了幾個在佳節中營造溫馨氣氛頗有心得的華人移民家庭,與讀者分享不論是在好年頭或壞年頭,如何和家人共度不受外在環境影響的節期。

用心經營
  首位受訪者是長期從事家庭輔導工作的張迺彬女士。雖然已屬「祖母」輩了,但是她自覺很幸運,還能和高齡九十二的母親同住。她移民來美國已數十年,除了過華人的春節之外,也入境隨俗,和大部份的美國人一樣過聖誕節。
  張迺彬表示,他們家族是很注重傳統的,每次過節都很正式。在春節裡還遵照古禮,晚輩向長輩行禮;聖誕節則照美國家庭習俗,團聚共餐、互贈禮物。由於母親健在,因此大部份的團聚,都是在張迺彬的家中舉行,好讓母親方便。
  至今全家人無論嫁娶,都還很重視過年過節,張迺彬認為母親健在是很大的因素,她成了大家的凝聚點,所以特別容易營造血濃於水的氣氛。
  此外張迺彬也認為,如果家族中有某個人願意用心去安排團聚活  ,那麼就比較容易激發成員們同度節慶的意願。由於張迺彬長期擔任這個角色,家人就樂意配合。他們家可說是在長期移民的美國華人家庭中,還保有大家庭團聚過節傳統的典範之一。

共聚一堂
  另一位受訪者、移民來美十多年的李翠雲說,由於母親是基督徒,因此還在故鄉時,他們家就很重視過聖誕節。每年的聖誕節,母親都會用心安排全家團聚的活  ,也會為子女準備禮物。最特別的就是準備一個蛋糕。因為母親說,聖誕節是耶穌的生日,所以大家要吃蛋糕來慶賀。所以她從小最期待的日子就是聖誕節
  來了美國之後,李翠雲除了在教會和朋友分享聖誕節的喜樂外,還是帶著全家大小到媽媽的住處過聖誕節,她認為聖誕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所以愈多人愈有氣氛。
  有四名兒女的邱祖吳女士,則因兒女散居世界各地,很少有機會能夠全部聚集在一起,大部份都是兒女各自回來探望她,因此她的聖誕節活  ,是跟著她所參加的合唱團,四處到老人療養院關懷獻唱,和許多像她一樣獨居的銀髮族共度佳節。如果剛好能有兒女回來,她就可以過得熱鬧一點。
  在美國經商的陳貴東先生,則是在教會裡過聖誕節。由於父母及兄弟姐妹大多在東南亞,如果要全家族團聚,就得等他返鄉,因此通常是藉父母親生日的時機團聚。每年父親生日的家族聚會,參加的成員約有  人,十分壯觀。

家族團聚
  藉著過年過節之便家人相聚,主要是為了營造家庭的溫馨美好氣氛,讓大家都留下美好的回憶,在真愛中一同成長。
  文字工作者蘇文安的家族,就有每兩年團聚一次的傳統。例如去年年底,他們全家四代約有三十多人,租用洛杉磯郊外的一處營地,舉行三天兩夜的家族團聚。
  在聚會中有各種事先分派專人設計的節目。如以家人的結婚紀念日、生日、主要成就等,為題目的有獎猜謎遊戲;此外,也追思某位過世的親人;或分享自己所面臨的人生挑戰,大家一同獻策、祈禱。
  蘇文安說,從小母親每天會一早彈琴叫大家起床,然後由父親帶大家做早操。因此在家族聚會中除了請求母親彈兒時的起床曲,還會一大早請父親帶著大家做運  。蘇老先生感慨中帶著感恩說,早年率領幾名小兒女在老家那座小木樓上做晨操的情景彷彿仍在眼前,如今已經升級為曾祖父,帶著三十多位子孫一起運  了。

創意遊戲
  家庭更新協會洛杉磯事工聯絡人劉哲沛、王蘭馨夫婦也是很重視聖誕節的,所以每年都會設計一些活  ,和子女共度佳節。其實,每個家族中,成員均各有所長,只要能妥加鼓勵、整合、運用,必可使團聚更引人入勝。  
 如設計「小天使」的活  ,讓家人在十二月初用抽籤的方式決定自己是家中某人的小天使,在整個十二月裏,小天使要為自己的「小主人」暗中做一些特別的事,而且不能讓對方知道,直至聖誕節當天才公佈,並票選「最佳小天使」。
  又如:家人輪流講值得感恩的事,講出最多項的有獎,不但氣氛熱烈,而且無形中鼓勵大家懂得感恩惜福。  
 劉哲沛表示,諸如此類的活  ,讓他們全家的感情更緊密,大家能夠更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

大異往昔
  過年過節雖然是歡樂的,但美國因遭逢空前的九一一驚爆慘案,再加上反恐怖戰爭開打,住在美國的人,多多少少都會感染戰爭的氣氛,致使許多讀者在今年的年節有著和以往不同的心情。到底有沒有辦法克服惶惑不安,使今年的節期仍然過得像以上所舉的例證那般溫馨喜樂呢?幾位華人專家指出,這是絕對有可能的。
  資深臨床心理學家葉吳慶宜博士指出,遭到意外傷害或恐懼時,一般都會有四種情緒反應。
  第一就是憤憤不平。覺得不公平,抱怨為什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第二種情緒就是沮喪。突然遭逢不幸,除了會感到不公平外,也會否定自己的價值,開始自艾自憐,甚至自棄。
  第三種就是焦慮不安,害怕會有更大的傷害到來。
  第四種就是產生罪咎感。本身未遭遇不幸的人,可能也會因看到別人的不幸,而自咎自責,甚至認為那麼好的人都死了,我這樣的人為啥還活著?

克服低潮
  要克服這種因不幸事件所帶來的不安情緒,葉吳慶宜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要以平常心待之,而且要收集充分的資訊,讓自己更明白事情發生的原委,及可以採取的應對方式。有愈週詳的資訊,就愈有安全感。
  她建議,積極地幫助別人,或找幾位朋友講出不安的情緒,也是好辦法。不去壓抑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讓自己被情緒所控制。
  家庭教育及輔導專家葉高芳博士主張,在不景氣的日子裡,每個人都應該學會量入為出。許多人回憶裡最美好的禮物,往往不是價錢最昂貴的,通常都是送禮者花了巧思,或是特別有紀念價值的,所以送禮者要用心思量,受禮者更要對每一份禮物都心存感謝。
  劉哲沛建議,若實在感到不安、難過,過節時,或許可以兩三個家庭聚在一起。因為歡樂的氣氛是會感染的,人多總是可以彼此打氣、互相扶持。

和好平安
  葉高芳特別強調,聖誕節最重要的意義之一就是「和好」。「和好」除了是與上帝的和好之外,也是與家人的和好。他觀察到,在九一一驚爆之後,更多人願意用心去珍惜親情了。
  前哈佛大學校長埃利奧特說:「人類文明的首要目的,就是要使家庭生活得到安全及重視,人類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要達到這個目標。」
年節原本就具有特殊的典故及意義,細心營造,必可成為家人「回憶博物館」中的珍藏。有不少華人移民家庭,可能都過著「空中飛人」的生活,父母有一方留在原居住地經營生意,全家相聚時間有限。而留在孩子身邊的父母,如果在年節時只顧忙著和自己的朋友聚會和參加活  ,那實在太可惜了。
是的,年節是家人間和好的日子。尤其在這風雨飄搖的年頭,外在大環境的冷酷正可對照家庭的溫暖。大家努力經營家庭的和樂,就更能有心靈平安的日子,這就是所謂「家和萬事興」了。



本文採訪報導者李麗萍,曾在臺灣及南加州華文報社擔任記者十二年,目前專事寫作。與先生顏齊禮定居洛城,育有二女。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