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0期 (2006年08月)
主題企劃
資訊篇
對症下藥止家暴
故事篇
我願意
話題篇
迎戰婚姻暴力
 
真愛分享
個案剖析
夫妻一世盟
牽手偕行
我妻我友
真愛書香園
感動叛逆的心
親子加油站
圓夢
真愛電影院
不作寂寞的父親
健康資訊站
不想「中厚」就要動
一笑抵萬金
另類思考


遠離暴力甜甜蜜蜜.資訊篇
對症下藥止家暴

█葉高芳

案例1:東西壞了就該修理?
  鼻青臉腫的陳太太前來請求輔導。這已不是她第一次因為被丈夫毆打而來找我協談,每次會面,我都再三要求她邀先生一同接受輔導,但陳太太一直婉拒,說是她自己找人談談就好了。
  但她每次出現,傷勢都愈來愈嚴重。我內心相當為她擔憂,因此再次誠摯又嚴厲的勸解說服,陳太太終於答應,並當場在我辦公室打電話請求先生前來協談。
  次日我們三人終於見了面。寒暄之後,正要開始協談,陳先生竟然主動問我說:「葉博士,請問東西壞了是不是就應當修理?」我一時反應不過來,他則直接了當地指著太太對我說:「我老婆一天到晚出狀況,我當然要修理她……」

案例2:警察為啥抓我?
  不久前,在一個大型的超市停車場,一對華人的父母正在將採購的雜貨裝進車子後廂,他們那大約八、九歲的兒子則情緒激動、面帶淚痕站在車旁。
  突然,兩部警車疾馳而至,堵住他們去路。一位女警和一位社工將小男孩帶進車裡。從另一部警車裡出來兩位又高又壯的警官,要將這對夫婦押上車。
  原來,幾分鐘前,這對父母在購物時,因孩子吵鬧而被惹火,母親就在超市中厲聲責罵孩子,父親則二話不說連甩他好幾個耳光,旁觀者立即報警。
  被押入警車之前,這對華人父母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激動地大聲喊冤:「他是我兒子,我要怎麼管教,是我家的事,警察為啥要抓我?」

婚姻是必須用心經營保護的。就像這盆植物,
若要維持生機盎然,必須細心呵護,千萬不可粗暴對待。
 

家暴其來有自
  總括來看,家庭暴力之所以會產生,主要有四種因素:
第一:「人性物化」的錯誤觀念。
  就以陳先生的個案來說,他把太太看作「東西」,而且是他擁有的「東西」。因此當這「東西」不合他意,他就有權「修理」。
  其實,按照聖經的觀點,人是照上帝的形象被造,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而且都有上帝的榮美,不容許隨意踐踏、侮辱、傷害。有這種謬誤觀點者,必須重新認清生命的尊貴,才能建立與配偶或兒女彼此尊重的人際關係。
第二:偏差的威權觀念。
  這樣的人認為父母對子女、丈夫對妻子,皆擁有絕對的掌控、懲罰之權。這種觀念很容易造成將子女當作父母的財產。
  較先進開放的西方社會,早就認為小孩屬於國家,並訂立了較完整的保護條例,嚴厲懲罰施暴者。
  其實,對基督徒而言,兒女不僅不是父母所擁有,也非國家所擁有,而是屬於上帝的。聖經明言:「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祂所給的賞賜。
  兒女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禮物,一方面父母可以享受子女所帶來的天倫之樂,另一方面父母亦要好好盡到作上帝管家的天職。
  不盡責養育子女、甚至傷害兒女,不但法所不容,也違背了上帝神聖的託付。所以父母管教兒女時,務須慎重合宜,絕不能出於衝動暴怒,而要學習以愛來指引匡正他們。
第三:惡性循環。
  據統計,家庭暴力案例中的施暴者中,大多數在成長過程中曾是家暴受害者,或是曾親眼目睹家暴的發生,例如看到父親毆打母親。
  成長在這種不幸環境中的人,有少數反而會因痛恨暴力而在長大後對配偶、子女格外溫柔體貼、細心呵護。
  但更多當事者雖內心痛恨家暴,長大後卻不由自主地在類似情境中出手傷人。雖然事後他們會格外懊惱懺悔,但不久施暴的行為模式卻會再度出現,似乎施暴是他們惟一所知面對壓力、處理衝突的方式。
  一個人成長在家暴環境中所帶來的痛恨和傷痕,往往相當難以被時間撫平、消除,結果就從「受害者」成了「加害者」。
  如果沒有儘早接受心理輔導或心靈的醫治,很難切斷家暴惡性循環的咒詛,重新學習以適當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親人。
第四,易怒衝動。
  許多施暴者在某種情境之下極易被激怒。他們像一顆不定時炸彈,一點點小事就會激起對家人的粗暴言行。
  這一類施暴者除了須接受情緒管理、怒氣管理的輔導,也要學習減壓之道。
  聖經有句話說:「含怒不可到日落,生氣卻不要犯罪」,就是提醒不要不當地累積怒氣及用失控的行為來發洩怒氣。當感覺自己又有暴怒動武的警兆時,若能立即做幾次深呼吸,採取暫緩處理、或遠離當時情境的舉措,是相當有效的。

仍有出路
  以上「人性物化」、「偏差的威權觀念」、「惡性循環」、「易怒衝動」,每一項都可能引致家暴。若有人同時有兩個以上的「病因」,那麼拳腳交加、哭喊怒吼的場面,似乎是很難避免了。
  家暴是家庭的不幸,我們要堅決向家暴說「不」!施暴者若願意接受從輔導及信仰來的幫助,付出代價努力學習,要讓家重新成為甜甜蜜蜜的愛之窩,是絕對有可能的!前文案例一的陳先生經輔導的幫助及基督信仰的改變,後來常公開宣稱太太是他最珍愛的「寶貝」。

作者葉高芳博士為本會會長,家庭教育及輔導專家。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