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3期 (2007年01月)
主題企劃
親歷篇
  我得了憂鬱症
資訊篇
  憂鬱症知多少
話題篇
  走出陰霾,迎向藍天
 
真愛分享
個案剖析
  不要叫我草莓族
親子加油站
  團圓永不嫌多
來自父親的祝福
  提昇兒女的自我與關係
真愛下午荼
  生命中難以取代的
人生省思
  說的比唱的好聽
經驗分享
  存款
樂享銀禧歲月
  聰明老人幸福十誡
真愛交流道
  敏銳的時代嗅覺


不要叫我 草莓族
──張起青少年憂鬱症的防護網

█方昀



求助個案
案例一
        協志是美國高中十一年級的學生,是申請大學最關鍵的一年,最近上課老是提不起勁,回到家也不愛說話,成天悶悶不樂。
        先生長年在中國做生意,麗美對兒子的變化非常憂心,怕孩子申請不到好學校。先生每次在電話中交代她不要給兩個兒子太大的壓
        力,她覺得先生只是做濫好人,不明白她在美帶兩個兒子的煎熬。
  看著協志日漸消沈,麗美也陷入情緒低谷中……

案例二
  偉勳是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從一個華人密集的高中到一個華裔占少數的頂尖大學。一年前剛進大學時,他帶著期待盼望的心情,打包行李告別父母,覺得自己像老鷹展翅,有說不出的欣喜。不久,他開始感覺孤單寂寞。
  功課壓力非常大,剛念完第一個學期他就覺得選錯科系,第二年轉系,還是覺得非自己所喜。他開始逃避實驗、逃避上課。
  大二上學期,偉勳交了女友,不久女孩開始對他冷淡,偉勳鬱悶了好久。最近有一天,偉勳開車時,到了暫停路標前面,忽然腦子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往左往右還是往前,一陣強烈的恐懼感席捲而來……

情境剖析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專家們開始注意到亞裔青少年承受巨大學業壓力及父母的嚴格管教,他們指稱這些因素是造成亞裔青少年憂鬱症患者比例偏高的原因。
  舊金山市聯合學區2001年進行學區內的初中學生調查,發現華裔、菲律賓裔、及來自太平洋島嶼的青少年,出現憂鬱症病症的比例最高。
  根據疾病控制中心網2000年的報告指出,美國十五歲至廿四歲之間的少年死因,自殺排名第三位,但是在亞太裔青少年的死因中,卻排名第二位。
  另外,美國心理學會2003年的研究結果指出,亞裔少女還是所有族裔中罹患憂鬱症率最高的族群,也是十五歲至廿四歲間的少女中自殺率最高的族群。
  許多大人嗤之以鼻地說:「我們以前的人吃苦耐勞就不會得憂鬱症,現代草莓族抗壓性太低了。」
  這樣的說法不盡公平,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不同的壓力,現代孩子面臨的壓力絕對不會比以前少,除了父母身上傳遞的各種焦慮如戰爭、核武、政治、環境污染、疾病,種族、競爭、人際疏離、暴力等,會讓孩子跟著感到不安。
  孩子也直接從父母身上感受到壓力:他們擔心在學校上課時,爭吵中的父母突然宣布離婚;他們怕拿不到好成績讓父母失望;怕父母生病讓他們失去依靠;討厭父母的嚴厲卻因良心責備不敢對抗父母;此外,還有同儕的壓力、學業競爭的壓力、網路世界的壓力。
  如果連許多大人都無法成熟地處理生活中的壓力,又如何期待身心都在產生劇烈變化的十來歲青少年能處理他們的壓力?

防護網1:重現家庭價值體系
  如同案例一所顯示的,現代社會太多人為分離的家庭,一夫一妻共同組成的核心家庭價值體系,遭遇空前的挑戰。
  家庭是子女孕育健康人格的地方,根據研究,除了親子關係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最具破壞性的莫過於父母失和。
  很多心理學家表示,會因為心理困擾而尋求諮商的大學生,分析到最後幾乎都與父母感情不睦有關,由此可知,父母恩愛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夫妻既然結為夫婦,就要致力經營婚姻,學習聆聽與溝通、學習兩性相處之道,讓愛與溫暖充滿家庭。為了賺更多的金錢讓家庭分隔兩地,製造夫妻之間的焦慮感,沒有健康的情緒的母親,如何教導孩子具有健康的心理?
  心理健康的內涵包括人格的統整、無虧的良心,如果與子女一起成長能帶來自己生命的更新,喜樂滿滿,那才真是無價之寶!
防護網2:教孩子自尊自重
  讓孩子感覺「自尊自重」是培養日後健全人格的基礎。「自尊自重」並不是靠學習而來,是父母對孩子的重視讓他一點一滴感受到。父母親若不親身參與孩子的成長,只是節日買昂貴禮物給他們,並不能讓孩子感到被重視。
  讓孩子了解「自己就是自己」,不是別人期待的自己,不是某某班那一個會讀書的自己,不是長得好不好看的自己,對於培養孩子的自尊自信特別重要。父母要對孩子身心的成長時時表達讚歎,感謝身體奇妙的受造,會哭、會笑、會傷心、會流淚,感覺愉快、感覺失落,都是奇妙的。
  青少年喜歡模仿,學習別人的髮型、穿著、說話、態度,嚴重者完全迷失自己,要鼓勵他們重視「真品」的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上天所珍視的,「贗品」再美,終究只是贗品而已。

 
真愛願與家長齊心協力,張起重重愛網,幫助青少年免受憂鬱之苦。(圖為青少年EQ成長班結業式師生合影)>。
防護網3:激發思考與創意
  思考力與創造力是上天給我們的好禮物。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多多學習啟發與引導的教育方式。
  青少年時期是學習獨立思考、也是學習與人相處的時期,父母特別要鼓勵孩子多角度思考,這當然要從父母做起。當一件事情發生時,是立刻引發夫妻爭執、親子大戰?還是能靜下來用不同的角度看待?
  根據心理學家的研究,有關「自我導向」和「心智方面」的成熟標準,端視能否持「客觀的態度」、是否「事實重於偏見」、是不是能了解別人的觀點和思想系統。
  青少年時期喜歡交朋友,家長可藉此引導他們思考什麼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青少年時期開始對異性有了喜歡的感覺,那麼引導他們思考「真正的愛」。
  青少年喜歡「自由的感覺」,那麼引導他們明白什麼是「真正的自由」?青少年開始追求生活的樂趣,那麼引導他們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喜樂」?青少年也開始感覺生活「很無聊」,那麼更要把握思考「生命意義」的機會。
  父母在孩子尋找生命價值時,要鼓勵他、讚美他勇於追求自己的方向,如果錯過青少年探索的時期,很可能一生都不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標何在!
  對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父母要多肯定他們體驗與創造的價值,無論是寫作、各種勞動、觀賞自然風光、藝術創作….等等,不要只偏執於學術的成就;引導孩子閱讀名人傳記,了解成功背後的艱苦,讓孩子了解失敗或成功的苦樂體驗都是饒富意義的。
防護網4:培育溫柔安靜的心
 世界上數以百萬計受情緒困擾的人當中,不乏成功的企業家、受倚重的高薪經理人、年薪優渥的廣告奇才…,當他們拼命邁向人生的巔峰時,伴隨而來的是心情愈發的焦躁不安。
  我們生存的世界一直鼓勵我們善用才能,學校、公司、團體舉用人才的標準也以外在的能力為考量,為了栽培資賦優異的學生、為了訓練優秀的員工,在在耗費社會大筆的資源,但是,未來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人卻未必是這些人。
  聖經上說:「溫柔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承受地土。」內心寧靜和平的人才有屬天的智慧,沒有偏見與成見,沉著穩健化解人事的糾紛,帶領世界邁向真正的和平。
  孩子自有他們特殊的才能和性向,父母應該帶領孩子一同邁向追求內心的和平之路,內心平靜的孩子就不容易因為緊張而情緒崩潰,不致造成人格異常或強迫性人格。
  「溫柔」不單指脾氣個性的溫和,而是內在寧靜平和的人格,養成這樣的人格遇到人生的困境不會怨天尤人,反而能從生活的體驗中昇華出過人的智慧,無論外在世界如何變化,都不能剝奪他內在的平安自由。

作者為本會特約同工。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