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頭的英雄
〈小人物大英雄〉電影觀後感
█王蘭馨
不知為什麼,我很欣賞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 所主演的〈小人物大英雄〉(Hero)這部電影。其實,我並不喜歡男主角在電影中的滿口髒話,平日也不喜歡「英雄崇拜」的舉動,我總覺得英雄也是人,與常人一樣有優缺點,不須特別吹捧。
然而,這部電影卻讓我重新思索,什麼是真正的英雄?「英雄」二字,在我們生命中有何意義?
趕鴨子上架
班尼(達斯汀霍夫曼飾演)是個落魄的地毯工人,雖想力爭上游,但總事與願違,造成他凡事怨天尤人的個性。太太受不了而與他離婚,帶著十歲的兒子自己生活。
班尼每月微薄的薪資大部份用來支付妻兒的贍養費,在生活壓力下,他開始買賣贓物,偷雞摸狗,以致面臨牢獄之災。他自己雖不成材,卻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樣,愛子心切。常常提醒兒子提防社會的黑暗。
一次班尼下工後開車去接兒子看電影的路上,在傾盆大雨中,一部機械故障又遇到亂流的飛機正好失事迫降在他眼前。在機內人員的呼救下,班尼勉為其難,奮力打開機門,好讓裡面的乘客及機員逃生。
在一個與他兒子年齡相仿的小男孩要求下,班尼答應救出他仍困在機艙內的父親。在每人都向外逃生時,只有他往裡衝,尋找叫「費切」的中年男子。
一上飛機,才知道被困在機上的不只「費切」一人,而他是唯一可以救他們的人,雖然心中百般不願,也只好一一救出了所有無法自行逃生的乘客,包括剛領獎歸來的名電視記者嘉麗。只是班尼一邊救嘉麗,一邊還順手牽羊偷走她的皮包。
救完人後的班尼,想到正在等候自已的兒子,匆匆帶著滿臉的汙泥,穿著「劫後餘生」的一隻鞋子,狼狽地趕到前妻家。面對他的,是前妻對他失約疾言厲色的怒斥。對他嘗試提出解釋,前妻壓根兒不願入耳。
由於車子已經拋錨,他只好搭別人的便車。一路上他將滿腹的委屈及救人經過,一股腦兒告訴了以撿破爛為生的流浪漢車主約翰,也把剩下的一隻鞋送給了他。
假英雄,真魅力
那邊廂,記者嘉麗在醫院裡得知救她的並不是消防人員、機組人員或同機乘客,而是一名救人後就消失的神秘客後,立刻激起發掘真相的記者本能。
她帶著傷採訪機上被救出54名乘客,鍥而不捨地尋找這位「104 班機的天使」。
電視台甚至根據現場撿到的一隻皮鞋,懸賞一百萬元來換取對這位英雄的採訪。重賞之下,一下冒出了數以千計自稱是 104 班機救人英雄的各色人等,在電視台門外大擺長龍。
這位流浪漢約翰拿著班尼送他的鞋子,在電視上述說著班尼告訴他的故事,讓所有的人都誤認他就是那位捨己救人的英雄,而班尼卻因販賣嘉麗的信用卡而身陷囹圄。
約翰一夕之間成為家戶喻曉的人物,一舉一動都受到群眾的景仰。他鼓勵人發揮愛心幫助窮人,把生命的光明面表現出來。一時全國上下都受到激發,樂於行善。連班尼的年輕律師也因此受到感召,自掏腰包幫他辦保釋,讓他在正式入獄服刑前有幾天可以預備。
驚人轉折
班尼一出看守所後立刻去找約翰算帳,沒想約翰所到之處盡是人潮,根本無法近身。氣憤的班尼只好從遠處叫囂,怒罵約翰。
班尼的出現,讓約翰心中忐忑不安,深怕騙局被拆穿,從人人景仰的英雄變成超級大騙子,遭人唾棄。他以前雖三餐不繼、流浪街頭,至少心安理得。而現在,真正的英雄出現了,他不過是個冒牌貨罷了。害怕、不安或愧疚逼著他最後想跳樓尋死。
全國矚目的英雄站在高樓窗外企圖自殺的消息變成全國頭條突發新聞。在所有人都感到困惑不解時,班尼是唯一知道實情的人。他看到了約翰內心深深的自責與愧疚,平衡了他原有的不平與憤怒。此時的他,已經願意寬恕並且將英雄的位份讓給約翰。
在萬人屏息注目下,班尼勇敢地爬上大廈樓頂與約翰懇談,勸約翰不要輕生。
「你雖不是真正的英雄,但你對整個社會的影響,是我所做不到的。」他並開門見山地告訴約翰,只要約翰負責栽培他的孩子上大學,並寫信替他向法官求情,讓他不必入獄,約翰還可以繼續當螢幕前的英雄。
故事的結尾,精明幹練的嘉麗在他們二人談話過程中看出原來當初救她的英雄是班尼。但她一反常態,並沒拆穿這謊言。這個原先以挖掘真相為己任的專業記者,在像剝洋蔥般一層一層挖掘,找到約翰時,以為她已找到了答案,結果還是落空。
現在,雖然發現了真相,但看到了這個人人鄙視的小人物班尼內心高貴的一面,她終於瞭解,「為人性中的美善留一份餘地,尊重主角的決定」,遠比揭露事實更為寶貴。因此她帶著笑容,意在言外地私下向這位救她又不居功的英雄致謝。
|
幼兒心目中,爸爸是英雄、是模仿學習的
對象。爸爸的責任,則是帶他認識天上那
位真英雄。
|
複雜的人性
在本片中,班尼並沒有被刻劃成一般人心目中那種氣宇軒昂、人格高尚的英雄形象。相反的,他滿口髒話,慣於偷竊、說謊、又不負責任,只是在因緣際會下,成為救人的英雄。
而那位假英雄約翰,卻是滿有憐憫、恩慈,擅長激發人向上,反較符合傳統的英雄形象。因此當約翰說自己是救人的主角時,沒有人會懷疑,反倒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而班尼向人自稱是救人英雄時,卻沒有人相信他,只有他十歲大的兒子,自始至終都認定他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可見當一個人被眾人推崇備至時,很可能眾人看到的,只是他表面的形象,有如牆壁上的投影,往往大過他本人實際的尺寸。同樣地,一個人被鄙棄時,內心深處仍然藏有良善的種子,只要被激發出來,仍然會有美好的表現,可以成為英雄。
這樣的體認讓我在與人互動時有更寬廣的空間,幫助我不再只憑對一個人片面的印象或認識就將他定型。強人會軟弱,惡人也會行善。人性本就是多面向的,只是我們常狹隘地論斷,頑固地對待人,導致我們對人產生過高的期望,或過早的失望。這實非對方的錯,而是我們對人性的複雜過於天真所致。
真愛使人回轉
聖經上說,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人內心深處都有屬上帝的美善本質,但究竟什麼可以讓這種美善表現出來?
對一些來人說,這種表現,是反應內心的良知良能,生命自然的流露。但對一些行為乖誖、無力行善的人來說,要表達生命中的美善,則需外來的激勵。
助人並非班尼原來的人生信念,甚至空難發生在他眼前,哀聲四起,都無法讓他立刻興起惻隱之心,他還一邊救人一邊抱怨。
那麼,為何他願意不顧自身安危進入機艙救人?──是當那十幾歲男孩苦苦哀求班尼救父親時,讓他想到自己的孩子,他彷彿也看到自己孩子期盼的眼神。與其說他是做給男孩看,不如說他是做給自己的兒子看。換言之,激發班尼內心善良本質的,是孩子對父親的愛與期盼,讓為父的他起而奮勇救人。
沒錯,是愛,激發人內心深處美善的種子。是為了回應情人的愛,才有「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人死生相許」的千古名句;是為了回應父母師長的愛,才讓原本不願讀書的孩子力爭上游;是為了回應上帝的愛,才讓無數的罪人悔改,立志過聖潔、討祂喜悅的生活。
我想到聖經中浪子回家的故事。當浪子在外飢寒交迫,流離失所時,讓他回頭的,不也是父親的愛嗎?他知道在父家他不會再挨餓,他知道父親愛他,一定會接納他。否則縱使家中有金山銀山,他也不敢回去。
班尼的前妻心裡還是愛著班尼的,不然她不會在班尼上樓救人時,以為班尼要尋短,而火速趕到現場,並告訴記者班尼是個好人。我心裡有點惋惜,如果她心中仍然有愛,當初為何無法接納班尼的本相?在班尼面臨百般挫折時,如果她能以鼓勵代替責備,以接納代替拒絕,以愛心代替傷害,我想班尼的景況應該會有所不同。最後使班尼回頭行善、表現出愛的回應與行動的,反而是兒子。
不管是父親歸家或浪子回頭,都是受到真愛的感動與吸引。我突然領悟,我的做法、表達、態度、反應的方式,對於身邊所愛、或者深愛我的親友有何等重大的影響與責任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