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40期 (2008年03月)
主題企劃
話題篇
  真愛賞心,好花悅目
服務篇
  交友擇偶有門徑
資訊篇
  姻綠e線牽
 
真愛分享
母愛的力量
  在軟弱中剛強的母愛
單親園圃
  感恩路上愛盈盈
經驗分享
  怎麼還不叫媽
故事森林散步
  很久很久以前......
在關係中成長
  牧家良友
真愛EQ坊
  成熟的我,健康的家
真愛交流道
  不得不學


故事森林散步 系列之一
很久很久以前 ——
讓我們來讀童話

█黃瑞怡

系列序:
  在各種大眾文學形式裡,童話可能是在流傳上最無遠弗屆的。從美加到歐亞,讀過荷馬《奧得塞》史詩,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原典,看過吳承恩《西遊記》原著的孩子(或成人)畢竟是少數。
  但絕大多數人,或藉著父母、師長、同伴的口述,或藉著主動閱讀,不都曾多次進出童話森林 : 和傑克一同從雲層中魔豆藤攀緣而下, 和小紅帽一同在樹下遇見大野狼,和深山中七個小矮人一同為白雪公主嘆息……?童話是我們童年的回憶寶庫,是成長年月中隨時可擷取把玩的七彩玻璃彈珠。
  正因為童話常在不知不覺中印入童稚潛意識,寫進永久記憶檔,又悄悄浮現在日常思考和語言中,以致我們雖熟悉童話表面人物,故事情節,卻鮮少深究童話隱藏精神和意義。我們往往不能自覺,童話在我們和孩子生活中已經、或可能產生的魔力……
  這一系列文字,是我真誠的邀請,邀請你為了孩子或孫輩,也為了你自己,重新「發現」童話,從傳統,到現代,到後現代故事歷久彌新的魅力。
  邀請你換個心境,重新檢視自己和孩子脫口而出的三個願望,與更多說不出的恐懼。
  邀請你換個角度,重新思想故事森林中的耳語,哪些是謠言,哪些是真理。


何謂傳統口述童話? 現代童話?後現代童話?

  童話千百年來,與人類文明同步前行,經歷過幾回重點突破。從民間口述傳統,到現代童話,再到後現代童話,這條河流,因為人們持續地聆聽、述說、創作、改編,而保持著豐沛活力。

1. 傳統口述童話
  翻開人類漫漫歷史長卷,看到電視、電影、電腦、電玩……所有「電」字頭的傳播娛樂工具、其實都在近幾十年才在開發國家普及。
  那麼從前的平民百姓,空閒時又作些什麼? 在連書本都珍稀的年月,人們在洞穴中、營火邊、宮殿內、草屋裡,用口語和記憶為經緯,編織出一個又一個民間故事。這些故事不僅僅是先民的重要娛樂,也埋藏著社會習俗、價值觀、道德觀,甚至吐露出人性深處的善美與邪惡。
  十九世紀初,在歐洲不同角落,陸續有民俗語言學家開始搜羅記錄當地民間故事,如德國格林兄弟(Jacob and Wilhelm Grimm) 在1812年出版了《兒童與家庭故事集》,法國學者貝洛(Charles Perrault)在1697年發表了《鵝媽媽故事集》。
  印刷紙張的普及,讓這些故事集,從本土迅速流通到外鄉,甚至翻譯成多國語言,成為世界共享的故事資源。雖然這些故事原本並不是以孩童為主要對象,但百年光陰證實了孩子們確實對傳統童話故事百聽不厭。

2. 現代童話
  傳統童話到了十九世紀末,加入了新貌。北歐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英倫王爾德(Oscar Wilde) 與麥克唐納(George McDonald) 等作家,不以單單搜集古老口述故事為職志,他們巧妙借用了傳統童話形式的瓶子,注入原釀新酒,創作出多篇已成為經典的現代童話。

3. 後現代童話
  時代巨輪轉入二十世紀末葉,後現代風潮影響社會、文化、藝術各個層面。傳統不再是仰之彌高、望之彌堅的神聖殿堂,而是可以被解構、顛覆、重新拼裝的素材。
  流風所及,從文學出版界到教育界,傳統童話皇冠上的寶石,也被摘下,用前所未有的「問題放大鏡」重新檢驗——
  如果《三隻小豬》裡的大野狼其實是連串誤會和誣陷的受害者;如果灰姑娘並不是天生任勞任怨,她的順從起因於幼年被咒詛;如果青蛙王子與公主婚後始終擺脫不掉兩棲類習性,以致婚姻困境重重……
  後現代童話作者推倒古老城堡高牆,打破遊戲規則,將幸福迷宮的出路留給讀者自己尋覓。

童話曾經、仍然、可能扮演的多重角色

  不論是傳統口述故事、現代童話、還是後現代另類敘述,童話隨著時代演變,持續滿足人們聽故事、說故事的欲求,也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多重重要角色:

◆滋養想像力的沃土
  想像力是上帝賜給人類,極其獨特又寶貴的禮物。許多專業困境的突破,生活中大小問題的解決,都與想像力脫不了關係。是否想過,童話可以是滋養一生想像力的沃土?
  現代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曾自述「我看自己奇思妙想的稟賦,比我抽象思維能力總合都更寶貴。」他更饒有深意地勸告為人父母者 :「如果你想要孩子聰潁,唸童話給他聽;如果你想要孩子愈來愈聰穎,唸更多童話給他聽!」
  英國文豪狄更斯幼時,對小紅帽非常傾心,成年後雖知不能娶她為妻,仍說「正是在講求功利實用主義的世代,童話更需要被迫切看重。」

◆特定文化與社會價值的傳承
  童話故事雖然是想像力催發的花朵,但這些花兒並不是飄浮在虛幻半空。
  童話世界有明確道德原則,也承襲特定文化與社會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如英國神學家卻斯特頓(G. K. Chesterton) 所說:「若你我細思不同童話,會發現它們有相通之處,就是和平歡樂僅僅存在於特定條件下。這個概念,是童話的核心法則,也是道德的核心法則。」
  格林兄弟所以會憚精竭慮保存推廣德國民間童話,也是抱持著「童話,是一種古老的信仰」的理念,希望藉著這些札根鄉野的故事,傳遞德意志精神,凝聚人民向心力。
  今世美國的權威童話學者賽浦(Jack Zipes) 也多次對教師和父母強調童話的社會、文化價值。

◆認識文化與人性的窗口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因此童話故事是我們認識各地獨特文化風俗的絕佳窗口。有趣的是,當我們廣泛地接觸各國傳統童話,會發現這些形形色色的燦爛故事織錦,彼此並非零散分離,而是彷彿有跨越文化的經緯線,將它們聯通起來。比如「灰姑娘」故事原型,就出現在五大洲,有上千不同版本。我們推敲這些童話相通處,也就能與孩子一同探究人性共同的語言。

◆親子共讀/心靈探索的捷徑
  對當代地球村裡,忙得不可開交的家庭來說,童話故事無疑是親子共讀、家人互動的捷徑。童話篇幅精簡、敘事節奏明快、重點重覆的特性,使消化吸收這些故事,要比大部頭小說容易許多。善用童話,將大大有助父母親建立家庭的故事傳承。
  心理學家也發現,藉著童話中呈現的人性光明與陰暗交戰的象徵情境,父母可以幫助孩子面對、理解、甚至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與軟弱。
  千百年來,童話娛樂、教化、啟發了世世代代的孩童,今天它仍然對我們的心靈喃喃細語,「很久很久以前」(once upon a time),讓我們一起走進故事森林。

作者為教育學博士,專攻兒童文學,與夫婿林聖倫育有一男一女,定居南加州。對親子共讀童話的議題有興趣者,歡迎與她討論分享:juiyi_huang@hotmail.com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