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53期 (2010年06月) | |||||||||||||||||||||||||||||||||||||||||||
|
常聽父母怨歎:「這年頭,當青少年的父母真不容易!」但換個角度想想,這個世代,當青少年又何嘗容易? 認識青少年期風暴 研究父親角色多年的黃善華博士指出,事實上,青少年期是人生的第一個風暴期。作為父親,雖然本身也可能處在「中年危機」的風暴期中,但只要肯用心,仍然可以幫助青少年兒女渡過這個風暴。黃善華提出以下建言: 1. 分享經驗: 青春期開始身體明顯快速變化。很多青少年對自己的身體缺乏信心和安全感。他們花費大把時間站在鏡子前面,擔心自己沒有照著正常的速度發育。 若是男孩,父親可以找合適機會分享自己走過青春期的經驗。若是女孩,可以由媽媽和女兒談。重點是讓兒女知道父母親關心他們、愛他們。 當孩子不願主動溝通時,給孩子時間,告訴他:「等你準備好,我隨時願意聽你講。」 2.開放接納: 青少年個性發展尚未成熟穩定,情緒易焦慮,對批評敏感。這階段也是他們想嚐試建立獨立自主、尋求自我定位的時期。 當給兒女貼「翅膀硬了」、「不聽話」、「叛逆」這類標籤之前,要先定義什麼叫做「叛逆」。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見,並非壞事,只要不涉及吸毒、酗酒、暴力、婚前性行為等法律或道德議題,應用開放和接納態度來和孩子討論各樣生活議題。 3.認識孩子的朋友: 當孩子還在小學四、五、六年級階段,就多鼓勵他們邀請朋友到家裡。青少年易受朋友影響,需要安全的地方學習社交。邀請朋友到家裡,一方面認識孩子的朋友,一方面也讓孩子感受父母的關愛,更能增加親子間的話題。(例如,聽聽孩子說,為什麼他欣賞這位朋友。記得,不要輕率批評孩子的朋友。) 話語的力量 青少年兒女,已經與父親相處了十幾年,他們很清楚父親固定言行模式,並知道父親對自己的接納程度以及在何種狀況下可能會說什麼樣的話。 黃善華強調,想要加強與青少年的親子關係,父親們要下工夫改變行不通的舊有模式,尤其重新認識「話語的力量」。父母常陷在話語的網羅而不知。以下三點,值得深思。 ♥在對的時機說話:與青少年同住,正意味和不可預測的變數生活在一起。父母很容易受到刺激而讓一些負面言語衝口而出。很多親子衝突是因為說話的時機不對而引起。例如:準備出門的前五分鐘,嘮叨孩子的房間沒有整理、上班前批評孩子賴床、吃飯時教訓孩子功課沒完成、即便短暫的開車時段匆匆還要訓誡幾句……。一般父親平時說話機會就比母親少些,如果能在對的時機教導兒女,其實就成功了一半。 ♥允許反對的意見:在一般成年人的關係中,朋友之間可能會有意見不同但仍能維持友誼,為何親子間就做不到?尤其不要把口舌浪費在不重要的事上。不要"Win the battle, lose the war"。(贏了戰役但輸了戰爭。) ♥沒有好話,寧願不說:話語帶有無形的力量。話語可以建造兒女的生命,也可以毀壞生命。特別是在糾正兒女之前,內心先安靜禱告,檢查自己當時的情緒,不要逞一時意氣說出傷人的話。如果沒有好話,寧願不說。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