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0期 (2011年08月)
主題企劃
話題
  愛,可以是一種挑戰
兒女篇
  雙贏不是夢
父母篇
  能量下午茶
 
真愛分享
理家理心
  神奇的時間容器(之2)
生命之歌
  翼下之風
親子加油站
  為家庭博物館添珍藏
郭老師劉老師信箱
  無性婚姻何去何從
一笑抵萬金
  如斯響應


之一:苦中帶甘的黑湯

        我是小留學生,十三歲時被父母送到美國念書,至今已在美國二十多年了。

        小時候在臺灣,爸媽都上班,家中有褓姆照顧我,食衣住行都不缺,只缺跟爸媽相處的時間。爸媽為了我,請補習老師到家裡來盯我的功課。我也乖乖地從學校下課後就回家,不到外面鬼混。日子平順無聊地過,偶爾跟幾個好朋友看場電影,吃碗
麵,很清淡的、小女生的日子。

        十三歲之後,日子全部轉換。美國的「起士漢堡」生活與臺灣的「陽春麵」日子天差地遠。洗衣、掃地、念書,什麼事都自己來。當年常躲在棉被裡哭泣,怨恨父母狠心把我當成蘇武,放逐到天邊過牧羊的日子。但現在回想起來,如今生活很獨立,也是當年被逼,所以還是很感謝父母當年對我的放心與放逐。

        我念完大學,爸爸即因病過世,媽媽學習獨居的生活。近年來,她常到美國跟我同住,我很感恩和媽媽有相處的機會。朋友中許多人跟父母關係很緊張,見到我與媽媽輕鬆相處,心中很羨慕。媽媽很酷,她常說:「現在是年輕人的時代,要多聽年
輕人說的話,你們現在學了很多我們那年代沒學過的事。」這麼開放的觀念,是現代父母少有的。

        我很喜歡閱讀,但媽媽閱讀的速度與精神卻慢如龜步。我就把讀過的書講給她聽,她聽得津津有味。我在youtube看到有趣的影片,也請媽媽看,她也看得哈哈大笑。出外旅行,媽媽在飲食上很隨和,不像有的長輩一定要喝熱湯或見到起士就頭
暈。媽媽認為美國是我成長的地方,雖然與她成長的文化背景不同,但既然這是我熟悉的文化,她也要了解,「開心」接受,當年把我送出家門時,已經失去許多相處的機會。此時,她不希望生活上的文化與習慣成為我們關係的阻礙。

         但我必須老實說,心中雖然很感恩,也有快抓狂的時後。母親大概忘了我已成年又很獨立,為要彌補當年把我送到美國的孤獨,跟我同住時居然把我當「嬌嬌女」看待。

        媽媽天天煲黑湯,早上睡醒,傍晚下班,就把黑湯端到我面前,要我趁熱一口喝下去。偶爾幾次還能忍受,但天天如此,我聞到中藥味臉就變黑了。多次跟媽媽說不要這麼辛苦為我煲湯,但她卻罵我不會照顧自己,喝太多咖啡、冷飲等不營養的
東西。

        其實這麼多年來,我都自己照顧得很好,不僅飯做得比媽媽做的好吃,開車、買房子、組裝家具都自己來,但在媽媽心中,我仍是那個十三歲的小女生,即使體重也應是當年的瘦排骨體重。而現在,媽媽常說我太胖,到臺灣,要去「大尺碼」店
買衣服。

        雖然我已不再是十幾歲的小孩,心中卻因媽媽為我煲湯的苦心感到溫暖。在我這「熟齡層」的人,與父母有很和諧親密的感情是上天的賜福。想到有一次我介紹媽媽嚐嚐愛吃的blue cheese沙拉,她把整盤吃完,抖著身體說:「好難吃喔!很像吃
一盤有臭腳味的青菜。」問她為什麼吃完?她說:「因為我想要了解妳為什麼會喜歡臭腳味沙拉。」

        所以,我實在不該抱怨黑湯不好喝。從此,我學會捏著鼻子喝下,久而久之,發現黑湯其實喝習慣後就不會發抖,而且,它苦中帶甘。

之二:風中的呼喚

        溝通,是維持關係的一個重要管道,這是親身經歷學來的功課。因著沒有溝通,我跟父母斷絕關係好幾年,但也因著願意打開溝通的門,我再次尋回當年丟棄的親情。

        我的家庭應是課本中描述的幸福家庭—父親是名律師,母親是家庭與事業兼顧的女強人,我是醫師,弟弟是大公司的高級主管。這都是外表被人羨慕的職業,但其實全家人都傷痕累累。

         父母親的感情很不穩定,時常鬧口角,母親因此而酗酒。不願面對父母感情的凌亂,我在外面交了許多愛玩的朋友,功課一落千丈。母親為了讓我離開那些玩伴,把我送到管理嚴格的寄宿學校。父母的感情時好時壞,母親的情緒如陰晴不定的天氣,也讓我每次回家的心情都很忐忑不安。

        父母在我大學時離婚,父親也因職等上的官司而搬離東部。父親離開前對我們說了許多母親不守婦道的行為,說是無論他如何懇求,母親都執意要離開他。這些話語著實推翻母親在我心中的定位,使我懷疑親情中是否也摻雜許多謊言。

        讓我心門全部封鎖的原因,是我醫學院畢業典禮那日,親友們都為我的努力有成興奮與驕傲,遲到的父親卻遞給我一個信封,裡面是他用我的名字去借錢的債據。「過去我養育你,現在你當醫生了,可以替我還債了吧!」這難道是父親對我們「父子相欠債」的定義?父親嗜賭欠債、偽造文書,母親憂鬱酗酒、不守婦道,我在這樣充滿謊言的家庭情何以堪?家人對我已無意義,我決意與父
母斷絕關係。

        我搬到別市去實習,早已習慣獨當一面,只跟弟弟聯絡。母親託人聯繫我,我也不回應。親情像是斷線的風箏,追不回來了。在醫院工作,見到病人痊癒就是我最大的滿足,偶爾見到與母親年紀相仿的女病人,在腦中會閃過一絲問號,「母親可好?」

         入秋的東部已見寒風,那日的中午飄起小雪花,我走向醫院大門,只見一位穿著合身套裝的女士在寒風中瑟縮張望,那不是多年不見的母親嗎?我全身血液瞬間凝結,心跳快速地轉身從邊門逃跑,我⋯⋯還不能面對「不守婦道」的母親。一個小時後,我又回到大門附近,仍見到母親在醫院大廳張望,見她那消瘦的身影,讓我於心不忍!只好壓住心中的情緒與母親相認。

         原本只是想請她不要再來找我,但見到母親如串珠般的眼淚,教我說不出口。幾番談話後,才明白母親的離開也有忍無可忍的苦衷。當年母親長期遭父親家暴,哭訴無門,父親嗜賭,用母親的名字借賭本,工作上作假文件等違法之事。他所謂的母親「不守婦道」即是向教會朋友哭訴求救;父親知道如何在法律的邊緣行事,離婚後的母親還得變賣房產替父親還債。傷心的母親只好搬到西部,希望開始重新生活。這兩年,她一直託人打聽我的下落,兩個兒子是她心中惟一的牽掛。

        斷線的風箏被母親在風中的呼喚尋回了,如今我已搬到西部與母親住在同一個城市。我們盡量與母親每週見面,她在房地產的專業知識也給我許多投資上的建議。母親身體健康,喜歡運動旅行,熱心地向人介紹她的「帥哥兒子」。前些

        時候,想搬家而到處看房子,我詢問母親的意見,母親對我說話時那和藹美麗的笑容,令我深深感動。她的笑容不是因我置產,而是我願意詢問她的意見,明白她在我心中的重要性。過去的她是一手掌握我們的成長與學業的嘮叨母親,現在她說:「好不容易把你們找回來,為什麼又要把你們給唸走!」

        對於過去那段日子,我們盡量記得快樂的時光。至於父親,我偶爾聽到他的事業仍在「地下」擴展,第二任太太也娶了又離了。心中總有個意念:浪子,總有回頭的一天。

之三:雙贏的局面

        剛結婚時本來預定先生會換工作到別州,跟媽媽住只是短期的計畫。後來,那個工作機會沒成,短期的計畫一轉眼也快三年了。新婚時朋友們聽到我們跟媽媽住,都很新奇地問先生:跟岳母住習慣嗎?先生總是玩笑般的回答說:「我想我一點也不介意跟我的岳母住的原因,是我聽不懂她說的話!」哈哈! 大家聽完都笑, 因為先生是美國人。奇妙的卻是,在很多待人接物的事上,媽媽跟先生的看法很相似,反而是我常常跟他倆唱反調。然而,很多時候,我就乖乖按著聖經以弗所書五章22節所說的:「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 我常想,只要先生是愛上帝的人,以及我自己時常靈修跟上帝親近,就知道,聽先生的準沒錯。

        我們並沒有事先設下雙方相處時的界線。因為,從我小時候媽媽就是個開明講理的人,我們又都是基督徒。 媽媽在牆上掛的牌子寫著「基督是我家之主」,常常提醒我們要仰望上帝,若有不同的想法、意見,我們最終都會回到上帝的心意裡;要做到令上帝滿意,而不是自私地只為自己著想。每每都是開心收場。

        跟媽媽住對我們是雙贏的局面!我們不但可以積極存錢,為未來的家準備好一份頭期款,同時我們也能每月幫已經夠辛苦、身為單親的媽媽,分擔一些家裡的基本支出。自從我們去年生了一個小公主後,跟媽媽住更是幸福!媽媽可以含飴弄孫,而我們小倆口需要有自己空間的時候,媽媽二話不說就幫我們照顧寶寶,讓我們出去透透風。朋友們都常羨慕我們,說我們家有內建(build-in)的褓姆!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