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74期 (2013年12) | ||||||||||||||||||||||||||||||||||||||||||
|
因為人口老化,成年子女及父母正面臨著全新的家庭關係和挑戰。由於父母越來越長壽,成年子女往往必須照顧父母達十年以上,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父母。若是兄弟姊妹間沒有良好的溝通模式來商議照顧事宜,很可能引起許多爭執,甚至造成關係破裂。 挑戰當前,易生衝突 眼看著父母變老、生病、離世,已是人生中最難面對的事情之一。兄弟姊妹也有各自調適情緒的方法,過程中若不加以了解,加上原本的心結,更易引發衝突。可能的導火線如下: 導火線1:老年父母的照顧與醫療方向 坦然及早溝通,往往能避免爭吵、化解衝突。父母與子女間商定各自負責的範圍,明確表達對彼此的期待,以及如何實施等等細節。手足清楚各自的任務,並懷著感恩的心彼此體諒,在同一陣線上成為父母與手足的支持。 要留意的是,兄弟姊妹可能還有扮演原生家庭中舊角色的傾向。例如老大往往有「救世主情結」,自小受託照顧弟妹,如今仍賦予自己掌控全局的大任。而老么或是較被動的弟妹,則被視為無助的孩子,凡事仍仰仗兄長。其實兄弟姊妹應重新檢視並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家庭會議中將父母的需求與自己的需求分開,試著將討論的內容聚焦於具體議題上。 「美國家庭照顧者聯盟」(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在〈與兄弟姊妹一起照顧父母〉一文中如此建議:如果並非緊急情況,要讓大家有充分時間了解現況。兄弟姊妹無論遠近,在不同的時間、以不同的方式加入照顧年老父母的行列是很自然的事。 分享資訊:讓醫師、社工人員,或老人照護專家對父母的情況做專業評估,並把報告寄給所有兄弟姊妹。試著使用電子郵件及線上照顧分享工具,或親自參加家庭會議,讓每個人都能得到最新的照顧資訊。 交換情報:請記住,父母通常會告訴孩子與現況不符的事情。因此要與每個人保持開放的溝通管道,分享關於父母健康的資訊。 導火線2:遺產分配 其實,父母在步入老年前,就當儘早規劃遺產,並請律師備妥文件,存放在保險櫃或律師事務所。身為子女,做決定的是父母,小輩只宜坦然接受安排。如果擁有父母的法律授權委任狀(The Power of Attorney),請務必妥善保存,並詳細記錄,同時將相關開支的銀行報表寄給兄弟姊妹。這看來像是額外的工作,但保留記錄是法律所規定,況且記錄公開可以減少不信任或扭曲事實的可能,避免法律訴訟。 兄弟姊妹中有人獲得父母的授權,若此人不是你,請不要視為對你個人的攻擊。盡力與獲授權的兄弟姊妹合作,並記下開支明細。如果握有委任狀的兄弟姊妹不合作,請讓專家查明父母的需求並居中調解。若擔心有人從中做假、遺囑遭竄改,或有人發揮不當影響,在美國可與當地「成人保護服務處」(Adult Protective Services)聯絡,在臺灣也可求助於調解機構。切勿讓遺產爭執搞得家庭四分五裂,這是父母親最不願看到的。 研究顯示,大多數父母覺得需要對所有孩子一視同仁,公平分配財產。當他們選擇以不公平的方式分配財物時,通常是因為擔心某個孩子需要比較多幫助。不論原因為何,請記住,做決定的是父母而不是子女。對兄弟姊妹發怒或感到失望之前,請好好想一想。他們是原生家庭的一分子,父母離開後,手足關係會變得更加重要。 導火線3:父母的葬儀方式和告別式的安排 扶老大事,群策群力 朋友純娟在家排行老大,從小循規蹈矩,品學兼優,七○年代隨著夫婿來美。父母一直留在臺灣,偶爾來美探望兒孫,她也經常返臺省親。幾個弟妹分住世界不同角落,只有小弟留在臺灣就職。 父親得了慢性病後需要照顧,雖然有媽媽監督幫傭,畢竟年紀大,常感力不從心,最後終於向兒女求助。五個孩子聚首商議該如何照顧老年父母,最後三個女兒自告奮勇輪流回臺分擔重任。由於弟弟在臺北就職,週間無法分身返鄉照顧,三姊妹雖旅居海外,都很願意一年輪值四個月,回臺支持母親、照顧父親。 一年離家四個月是件不容易的事。純娟得放下丈夫診所業務、兒女的起居生活,以及熟悉的環境。她也是個體貼、疼愛妹妹的大姊,總是把燠熱難耐的夏天留給自己。幸好丈夫總會抽出兩個禮拜回臺陪伴,加油打氣,讓她倍覺溫馨。 大弟因是單身,時間安排比較自由。他深具孝心,當父親仍能走動時,經常返鄉帶著父母四處去遊玩,總是把父母的權益放在首位。去年父親再度中風,緊急之中需要做些決定,弟妹們信任地對大姊說,放心全權做主吧! 這樣合力照顧度過好幾年,父親終於回到天家。手足們雖有難捨之情,心中卻沒有一絲絲遺憾,並都保存了與父親相處的美好回憶。大夥兒並決定仍舊依照往例回來陪伴寡母。 純娟依自身經歷,對正在或即將與兄弟姊妹一同照顧父母者提出以下建言—— 建言1:完全信任。對致力照顧父母的兄弟姊妹給予百分之百的支持和信任,不妄加批評和指責。若有需要,要盡力幫助,若有不同的意見,一定要共同商討,達成共識,避免傷害親情。純娟的母親目睹親友兒女失和,因此告誡兒女:「你們五個若不能和平相處,反而相互殘害,會是我一生最大的遺憾。」他們謹守母訓,才有今天。 建言2:妥籌經費。照顧父母的經費來源常是兄弟姊妹不和的議題。有智慧的父母當然不會有完全倚賴兒女的觀念,而會及早為自己預備足夠長期照護的經濟來源,減少兒女經濟上或照顧上的負擔。若父母有經濟上的困難,兒女們亦要共謀良策,而非互相推諉。 建言3:盡力而為。各人按自己的情況,以不同方式照顧父母,盡心盡力就好。弟弟雖然沒有與姊妹們輪班照顧父母,但他每個月都會抽出一週回臺,帶著父母遊山玩水,並提供物質所需。平常的日子,他一定親自以網上視訊向父母請安。姊弟們感受到他的孝心,也全力配合。在純娟的手足中,沒有人計較誰做得多。 照顧父母時如何維繫手足親情? 要時常提醒自己,手足之情是上帝所賜,血緣是值得珍惜維謢的情感。「家庭照顧者聯盟」並分享了如下訣竅: 叮嚀1:接納包容。試著接受兄弟姊妹及父母的真實個性,而不是你期望他們呈現出來的個性。沒有什麼是「應該有」的感覺,如果他們的感覺和你不一樣,並不代表他們心存惡意。如此可獲得彼此更多的協助,減少衝突。 叮嚀2:不要把事情過度簡化。我們很容易認為自己完全正確而兄弟姊妹錯得離譜,或是懶惰、不負責、不在乎等等。每個人與父母的關係都不一樣,所以回應也不可能一樣。 叮嚀3:謀定而後動。提出自己的要求之前,要想清楚,到底想要從兄弟姊妹身上獲得什麼。首先問自己是否真需要協助。許多照顧者說他們需要協助,當別人伸出援手時卻又拒絕。你可能是需要他們定期做某些事情,或是偶爾讓你放假休息一下,或是請他們分擔醫療服務或喘息照護的費用。對於許多照顧者來說,更重要的是情感支持。若你是照顧者,當你覺得孤單,就請兄弟姊妹多關心,每個星期打一次電話來。一聲「謝謝」會帶來許多欣慰。友善地指出他們應做卻沒有做的事情,就能避免同樣情況再度發生。 叮嚀4:清楚有效地要求協助。若不開口求助,兄弟姊妹可能以為一切都處理得很好,而沒有察覺到他們的責任。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有自己的問題要面對,所以並不見得能充分理解你的情況。此外,許多照顧者以傳送關於老人照顧難處的雜誌文章等方式來暗示,往往效果不彰。明確提出合理的要求,才有可能解決問題。請考量兄弟姊妹與父母的關係,並根據他們的能力與實際情況提出要求。如果姊妹和媽媽相處十分鐘就忍不住要對她吼叫,就不要讓她花時間陪伴媽媽。可請她提供做得來的協助,像是處理文件或幫忙買食品雜貨。 叮嚀5:避免指責控訴。請注意你要求協助的方式,避免讓兄弟姊妹有罪惡感。罪惡感會讓人不舒服,而且會變得有防禦心。注意語氣與用詞,避免在怒氣中提出要求,兄弟姊妹可以聽出你的情緒,而以不合作的方式回應。 叮嚀6:尋求專家協助。在父母剛開始需要全面生活協助這個最易情緒化的階段,手足間溝通時難免反應過度、誤解,甚至翻舊帳。即使最健全的家庭也有尋求專家客觀協助的必要。 留下佳話,流露見證 2012年秋天,雖罹患失智症、但一向身體尚稱健康的媽媽,因肺炎造成肺蹋陷無法自己呼吸,而被送往加護病房插管急救。身為獨子的弟弟急呼三位姊妹到媽接受長期照護的臺灣彰化二林召開緊急會議,針對媽媽插鼻胃管和肺插管的必要性做評估並聽取主治醫師的意見。 那是個令我終生難忘的早晨,我們四人圍繞在媽的病床前,我和弟弟因是頭一次看到媽插著兩管無奈地躺在床上,我們心如刀割地抱著媽痛哭失聲,仰天向上帝求告:「噢!不要!不要!求祢現在就帶她走吧!」弟弟聲淚俱下地說:「爸臨終時把媽交給我,媽媽進入老年之後自己也千叮萬囑她要有尊嚴地活著,若不能,就讓她平安歸天家,我相信父親不會同意讓媽如此辛苦地活下去!」 小妹和我也都同意弟弟的看法,但是住在醫院附近的大妹和常駐醫院的妹夫卻堅決反對如此終止媽的生命。四個年齡都已超過六十的兒女在病榻前堅持己見爭執不休達三十分鐘之久。 此時在現場目睹此情此景的主治醫師激動地表達他的意見:「各位的母親不是植物人,她醒時會張眼四處觀看,她是有意識的,你們沒有一個人可以否定我的看法,於情於理,我下不了手,你們母親的生命在上帝不在人,你們若真要做,請馬上幫她辦理出院,你們帶回家自己處理。」說畢,他轉身離開病房,留下我們四人面面相覷落入沉思中 靜默了數分鐘,弟弟又說話了:「既然我們三個不站在照顧的崗位,就讓大妹和妹夫全權作主吧,我們深信她雖然和我們意見不同,但她也是深深愛媽的。」討論到此結束,我向上帝禱告:「主啊!如果這是祢的旨意,我就在祢的面前默然無語。」此時我們四人不約而同手牽著手環繞在媽身旁,並牽著母親的手,出聲懇求祂賜下力量和平安給媽媽和她的兒女,堅固我們的信心和愛心,帶著我們全家人同心協力一起來面對這艱難的時刻,透過彼此的代禱把媽交託仰望在上帝全能的恩手中。 上帝的作為超乎我們所求所想,衪的恩典是夠我們用的。上帝親自挪去了媽插管的痛苦,更因為用鼻胃管餵食,她的體重在短短兩個月增加了十五磅,除了腦部之外,所有的器官全部正常運作,我們驚奇地發現童年記憶中的媽媽又回來了,再也不像過去數年如非洲飢民般骨瘦如柴。 2013年初,旅居美國的三個孫子都親自帶著他們的孩子(母親從未謀面的曾孫) 陸續去探望媽媽,和阿祖有良好的互動。女兒更用相機捕捉了外孫用小手緊緊握住阿祖之手的珍貴鏡頭。我們深信凡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上帝的時間表永遠不會出錯。媽雖然躺在床上,但祂還是賜下額外的恩典,並透過媽媽修補了她四個孩子瀕臨破碎的珍貴情誼。 媽媽奇蹟式地活到今天,我們四個孩子在2013年春天再一次聚集在媽媽的病房內感謝上帝奇妙的帶領,但願母親帶著一顆喜樂和平安的心等待回天家與父親團聚的那一刻。 誠然,與兄弟姊妹一起處理父母照顧事宜是困難、複雜且深深涉及情緒的大事。在此艱難的時刻,務必要了解自己的情緒,並試著對兄弟姊妹的感受以同理心看待。最重要的是要直接、具體提出自己的需要,必要時請專家協助。畢竟,對父母盡心照顧,與兄弟姊妹和睦相處,不但為兒女樹立好榜樣,也在親友間留下佳話、在社區中流露見證,更是給父母最大的尊榮與安慰。 新書出爐! 作者吳瑩瑛與夫婿葛原隆醫師為國際真愛家庭協會董事暨長輩事工負責人。本期主題企劃之話題篇及資訊篇,係取材改寫自葛醫師伉儷聯手編撰、甫於今年10月出爐的有聲套書《晚風息息木長青─長輩全人關顧與成長的十五堂課》,含書及一片MP3,好讀又好聽。長輩、照顧長輩者及願未雨綢繆的智者,皆不容錯過。凡為本會奉獻50美元以上,即可索贈一套,臺灣讀者請上天恩出版社網站www.graceph.com或電(02)2515-3551洽購。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3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