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6期 (2017年08)
主題企劃
話題篇
  成為好爸爸的法寶
實例篇
  有情有義Cool老爸
資訊篇
  鐵漢柔情
 
真愛分享
晚風習習木長青
  誰才是人生勝利組?
真愛故事館
  舉家窮遊到地極 5之5
職場好媽媽
  並駕齊驅,攜手成長
家庭EQ坊
  從保命到享命
夫妻一世情
  山窮水盡鑿奇路
真愛交流道
  如何避免錯失真愛精彩活動?
一笑抵萬金
  長輩守則

姥姥需要啥?
        十多年前,筆者在中國教學後搭機返美,主辦單位為我安排車子從深圳直達香港機場。車上另有兩姊弟和他們的祖母。老太太已經九十三歲了,據姊弟倆介紹,她是第一次出國,而且是要搬去加拿大跟兒子媳婦住。老太太雖然默默坐在輪椅上,但可以感覺她腦子清楚、精神很好。一路上姊弟倆非常關心老奶奶,不停不斷大聲地噓寒問暖:

        「姥姥,您餓不餓?」「不餓!」

        過一會兒再問:「姥姥,您渴不渴?」「不渴!」

        過一會再問:「姥姥,您冷不冷?」「不冷!」

        一會兒又問:「姥姥,您累不累?」「不累!」

        五分鐘以後又問:「姥姥,您餓不餓?」

        老太太不耐煩地回答:「你已經問過我了!」

        我在旁邊聽到這樣的對話,EQ老師職業病發作,忍不住開始思考:老太太此刻是甚麼樣的心情?真正需要的是甚麼?─顯然她的身體不需要照顧,但情緒上應該很需要關懷。

        於是我轉過頭手輕輕地放在她手上,面對面、眼對眼看著她,微笑地問:「姥姥,您第一次坐飛機出國會不會緊張啊?」她臉上肌肉立即放鬆下來,微笑點頭回答:「嗯。」我又問:「姥姥,您很快要見到出國多年的兒子會不會很興奮啊?」她很快地回答:「當然會啦!」我停止問題,但繼續輕輕地拍著她的手。這會兒她問我了:「妳住哪兒啊?」我說美國。她繼續問:「離加拿大很近,對嗎?妳要來看我啊!」我點點頭。

同理心的驚人功效
        人無論在甚麼年齡、甚麼狀況之下,都需要關懷、都渴望得到了解。而關懷了解人的利器莫過於「同理心」。能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同理心,是最基本的情商能力之一。

        我周圍同齡的朋友幾乎不是在幫忙看顧孫輩,就是照顧病重的配偶或年邁的長輩。這樣的陪伴都需要專心、愛心、耐心、恆心及同理心。麥爾夫博士(Milton Mayeroff)在《關於照顧》(On Caring,1971)一書中強調:照顧別人的過程是生命發展式的學習、改變和成長,是對雙方都有益處的,可以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看護不是單單照顧身體上的需要,最終目的是要幫助對方生命與靈性的長進,加添患者力量(empower),減輕對方的孤獨感和無力感。

        我的學生小貞(化名)今年五十五歲,一直是單身。比她大十歲的阿姨喪偶後得了憂鬱症。因為她們年紀相差不遠又一直來往頻繁,小貞獨居,家中有房間,所以邀請阿姨來同住。阿姨的憂鬱症讓她毫無追求生命成長的動力,逐漸失去了生活技能,對甚麼事情都擔心害怕,充滿負面念頭,整天不斷擔心睡不著覺、吃得不衛生、排便不順利、會刮風下雨、出門會被狗咬⋯⋯。

        阿姨還會一直告訴不同的醫生她有這個病那個病,醫生被纏得沒辦法,只好幫她檢查開藥。她吃一、兩天就說沒用,或者太有用,自行改變服藥的劑量和時間,所以情況當然沒有好轉,也帶來不同的副作用。惡性循環之下,人變得更多疑更失能,腦筋更不清楚、食慾更不佳、便秘更嚴重,而且口裡一直唸叼著這些煩惱,與她相處有的時候其實是一件極不舒服的事,怪不得親朋好友都漸漸對她敬而遠之。

        小貞雖然沒有長期看顧病人的經驗,但是她很喜歡學習EQ,也很有愛心,願意想方設法作個好看顧者。她了解,一直做同樣的事情只會一直得到同樣的結果,所以此路不通時她會嘗試以新方法來應對。她陪伴的過程,很符合麥爾夫博士的原則,讓我學習良多─

小貞教會我的四堂EQ課
EQ課之1:「心情」先於「事情」
        小貞上網查憂鬱症和其他疾病的症狀,也陪伴阿姨看病仔細詢問醫生。她學習各種疾病的知識,用刪除法去掉不必要的擔憂,如果是正常症狀或藥物反應她就安心,若純屬心理作用,她就想辦法紓解病人的情緒。

        小貞除了照顧阿姨身體的需要,也成為她的情緒教練。如果患者跟她抱怨:「妳看我的狀況很糟糕,剛剛從冰箱裡拿豆漿,想倒進杯子卻撒了一地!」她不會不耐煩地說:「我不是告訴過妳不要自己拿嗎?需要甚麼叫外勞做就好了嘛!」或者更糟糕的回答:「不是帶妳看過醫生嗎?醫生說妳根本沒有毛病嘛,妳就是整天疑神疑鬼地裝病!」

        小貞會用高EQ的 重組句法回答:「哦,妳感覺手越來越沒有力氣了,好無奈喔。」不需要替她解決問題,只需要讓阿姨心聲被聽見,感受被接納,且能夠用話語替她描述表達出來。這也是黃維仁博士常說的「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常常對方感受到照顧者的同理,病就被醫治了一半。病患需要的,往往其實只是發洩撒嬌一下而已。

EQ課之2:幫助患者學習自立
        小貞了解人的器官不用則廢,尤其是大腦。所以她創造訓練阿姨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麻煩阿姨撥打電話讓她能夠循著鈴聲找到不見的手機;也會請阿姨幫忙用手機照相,學習把照片傳給小貞,或者轉發給朋友;請阿姨幫忙打電話到餐館訂位、請她坐公車到銀行去用自動取款機拿錢;請她走到鄰家還東西⋯⋯。天氣好就拖著阿姨去公園散步,或者請她陪伴去辦事。故意去阿姨熟悉的地方,宣稱自己不識路,請阿姨帶路,甚至買菜也裝傻,不知道在哪裡買甚麼,請她幫忙。又常耐心地跟她聊以前的事情。

        小貞就這樣,「無所不用其極」,誘導病人邁向進步,而非因為愛她、捨不得她生病而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結果反而剝奪她學習成長的機會。

EQ課之3:及時尋求外援
        小貞很有自覺能力,當她 發 現 自 己 情 緒 快 要 崩 潰時,會及時求助於阿姨住在外地的孩子,向他們報告母親的狀況。告訴他們確實方便的時間,請他們輪流打電話或視訊陪伴母親聊天,報告孫輩和小貓小狗的近況,教他們詢問以前媽媽常燒家常菜的食譜,鼓勵他們互動,刺激媽媽腦子的活動量,藉此重新鍛鍊阿姨聽、看和表達的能力,分散她的注意力,不要整天專注在自己病情上。因為小貞平和誠懇,完全沒有責怪抱怨的口氣,因此大家都樂意配合。

EQ課之4:從信仰支取力量
        小貞了解自己的能力有限,先要愛自己、把自己照顧好,才有餘力看顧別人。她知道最好的醫生、護士、老師、牧師、親戚、朋友都有軟弱的時候;有時好像有用不完的精力和耐心,有時卻感覺體力腦力不支、情緒像要爆炸了。所以她每天禱告,從上帝那裡支取力量、智慧、耐心和信心。小貞每晨還跟阿姨靈修,上帝會給她們適當的話語,激勵她們再接再厲。她也開放自家邀請教會的牧師教友來聚會查經禱告,但不強迫阿姨參加。久而久之大家熟悉後,阿姨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也很願意參與。

甜蜜的負擔
        一年半之後,阿姨開始恢復一點信心,自理的能力加強,有時還會主動幫忙,說話歡笑的次數增加了。小貞也感到自己比以前有創意,在助人成長的同時自己將潛能發揮出來。當周圍的人表達看顧病人真的很辛苦時,她能夠真心誠意地說:「雖然這是個負擔,卻是個『甜蜜的負擔』!」

        她希望有朝一日自己有需要時,身旁也有人願意用愛心和耐心來陪伴。當小貞看到在上帝恩典之下,阿姨的身、心、靈都有進步,就更理解這句話:“Staying alive is good, feeling alive is better.”(保命固然好,享命更精彩。)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7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