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7期 (2017年10月) | ||||||||||||||||||||||||||||||||||||||||||||||||||||||
|
對很多家庭來說,所謂旅遊,就是「直奔目的地痛快地玩」。無論是搭乘哪一種交通工具,都以快速便捷為首選。至於抵達目的地的過程,純屬「先苦後甘」中的「苦」,能快則快。 生活重心繞著小孩轉、全家作息難以全面配合、筋疲力竭沒有興致出門⋯⋯,使許多新手爸媽對旅遊裹足不前。記得我們家老大從剛出生到滿週歲前,光是帶他去一趟超市買菜,就覺得是件不得了的「壯舉」,遑論舉家出遊、在外過夜了─想想這一路上得預備多少吃的用的換的?要花多少精力應付各種可能的突發狀況?還沒到目的地前,大概就會磨掉爸媽一層皮吧! 訓練有素 身為七子之母,而且孩子在家自學的蘇珊,給人的最初印象是衣著打扮優雅、一派從容自在。很難想像她開著大車,浩浩蕩蕩載著全家馳騁在高速公路的「英姿」。而戴著眼鏡、外表溫文儒雅的丹尼斯,更不像是會帶著孩子上山下海,玩得一身泥的老爸。 早在與這對夫妻相熟之前,就已聽過他們家小孩「見得了世面、上得了檯面」的傳聞。家母有一回搭機返臺,在洛杉磯機場目睹這九口之家回鄉探親的「奇觀」:「鄭醫師(丹尼斯)的七個孩子從大到小各自揹著自己的旅行包,乖乖一字排開等著登機。機上一路表現良好,個個彬彬有禮、非常守規矩,不單沒有造成身旁旅客的困擾,哥哥姊姊還會幫忙照顧年幼的妹妹呢!」家母至今提起,還津津樂道。 後來才知道,這一大家子可是經驗豐富的「旅遊達人」。孩子們尚在襁褓中就帶著「趴趴走」(臺語:到處逛),練就了一家大小隨遇而安,到任何地方都能適應的本領。 戶外樂活族 觸動蘇珊與丹尼添購露營車的契機,是在2004年一次教會的退修會中。一位弟兄開著露營車到營地,並邀蘇珊夫婦至車裡小坐。他們一面啜飲著朋友現煮的新鮮咖啡,一面羨慕著車中一應俱全的設備─比起營地裡空間窄小又布滿灰塵蜘蛛網的小木屋,真有天壤之別! 任你玩到飽 蘇珊與丹尼斯到現在還記得,頭一次全家開在路上,孩子們在駕駛座後面爬上爬下、興奮莫名的歡樂情景! 「露營車總是可以停在風景最美的地方,例如海濱、湖畔、溪邊、山林中。」夫妻倆慢慢體會到自駕露營車的好處。很多國家或州立公園內並沒有可供過夜的民宿或旅館,卻幾乎都可找到帳篷營地或是RV park。相對於一般蜻蜓點水式、天黑就得打道回府的觀光旅遊,露營車旅遊可以隨心所欲待在同一定點,是「任你玩到飽」的「地毯式」玩法。 時間的魔力 露營車旅行是「把過程也當作重頭戲」的旅遊方式。長時間行駛在路上,家人互動交流的機會當然也隨之增加。某些景點名勝一到晚上六點就漆黑一片、溫度驟降、不宜在室外逗留;全家吃過晚飯後就窩在車裡。離上床時間還早,車裡沒有電視、也沒有網路,在安然入睡前,勢必需要發揮創意,來些家庭活動、享受天倫之樂! 一起玩桌上遊戲(board games)、故事接龍、講笑話⋯⋯。露營車裡沒有個人的私密空間,每一個人都必須面對面、近距離的互動。雖說家庭關係重質不重量,但「質」的保證的確也須建立在「量」的累積上。「家人就是要在一起」,對蘇珊與丹尼斯全家來說,是真實的理念實踐、確切的價值觀落實。反觀很多現代家庭,親子雖然同住一個屋簷下,卻是相對無言、形同陌路。蘇珊與丹尼斯一家人的感情如此親密穩固,實在是源自長時間、近距離的相處。 身教 + 陪伴 對於蘇珊與丹尼斯來說,「衝突」正是可以化為「祝福」的契機。漫漫長路,父母可以就近觀察、從旁聽出「教養門道」:吵架的導火線是甚麼?雙方認為自己有理、對方不對的論點在哪裡?拌嘴辯論的過程中,每個孩子呈現出何種價值觀?最後如何偃旗息鼓、重歸於好?⋯⋯七個孩子,如手指長短不一、個性也迥然不同,彼此間的磨合,不單讓手足之情在衝突與饒恕間變得更加親密,也讓父母更了解孩子的性情,知道如何因勢利導。 孩子間偶爾爆發衝突,就連夫妻間也可能不小心擦出火花。全家都在車裡,不可能像在家一樣,關起房門來交流,更不可能意氣用事地把門一甩、揚長而去!駕駛座後,十四隻小眼睛都在默默觀看,爸爸媽媽如何處理衝突、情緒管理─這是「身教」最真實的示範。露營車中,兩人學會冷靜、節制、妥協、體諒、饒恕與和好的藝術。 蘇珊與丹尼斯一家精彩的旅遊故事中,乍看之下,露營車似乎是最大的功臣,其實推動每一趟旅遊的「引擎」,正是蘇珊與丹尼斯願意為孩子改變、付出的心。父母送給孩子最有價值的禮物之一,就是「陪伴」。陪伴,需要時間,正如等待一朵花綻放飄香,需要耐心守候。一個從小有人陪伴的孩子,長大之後,一定也樂意將「時間」當作贈禮,傳給下一代。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7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