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16期 (2020年12月) | ||||||||||||||||||||||||||||||||||||||||||||||
|
節何以堪 節日就像時間線上的結繩記事,挽住一小段光陰,存入生命的記憶。 可是,有時「記事」不容易,就像今年。 今年,時間似乎過於淡定了。當新冠病毒造成市鎮空巷,墓園路擠,萬業停擺,它好像置若罔聞,依舊送春迎秋,又如期邀來各樣的節日:感恩節、聖誕節,然後是新年、春節、情人節……。 在這異常之年,對無數人而言,接踵而來的節日可能是「節何以堪」―無法正常團聚,無法正常工作、上學,甚 至格外悲痛,因有親人猝不及防提前走了……。 你有「節何以堪」的感受嗎?在不正常的年月,我們可以如何過節?有哪些選擇? 好好過節的關鍵 節日通常有兩個特點:一是記念人或事;二是無需工作、上學,與親朋共度。所以,節日通常意味著親友團聚, 共享人間情誼。對大部分人來說,這就是節日的含義。 天災人禍雖改變不了節日的來臨,卻能讓節日變得艱難,讓節日的原意不易實現。也正因如此,是否堅守節日的 意義,成為能否過好節日的關鍵。 請注意:「過好節日」,不等於「歡天喜地」,而是體現節日的意義和精髓。例如:雖然只有一碗粥可與家人共享,大家卻以溫柔的眼神彼此相看。「一碗粥」是外在物質和形式,「分享」及「溫柔的眼神」是親情,是內在意義。我們可能會為前者感歎,卻會為後者暖心。這不是歡天喜地的畫面,卻是節日的畫面。 與此對照,滿桌珍饈而眼神淡漠;有玉壺光轉卻 無笑語溫言,節日也只餘外在「慶祝」的空殼,缺了內在豐盈的實質。那僅是在應酬,而非真正過節。 值得慶幸的是,是不是真「過節」,其實是一種選擇,我們可以決定。 例如:一家人雖因疫情各隔東西,無法共聚一 堂,但電話還在,視頻的方式還有,更關鍵的是,一家人還想千里共嬋娟,還想通話、視頻,還想問候、分享。這時,地域隔絕是外在條件,思想和情感的交織、相顧是節日的內涵。當心還在一起,大家即使只能雲端相見,雖有遺憾,仍然富有意義,依然是節日的畫面。 格外困難的,可能是失去了親人的家庭,陰陽兩隔,痛還那麼生猛,節何以成節? 2020年5月,我因一些人不喜歡過母親節而特別錄製了一個音頻。人不喜過母親節的原因之一,是失去了母親,這個節日讓他們悲從中來。我也在少年喪母,明白那種感受。當後來意識到,母親節不是關乎我,而是關乎母親時,這個節日成為我記念她的日子―慶祝她生命中有過的光華,而非哀悼我的失去。誠所謂「不要只為一朵花的凋謝難過,更要為她綻放過而喜悅。」 我們人類的情感並非單層次、單音調,而是內涵豐富的交響樂,有低沉的大提琴悲傷悱惻,也有高昂的小號清亮華麗。它們是可以共存的,就像生命本身,美麗而多艱,多艱仍美麗。 何況節日本身的意義就含有記念。不幸既然已經發生,相隔不再可逆,在悲傷的同時,是否可以考慮以不同的方式來對待這難過的日子,用節日來特別記念對方生命中的美好?逝去的人得知被如此記念,在天之靈一定滿得慰藉。這,依然是一個節日的畫面。 「不舒服」未必是壞事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挑戰可能是:家裡只是我「眼神溫柔」,而其他人「眼神淡漠」;或者大家都被憤怒、挫折、焦慮等劫持,都非常「不舒服」。 「不舒服」的關係因新冠病毒造成的居家隔離,可能雪上加霜。不能好好相處的人硬被關在一個空間裡,時間 已超過三季,而且要過節,怎麼辦? 家庭關係中的不舒服跨度很大,輕至偶爾意見不合,重可到彼此仇視。重度不舒服往往由輕度不舒服發展而 成。不論是哪種程度,不舒服表面顯示的是關係中的距離,深度揭示的卻是一些易被忽略的東西,而且常常有關你自己,如一些沒有得到滿足的需要。當沿著「不舒服」 提供的線索追尋下去,「不舒服」就可以成為極大的成長機會、蒙福機會。 變化舞步過好節 一位妻子抱怨先生冷漠無情,不愛她,非常難過,動了離婚的念頭。她的「不舒服」表面是與先生關係不和, 並且不和的原因在她看來是先生自私。在我對她的教練服務中(蒙允匿名提此個案),有兩個問題引發她的深思,並且成為轉折點: 1. 妳有多愛自己? 2. 妳覺得愛妳是哪些人的責任? 她驚詫地發現,她不愛自己。對她而言,愛她就是要為她著想,為她做一些事,而她極少為自己這麼做。她忽略自己的需要,放棄一切愛好,專心服務先生與孩子,同時期待他們以她需要的方式來愛她。她的愛暗含條件,其實沒有她自以為那樣偉大。這也讓她對先生的「冷漠」有了另一層理解。 其次,她發現愛她首先是自己的責任。當她不愛自己,對自己不盡責,卻要別人來替她盡責時,在一定程度上是界限的混亂,也不盡公平。 由於這位妻子在關係的不舒服裡,看到了「不舒服」 向她揭示的含義,因此開始從裡面發生轉變,能夠適度照 顧自己的需要(如友情、智力養分、娛樂、休息等),也學習了些溝通技巧,使得她成為更好的妻子和母親。 婚姻是雙人舞,當一個人的舞步變了,共舞勢必發生變化。今天,他們的夫妻關係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舒服」向你揭示了甚麼? 那麼,家庭關係裡的「不舒服」,除了表面現象外,向你揭示了甚麼呢?不妨從彼此的需要、滿足這些需要的方式、個性、情緒管理力、溝通力等方面做些反省,讓 「不舒服」成為契機。有必要的話,尋求專業輔導會很有助益。 這似乎是需要時間的事,與眼下的「過節」相關嗎? 節日的意義在於享有溫暖的關係。如果眼下的「不舒服」能夠揭示出它的內涵,那麼,它就帶領你向節日的意 義走近了一步。關係就像一株花,往健康方面深入扎根,對整株花的意義不言而喻。即使暫時沒有節日的理想氣氛,但節日的意味已經在重新醞釀。扎根不誤開花時。 這並不代表你在眼下無計可施。面對困難,也有因應策略,其中之一是:守住核心身分/價值,並與對方的核 心身分/價值進行對話、交流。 一「守」,守甚麼? 你我在社會中,往往具有多重角色,如父母、子女、配偶、上司、下屬、朋友等,但這些角色未必是你的核心身分。 以社會角色定義核心身分,往往出現不良後果。例如,一些人以職場角色為核心身分,一旦退休或失業,就人生崩塌。在現今的困難中,若以職場角色為核心身分,承受的壓力一定巨大,工作一旦出現危機,就會在根基上動搖你。你本是遮護家庭的大傘,這時,可能反成為家庭的風雨,讓家人內外交困。 理想的核心身分,是剝離社會關係後的那個「我」,是除卻社會角色後依然知道自己是誰。這樣的人在環境的風雨中,往往有定力,有超於社會角色的力量來源。 聖經裡記載了一位叫做哈巴谷的人,他的核心身分是敬畏上帝的先知,所以能夠獨立於人間萬事糟糕的際遇,「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上帝喜樂。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使我穩行在高處。」 獨立於社會角色的核心身分,讓人在滄桑變幻中,可以在高處穩行。如果不知社會角色外的自己到底是誰,關 係中的「不舒服」可以是一種提醒,讓我們對之進行思考 和探尋。 有探尋結果前,還可問自己:「我的核心價值是甚麼?」即你最希望自己擁有甚麼樣的品質?當人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來行事為人,較能從容篤定,否則可能成為牆頭草,因「風」―別人的態度言行,而東搖西擺。 一位姊妹在家庭手足關係中很感受傷、痛心,當理清自己的核心價值是「愛」時,纏繞而複雜的手足關係變得 清晰而簡單,得出的應對策略是「有原則地愛」:不論弟妹感激或誤解、熱情或淡漠、接納或拒絕,都愛之,並持守原則。這樣的大姊風範讓她贏得弟妹的尊重。 一「對」,對甚麼? 人有核心身分,也必有與之對應的價值觀、道德觀(行為指南)、情感、情緒及思想。問題是,實際生活中,人往往有與核心價值違和的情緒、思想和行動,如保羅所說:「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恨惡的,我倒去做。」(羅馬書7:15) 不舒服的關係,往往是這樣「違和」的結果。怎麼辦?針對對方的核心身分/價值進行交流,往往具有令人驚喜的好效果。 黑雲不必暗丹楓―的確,烏雲終必散去,而璀璨華美的紅楓依然賞心悅目。當家人的言行與其核心身分/價值觀違和時,你針對他們的核心身分/價值觀說話嗎?如果沒有,不妨試試。這或許是關係深化的開始,可為節日添上意義非凡的一筆。 迎向佳節的晨光 非常時期如何過節?讓我們略作小結: 1.堅守節日的意義。過節形式可變化,但意義不必失去。 2.發現「不舒服」的深層涵義。從長遠上建立關係,成全節日。 3.在矛盾中守住核心身分/價值。溝通中針對對方的核心身分/價值,建立深度關聯。 這是不平常的年月,如果未經我們允許,這樣的年月也拿不走我們對態度的選擇權。所以,做出好的選擇吧!讓節成其為節,讓今天的艱難煩悶,出落為明天的「昨夜星辰」。 作者李文屏女士為認證生命教練(betterlivingcoach. com),亦為基督豐榮團契文字及傳訊主任。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20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