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20期 (2004年12月)
主題企劃
希望篇
點燃幸福
話題篇
在愛中承擔
故事篇篇
我兒凱凱
 
真愛分享
單身園圃
齊人之死
家庭電影院
戰爭篇
真愛EQ
快樂來自內心
樂享銀禧歲月
金色的歸途
健康資訊站
特殊兒家庭何處尋資源
一笑抵萬金
代言人


年逾六旬,雖已朝著回天家的路上走,然而,這卻是一條──
金色的歸途

█溫英幹


  以前讀武俠小說,看到「遠遠來了一位五旬老者,鬍鬚灰白,但身手矯捷,太陽穴高高鼓起……」不以為意。
  現在讀到類似一段,才驚覺我已功力更深,成了六旬老翁了。
  有時會看到報紙登載,或聽年輕的新聞廣播員以清脆的聲音報導,說有一對五十多歲的老夫婦如何如何,心裡就很不是滋味。

過了山坡
  不覺已步入「花甲」之年。
  猶記得四十歲生日時,體貼的女兒當時才八歲,送我一卷印有各式各樣漫畫的衛生紙及一個咖啡杯當禮物,前者的標題是「你又多了一歲」,後者是「過了山坡」(Over the Hill),表示已過人生的一半。
  接著,五十歲似乎是不遠以前的事,怎麼一下子就已六十了呢?
  考察「花甲」之義,甲指六十年一甲子;很多人猜花代表華髮,是頭髮白了的意思。
  最近讀到一則解釋:原來平常花有五瓣,六瓣者很少,因此活到六十歲一甲子,有如少見的六瓣花一樣珍貴,遂名之為「花甲」。
  六十歲應該就是老人時期的開始,一般稱老人時期為金色年華,與「花甲」的意思雷同。
  發現自己走入「老」年是漸進式的。有一次,在臺灣的餐廳裡找座位時,一位看來是中年婦女的女侍衝著我說:「歐日桑,這邊坐。」我幾乎以為她叫錯人。
  接著,有人稱呼我為某「公」。接著有人以「年高德劭」介紹我。好幾次,有同事帶著小孩遇見我,起初有點猶疑,接著就囑咐孩子:「啊,應該叫爺爺。」也沒錯,最近與老伴已榮升為祖父母了。
  還有是生理上的。最近幾年在臺灣教書,生活作息正常,經常以游泳健身,幾乎每天都是清晨六點出門到學校附設的游泳池,一直不停游一公里即上來,沖洗後回家,算是完成日課,因此自覺體力還行。但仍有老化現象──
  首先是白灰頭髮陡增。老伴頭幾年還幫我染髮,現在乾脆看開了,讓華髮滿頭,她竟然還說「滿好看的」。正符合聖經所言,「白髮為老年人的尊榮」。
  一兩年沒見到我的學生回到學校,見到我,有點吃驚,說:「老師,您工作太辛苦了,頭髮都變白了!」他們那裡知道,以前都是「偽裝」的。

「肚量」寬宏
  其次,身體也顯出發福之相,肚皮微凸,體重略增,已成肚量寬宏之人。而過去兩年暑假左眼兩度開刀,更證明身體確已老化。
  雖然牙齒個個健在,只有幾顆已控制住的蛀牙,但牙齦有逐漸萎縮的趨勢;牙醫警告說,終究牙齒會全掉光,需裝假牙。不管如何,比起唐朝大文豪韓愈的「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而齒牙動搖」,可是好多了。
  老化的另一特徵是記憶力衰退。有時問新朋友問題或姓名,不旋踵又忘了他的答案。有時翻看舊日記,許多事的細節,若當時不記下來,現在不是全忘記了,就是與記憶不符。
  老人還喜歡回憶過去。有空時常常翻閱舊相片。大概在五十歲以後,特別想見到過去成長時代的老朋友。在臺灣偶爾參加大學同學會或小學同學會,同學們都已「變形」,許多昔日的美麗小姑娘,也都變老、變胖了。

心平氣和
  六十歲,特別會想起孔夫子的話:「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果然有道理。以前的我,心態有如聖經中描述的雅各(「雅各」其意為「抓」)。
  抓與貪心爭鬥可說是孿生兄弟,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上車爭位置;在餐廳大吃大喝;在辦公室,爭取升級、升等;以及在各種場合想佔便宜、唯恐吃虧等等。
  但是不知不覺,現在的我,已漸漸失掉與人相爭的念頭。有好處,讓給年輕的同事。有責難,自己承受了。碰見不如意的事,與同事有衝突,我都願意以老事小,向年紀比我差一大截的年輕同事道歉。心也更軟了,較少生氣,較多有求必應。

從知天命到不逾矩
  孔老夫子還有一段話一直在耳邊響著:「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對孔夫子所說四十以後的經歷,我有點不同看法。最近半世紀,由於科技突飛猛進,一些學說十年不到就過期了,因此「四十而不惑」恐怕要再往後推遲,到五十歲也不一定能不惑。倒是聖經的真理彌久常新,經常讀經,並加應用,對人際關係及處事之道漸能得心應手,較能達到不惑之境。
  「知天命」也不見得要等到五十歲,在人生中任何階段都可能感受到從天(上帝)而來的使命感。
  天命不可違,如能順服上帝的旨意去做事,應較容易達到「耳順」(聽到別人的言語可分辨真假)和「不逾矩」(中規中矩較少犯錯)的地步,也就是聖經所說「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的結果。
  六十歲回顧過去,其中固有悲喜哀樂、過犯連連,然而,雖不完全滿意,卻已大致可接受。學業,在美國某名校也勉強拿了博士。事業,在一個機構擔任專業人士二十幾年後提早退休,現尚有可供溫飽的養老金;最近幾年回臺灣教書,也獲教育部授予正教授資格。
  但是不管在學業及事業上多有成就,如古代以色列所羅門王一樣當了帝王,也不過自歎「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最重要的是「敬畏上帝,謹守祂的誡命」。我慶幸我和家人在年輕時就成為基督徒,一路走來,上帝的恩典都很夠用。

樂享妻兒情  
 六十歲對我而言也是感恩的時機。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感謝兄弟姊妹的愛護之恩,及親朋好友、教會會友的友愛之恩,種種恩惠,可以說指不勝屈。
  當然最要感恩的是妻子與兒女。與妻子結褵三十多年,至今在我眼中她仍是綽約多姿,似乎婚姻之路越來越甘甜。
  妻子品貌兼佳、心思細密,是我人生良伴及密友。她現在變得更會關心別人,經常提醒我要寫謝卡給幫助我們的朋友;寫慰問卡給生病住院者;探訪老人家;開放家庭舉行各帶一菜(pot luck dinner)的晚宴等。我慶幸得賢妻,她誠然是上帝所給我今生最好的禮物。
  我們育有兩個已成年的兒女,他們都是基督徒,有上帝保守,兒孫自有兒孫福,大可不必為他們的未來操心。誠然,在他們成長過程中,以及在教養上,我們有許多波折與錯失,今後希望用更多愛心與互相寬恕加以彌補。
  聖經說人要離開父母,成立家庭,養育下一代,我們差不多已完成傳承下一代的責任。女兒已離開我們成立家室,有了自己的孩子;兒子已大學畢業,正在找尋自己要走的道路。我和妻子經常為兒女的前途禱告,相信他們會得到上帝的帶領和賜福。

回家的路
  古諺云:「活到老,學到老」。由於已不必為五斗米折腰,如果上帝假以天年,在完全退休之後,我和老伴還想學習更多的東西,做些自己喜歡做的事。
  最後,六十歲是用積極的態度面向不長的未來。我們倆早就準備好遺產計劃,隨時可以走人,奔向永世的家鄉。客家人說死是「轉去」(回家),很符合基督徒的盼望。
  花甲之年正是金色年華的開始,現在是放下的時候,更是順服天命的時候!


作者溫英幹曾任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現任台灣花蓮東華大學經濟系教授,與妻吳桂英育有一女一子,並有外孫一人。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