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28期 (2006年04月)
主題企劃
故事篇
少年Kai的網路告白
話題篇
助青少年破網而出
資訊篇
安全上網健康成長
 
真愛分享
單親園圃
他們做對了
真愛電影院
冰消雪融迎春光
單身心曲
我回家了,你呢?
人生省思
請讓我優雅地老去
成長有路
好好愛自己
真愛下午荼
看數字,思婚姻
寓教於樂
晚安之歌
一笑抵萬金
烤肉最怕


打敗網路怪獸.話題篇
助青少年破網而出
♥現象:網海無涯易沈迷

█莊光梓


網路魅力大
  已經凌晨兩點鐘,書房還傳來吱吱喳喳的聲音,一對青少年旅遊過境在姑姑家暫住,正好睡在放有電腦的書房。兄弟倆一見到電腦,所有的疲倦立即拋到九霄雲外,連姑姑來跟他們談第二天在當地玩玩的行程,他們也嗯嗯啊啊地敷衍,雙眼不離電腦畫面。若不是姑姑半夜起來一怒之下拔掉網路線,他們大概會一夜不眠玩到天亮。
  張先生家的電腦放在廚房和餐廳之間的一角,因此她女兒邊做功課,邊聽音樂的樣子一目了然。偶而,螢幕上會跳出即時訊息(Instant Messaging),仔細看去,原來她同時也在與幾個朋友聊天。張先生十分懷疑,她這樣一心三用怎麼可能做好功課,但她說同學們都是這樣的。
  沈太太的女兒十五歲那年暑假,朋友從外地來找她,就住在她家。第二天早上,她覺得家中似乎太靜了些,探頭往女兒房間一瞧,只見她和朋友並肩而坐,一人對著一台手提電腦,兩個人四隻手在鍵盤上飛快移動著,一聲不吭,十分專注。沈太太提醒女兒:「怎麼不陪陪朋友?」女兒說:「我們正在網路上聊天啊!」
  走進林立於街頭的網路咖啡廳(台灣稱網咖,大陸稱網吧),室內燈光黯淡、煙霧瀰漫,機械性音樂、槍炮聲此起彼落,顧客幾乎是清一色的中學生或大學生,或單獨或成群在一台台的電腦前忘我地廝殺,到深夜還熱鬧滾滾。在台灣,有超過一半的學生曾經到過網咖,其中四十萬人至少一週去一次。
  據2003年的資料顯示,網路已經取代圖書館,成為美國學生寫報告、做功課的第一去處。而美國十二到十七歲的青少年中,有73%的人使用網站。中國大陸八千七百萬的網民中,青少年的比例高達31.9%。大台北地區則有超過70%的青少年每天上網,其頻率已有超越看電視的趨勢。
  過去父母與青少年的主戰場是電話與電視,今日則變成鍵盤與滑鼠了。E 世代的孩子從幼稚園就開始上電腦課、玩電動玩具,小學就接觸網際網路,到了中學時期幾乎人人都一天數小時在電腦上。

在虛擬世界圓夢?
  網際網路若運用得宜,當然是極有效的學習與聯繫工具。透過網路可以查資料、圖片、看新聞、寫信、聽音樂、玩遊戲、聊天、購物等等,有助於拓寬青少年的思路和視野,幫助青少年的學習由被動聽講轉為主動搜尋,使這一代的孩子比前人更能掌握新知訊息。然而,網路的魅力絕非僅止於此。
  台灣台北市青少年育樂中心的一份調查指出,大台北地區的青少年中,有將近七成上網是為了「交友聊天」,近四成上網是玩線上遊戲。實際上,大多數青少年花在網上聊天、玩遊戲的時間,幾乎都比查資料、做功課的時間來得多。
  青少年時期,渴望獲得同儕的肯定,網路扮演了一個乍見之下比現實社會更「安全」的交友環境,如:即時通訊,BBS(論壇、聊天室、留言板),網路短信,電子郵件(e-mail)等等。因為彼此看不到,可以敞開地表達,自由的宣洩情感,彼此鼓勵、安慰,說平常不敢說的話,做平常不敢做的事,而不用擔心被拒絕。
  網路的虛擬特性,使很多行為做錯了可以重來、銷掉,再重新開始。因此,停留於聊天室,便成為青少年,特別是女孩,上癮的原因之一。
  網路上,人人平等,個人憑本事博取他人的好感,或與人競爭。
  一個在現實生活中安靜內向的青少年,手握滑鼠時,可以搖身一變為受歡迎又外向的足球員或啦啦隊長。
  透過一條網路線,青少年可與許多有同樣興趣的網友串聯,在虛擬世界中並肩作戰、出生入死,建立情誼與團體認同。透過各種角色的扮演,實現自我、獲取成就感,建立一個可快速滿足需求的天地。
  一個學校成績不佳的孩子,在網上可以變成組織、安排網友上陣的遊戲領導。網路遊戲是許多男孩的最愛。
  就這樣,只要滑鼠一點,青少年可以進入不同的世界,所有夢想似乎都成為可能,因而造成不少青少年夜以繼日沉溺於網上。

色情網站為害最烈
  成長中的青少年,在自我控制、抉擇判斷上還不成熟時,網上各種新鮮的人、事、遊戲,令好奇的他們眼花撩亂、心如奔馬,若毫無規範,任由他們漫無界限地遨遊,身心靈非常容易受不良影響。
  針對這個議題,本會美東事工中心主任、有豐富輔導經驗的郭淵棐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最屢見不鮮的案例,就是在搜尋中誤入色情網站而無法自拔。
  他指出:目前色情網站的氾濫實在令人驚心。2003年的調查指出,大約有十萬個免費的色情網站,另外有四十萬收費的色情網站。這些網站的年收入至少有十億美元,據推測到2007年可能會增至五十至七十億美元。
  最可怕的是,這些色情網站設計的方法及策略,就是要侵入家庭,讓孩子儘快上癮好儘快在色情網站上賺更多的錢。果然,他們最大的消費者是十一歲到十七歲的年輕人。
  為什麼色情網站的擴展會這樣快速、這樣普遍、這樣容易侵入你我的家?郭淵棐認為,原因可以用三個"A"來概括。
Accessible(隨時可上網):只要有電腦及網路就可,網站是廿四小時營業的。
Anonymous(沒人知道):可在自己房間看,很隱密。
Affordable(負擔得起):很多色情網站是免費的。

沈迷網海不可自拔
  2002年七月的《芝加哥論壇報》指出,青少年使用網路有個極大的問題,就是上網成癮。專家表示,除工作需要外,一個人一個禮拜上網若超過四十個鐘頭就算是上癮了。花大量的時間上網會嚴重影響青少年的課業、睡眠、飲食和人際關係。
  洛杉磯有位家長向輔導老師求救,暑假裡她的孩子從早到晚都在玩電腦,叫他吃飯都不理,到了一個地步,她要把水餃硬塞進孩子的嘴裡,她實在不知如何叫孩子離開電腦。
  另一位家長表示,他兒子曾經一天上網十二個鐘頭。他們要他做完功課才可以上網,兒子說沒有功課。他把鍵盤藏起來,兒子自己去弄了一台;他把網路線拔掉,兒子等他們睡了又插回去;他甚至把電腦的graphics card拿走,兒子又去向朋友借一個回來。父子關係搞得很糟。他兒子已經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因此無法完成高中學業,只能準備同等學歷的考試。
  據美國心理學家楊格所主持的「網路成癮中心」估計,至少百分之五到十的網路搜尋者有某程度的上癮現象。上網成癮的孩子有些共同的現象,他們用網路來鬆弛壓力,花許多時間和金錢買硬體、軟體、雜誌或相關的用品,忽略課業、或家庭的責任。
  不能上網時,他們會焦慮、沮喪、易怒、手發抖、無法休息、強迫性思想或幻想有關網路的事。他們的情緒不穩定,成績急速下滑,欺騙或無力控制上網的時間,很少與家人交談,不上網時整個人感到孤單、沮喪。一旦上網,他們就如登仙境,感覺自在、安全又熟悉。
  然而,本刊所採訪的專家們一致指出:上網成癮並非絕症,只要親子願意一起努力,就能「破網而出」脫離惡夢的控制。有關是否上網成癮之檢測標準,請閱第9頁。


♥對策:伴孩子「建設性上網」


是問題,更是徵兆

  現今父母常常以給孩子電腦,來解決他們沒時間陪孩子的煩惱。但孩子使用電腦,同樣需要花時間引導。對電腦及青少年都有深入研究及經驗的鄒鍵牧師語重心長地勸告:「父母絕不能用電腦來baby-sit(照顧)孩子。」
  鄒鍵一針見血地指出,青少年上網成癮,與其說是「問題」,毋寧是一種「徵兆」。
  郭淵棐也說,沈迷網站的人其實是渴望有親密關係。如果孩子寧可花時間在網上,而不願和朋友或家人在一起,這可能是他在現實世界或親子關係上出了問題。父母有權力也有責任督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要青少年建設性上網,父母絕對不能缺席。
  心理學家楊格說:青少年上網就像呼吸一樣重要。對孩子重視的事,父母當須重視。
  若父母能拿出愛心、耐心與智慧協助青少年,上網將成為快樂的事。以下綜合歸納數位專家兼家長的建言,與讀者分享。

由父母本身做起

對策1:建立良好親子關係
  因此,要改善親子關係,讓孩子願意與你分享他的想法。許多孩子上網寫日記抒發心情,或找陌生人聊天,常是因為與父母的管教或關係有衝突所致。想想你與孩子的關係還有什麼需要改善的?經常與孩子討論上網所獲,認識他的網友,就像認識他學校的朋友一樣。
  雷洛美認為,父母與孩子保持良好的互動關係,是預防上網成癮的釜底抽薪之計。她分析:「上癮是因它滿足了青少年某方面的心理需求,應該尋找背後真正的問題, 才能對症下藥。嚴重時,立刻尋求專家輔導。」
  台灣有些學校輔導室會舉辦「沉迷網路團體輔導」, 美國也有一些輔導機構,都可幫助青少年「破網而出」。
對策2:父母自我成長、以身作則
  鄒鍵鼓勵移民父母更努力了解美國社會、學校,花時間與孩子共同研究,他指出,這才是孩子建設性上網的關鍵。
  他進一步解釋,父母不懂電腦,監督孩子的力量就薄弱,也容易被孩子唬到,更不能利用電腦與他們溝通。他說:「積極學習熟悉電腦網路,了解孩子所使用的網站。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使用,請孩子示範,他們會樂意教你的。」
  雷洛美則建議家長多找老師談,了解孩子的功課有多少是需要上網的,並請老師多注意孩子。父母的身教重於言教,不希望孩子上的網站,自己也不要上,因為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

溝通與創意

對策3:與青少年溝通
  教導孩子明白使用電腦的目的,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而不是漫無方向地上網。
  雷洛美建議家長,要幫助孩子學習克制上網的衝動。要尊重孩子,讓他知道父母信任他,鼓勵他學會自我控制,設定自己生活的優先順序。有位高三男孩成功地克服網癮。他說:「克制要靠自己。」他的方法是放學後留下來打球、跑步,上網改玩單機版遊戲或聊天,出門少帶錢,就不會去網咖消費。
對策4:尋找替代性活動
  孩子常因無聊、沒事做而上網,因此父母可以安排替代性的活動,例如:幫孩子報名參加他喜歡的運動。
  本會特約講員、家有青少年的胡慧玲建議父母,多花心思設計、安排孩子覺得有趣的戶外活動,如健行、當義工等等,來消除孩子的無聊。
  青少年參與校園、教會、社區活動,也能建立他在現實環境中的成就感與人際關係。

約法三章

對策5:確立上網規則
  據調查一千三百萬個使用網路的美國青少年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會傳信息給陌生人。家長要明確規定青少年可以造訪哪些網站,及使用網路的規範。(請閱第10頁「青少年網路安全守則」)
  讓孩子知道他們有問題時,可以毫無顧忌地告訴你,你也不會過度反應。
對策6:電腦放在公共區域
  電腦的擺放地點,對孩子的上網習慣有決定性的作用。不要把電腦放在孩子的房間,最好放在餐廳或起居室等公共區域,你可以不時地走過去看看孩子正在做什麼,也讓他感到有人在注意他上網。
  若一開始就把電腦放進孩子的房間,要拿出來就難了。即使是筆記型電腦,也要規定只能在公共區域使用。

督導保護

對策7:限制上網時間
  胡慧玲表示,從小學開始使用電腦時,就要陪著孩子上網並約束他的使用時間。習慣建立後,到了中學才可能有所節制。
  有幾位教會青少年團契輔導建議,青少年每天上網最好不要超過二小時。若孩子已上網成癮,父母想要糾正,需要先從一點點減少他上網的時間與確定不良網站開始,一下子規定完全不准上網是沒有用的。
對策8:盡力監督與觀察
  注意孩子花多少時間在網上,漫遊時都做些什麼?不要認為,孩子使用網路的習慣和你一樣。父母上網多是為了找新聞或資料,而孩子是為了放鬆自己,與朋友會面和玩玩。
  與孩子溝通,說明你會監督他網上的活動。父母要檢視「歷程」(history)檔案,列出子女造訪過的網站。
  但也不要認為只要察看這些就沒事了,很多孩子知道如何更改歷程,來隱瞞他們的網路活動。有很多網站甚至教孩子,如何確保父母不知道他們的網上活動。

莊光梓為文字工作者,與夫婿邱志榮定居洛杉磯。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