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29期 (2006年06月)
主題企劃
心曲篇
巨人
話題篇
好爸爸的承諾與堅持
資訊篇
為父有道
 
真愛分享
生命感懷
鐵爸柔情
成長有路
無憾
單親園圃
重組家庭Q&A
單親心曲
愛,不注定漂泊
親子加油站
他還是我們的兒子
真愛下午荼
1234學放手
一笑抵萬金
明哲保身


e世代Cool老爸.話題篇

好爸爸的承諾堅持

♥信念:是抉擇,也是承諾

█廖美惠

在移民家庭中,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我是為了你才來美國的,就是為了你,我才這樣拼命幹活!」很多華裔父親為孩子作牛作馬,把一切精力、時間投入工作,然後就認為孩子聽話是天經地義。
  當父親把所有精力只放在賺錢養家,卻忽略了經營栽培親子關係,「家」(home),就只是一個冰冷空洞的房子(house)。

信念1:負責建立愛的環境
  
父親不應只作供應孩子食衣住行的人,他在兒女成長過程中,必須發揮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父親的管教和自身樹立的榜樣,更是孩子最早的行為典範。兒子要向誰學習當男子漢,而女兒又要向誰學會與異性互動呢?孩子又能從誰身上取得成長的動力呢? 
 兒女對父親的信任,是父親與兒女之間建立關係的重要橋樑。沒有信任,就沒有親密。每個兒女都需要知道自己是被愛的,他們需要有歸屬感,他們有無條件被接納的需要。父親是舖橋的人,沒有信任之橋,兒女就不能與家庭父母連結發展出愛的關係。
  透過家庭,通過父親,孩子開始發展對世界的認識,生命的意義由此而來。如果孩子不能信任父親,那同儕及社會對他未來的影響,就會比家庭更大。
  現今世代太多父親好像不是「住」在家裡,而只是「睡」在家裡而已,他們完全放棄了自己在兒女生命裡的領導和影響之責。現代緊張的生活型態,和父親的責任很多是相牴觸的。
  作一個好父親,必須要有堅定而正確的家庭價值觀。日後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很大的程度是反應了父親今天的身教與言教。只有願意委身的父親,才能營造愛的環境,帶領家庭步入正軌,教養出有品德、有真愛的下一代。

「爸爸愛媽媽」,最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和對父親的信任感。

 

信念2:承諾愛孩子的媽
  「
承諾」常常被誤解為「綑綁」、「枷鎖」、「不自由」以及「沒有自我」。
  夏忠堅牧師在鼓勵男人負起責任的《與上帝立約》一書推薦序中,挑戰現今世代的男人,要許下承諾。因為勇於給出承諾的父親擁有愛的能力,而隱藏懼怕的父親才會拒絕付出承諾。父親肯承諾,家庭才有幸福!
  社會學家的研究顯示,丈夫對妻子的愛,會提高孩子對父親的信任。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確信一件事,就是爸爸愛媽媽。 
 
    對許多華人來說,愛孩子似乎比愛孩子的母親更容易。然而,一位父親即使花很多時間陪孩子打球、釣魚、協助他做功課,但是卻沒有呵護、灌溉他與妻子之間愛的關係,那麼這一切都會徒勞無功。丈夫愛妻子,是父親與孩子建立信任的前提,也是孩子安全感最基本的來源。
孩子最大的情緒需要之一,就是他需要知道父母彼此相愛。父親們,你們所能給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讓那雙童稚的眼睛看見你有多愛他們的媽咪。     曾經從事資訊科技行業、目前就讀神學院的邵惠明,十分清楚身為男人在職場上拼命的光景。上班用盡了所有心力,如果再加上通勤的勞頓,回到家裡,自然沒有多餘的精力給家人。  「不論男人如何汗流滿面,工作再忙,也沒有理由把教養子女的責任全推給作母親的。」邵惠明期盼普天下的父親們下了班,人回到家,心也一定要回到家。

信念3:影響力來自傳遞正確

價值觀 
 當孩子幼小時,生活重心多以母親為主,但隨著孩子的成長,父親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家住新州、對美國高等學府頗有專門研究的作家陳屹指出,華人家庭太容易陷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迷思,其實,父母如果一心想把孩子送到名校,卻不重視培養孩子品格及傳遞正確價值觀,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俗語云「有其父,必有其子/??Like father like son」。父親對孩子的態度、言行、評價,都印在孩子腦海中,是兒女塑造自我形象的素材。兒女也從觀察父母的相處當中,學習如何與異性互動、如何彼此尊重。
  真愛協會會長葉高芳博士認為,現代社會中,確實是「好父難為」,這一代男性在成長過程中從「為人子」所學習的父子相處規則,到了自己「為人父」時,已因時代巨輪轉動而大相逕庭。在異邦文化社會中的移民父親,所感受到的落差尤其巨大。兩代之間不但有「代溝」,還有「化溝」(文化差異)及「語溝」(語言分歧)。
  「好父難為」,但絕非不可為,不要作缺席的父親,要認識到自己在家中的責任、地位和影響,全力以赴。或許有一天,你會發覺「父親」是世上最富挑戰性、但也是報酬最高的一行。
  套句廣告詞,「我是當了爸爸之後,才開始學作爸爸的」,儘管上一代用傳統的觀念教養我們,因此對於下一代,有時我們會有著無法卸下的包袱。但唯有敞開胸懷認真學習為父之道,才有機會真正體會什麼是為父之樂!

♥行動:愛要付出代價

行動1:愛屋及烏第一步

愛他所愛的 
 
     青少年輔導者米約翰(J o hnMyers)曾輔導許多對父親滿懷怒氣的亞裔孩子,他歸納出父子發生衝突最大的原因就是─父親對孩子不夠尊重及寄予過高的期待。
  亞裔父親對孩子從小玩的遊戲、交的朋友、聽的音樂、選的科目、考試的成績,甚至到孩子長大後從事的職業,都常有異議。有時雖口裡不說出來,但是孩子心裡知道,父親不滿意他們所做的選擇。
  對東方權威式的父親來說,最難學的功課就是尊重孩子、真心接納孩子的選擇。
  當你真的這樣做,孩子就會知道你真的愛他、關心他,也就比較容易接受你給他的建議。 
 米約翰勸勉父親們,不要先急著否定孩子,不要以自己的標準去對待兒女,也不要利用兒女實現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要看他們是上帝所創造極尊貴的個體。

給予失敗的空間 
 
     新澤西州傳福中心許宗實牧師表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不成熟的表現是正常的,當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甚至失敗時,仍然要表達愛與肯定,容許孩子有從錯誤中學習的自由。就像天父對我們的愛是無條件的愛一樣!
  當孩子打破一支你心愛的花瓶時,或做了不該做的事,你的反應會如何?當孩子騎腳踏車跌倒時,你的態度是如何?當孩子考試不及格時,你又是如何回應?
  許宗實提醒父親們給孩子從失敗中再爬起來的自由,不要輕易就動怒說:「我早就告訴你應該…」或「你不應該…」,要學著用溫和的口氣說:「你學到一個很好的功課,希望你下一次記得。」 
 「青春期是孩子生命中的『急流』,只要不翻船,衣服打濕不怕!」許宗實以過來人的身份鼓勵E世代的老爸們,信靠上帝,就學會沉得住氣!

行動2:鼓勵擁抱不可少 
 
    真正的鼓勵存在於關係之中。它不只是今天或明天講的某一句話,真正能帶給孩子鼓勵的是你的笑容、表情,講話的口氣、態度以及你的陪伴本身。父親要成為鼓勵的源頭,因為鼓勵會產生自信及信任。「國際家庭成長事工」的艾蓋瑞(Gary Ezzo)提供幾個實用做法,可以幫助你成為鼓舞兒女的父親。

花時間陪伴兒女成長,是天底下最好的投資。

 

隻字片語 
 
    許多華人父親可能因為「愛在心裡口難開」,而只能把愛藏在心裡。其實這是不對的。孩子需要聽到像「我愛你」這樣愛的語言。父親若願意寫一張「我愛你」的紙條放在孩子的午餐盒,或是寫一張生日卡,或是發電子郵件、手機短訊給孩子,花費的時間或許不到幾分鐘,但其影響力卻難以估計,帶給孩子一生美好的回憶。 
     不要輕看孩子對鼓勵的渴求,有些在你看來不重要的事情, 對孩子來說卻十分重要。孩子通常不會懷疑媽媽對家庭的委身,但若父親願意這樣做,孩子就能感受父親的愛。

經常擁抱 
 
葉高芳曾被問及,如果時光倒流,他會如何加強與兒子的親密?葉高芳說:「我不但會花更多時間和孩子玩耍,且經常與他有肢體接觸,絕不因孩子年齡漸長就停止擁抱。」
  一位作家如此形容擁抱的妙用:「擁抱可以治療沮喪、減低壓力,擁抱可以讓你活力充沛、返老還童,沒有副作用。擁抱比起仙丹妙藥一點也不遜色,而且擁抱是很天然。擁抱具有天然的甜味,不含防腐劑,不添加人工色素,百分之百有益健康。」 
 父親的雙臂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媽媽的雙臂給人安慰,但父親的雙臂讓人有安全感。
  一般華人家庭比較不習慣家人彼此擁抱,其實孩子需要父親用撫觸來表達愛,至少每天上學前、每晚睡覺前擁抱孩子,可以讓他們有更多安全感,還可以滿足他們情緒上特別的需要。
  對女兒來說,即使到了少女階段,仍然渴望父親的擁抱、仍需要父親的肩膀所帶來的安全感。如果她那顆渴望的心得不到滿足,遇到刻意親近或呵護她的男人,就很容易被擄獲。

多聽少說 
 
「孩子的內心世界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成長,作父親的要對這個世界特別敏銳。」經常與年輕人打成一片的許宗實說,青少年就像一個蚌殼, 當孩子好不容易打開心門時,千萬不要嚇著了他們,不要又用以前的老習慣對孩子說教,這樣孩子很快又把殼關上。 
 許宗實提醒老爸們,對孩子不要保護過度也不要不聞不問,更不要在公開場合批評管教孩子。
  他從自己的挫折掙扎中歸納出幾個和孩子溝通的技巧:使用開放式的問法,打開話題之後,儘量多聽少說,不要馬上反應;給孩子全部的注意力;講話的口氣要比內容更留意。他說:「因為你要的是他的心,不單是糾正他外表的行為,當孩子心靈得到滿足以後,行為就比較容易調整。」

行動3:投資親情趁現在

愛的存款 
 
正如買房地產的三大考量是" L o c a t i o n ! L o c a t i o n !L o c a t i o n!",e世代C o o l老爸也有三大考量:" T i m e! T i m e!Time!"。有人說,小孩子是怎麼拼L o v e (愛)這個字呢?其實就是Time(時間)。
  多數人都對「投資」感興趣,殊不知花時間陪伴孩子,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投資。而在兒女年幼時投資,更是最佳「進場」時間。
  時光一去永不返,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其實不過短短十幾年,有誰比你的子女更配得你的關注呢?
  臨床心理專家黃維仁博士表示,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親子間發生衝突是難免的,但大部分責任其實還是在父母身上,因為你有豐富的人生經驗、資源和歷練。所以為父者不要濫用權威也不要和孩子賭氣。是的,聖經早就如此勸勉: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如果為人父者,不是光用嘴吧講,而是真正帶頭花時間陪家人、帶頭培養全家興趣,這就是愛的存款,日積月累下來親子間愛的存款就會越積越多。
全家晚餐
  
實行在家教育(HomeSchool)多年的邵惠明強調,「爸爸回家吃晚飯」,對培養家庭的凝聚力有很大幫助。在一般家庭中,晚餐是全家唯一可以共聚的時間。
  晚餐桌上,作父親的不要以工作累為藉口而只作個旁觀者,看著妻子把家人努力地聚在一起。父親有責任和義務善用晚餐時間,營造家裡溫馨喜樂的氣氛。
  如果爸爸對回到家感到很興奮,孩子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在邵家的餐桌上,經常可以聽到他們全家的笑聲,以及「感謝主,我們是一家人!」「你們的媽真是太棒了!」……這樣鼓勵的話語。

行動4:認錯悔改永不晚

謙卑認錯 
 
「我一直把女兒視作掌上明珠,直到這一天,我看到珍珠上有刮痕,我才驚覺這麼多年來,我用自以為是的方式來愛孩子,其實是帶給孩子傷害!」一位男士在某次特會中如此告白。因著他的改變並當眾對女兒的道歉,父女在台上痛哭擁抱,關係也重新修補。
  住在新澤西州、著有多本婚姻家庭書籍的劉志雄在他的《照聖經作父母》一書中也提到,是上帝讓他明白自己虧欠了孩子。他看到許多地方錯其實不在孩子,就要求兒子再給他一次機會。當他謙卑地向孩子認錯時,孩子們不但樂意原諒他,還流著眼淚擁抱他說:「爸爸,我愛你!」

調整生活 
 
父親們,是不是應該停下來想一想,工作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改善目前的生活,讓家人過好日子?還是在追求權力與地位上的成就感?一定要住大房子嗎?一定要開名牌車子嗎?一定要孩子念名校嗎?我們經常被自己的憂慮佔據,應付眼前的事就夠緊張、夠忙碌了,如何能給兒女高品質時間?
  文字工作者蘇文安指出,如果能養成簡樸的生活型態,考慮「有多少就夠」(how less),而非「要多少才夠」(how much),省下來的大量金錢、時間、精力,就可以為家庭的「回憶博物館」不斷增添珍藏。
  如果能作個懂得有效管理時間、知道優先順序的父親,才不致於終日在工作壓力和外界需索下掙扎苦戰,下班後也不致於只能做個情緒、體力上的「剩菜老爹!」
  E世代的Cool老爸們,許下承諾吧!不要把一生心血精華全賣給工作,留給兒女的卻是破銅爛鐵!

 

作者廖美惠(左一),真愛家庭運動的響應者,新澤西州漢新月刊特約記者、蒙特梭利幼教老師,喜好寫作、採訪、自助旅行、電影、閱讀,與夫婿 王治元育有一子一女,並養了一頭愛犬。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