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51期 (2010年02月) | |||||||||||||||||||||||||||||||||||||||||||||||||||||||||||
|
出生順序有玄機 從家中兄弟姊妹、孩子,甚至自 己身上,你曾否覺察這些行為、個性的特點﹕老大做事一絲不苟,求好心切;老二、老三溫順隨和,頗具創意; 老么 活潑討喜,善體人意。 心理學家凱文.李曼博士從事家庭輔導多年,在所著《出生順序》(中文暫譯:The New Birth OrderBook)中提及,個人依出生排行形成處事態度不同,進而選擇適合自己傾向的專業。 老大追求傑出表現,因此美國總統中,超過半數為家中老大,即使非老大,亦是長子。中間子女善於調停的特質,產生像美國黑人民權領袖金恩博士這樣的「和平大使」。而「四大極地超級馬拉松」世界冠軍林義傑, 便是老么勇於冒險的好例證。 然而許多父母對子女排行的了解,本於既定形象的框架,很多時候疏忽了孩子的天性與專長,給子女帶來極大壓力。 身為家中老二的奧斯卡金像獎導演李安,具有中間孩子的創意,卻必須承擔傳統對長子光耀門楣的託付。他在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中曾提到,父親原是期待他拿學位當教授,走所謂「比較正常的路」,一直不 能接受他投身電影藝術。李安那種徘徊於滿足父親寄望,與實現自己興趣理想的兩難情緒,自他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囍宴》、《飲食男 女》中,隱隱流露。 到底子女因排行會有什麼性格差異?父母在觀察欣賞孩子的獨特時,又有何相應的管教方式?讓我們從實例與專家建議中,一起探索。 老大及獨生子女 因為是頭生子女,往往得到父母 最多注意和最大期望,家中老大比較 自律,會督促自己追求好成績。常成 為弟妹仿效的榜樣,有領導能力。不 過也因此形成挑剔、不妥協、成就取 向的弱點,對別人的表現要求很高, 不能體諒他人感受。 胡慧玲是美國真愛協會橙縣事 工中心主任,並擔任親子關係特約講 師多年。身為長女的她從小擔負起照 顧弟妹的責任。回顧童年,她看出自 己對弟妹耐心不夠,沒有顧念他們年 紀小,不夠成熟。 經過多年研習,並從教學中得到 經驗,她愈能了解自己和大女兒的特 質。當老大對弟妹的態度出現不耐煩 時,胡慧玲不當面指責,只是私下提 醒她要以婉轉的口氣說話,並要尊重 每個人不同的做事方法。 有些老大自我期許高,即使遇到 一點失敗、過錯也會相當自責。甚至 在與人對話後,或是完成一件任務 時,還要自我檢討﹕「當時如果這樣 說就好了」,「如果我那樣做,成果會 好一點」。如此追求完美的傾向既是 天性使然,亦是父母一些不自覺的言 行舉止,推波助瀾的結果。 當他把床鋪好,媽媽讚美了之 後,是否再拉拉被單,撫平皺折?當 他拿著五個 A 一個 B 的成績單回家, 爸爸是否在嘉許之後,又添一句「希 望下次可以更好」? 其實老大需要的是父母適時鼓 勵和肯定,再進一步督促只讓他覺得 總是達不到父母的高標準。致使孩子 失去自信,反而不再願意接受挑戰。 父母也要學習對子女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過失,這不僅不會讓孩子看 輕自己,還能教導他們包容和原諒。 在步出原生家庭、進入職場,和建立 自己家庭時,如此的品性能幫助他們 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 獨生子女的特質與老大相似。沒 有手足為伴,父母也不一定能事事相 陪,他便須自己完成功課、家務,甚 至學會自娛。 目前就讀德州大學的姚重賢是 家中獨子,自幼便事事要求完美。他 認為獨生子女企圖與爸媽認同,比較 獨立謹慎。 重賢很感謝爸媽沒有一味要求 學業成績的表現,只是身體力行基 督徒的品格,讓他明瞭「你是什麼樣 的人」比「你有什麼樣的成就」來得 重要。即便犯錯,爸媽以勸誡代替責 備,在他承受自己行為帶來的結果 時,繼續以安慰和禱告來支持。 中間子女 上有兄姊下有弟妹,居中子女既 能接受照顧亦可照顧人。同時也因父 母的注意力、時間、精力偏向老大和 老么,夾在中間的老二、老三若沒有 突出表現,便可能受忽視。 加州的王媽媽請專業攝影師幫 四個孩子照相,老三花了很多時間 挑衣服、梳頭。然而照了幾張都不滿 意,堅持重拍。 王媽媽向攝影師道歉,談起這個 女兒的個性。因為學習不如其他孩子 優秀,善於籌辦活動的能力也得不到 家人認同,使得她試圖以妝扮外表來 贏得重視。 資深臨床心理學家葉吳慶宜博 士能體會王家三女的心情。她在四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由於兄姊在課 業上表現傑出,使得她曾覺得不被看 重。生性敏感的她非常在意別人的意 見,會以照顧長輩、為他人服務的方 式來討好家人。 葉吳慶宜曾在中學時期仿效同 學走在規矩邊緣,制服裙子短一點, 衣袖折起,想引起男生注意。母親看 在眼底,一天把她叫進房裏。告訴女 兒她是好女孩,只要肯下功夫,一定 會有好成就,也能找到與她的人品、 學識匹配的丈夫。這番話震撼了葉 吳慶宜,母親肯定她的價值,母親的 期許成為她上進的動力。 葉博士提醒父母,渴望受重視是 人的天性,孩子在家裏得不到肯定, 只好往外尋求。父母要觀察孩子的才 能,接納他的獨特,給他機會發揮長 處,避免手足間的比較。尤其分派家 務時,肯定他的貢獻,是家中不可缺 少的一員。 中間孩子能接受新事物,願意 嘗試不同的方式,父母可以給予適當 的任務,讓他有機會獨當一面。雖然 他比較隨和有彈性,若是施壓硬要 他符合父母理想,可能適得其反,引 起反彈。 老么 是家人眼中的小寶貝,常常扮演 開心果的角色。天性樂觀的老么抱持 「天塌下來有別人(老大)頂著」的處 世態度,具有創意和冒險精神。 因為年紀最小,習慣受關照。在 紐約擔任公司主管的麥先生已逾「知 天命」之年,仍是父母、兄姊口中的「 弟弟」。工作上成就傑出,日常生活卻 靠著細心的太太打理。出差前整理行李,從襯衫、領帶的搭配,到刮鬍刀 充電,都「授權」予妻子。 可能到了老么,爸媽不再有足夠 精力管教;或是頭幾個孩子管得太 嚴,爸媽決定要「享受」老么的成長。 一些兄姊必須遵守的規矩,老么似乎 總可逃避;爸媽對兄姊要求的標準, 到了老么就自動降低。「他還小,不懂 事」的說法,從理由成藉口成習慣。 葉吳慶宜博士建議父母認真看 待幼子,敬重他。雖然他是家中老么, 也要按著成長階段給他恰當的責任, 容許他有機會照顧別人,從而找到自 己的價值,建立自信。 因為兄姊佔了年紀、體格的優 勢,也因為華人傳統「長幼有序」的 觀念,人小力弱的老么有時得「走上 街頭」,以激烈的反應來爭取注意。 胡慧玲的幼女亦曾採取哭鬧方 式挑戰權威。一次全家逛書店,她執 意要買個小娃娃。遭媽媽第一次拒絕 後,她不放棄,換個對象問爸爸。爸 爸竟然也拒絕。幾個回合後仍不能得 逞,她的聲音漸漸提高,後來索性坐在地上放聲大哭。此時父母領頭,放 下原本的興致和計畫,帶著三個孩子 離開書店,回家。 v 相同的情況出現數次後,靈巧的 她懂得「發脾氣」此路不通,還是得 按照爸媽的遊戲規則。胡老師鼓勵 家長堅持原則,孩子才能學習良好的 溝通方式。 知兒知己共成長 美國愛家集團創始人杜布森博 士(Dr. James Dobson)曾把教養兒女 喻為開墾荒田,父母以愛心、耐心和 信心來灌溉滋潤,終究能化光禿為 青翠。 父母從出生順序中可以看出子 女有趣的特點,也可以認識自己的 性格。如同胡慧玲在《管教有方十二 招》有聲書中的提醒,從事各行各業 都需要學識、經歷、技巧,何況是為 人父母。她鼓勵家長善用各樣資源, 不斷擴展教養兒女的「招數」,與孩 子一起成長。 ♥叮嚀:一視同仁, 因材施教
迷思1:出生順序對孩子的性格與成就
所造成的影響極大,是父母無法改變
的。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