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8期 (2012年12月) | ||||||||||||||||||||||||||||||||||||||||||||||
|
隔代教養其來有自 形成隔代教養現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父母均需外出工作或求學,無法親自育兒,但又不放心將孩子交由保母照顧,或為了省下託育費用,於是由上一代擔任孫輩的主要照顧者。此外,父母離異、去世、失業、入獄、或棄養等原因,也使上一代不得不擔負起撫育孫輩的吃重工作。 露西(化名)和先生都是由大陸赴美求學的留學生,老大出生時,露西甫完成學業,正躍躍欲試地期待在職場上一展抱負。當時她一面照顧新生兒、一面應徵工作,先生見她忙得焦頭爛額,提議將孩子送回國交由父母代為照顧。露西雖然捨不得 和孩子分開後,露西飽嚐思子之苦,常以淚洗面。夫妻倆商請父母帶著孩子到美國與他們同住,但老人家已習慣了家鄉的環境,起初並無意赴美,經露西和先生一再央求,最後還是改變心意,帶著孫兒來到美國。 趙奶奶則是因為單親女兒必須上班,為了幫她解決托兒的難題,在將兒女拉拔長大後本打算享享清福的老年,成為一歲小孫兒白天的主要照顧者,晚上則由女兒自行照顧。 大衛五歲那年爸媽離婚。母親離去,他和姊姊雖與父親住在一起,但父親誤信損友,欠下一大筆債,需努力賺錢償還,連回家的時間都不固定,更別提照顧一雙年幼子女了。已六十多歲的奶奶不忍心,毅然擔起照顧他們的重任。 本會特約講師、從事家庭教育及輔導多年的黃麗薰師母分析,隔代教養家庭可分成五種類型:第一類幾乎完全由祖父母照顧,父母在遠方工作,只有逢年過節才來探望;第二類白天由祖父母照顧,晚上便由下班回家的父母接手;第三類為星期一至五與祖父母同住,週末由父母接回家照顧;第四類主要照顧者仍為祖父母,但父母會不定時回家幫忙;第五類則是由其他親友照顧。 不同世代各有需求 已屆退休年齡的上一代出於對晚輩的關愛,願意犧牲悠閒的老年生活,伸出援手,的確幫助許多父母解決難題,並讓孫輩有福氣在祖父母的呵護中成長。 露西的公婆育兒經驗豐富,將孩子帶得健康可愛,露西與先生因此得以無後顧之憂,專注投入工作,一家人過了好幾年安樂的生活。 趙奶奶與孫兒感情親密。現在已十幾歲的孫子每天一進家門就大喊:「奶奶,我回來了!」趙奶奶便會說:「去洗手。」並檢查他是否將手擦乾。平日孫子喜歡挨著她身邊坐,將兩隻腳伸在奶奶身上撒嬌。養育孫兒雖然辛苦,但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趙奶奶覺得很開心、安慰。
由於奶奶無微不至的照顧,大衛的童年雖然遭逢家變,仍充滿被疼愛的溫馨回憶。他的奶奶雖然只接受過兩、三年正式教育,沒有高深的學識,但很注重姊弟倆的品行,教導他們要對人有禮、積極上進。十三歲那年,大衛和姊姊赴美與母親同住。大衛至今仍很懷念與奶奶住在一起,早晨祖孫倆結伴上傳統市場買菜,之後奶奶再送他上學的點點滴滴。 隔代教養不僅解決了許多家庭的育兒需求,還有許多其它優點。麗薰師母從三個不同世代的需求,剖析隔代教養的好處。 對孫輩來說,第一、祖父母累積了豐富的育兒經驗,且往往比父母有較多時間專心、細心照顧孩子,因此由上一代照料的孩子身體通常很健康,不容易生病;第二、祖父母疼愛孫兒,常比父母更有耐心陪孩子聊天、玩耍,滿足孩子情感上的需求;第三、當孩子與父母產生衝突時,祖父母可適時成為溝通的橋樑。 對於年輕父母,由自己的父母照料孩子,是最放心不過了。不僅小孩可以得到妥善養育,年輕一代也不須起早趕晚地到托兒所接送小孩,還可省下一筆保母費。此外,由於有祖父母幫忙育兒,小倆口便不會被孩子牽絆,可享有較多私人時間。 而祖父母帶孩子雖然勞心勞力,但孫兒的天真可愛,祖孫兩代間自然流露的親情,往往帶給老人許多安慰。鎮日與小孩相處還會讓老人不自覺地返老還童,保持年輕的心態。而憑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幫助兒孫,也能讓老人家肯定自我價值。 在差異中互補互諒 隔代教養雖然有許多好處,然而不同的育兒觀、價值觀,往往也引發三代人之間理不清的衝突、心結,成為家庭失和的根源。 孩子年幼時,露西幾乎完全仰賴公婆照料孩子。隨著孩子成長,開始涉獵育兒知識,嘗試以學到的新方法教育孩子,但公婆常不認同她的做法,彼此之間迭生衝突。例如其他孩子只穿一兩件衣服上學,但公婆因擔心孫兒受涼,層層疊疊地為他穿許多衣服,露西與公婆溝通,公婆仍堅持自己的做法。 生下老二後,露西成為全職媽媽,自己照顧孩子。她與公婆之間對育兒方式一直存在很大的歧見,不僅家庭氣氛緊繃,孩子也無所適從。後來公婆和他們分開居住,彼此之間的關係才漸漸改善。 回顧這段歷程,露西深深體會到親自養育孩子成長,對一個母親來說,是極美的福分,但若不得已需請託上一代幫忙,也要心存感恩。雖然兩代人因世代差異及角色不同,在育兒理念上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但她相信倚靠上帝,在愛裏溝通,仍能營造三贏的隔代教養。 許多祖父母通常較寵愛孫子孫女,生活中大小事都幫他們打理得妥妥當當,處處遷就孩子。孩子犯錯時,也常以年紀還小等藉口未即時糾正孩子的偏差行為,造成孫輩比較任性、依賴、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問題。 趙奶奶坦承,照顧外孫與當年照顧女兒的心情是不同的,難免多些溺愛。然而每當外孫犯錯被女兒責備時,她雖然捨不得,因了解不應干涉女兒管教孩子,她會選擇放手,默默地離開現場。 雖然寵愛孩子,但趙奶奶仍很重視培養孫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要求孫子每晚睡前將第二天要穿的衣物準備好,早晨自行更衣,並將睡衣收好。 雖然心疼自幼失去父母照顧的孫子、孫女,大衛的奶奶並不溺愛他們,盡量與兒子採取一致的教養原則,避免背地裡偷偷滿足姊弟倆的物質要求;年幼的大衛與姊姊感謝體力漸漸衰退的奶奶願意照顧他們,兩人也很懂事,乖乖聽奶奶的話,不讓老人家操心。 小學階段由奶奶撫養的大衛如今已長大成人,在 南加州一家幼兒園擔任副園長。回顧成長過程,他對「隔代教養」家庭提出了幾點建言:祖父母與父母在育兒上要有一致的價值觀與教導方式;祖父母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若存在隔閡,一定要找出解決之道,否則會影響孩子學習、行為等多方面的問題;祖父母雖然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但教育孩子畢竟是父母應負的職責,父母輩或許會犯錯,但那是他們需經歷的人生道路,祖輩可以給予意見,但不應強勢主導,避免引發摩擦與衝突;抱持願意學習的心態,向專家、親友等學習隔代教養的正確方法。 祖輩與兒女皆需關懷 祖父母的育兒經驗雖然比父母豐富,但有些做法不見得適合現代社會的需要,孫輩成長的環境也遠比當年他們撫養自己兒女時複雜。此外,祖父母的身體漸漸衰退,體力不如年輕時期,撫養孫輩難免力不從心。平日照料孩子生活起居沒有問題,但往往難以像年輕父母般帶著孩子從事戶外活動。 大衛的奶奶照顧一雙孫兒女時,語言便是一大挑戰。 由於成長背景之故,大衛的奶奶說得一口流利的臺語、日語,對國語(普通話)則不太熟悉,和學校老師無法順暢溝通,只好拜託同學家長居間幫忙翻譯。平日與臺語不甚流暢的孫子、孫女相處時,也常發生一些「雞同鴨講」的趣事。為了更稱職地教養一雙孫兒女,大衛的奶奶不辭辛苦,努力學習國語,勇於突破的精神為大衛立下了仿傚的好榜樣。 在美國照顧孫兒,趙奶奶深覺「語言」是祖父母輩首先要面對的挑戰。隨著孩子長大,英語往往逐漸成為他們的主要語言,祖輩要開放胸襟,接受現實狀況,盡力學習基本的英語溝通。對於電腦、網路,以及新的育兒知識也應多所涉獵。
麗薰師母提醒為人父母者不應完全將孩子丟給祖父母照顧,而要時時關懷祖輩的需要,提供協助。 此外,祖父母的角色畢竟與父母不同。許多成長過程中缺少父母關懷的孩子,日後常較易產生失落、憤怒、害怕、被拒絕等負面情緒。 孩子若從小完全由祖父母撫養,甚少與父母互動,當父母接手教養時,孩子已習慣了祖父母的養育方式,與祖父母的感情可能遠比與父母深厚,親子間往往存在難以拉近的距離與遺憾。 三代皆贏的策略 如何營造三贏的隔代教養?黃麗薰師母分別對祖輩、父母輩及孫輩提出以下提醒與祝福─ 祖父母在承擔教養孫輩的重任之前,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條件:身體健康狀況許可;願意開放胸襟,不固執己見,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並有充足的耐心對待孫子、孫女;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提供孫輩啟蒙教育;絕不溺愛孩子;孩子的行為有異常狀況時,盡快知會父母,但不干涉晚輩的管教方式。 祖父母輩在本可享享清福的人生階段,又要擔起教養孫兒的重任,願意為晚輩犧牲奉獻的親情至愛著實偉大。我們深願這份額外的工作,帶給祖父母們安慰與歡樂,願上帝賜福每位長者,在老年時,能夠繼續將生命的傳承傳給第三代。 將子女交由祖輩照料的父母亦應有以下幾點認知:1.了解沒有其他人能取代父母的愛,一定要時時關心孩子,撥出時間陪伴他們,如參與學校活動、讀故事、共同出遊等;2.提供祖父母教養這個世代孩童的方法等相關資訊;3.與祖輩溝通,採行一致的教養原則,避免兒女無所適從;4.與孩子的老師保持密切聯繫;5.尊重祖輩,虛心接受他們的想法;6.如果祖父母無法輔導孩子的課業,父母應安排其他人幫忙。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稍縱即逝,因此雖然有祖輩幫忙照顧孩子的可能性,父母也不可在親職上全然缺席。聖經上說:「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願上帝幫助為人父母者有從祂而來的力量、恩典與愛,擔負起教養子女的責任。 此外,由祖父母照顧長大的孫輩要懂得珍惜祖父母的愛,心懷感恩,順服、尊榮他們,並體諒父母的辛苦與不得已。求上帝醫治每位因從小與父母疏離,造成心靈傷痛的孩子,恢復與父母的關係。深願從上帝而來的恩典、饒恕與愛,充滿每個家庭。 * 本文整理自黃麗薰師母及三位隔代教養過來人,於2011年11月在田薇女士主持的美國遠東廣播公司《幸福滿家園》節目中的分享。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2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