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菀苓姪女,
從妳post在Facebook上的問題,知道妳正在為兒子上幼兒園的問題煩惱。妳說四歲的碩碩上學已經五天了,離家時還高高興興的,但一到了學校,他就抱著妳的腿,哭得涕泗縱橫,聲嘶力竭,讓妳的心好像被撕碎一般,一直到老師硬把他抱進教室,妳才能離開。
妳問,孩子每天早上的情緒崩潰是不是上學恐懼症的現象。朋友在臉書上的回覆,大多深表同情,幾個已為人父母的安慰說這是正常現象,過一陣子碩碩習慣就好了。但這似乎無法幫妳排除心中的焦慮,所以妳仍然每天在臉書上發問找答案。
我想起當年送兒子上學時,又何嘗不是跟妳現在一樣!在惶恐與焦慮中,我等待這所謂的「一陣子」到來!不料三十多年過去了,現今的年輕父母還是和當年的我一樣,為著許多育兒的問題苦惱,卻不知道最新科學研究已經為父母提供了省時省力實用又有趣的方法。
我在神學院修情緒管理課時,教授推薦由丹尼爾.西格爾(Daniel Siegel )醫生及蒂娜.布賴森(Tina Bryson)博士在2012 年合著出版的育兒書,叫《全腦教養法》(The Whole-Brain Child),作者用一般人能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介紹人腦的結構和功能,並教導父母如何使用十二個幫助兒童大腦全面發展的策略。該書目前已有中文譯本,只在中國發行,可以在amazon.cn 網購。
根據西格爾的理論,人腦分左右兩半,及上下兩層,各司其職,互相聯結,以達成全腦各部位整合為最高目標。兒童的大腦自出生甚至在娘胎裡就從管理情緒的右腦先發展,到了三、四歲,管理語言和線性及邏輯思考的左腦才迅速發展。大腦發展自下而上,下層主宰呼吸、心跳、情緒及記憶等的部位發展最早,上層主宰認知、決策、情緒與肢體控制、同理心、道德感等,稍大才發展。理論上整個大腦要到25-26歲才發展完成。遺憾的是,有些人窮其一生也沒能讓大腦整全發展。
嬰孩從三、四個月開始,就會用眼淚和哭聲來表達不舒服或不愉快的情緒,以此引起大人注意而得到幫助。初上幼兒班的小孩感受到從來沒有經歷過的強烈負面情緒所引發的壓力,包括與父母離別的焦慮、對陌生環境的恐懼、不知如何與一群陌生人長時間相處的擔憂,以及對父母忍心把他拋下的惱怒與困惑。但是,孩子左腦的理智分析能力還沒發展好,所以不能了解或處理這些超大的情緒風暴。

《全腦教養法》提出五種整合及十二種方法幫助孩子發展及整合全腦。這裡我用「先聯結再引導」及「複述故事」這兩個左右腦整合的方法,試著來解決碩碩上學的問題。
首先是「先聯結再引導」。放學後接了孩子,在放鬆平靜的氣氛中,跟碩碩談談在學校的點點滴滴,他最喜歡老師教的甚麼課業或活動?記得哪些同學的名字?誰是他最想交的朋友?有沒有特別的事情發生?
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緒,譬如說「不要害怕,不要哭,你已經長大了」;也不要用羞辱性的字眼,如:「你每天這樣大哭大鬧好丟人喔,同學都在笑你耶!」這可能讓孩子養成負面的自我觀念。相反地,用你自己右腦裡的同理心承認並且感受孩子所感受到的情緒,這叫「右腦對右腦」的聯結,然後幫助他用左腦的語言及線性與邏輯思考,來認識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甚至和妳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其次是「複述故事」。以下我大略寫出妳與碩碩可能的對話內容,給妳參考,細節妳按實際情形加添取捨。我用引號標出情緒字眼,讓碩碩認識他所經歷的情緒的名字,這是所謂的“Name it to tame it”策略,直譯為「叫出情緒的名字好馴服它」。
在對話中,一方面要肯定他的情緒存在,一方面也緩解它們的反應,讓碩碩明白學校是一個安全的地方,老師愛護他,是他可以信賴的人,學校也會顧及他的基本生理需求,在學校裡跟同學一起學習和玩耍是很有趣的,重要的是放學時爸媽一定會準時來接他回家。
媽媽: 我知道碩碩這幾天上學時特別「不開心」,現在我們來玩說故事的遊戲。我們來說上學的故事,好嗎?
碩碩: 好,我喜歡講故事。
媽媽: 早上起床後你做了甚麼事情呢?
碩碩: 我洗臉、刷牙、吃早飯、穿校服、跟媽媽去上學。
媽媽: 到了學校,我們互相擁抱,揮手說bye-bye,然後呢?
碩碩: 然後我就哭了!
媽媽:碩碩才去上學幾天而已,不熟悉學校的地方,也不熟悉裡面的人和活動,你一定感到很「害怕」,是嗎?
碩碩: 嗯!我不要媽媽離開我!
媽媽: 這我知道,我去一個新的地方也會「害怕」。還有,碩碩「捨不得」媽媽走就「傷心」地哭,等媽媽走了之後,你就「想念」媽媽了,是嗎?
碩碩: 是啊!我要媽媽陪我!
媽媽:媽媽上班時也很「想念」碩碩啊!每次我「害怕」或「傷心」或「想念」碩碩的時候,我就像這樣手抱著肚子,深呼吸,用空氣灌飽肚子同時從一數到十,然後把空氣全部吐出去,讓肚子變得扁扁的,再從頭做,共三次。就會覺得比較好了。你現在和我一起做!
碩碩:(學著做)
媽媽: 後來老師來牽著你的手,帶你進教室,媽媽就去上班了。後來你們做甚麼呢?
碩碩: 唱歌、做操。
媽媽: 媽媽上班時,老師幫忙照顧碩碩,還教碩碩好多東西喔!碩碩是不是和媽媽一樣很「感謝」老師,「喜歡」老師呢? 碩碩: 嗯!我「喜歡」老師!
媽媽: 後來又做了甚麼呢?
碩碩: 上廁所、洗手、吃中飯。
媽媽: 老師也和媽媽一樣很注重衛生喔!教你們上完廁所及吃飯前都要洗手。中飯吃甚麼呢?
碩碩: 有麵、肉、菜。
媽媽: 我知道碩碩「喜歡」吃麵,學校還給你們吃肉和蔬菜,很有營養,可以幫助碩碩和其他小朋友長得健康強壯。後來又做了甚麼呢?
碩碩: 畫畫,你看我畫的!
媽媽: 碩碩畫得真好看,顏色好美,有天空、太陽、鞦韆、滑梯,還有幾個小朋友,那一個是碩碩啊?
碩碩: 這個。
媽媽: 碩碩和同學在溜滑梯,每個小朋友都笑得好「開心」的樣子!碩碩有朋友可以一起玩了。後來又做了甚麼呢?
碩碩: 後來媽媽就來了!
媽媽: 對啊!媽媽一下班就來接你,五點半左右就到學校了。到家後你就可以講學校的故事給我聽了。
早上送小孩上學,一定要簡潔明快,互相擁抱後,把小孩交給老師,揮手bye-bye,笑笑地(即使心裡流淚不捨)離開。絕對不要拖泥帶水,若連妳自己也不忍心走出去,會讓小孩更覺得恐懼和焦慮,因為連媽媽自己都已經失控了。
希望妳透過和碩碩的溝通,讓他從一開始上學的時候,就知道不論遇到任何攪擾他心情或使他困惑的問題,都可以和妳討論。建議妳好好讀完西格爾的書,把作者提倡的幾個促進大腦整合的策略實際運用在妳的育兒經驗裡。我也求上帝賜妳喜樂作媽媽,智慧教兒女!
愛妳的姑姑
徐樹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