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03期 (2018年10月) | ||||||||||||||||||||||||||||||||||||||||||||||||||
|
理念是根基 我曾為了養家而在事業上投入較多精力,也曾為了更專注地陪伴孩子成長而選擇退而求其次的工作。收入高時我不會花錢大手大腳,時間多時我會讓孩子體會到「將心歸家」的幸福。女兒觀察到我因對工作有責任心得到雇主的嘉獎,就懂得了耕耘和收穫之間的相應關係。不管哪種情形,我都會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說:「我們積攢財寶在天上,比地上的貴重多了!」 不能等孩子張口要錢時才跟他們講理,那樣通常會不歡而散。平時就得藉著各種具體場合聊錢的事,潛移默化,幫助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 機會教育:「加減法」與「延緩滿足」 再大一點時,我又教她「入得多,出得少,就有盈餘」的原理,於是女兒開始捂緊她的小荷包,仔細掂量每個花錢的決定。以前有朋友過生日女兒會自己做禮物,有次太忙,她花了不少錢買了禮物,卻覺得不夠好,於是自己總結:「平時看到物美價廉的貨品時就該囤幾件當禮物!」我偷笑:現在省錢的動力好充足。 十二歲時女兒在主日學校學了「會等候的孩子能得大獎」的功課,感覺很受用,於是我趁機又給她傳授一條財務原理。我在計算器上敲了100這個數字:「假設妳和同學都有100塊。同學愛吃愛穿,一年就把100塊全花掉了;而妳不亂花,年底還剩90,媽咪幫妳存進投資收益率5%的理財賬戶裡,90到了第二年底就變成95,第三年99.75,第四年將近105塊。妳現在其實不缺甚麼,錢存下來,將來可用在更重要的東西上。到時妳會比現在成熟,花錢比較不會後悔,是不是更好?」 女兒盯著計算器,眼睛瞪得大大的,還學我的動作,繼續算第五、六年的餘額。 訓練孩子「延緩滿足」的EQ基本功,還需要加些短程操練,好讓他們及時看到因果關係。有次女兒漂亮地完成了一個艱巨的項目,我答應獎勵她,但給她兩個選擇:若今天就要獎勵,就買一份三文魚給她吃;若願意等兩週學期結束後,就送她一盒心儀已久的彩色鉛筆。一個當天就吃完,一個價值更高,還可用一年,女兒選擇了等待。 早早讓孩子管錢 我很早就給女兒參與家庭財務的機會。最早很簡單,就是每次採購都帶著她,還讓她自由挑選愛吃的東西,所以日常採買對女兒像旅行一樣好玩。「媽咪,這種摸上去毛茸茸的菜沒吃過,咱試試吧!」「咦,番茄上週還0.99一磅,這週怎麼1.99啦?」「我愛吃的酸奶今天有優惠喔!可不可以多買一盒?」「媽咪,妳這週不能再買四公升的牛奶啦,咱家還有半桶呢!」 這些觀察、評論和小小決策的機會,讓女兒漸漸了解家庭對日用品需求和消耗的週期和規律。採購時,我會不厭其煩為女兒講解怎樣分辨貨品的好壞、判斷優惠措施是否適合自家需要、收據有錯時該怎樣找店家改錯、做家庭採購計畫、管理家中庫存等。這些基本能力,若不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給機會鍛鍊,甚至允許他們失誤,將來孩子「上高速公路」,出的狀況可能就比較大了。 等女兒對財務比較有概念時,我開始讓她參與家裡更大的財務決定。女兒在大事上有了發言權,主人翁責任感飆升,而她信息廣、記性好,常能為我提供很有價值的幫助,可謂雙贏。 誘惑和攀比 最奏效的,是後來的一場談話。我說:「妳知道嗎?我們居住的加拿大國民平均負債加幣$22,081,這不包括房貸喔!這意味著妳很多同學家不僅沒有存款,還背著兩萬多塊的債務。妳看到的是同學消費很高,但結果是他們家裡存不下錢,還欠債。媽咪喜歡只在需要的地方合理消費,結果是我們家沒有負債,還為家裡的重大事項做了儲備,所以聖經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媽咪教給妳管錢的能力,比妳要多少錢就給多少,妳更喜歡哪樣?」 女兒眨眨眼,說:「妳教過我,如果我能存下錢,錢就會變多;那如果我同學家裡花錢狠到需要借債,那債會不會也越滾越多?」 「會呀。聖經還說,『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 似乎從那次談話以後,女兒談起同學的高消費,語氣就不太一樣了。 正確金錢觀,始自願分享的心 因為最後這一條超越以上各條。把孩子培養得沒有貪心,他們就不會有永遠滿足不完的慾望;在孩子身上建立奉獻的品格,他們就不會太在乎自己的需要、享受,而會在帶給別人歡笑、滿足了別人的需要時,享受到更大的歡樂和滿足。 如今女兒對家裡的財務很有責任感,她會心疼我工作的辛苦,絕不鋪張浪費,還發起了一些節儉生活的習慣。學校組織樂團去外地探訪老人院,我給女兒帶夠了外食的錢,她卻自己選擇:「我不需要頓頓吃餐館」,結果旅行中善用便利店的食品,花錢不多還吃得健康,只參加了一次集體餐館用餐。而在一個學校義賣項目中,她親手做的點心賣了幾百塊,甘心樂意捐獻給了中美洲的兄弟學校,她倒為此激動不已。 「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早點把這來自聖經的秘訣傳授給兒女,會是對他們一生莫大的祝福。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