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9期 (2003年02月)
主題企劃
官司篇
人算不如天算
家變篇
風狂雨驟待晨光
病痛篇
守候女兒的笑靨
話題篇
迎戰家庭危難
 
真愛分享
珍愛青少年
永遠不再一樣了
個案剖析
誰塑造了千面女郎
雋言慧語
婚姻路上的金玉良言
真愛交流道
我有了答案
親子加油站
讓我們學放風箏


誰塑造了
受性侵害者的悲慘世界

█ 黃維仁


  上期「美女復仇者」個案中的欣欣,在才滿十歲、還相當天真無邪,甚至還沒有進入青春期,  的認同才剛剛開始建立時,就慘遭比她大六歲的親哥哥  侵害。(詳見本刊第八期16∼18頁)
  兄妹亂倫的案例,雖然沒有確實的統計,但學界推測,情況相當嚴重。在色情泛濫的現代社會中,當男孩子進入青春期,荷爾蒙衝  起來時,如果沒有很緊密的督導,讓兄妹兩人經常單獨共處一室,出事的比率相當驚人。特別是從小被寵壞的男孩子,更屬高危險群。

長期而多重的傷害
  以欣欣的個案而言,哥哥經常強暴妹妹,而且持續了至少兩年之久。哥哥還嚴嚴地警告妹妹,不許把這事透露出來。最後,母親發現了。當妹妹將心中的苦痛對母親傾訴時,不但未得到母親的支持,反而因重男輕女的觀念,選擇了站在哥哥一邊,不許妹妹張揚。
  我們當然瞭解欣欣的母親想保護兒子,其實她心中也非常痛苦。但是,母親毫無擔當、束手無策,讓女兒繼續承擔這種慘無人道的侵害,可以想見欣欣的惶恐和委屈。她信任母親,以為可以從母親那裡得到保護,這下子她發現:她生命中最親愛的兩個人都背叛了她。
  這樣子長期而多重的傷害,對欣欣造成什麼心理影響?
  首先,欣欣會開始問自己:「到底我是誰?」「我是不是毫無價值的人?」「人與人的關係到底是怎麼回事?」「人是可以信任的嗎?」
  因此,  侵害影響欣欣和自己的關係,令她討厭自己、自覺低賤;會影響她和別人的關係,使她沒有辦法再相信任何人;會影響她和外界的關係,因為這世界對她而言不是個可信任的世界;會影響她的人生哲學,讓她行事偏激怪異。

自我防衛
  在欣欣的個案中,母親放任  虐待繼續發生下去。在這種情況之下,她不敢再抱任何的希望,她的眼淚慢慢地乾了,她的心也慢慢地死了。人心本來是敏銳的,但是傷害太多的時候,就會學習麻木自己,以免再繼續痛下去。
  我輔導過一些個案,她們在受欺辱、無法逃離的時候,會想像自己變成床上的那一襲被單,沒有任何感覺;有人身子正受蹂躪時,會把自己想像成牆上的壁紙,麻木不仁;有人會想像自己正魂遊象外,發生在她身上的事,與她無關。
    侵害對受害者的自我觀念和自我價值感帶來很大的傷害。她們常常自覺骯髒、低賤,除了當人家的  工具之外,沒有絲毫價值可言。所以許多受害者經常有自我毀滅的傾向。她們想:既然我是這樣骯髒、低賤,那不如破壞自己、消滅自己好了。
  譬如說:她會發生厭食症或暴食症,不是不吃不喝,就是在暴食之後故意使自己嘔吐,或是用酗酒、吸毒、  氾濫來麻醉自己。其實,這些都是「變相的自殺」。
  有些人在心理上痛到一個地步,會以刀片或利器割傷腕部、或別人看不見之腹部或腿部,有的甚至還會用火柴燒自己的手,用種種「自殘」的方式,希望藉由外在的疼痛,減少內心的痛苦。這是一種自我防衛的反應。

隱藏真我
  許多受  侵害者,也經常發展出另外一種能力。譬如欣欣前晚被哥哥蹂躪,心中充滿羞恥和痛苦、無助,痛哭了一個晚上,無法入睡。可是第二天還是要去上學,她就學會把情緒像電燈開關一樣關掉,換上一張笑臉,好像甚麼事也沒有發生過。欣欣就這樣子慢慢鍛鍊出「千面女郎」的本事。
  她認為要生存,就必須把自己真正的感情隱藏起來,戴上假面具,絕對不讓任何讓人知道心中真實的感受。她也以為,要生存只能完全靠自己,靠她的用功讀書、靠她的聰明、靠她的美麗、靠她的文憑、靠她迷人的本事。是的,欣欣有很高的智慧,很能夠去操縱別人、看透別人,但卻無法相信任何人,無法將心對任何人敞開。

誰最危險?
  然而,壓抑自己的情緒,只能一時,卻無法永久。在世上也有許多心靈受傷的人和欣欣一樣,可以在別人面前強顏歡笑,好像人生充滿了光明,但是潛意識裡知道,自己心靈中有那樣多的痛苦和黑暗。
  平時,還可以借著酗酒、吸毒、  氾濫來自我麻醉,但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時刻,自殺或是傷人的衝  就會以無可抵擋的強度,像洪水決隄般地宣洩出來。
  欣欣的聰明才智,可能也是她最大的敵人。因為她表面上太成功了,但是內在又自覺污穢、無用、卑鄙,越來越空虛、越來越恐懼,生怕有一天,人們會拆穿她的真面目,發現她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所以,她表面上越成功,就越需要偽裝自己。不管看到甚麼人,欣欣都要擺出一副非常堅強、能幹、迷人、快樂的樣子,把自己心中真正的空虛、寂寞、脆弱、對愛的渴望,完全隱藏起來。
  她更是嚴嚴地警告自己,絕對不可相信任何人,萬萬不能把自己心中真正的感受對任何人流露,必須要永遠的武裝自己,否則就會受到傷害。
  所以,欣欣對付那些有權、有勢、有錢的色狼,可說是輕而易舉。對欣欣最「危險」的,反而是真正的好人。當她碰到品格高尚的好人,有得到真愛的可能  時,就會變得非常脆弱。
  因為好人讓欣欣的潛意識中,又萌發了一絲得到愛的渴望。而想得到愛,就必須卸下武裝,讓自己柔弱下來。然而,以前,當欣欣對人真心相示、真情流露,卻一次又一次地遭至親者無情的摧殘。所以,她非常怕再冒這樣子的險。

又愛又懼
  上期個案中提到,欣欣認識了陸祥,發現他跟她過去所認識的男人不同。他單純、有愛心、樂觀、進取、好學、愛好音樂,帶著欣欣進入另一個世界,品嚐到上帝所創造的文藝、音樂之美,也讓欣欣進入殘障中心,看到天下還有許多受傷的人,有機會去服務這些人。於是欣欣生命中光明的一面,又重獲生機。這些都是其他男人所無法給欣欣的。
  欣欣跟過去那些男人可以有身體上、  的接觸,但她在心靈上,卻可以拒他們於千里之外。過去那些男人跟欣欣越要好,就讓欣欣越想起自己的醜惡,因為她知道,他們是被她的  和迷人的本事所吸引,並不是被她的真我所吸引。
  在世上有許多受害者也跟欣欣一樣,在心理上進退兩難:既渴慕那份愛,又害怕接納那份愛,同時又因過去被摧殘所造成自我蔑視,生怕所愛的人發現自己的醜陋面,而再度遭到拋棄。因此,在別人尚未拋棄自己之前,就想要趕快先拋棄別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欣欣能成功地借著折磨陸祥,逼陸祥傷心而去,可能會自覺安全些。但接下來,她很可能又會陷入更強烈的憂鬱低谷中,因為她會看到自己內心深處是那麼的寂寞。
  一個人長期壓抑感覺的結果,會讓心靈扭曲變形。當他們把心中的傷痛、仇恨對內發洩時,就變成自殘、自殺、憂鬱;把攻擊  對外發洩時,就會像欣欣一樣,想借著操縱別人、毀滅別人,讓內心的怒火獲得短暫的舒解。

複雜矛盾
    侵害給人帶來的傷害是極端複雜的,加害者的  機也相當複雜,幾乎所有的加害者都喜歡去挑逗、誘發受害者生理上  的反應,以增強加害者病態的權力感。
  然而,當受害者本身也感受到一些快感時,就好像變成了共犯,彷彿是她自己心甘情願的。這時加害者彷彿不再是壞人,他可以合理化地說:其實,我只是  的導師,我是在幫助她發掘  的美妙。這時加害者好像就不需要負擔那麼多的責任,而受害者就更困惑了。這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心理現象。
  當受害者也感到生理的樂趣時,就會更覺羞恥,感覺得自己很賤、有很大的罪惡感。她們心中非常困惑與矛盾,一方面喜歡生理上刺激或舒服的感覺、喜歡那份親密感,但同時,又非常痛恨  侵害,因為不是她要的,是別人強加在她身上的。
  我有許多個案,亂倫的父親會讓自己的女兒覺得「妳是我心中最愛的,妳是最特別的」,通常在她年紀還小的時候,就會給她很多特殊的好處或用禮物和錢收買她。
  而無助的小女孩,或是被孌童癖者蹂躪的小男孩,一面喜歡得到特別的地位與注意力、又喜歡那些禮物,有時候,甚至喜歡生理上被挑逗起來的感覺,但一面又痛恨這件事,希望它不要發生,而且,更加痛恨自己為什麼這麼低賤、會繼續去配合?

「性  」「愛」不分
  所以,許多受害者會發生一種現象,就是 either become A-sexual or become hyper sexual。許多A-sexual的女  會把頭髮剃得短短的,把胸部綁起來,絕對不施脂粉、不擦口紅,也不穿看起來吸引人的衣服,完全壓抑人生中任何有關  的事物。
  但也有不少受害的女  走hyper sexual的另一個極端,她們經常穿特別短的裙子、低胸露背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跟男人在一起時,幾乎完全沒有分寸。她們也很容易去勾引男人,跟男人上床,也很容易變成別人的第三者。
  越小受到「  侵害」者,越分不清楚「  」和「愛」的疆界。對一般人而言,  的認同,只是所有認同中的一種。
  但對於從小受到「  侵害」的人,她們「  化」一切,以為任何事都與  有關,  就是她惟一的認同,  變成她最熟悉的事情,是她生存惟一的理由,這樣子的人就變成「過度  化」。據統計,很多從事  行業的人,如脫衣舞孃或妓女等,大多在小時受過  侵害。

強迫性重複
    侵害使得欣欣在高中時代,就與好幾個男人發生了  關係,這其實還有一層心理上的意義。  
 我們觀察到一些在三歲之前就受到  侵害的孩子,根本無法靠言語來告訴愛她的人,到底在自己身上發生了甚麼事情。在此時,臨床治療者就會用遊戲治療的方式,借著玩洋娃娃或沙盤推演,讓她把心中痛苦的經驗藉著  作表達出來。
  有少數受害的孩子會在玩洋娃娃時,模仿或重複加害者的行為,例如,像加害者對待受害者一樣,刺激洋娃娃的下體,藉此表達心中的痛苦。
  欣欣的行為模式其實也大同小異。她藉一再重複與年長男人發生  關係,把心中沒有解決的痛苦外在化,在潛意識中讓受傷之事重演,這叫作「強迫  重複」,想藉由扮演同一故事中的角色,來得到比較好的結果。只可惜  輒與人發生  關係,只會更加深創傷,更深鄙視和怨恨自己,無補於她的醫治。


作者黃維仁博士現任美國西北大學臨床心理學家,本會會務顧問,常應邀主領各種家庭營會及講座。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