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71期 (2013年06)
主題企劃
呼籲篇
  共拓美麗新視界
話題篇A
  忠心良善,僕人心態
話題篇B
  加倍得愛,全人關懷
分享篇
  我要為他按個讚
教牧篇
  培育愛家好牧者
教養篇
  成龍成鳳了,然後呢?
重返篇
  愛我所做,做我所愛
失業篇
  無錢也無性
金錢篇
  幸福,買得到嗎?
危難篇
  用信望愛向深淵挑戰(上)
旅遊篇
  美景觀不盡,成長無止境
饗宴篇
  願意的心

        警車停在一棟高級住宅門口,屋主是一對中年夫婦,先生剛從中國出差回來,當警察登門時,把他們嚇壞了。原來昨晚他們外出時,讓高中的兒子邀了幾個同學到外面吃飯,吃完飯就到家裡喝酒,有兩位同學喝醉了,其中一位在開車回家途中撞到人,夫妻倆被逮捕的罪名是─提供酒類給未成年人。除了刑事責任,他們還得面對民事索賠─傷者龐大的醫療費用。

        經常往返太平洋兩岸的先生指責太太沒有好好管教孩子,太太也無限委屈,覺得不該由自己獨力承擔孩子的管教責任。

孩子花錢不手軟?

        根據調查,現在的年輕人比起他們的父母輩更希望快速獲得金錢,以供應生活所需,而他們的生活水平是由家庭和社會打造出來的。如果父母讓子女養尊處優,很難冀望孩子能體諒父母的辛苦。而商家希望掏光你口袋裡的錢,「品牌形象」是他們最容易刺激你不斷消費的方法,在日以繼夜媒體廣告的洗腦下,多少人成為品牌的收集者。加上住豪宅、開名車、享美食,這意味著下一代若不是承襲父蔭,就必須更加努力賺錢才能供應所需。

        一位朋友的孩子在追求女友時,花了一千多元美金買了一台手提電腦送對方,不久又買了一個名牌包當女友的生日禮物,把朋友給氣炸了。她五味雜陳,說兒子從來沒對老媽這麼好過!但是最令人擔心的,是什麼樣的價值觀讓二十多歲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花起錢來毫不手軟?

        如果你知道現在的年輕人卡債都花費在服裝、娛樂和飲食上,你絕對不敢對孩子使用金錢的態度掉以輕心。當我們有了孩子,就必須對孩子的金錢價值觀負起教育責任。 我們是不是謹慎用錢?我們是不是慷慨助人?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有一天陪先生到Fry's買零件,站在這巨大的電子供應商店裡面,抬頭看著數不盡的天花板上的燈光,正照著一條又一條的走道,忽然想到,這麼多的大企業,是不是決定了現代人每天應該工作多少小時才能「貢獻」足夠的利潤?從前小鎮上自家的小商店,一位老闆就可以供應全家生活所需,現在小商店沒了,全家大小都得辛勤工作才能維持生活,真正的利潤誰賺走了?

        在不景氣的漫漫長夜中,正好可以思索,我們的社會將何去何從?現代的生活方式是最合理的嗎?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帶給子孫幸福嗎?還是未來他們要付出比我們更多的工作時間?

        那麼,我們這一代在努力工作時,是不是秉持著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就非常重要了。沒有人可以說金錢不重要,我們可以用金錢改善我們的生活,可是也可能在追逐金錢時忘了起初那正當合理的目的,直到幸福走遠了,才發現路已偏行好遠,自己竟然不知不覺成為金錢的奴隸。欲脫離這可怕的陷阱,我們建議職場愛家人,無論是論及婚嫁的情侶,或已婚夫婦,皆要認真省思以下重大課題─

課題1:探討彼此的金錢價值觀

        我認識一對夫婦,夫妻倆都是上班族,生活簡單,家庭開銷都編列預算,多餘的錢就奉獻給各個不同的慈善機構。許多年之後,他們再一次檢視金錢的處理,覺得有必要重新計畫,夫妻倆在仔細思考之後,決定在大學設立獎學金。那是一所小學校,只要兩萬美金就可以成立一個獎學金,他們擬訂了獎學金的目的和條件,培養願意努力的年輕人。有一天,他們收到了獎學金受益人的感謝函,覺得非常開心,子女也與有榮焉,認為父母做的是有意義的事。

        金錢絕對不能買到幸福,把金錢的地位放在家人關係之上將來必定嘗到苦果。一位朋友感歎,他在年輕時忙於事業而疏忽家庭,現在老了,希望子女多陪伴他,子女總有藉口,很羨慕那些受兒孫歡迎喜愛的朋友,覺得自己的這輩子簡直白忙一場!

        在許多家庭裡,什麼花費是絕對不能省的,夫妻雙方的認知可能完全不一樣,有的太太認為買車要買安全性最高的,先生卻認為車子只是交通工具,可靠就好;有的先生買運動鞋絕不馬虎,太太卻認為不如拿來買衣服;有的太太認為旅遊花費不能省,先生卻寧可在家睡覺休息。不少的家庭為了什麼錢可以花,什麼錢不能省鬧翻天,為了培養孩子有正確的金錢價值觀,夫妻最好能就雙方的需要仔細探討,這些花費是必須的嗎?還是不知不覺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

課題2: 釐清原生家庭的金錢態度

        有的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響,始終覺得錢不夠用,這樣的感覺會驅使他不斷地追求擁有金錢的滿足感,很可能因此嚴重犧牲家人相處的家庭時間。

        一位女士從小讓離婚的母親一手帶大,受到單親母親的影響,結婚之後堅持不能離開職場,害怕有一天也會像母親一樣成為經濟弱勢者。她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工作中,收入比先生還豐厚,孩子的教養漸漸成了先生的責任。有一天發現先生竟然在外有女朋友,她非常憤怒:賺最多錢的是我,你憑什麼出軌?!

        原生家庭使用金錢的態度對我們的影響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夫婦雙方原生家庭由誰管理金錢?是共同帳戶還是分開帳戶?是勤儉節約還是花錢不太在意?婚前情侶從訂婚的花費開始,就可以感覺到雙方原生家庭的差異,婚後最好能理性地探討怎麼樣使用金錢才是合理而健康的,避免意氣用事,互相詆毀,畢竟良好的金錢態度是可以傳承給子女的。

課題3:平衡供應家庭所需

        據估計,我們一生中有80%以上清醒的時間在從事或想著跟金錢有關的事。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的人花在跟金錢有關的時間遠遠超過培養夫妻情感、建立人際關係以及保健養生所花的時間。有許多的夫妻平時談話多圍繞著錢財的話題,少有時間談到人生的價值或心靈的成長。

        帶領真愛全人旅遊的蘇文博教授非常喜愛從大自然中體會上帝的創造,因此他們家庭的旅遊預算就非常重要。事實上夫婦或親子旅遊應該在家庭預算中佔重要地位,不一定要花費太多到海外旅遊,美國許多國家公園值得細細品味,一起親近大自然、一起學習,對親情的幫助是物超所值。

        除了全家健康旅遊之外,購買書籍、學習成長、體魄鍛鍊、姻親關係、休閒活動等,夫妻可以和子女一同商量、一同規劃,既尊重子女,同時也把握教導子女「幸福家庭經濟學」的機會。

        「你的財寶在哪裡,心也在哪裡。」這句耶穌的教導提醒我們:經營家庭需要全方位的考量。夫妻相處的時間與品質、親子關係、孩子思想與情感的引導發展、與孩子探討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都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單單金錢的供應並不能滿足一個家庭的需要。

課題4:破除追逐金錢的迷思

◆ 迷思A:以為所得到的全是靠自己賺來的

        努力當然可以獲得報償,但是在努力的背後,我們應當明白能夠調動整個宇宙資源的不是渺小的個人,地震、海嘯、乾旱⋯⋯,各種災難都可能將辛勤一生的成果毀於一旦。

◆ 迷思B:以為多賺多得

        金錢是通貨,它是流動的,為了互通有無,在全體人類生命共同體中扮演重要角色,以不當的方式壟斷囤積貲財炒作居奇,違背整體人類的幸福。歷史不斷地警示我們,貧富差距擴大必然引起社會動盪,個人是社會的一分子,不可能自外於整體社會。

◆ 迷思C:以為錢財可以帶來幸福

        金錢提供必要的保障,衣食住行樣樣需要金錢,但是幸福感並不取決於錢財多寡,為了增加10%的財富,卻得多耗費80%的時間精力,無形的損失不小。

◆ 迷思D:以為錢財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少的家庭因為財產起爭執,夫妻反目、兄弟失和,甚至老死不相往來。反而沒有財產的,兄弟手足互相扶持幫助。朋友之間可以共患難,難以同富貴,並肩打拼、情同手足的好朋友,可以因為公司發展後分配利益不公,而反目成仇。

課題5:學習平衡預算

        培養孩子的健全理財習慣是父母的責任,只是華人父母很少注意這方面的教導,家庭收支一貫對子女保密,孩子常聽到父母說「買不起」,可是又覺得家庭經濟狀況不錯,如此很難培養子女對家庭經濟的責任感。

        奧克拉荷馬大學曾經發生一位學生積欠卡債上吊自殺,金額只有2,500美金,生命多麼可貴,父母難以想像子女會陷在金錢的困境中走上絕路。大學生沉迷線上賭博遊戲欠錢的人數比我們想像的還多。

        根據子女的年齡適度地提供機會和子女討論家庭支出,各項稅金、醫療保險、飲食日用、教育預算⋯⋯,會幫助子女面對真實的世界,同時教導子女什麼是生活的必要支出,什麼是奢侈浪費,在教導子女的同時,也會提醒自己以身作則。

        讓孩子成為有信用的人是對孩子的生命負責,也是作為社會一分子的責任,沒有人希望將來孩子因為信用破產被社會唾棄。專家建議,孩子在青少年階段會有一些費用的需要,可以讓他們跟父母借錢,計算利息、限期還錢,等到可以申請信用卡的年齡,他們已經有良好的信用並且能夠節制花費。

        不要忘了商家總是想盡各種名目刺激消費者大把花錢,生日、情人節、各種節慶⋯⋯,父母要教導孩子編列預算,勿因過度花費而失去節慶的真正意義。

        編列預算仍須以價值觀為主導,以促進家庭和諧幸福為主要目標,譬如孝敬長輩、教養子女、購屋計畫、鍛鍊身體、均衡飲食、休閒活動、醫療保險、學習成長、濟助貧困⋯⋯等等,夫妻定期討論,增訂修改。

課題6:體認金錢在家庭中的意義

        對有信仰的人而言,人生在世是有目的、有價值的,我們若是發揮了天賦才能,必定會對整體人類有所貢獻,金錢是發揮我們對家庭、對社會貢獻的良好工具。

        夫妻宜就雙方的生命價值時加探討,了解金錢能提供的幫助,未來會花費多少時間精力在工作上,能給家庭多少幸福,做通盤的考量,必然能避免因為金錢帶來的爭執。

        在美國許多成功人士並不留財富給子女,認為給子女財富反而剝奪他們挑戰自己的機會。他們樂於捐獻錢財給學校以培育人才,樂於捐獻給第三世界貧窮落後的國家,幫助他們、教育他們、並提供醫療資源,讓金錢的使用更有意義。

        誠願所有職場愛家人都善用金錢來充實自己、教養子女;不剝奪子女學習和使用金錢的機會;以身作則幫助別人,不指望任何報償,讓金錢在分享中發揮它最大的價值。

延伸閱讀

本文取材改寫自作者所著《幸福,就在這裡》有聲套書(書+MP3)第 六 課 。 北美讀者凡為本會奉獻50美元以上 , 即可索贈一冊 。臺灣讀者請上網www.graceph.com或電02-2515-3551向天恩出版社洽購。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3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