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01期 (2018年06月) | ||||||||||||||||||||||||||||||||||||||||||||||||||||||||||||||
|
我十五歲離家。 高中時從臺中到臺北求學,古詩云「慈母手中線⋯⋯臨行密密縫⋯⋯」,家母卻是親手幫我一一備置所有的行裝,其中也包括將一疊寫好位址、貼好郵票的長型白信封放入箱中,她說:「一星期一封,只要寫好信放入,寄回就是。」 於是開啟了我和母親之間高中三年的文字關係。後來隨父母來美國,三年後,父母回國,又延續了我們之間的通信關係。前後大約十多年,一星期一封家書,不但因此保留了我這小留學生的中文,也造就了一個日後為神而寫的作家。 但這厚厚一疊信的最大意義並非在此,而是在於一個母親對一個女兒年少心聲的仔細聆聽,然後細細一個一個字寫下她對女兒的督導和期許。雖然分隔大洋兩地,但母女關係卻變得從未曾有的親。文字,好似搭成了一座橋,牽住兩顆心,字字句句承載著濃厚的愛和情意。 更重要的是,除了噓寒問暖,這些信也成為母親傳遞她價值觀、待人處事和看世界的方式。日積月累出來的不只是一疊信的厚度,也是歲月乳汁餵養出來的我。 古人有《顏氏家訓》之類的「家訓」著作,是用文字來傳遞家庭教育的一種傳承。現代人早已不重家訓,家書便成為另外一種家訓。或嚴肅或輕鬆,總不外乎價值觀的傳遞和愛的叮嚀。 自然,現代人的家書早已不同於我和母親之間那種紙墨書寫,投遞和等待。而是快速便捷、來來回回的簡訊和照片。 那又是不同的一種文字掌握了。如何在簡訊中傳遞對受挫孩子的安慰、屬靈價值觀的建立,和不住地禱告、再禱告?需要學習和操練。 很多父母苦於沒有文字語言可以表達,更重要的是,沒想過家風和家傳到底是甚麼?有哪些?這就需要靠大量閱讀和自我整理了。 為家而讀 她不只自己喜歡閱讀,也在我們成長環境中,永遠都讓我們接觸得到書。而環境中接觸得到書,據專家學者說是培養孩子閱讀的一個必要條件。 在那物質條件不豐的時代,母親會為我們購置各類童書,每本書且用牛皮紙包好,寫上書名放在書架上。後來帶我們到美國,三年後父母回臺,又一箱箱書在臺灣的大熱天下,拎到郵局跨海寄來美國。 那時臺灣號稱的「五小文學出版社」:九歌、大地、爾雅、洪範、純文學,所出版的書隔一個太平洋,我全收集全了。拜母親所賜,閱讀成為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只要有時間就一卷在手。我用書下飯、等人,也用書幫我入睡。 面對生命中的各種延誤,只要一卷在手,便很有寬容等候的心。但也只到那一本書的長度為止。最怕就是書都讀完了,該出現的人卻尚未出現,等待的焦慮方會浮出。 可以想見,父母為兒女選書,也是另外一種價值觀的傳遞。我被母親所贈送的各類文學書籍餵養,成為文學創作者是順理成章的一個結果。 但是閱讀這一習慣的傳承,卻深深地影響我日後用閱讀來解決生命問題的成長方式。單身交友,發現教會裏有大量交友書籍,便用閱讀來學習兩性關係。婚後,開始讀一些婚姻家庭書籍來幫助自己如何處理衝突和溝通。 生了孩子,又開始進入育兒和教養的書籍。孩子進入青少年、再跨入成年,身為母親也要跟著成長,努力閱讀。年老父母如何陪伴照養,去世後如何走過傷痛⋯⋯都是靠著一本又一本的書護航走過。 我喜歡讀基督教輔導雜誌或書籍,因為一方面可深入地剖析問題,又能夠提供信仰立場和實際解決方法。 就因自己從閱讀中深深受益,因此面對自己的孩子,才會決定用三樣東西來當作傳家寶:健康的身體,閱讀和信仰。因為若有健康的身體,才有追夢的可能;有閱讀的習慣,就可以找到解決生命問題的答案;而有信仰,就沒有不能承受的壓力或苦難。 書和閱讀,成為我們家愛的傳承。 只可惜,這重啟的文字關係無法像她早期陪我那麼長。不久後她就開始失智,漸漸再無能力編織文句。 已到中年的我,扎扎實實地開始要面對父母的死亡。雖然身為基督徒,有天國的意識與信心,但是人總想做些甚麼來斥退無助與無力感。於是,我開始用大量閱讀來為死亡除魅。我讀老、讀病、讀死亡,多年後方知屬於一個新興學問領域,稱為「老人學」。 2009年開始在《真愛家庭雜誌》寫「晚風習習」系列。一方面是裝備自己面對人生必修的功課,另外一方面,也想和真愛的讀者分享自己學習的心得。除了「晚風習習」系列之外,我還寫過「補裂縫的人」、「母愛的力量」、「來自父親的祝福」和「三代同堂」等等系列文章。每個系列都一年多,可以說是我生命不同階段的學習筆記。《真愛》十七年中,我用文字同行了至少一半。 寫這些文章,就像對《真愛》的讀者投遞一封封的家書,傳遞的也是價值觀和愛的叮嚀。再往前推一步,《真愛》每兩個月一期,也是投寄四方的一封封「家書」,傳遞的是各類家庭教育和議題的探討。如果你是《真愛》長期的讀者,就有機會讓《真愛》陪你走過不同的生命階段。面對各樣生命的難處,都能從雜誌上不同的專家作者分享中,汲取寶貴的建言和忠告。 現代父母若愁沒有語言,不清楚要向孩子傳遞何種家風,也可從雜誌各類文章中參考借鏡,整理出屬於自己的「家庭傳統」和語言。雜誌上的見證故事,更是陪我們走過不同生命困境中的一個又一個知心朋友。 這101期雜誌疊出來的不只是紙本的高度,更是編輯團隊的心血厚度。每次主題的策劃、採寫,反覆校正和配圖,並不因為現代人忙碌無暇細讀,而打任何折扣。就像天下母親對孩子,面對愛,孩子可能會漫不經心,但是母親仍會精心烹製每一餐,來幫助孩子長得健全。這是為何,每次讀罷我會轉送,因為真愛需要流轉,才會永不止息。 為愛而寫,為家而讀,《真愛》需要您的參與,方能讓這一種愛的叮嚀綿延不絕。 請善用文字,全家成長! 作者莫非為「創世紀文字培訓書苑」主任,應邀於2018年6月10日在以「為愛而寫,為家而讀」為主軸的本會十七週年慶,暨本刊101期感恩募款餐會中短講。莫非老師與本刊總編輯蘇文安牧師主領的文字營,訂今年7/21-7/28在南加州Malibu擧行,歡迎上網www.gcwmi.org查詢詳情。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