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01期 (2018年06月) | ||||||||||||||||||||||||||||||||||||||||||||||||||||||||||||||
|
2015年8月間,妻子Michelle癌症病況加劇,我買了兩星期內來回的機票,陪她自美赴中國做進一步治療。我們直奔醫院,開始一連串的抽血、化驗等檢查。兩、三天後,她突然呼吸困難,除了院內相關醫師會診外,還聯繫了另一家設備更完善醫院的主任醫師參加第二天會診。 整晚我都在加護病房守候著呼吸極度困難的她,告訴她第二天就會轉院治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當時她已無法言語,暫離加護病房時,我對她說了最後一句話:「妳在這裡等我,醫師馬上來了!」 突發性的心臟缺氧導致心跳驟然停止,醫師已盡力搶救,但是妻子等不到我再回到她病床邊,就這樣走了!我完全沒有心理準備,連跟她說聲「天國再見」都來不及!好像突然跌落萬丈深淵,那樣地惶惑而驚心!當時孩子們在美國,不能陪在媽媽身邊,受到的心靈衝擊既深且鉅,長久以來都無法平息那份遺憾! 從原生家庭到重生家庭 2001年到2006年,和妻子搬到加拿大居住,生活富足,家庭和睦,但當時覺得已沒有目標可以奮鬥了,內心無端地產生空虛。2006年本希望從加拿大搬回中國居住,上帝卻讓我們來到美國洛杉磯認識了祂,且在2009年7月夫妻同天受洗成為基督徒。受洗後,在生活中不斷經歷上帝的大能。無論是準備職場的專業認證考試,或是在生活中夫妻意見不同起爭執時,都能謙卑下來順服上帝帶領,並藉著平日的讀經、禱告,或教會弟兄姊妹的鼓勵、提醒,成為新造的人,活出完全不一樣的新生命。 新造的人,得到更新的生命 婚後最初幾年,還沒有機會接觸基督信仰,又因原生家庭的教育背景養成我追求完美的個性,造成夫妻關係上各種壓力和爭執,對孩子們的教導方式也過度嚴格,缺乏恩慈。直到受洗之後,逐漸在生活中學習聆聽上帝的話語,懂得如何柔軟自己的內心,讓屬靈的生命更加敏銳和剛強,才使婚姻和親子的關係得到改善。 從1999年結婚到2015年她病逝,我和妻子婚姻關係最好的階段,是她最後與癌症抗爭的那幾年。那時我們經常一起讀經、一起為孩子禱告、一起靈修、一起參加教會的裝備課程,也一起參加夫妻營、彩虹營等等成長營會。 我們也在教會中認真學習,不單單學到一門又一門功課,更在授課老師教導下,通過課前詩歌敬拜、課間查經聚會、課後作業回顧等等,改變了生活態度,照亮內心深處,看見從前沒有覺察的過失,從而體悟到真正的平安和喜樂。 如今回顧,這都是恩慈的天父讓妻子預先伴著我積累豐厚的底蘊和能力,好在她回天家之後,能成為一位更合上帝心意的單親爸爸。 克服傷痛,與孩子同度人生風浪 在華人文化裡,父親的形象是忍耐與堅強,即所謂的「男兒有淚不輕彈」。但其實,遇到極大的情緒衝擊和危難時,如果不將自己的情緒用正確的方式發洩和表達出來,會對自己和家人都造成極大的損傷。 因為我曾學過「親密之旅」的課程,知道「情緒管理」的重要,因此不會在孩子面前掩飾自己的難過,甚至鼓勵他們在傷心時也能盡情地與我一起禱告和哭泣,讓負面情緒正常地宣洩出來。與孩子一同哭泣、禱告的決定,讓我們能真實地面對自己的情感,不需掩飾和壓抑,因此心靈能更快地恢復過來。 妻子安息主懷時,女兒十一歲,兒子九歲。安慰扶持年幼的孩子度過喪母的痛苦非常不容易,我為此想過很多方法。 我帶孩子回到教會,希望同齡基督徒同伴,能帶給他們真實的安慰和陪伴。可惜當時去的那家教會才剛成立,沒有足夠的青少年同工和資源,因此並未得到太多實質上的幫助。有些教會弟兄姊妹不知如何安慰失去親人的孩子,有時其他同齡孩子的言語甚至讓我的孩子更加難受。 我也去孩子上學的基督教學校裡尋求老師幫助,因為學校老師都是基督徒,非常有愛心和同情心,也比較了解孩子的性格。因此在學校日常生活裡,老師會在與同學們一起禱告的時候,特地為他們禱告,在學習上老師也常與我溝通,所以在許多生活細節上特別能幫助到孩子。 同 時 , 我 讓 孩 子 參 加 群 體 的 運 動 團 隊 ( Team Sports),包括女兒參加學校排球隊和籃球隊,兒子參加社區棒球隊。這些運動團隊讓孩子鍛鍊體魄、釋放體能,在比賽和練習中學會彼此合作和互相激勵。更幸運的是,女兒排球和籃球隊的主教練是位牧師,他讓隊員彼此成為禱告夥伴,用寫上禱告話語的小卡片互相鼓勵對方,這樣對孩子情緒的醫治非常有益。結果,當年女兒所在的排球隊還獲得聯賽的冠軍,更讓她得到額外的喜悅。 當然,我發現「陪伴」的力量是所有努力中最有成效的。我會刻意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把工作放在第二位,留給他們更專注的時間。這些年來深深體會到,我的陪伴讓孩子們真真實實感受到父親對他們的關愛。 走過死蔭幽谷,領取賜福前行 回首來時路,這兩年我能慢慢地克服傷痛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參加了「真愛家庭協會」的單親家庭關懷團契。加入這個充滿愛和關懷的群體後,有帶領團契的洪黃麗薰師母、廖和健長老及團契成員邱英義弟兄等的陪伴,讓我真實體會到他們「與哀傷的人同哀哭」的真摰情誼。 此外,教會裡也有一位相同遭遇的弟兄─Gary (太太在十年前因病去世),與我分享自己與兩個當時年幼的女兒如何走出哀傷的歷程。他建議我在年節期間不要待在家裡,要帶孩子們出去旅行,藉以走出哀傷。因此,連續三年我帶著孩子們去中國、香港探親旅遊。他們從一提起媽媽就哭著問:「為甚麼,為甚麼媽媽不在了?」到今年帶他們去重遊我1999年底和妻子蜜月旅行的澳大利亞,講起媽媽曾經來過的地方時,他們天真、喜悅的笑靨,讓我在剎那間感受到久違的欣喜! 想起喪偶之初,由於我的傷心、難過得不到一些朋友或教會弟兄姊妹真正的理解,也沒有得到實質上的陪伴與關懷,因此內心產生苦毒,甚至有不想再去教會的念頭。後來明白:這些弟兄姊妹只是不知道該怎麼對待我們,我不該強求別人付出他們不具備的知識,更不該把自己放在負面的情緒中打轉。 若時光回轉,希望儘早尋找到類似「真愛家庭協會」的單親家庭關懷團契,或其他創傷互助(Grieving Group)的機構,才能較早理解自己的感受,得到相同遭遇者的關懷和陪伴,使情緒得到舒緩,用積極正面的心態代替「苦毒和抱怨」,讓彼此互相扶持,共同走過人生的風浪。 聖經上說:「我們在一切患難中,祂就安慰我們,叫我們能用祂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那遭各樣患難的人。」(哥林多後書一章4節)過去這段失去摯愛、傷心難捨的日子裡,上帝的話語是我心中的力量,讚美的詩歌是我前行的動力!上帝親自安慰、醫治了我,讓我從祂那裡得着能力,成為愛鄰舍的基督徒,並且付諸行動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我更經常想起與愛妻最後分離的場景。我自問:如果那天離開世界的人是我,那麼,這些年來我還能做這、做那,學習、服事,甚至接受輔導培訓,去幫助其他正遭遇同樣患難的人嗎?若沒有經歷過那一場死別,我豈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可貴? 此時此刻,〈從破碎到自由〉這首詩歌又輕輕在腦海中響起:「我渴望更多得著祢,乾渴的心再次滿溢;我渴望更多經歷祢,除去軟弱重新站立;今天我要遇見祢,我的生命不再停留。真實面對自己,接受釋放與更新,經歷醫治和真平安,重新連接在主愛裡,領取賜福再前行!」⋯⋯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