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37期 (2024年06月) | ||||||||||||||||||||||||||||||||||||||||||||||||||||||||||
|
越來越熟悉的虛擬世界 您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去看牙醫,牙醫用細細的金屬器具來刺探每一顆牙齒周圍的牙齦,然後對每一顆牙都報出幾個數,助手就在旁邊記錄那些你不懂的數字。你迷惑而緊張,冷不丁那金屬器具刺得你一痛,讓你嘩地一下冷汗直冒...... 我會。儘管牙醫是小心的,自己也力保鎮定,但身體還是很受驚。 幾個月前照樣去看牙醫,卻沒有經過這個刺痛的步驟。我很驚訝,問緣故,醫生說:「喔,我們已經做了。」 甚麼? 他給我看電腦上的影像,每一顆牙齒旁邊都有標明數字的紅線。原來當我照了X光以後,電腦已經模擬出口腔環境,並標明了以前需要牙醫親測才可以得出的牙齦數據。 我真是感謝這樣的發明,無痛,高效,準確。 其實我所經歷的,是一次虛擬技術對人類的服務。它創造了一個複製口腔的虛擬世界,並通過它來輔助診斷。 甚麼是虛擬世界? 虛擬世界就是由電腦技術、互聯網技術,和其他數位化技術構建的模擬環境;是人工創造、與現實世界分離的虛擬空間。除了上面提到的袖珍虛擬口腔空間,還可以是遊戲空間、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簡稱VR)空間、網路社交媒體、數位藝術等。 這些我們其實都不陌生。撇開大家都熟悉的社交媒體不說,如LINE,WeChat,WhatsApp,Facebook等,單說新冠病毒大爆發時,全世界幾乎都開始在虛擬平台工作和生活。以Zoom為例,2019 年每日用戶是1,000萬,而2020年就增至3億。大家用Zoom開會、交談、上課、見家人朋友等。我自己也是在Zoom提供教練服務及開課。 與虛擬世界對應的是現實世界,也可以說是我們身體所處的世界,包括有形的物質、人、動物、植物、自然環境等,也包括中間的人文氣氛、人際關係等。這個世界是我們實體生活的地方。 虛擬世界的祝福與咒詛 虛擬世界進入我們生活的多少、對我們影響力的大小,隨著AI技術的發展而日新月異。可以說,對於今天的人類,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世界已不再是那個世界。因為虛擬世界已經強有力、多方位進入了現實生活,並在感知上和體驗上,越來越讓人發自內心地覺得「真實」。 例如電子遊戲可以說是虛擬世界。但以前我們玩遊戲,知道是在遊戲外;而現在戴上VR頭具玩,虛擬技術已經到了能顛覆我們感知的程度。我們感覺那麼真實,以至血壓、心跳、荷爾蒙、情緒等等,會如同在現實世界中一樣回應。 即使不用VR頭具,社交平台也提供了各式各樣的虛擬社區,讓我們可以在那裡分享、討論、交流、建立新關係。而在虛擬的教育及職業培訓平台,學生可以透過虛擬現實,體驗歷史事件、觀察科學實驗、欣賞藝術作品、操作模擬情境等。 不知不覺間,虛擬世界與我們的現實世界水乳交融起來。早晨從現實世界醒來第一件事就去抓手機,滑開進入某個虛擬平台,這是多麼普遍的現象。因為手機裡的虛擬世界,給了我們許多方便和好處,並藉此鑲嵌進我們的生活中。 雖然在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中,我們都可以感知和體驗,二者卻有一些實質的不同。 例如虛擬世界的「陽光」感覺真實,卻不會像現實世界的陽光那樣,成為人體正常新陳代謝和睡眠的重要保障;不能幫助人體吸收鈣和磷酸鹽,維持健康的骨骼、牙齒和肌肉,或者幫助身體製造所需的維生素D。現有的一些光源技術,雖然可以對人體有一定程度、一定範圍內的幫助,但不可能取代陽光。 其他虛擬世界的因素也類似,例如愛。假設因為感覺真實而沉溺其中,以虛擬取代現實,那麼就像沉溺幻境,被虛擬世界吞噬和分解,喪失本可以滋潤身心靈的現實中的關係。除此之外,過多活在虛擬世界中,還可能激活一些「咒詛」,例如: • 孤寂或隔離:讓虛擬社交喧賓奪主,虛擬世界的熱鬧襯托現實世界的的孤寂和隔離,人會漸漸進入更深重的孤獨中。而孤獨是健康的一大殺手。 • 身體生病:長時間使用電子設備或VR設備,會對眼睛、頭頸、腰背、四肢等造成過度壓力,導致身體生病。 • 心理失衡:人還往往低估環境對自己的作用。長時間沉浸在虛擬世界,人的認知和情緒會受影響,對大腦和三觀尚在成形中的未成年人更甚。尤其當虛擬世界充滿暴力、色情、反社會因素、偏頗的價值觀時,使用者的心理健康、個性健康都產生偏頗,甚至導致焦慮、抑鬱、殘酷、反社會等。 • 倫理和法律問題:虛擬世界既然是虛擬,裡面就不僅存在模仿,還存在赤裸裸的虛假和欺騙,甚至涉及倫理和法律問題。例如盜竊、騷擾和假身分等。同時隨著大數據的收集,也浮現隱私遭侵犯的問題,亟待規範。 世界不再是那個世界,但人還是同樣的人 不論是虛擬世界,還是現實世界,都必須通過我們的意識,才能對我們發揮影響力。一個家庭幾代人,需要在面對虛擬世界的時候統一意識,因為惟有同心,才能協力。 虛擬世界正在滲透和融入我們的生活,但它的實質不過是對現實世界的仿真,也是對人類卓越想像力的運用。如同其他技術一樣,它本身是中性的。 一項技術的效果如何,在於如何使用它、在甚麼範圍內使用它;虛擬技術也一樣,它創造的虛擬世界會怎樣影響我們的家庭生活,在於一家人如何看待它運用它,並為它定位。 面對虛擬世界的擴張,家庭成員通常可能有幾種反應: 1.如臨大敵:視AI技術構建的虛擬世界為吞噬真實關係的魔鬼,讓人沉溺。 2.疑惑被動:一方面擔心沉溺虛擬世界,一方面缺乏積極應對方案,被AI算法牽著鼻子走。 3.守心擁抱:持守人生願景、保守本心的同時,充分運用虛擬技術來加強家人之間的互動與聯結。 第三種是值得推薦的。首先,在認知上明白虛擬世界的祝福與詛咒,這是將祝福最大化並免除詛咒的前提。其次,是對虛擬世界的覺察,以及對我們自身狀態的覺察。這份覺察彷彿我們在意識世界安上了圍牆和大門,並派出崗哨,可以根據家庭的意義與真愛的原則來開門和關門,而非被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虛擬世界隨意闖入、影響、主導。 換句話說—世界可以虛擬,但人還是同樣的人,我們仍然需要實實在在的愛。 將現實世界的愛與聯結擴展至虛擬世界,或者通過虛擬技術,加強在現實世界的愛與聯結,可以從兩個層面入手—個人和家庭。 首先是個人的層面。如何保守自己不被虛擬世界吞噬,竭力作一個可以給予真實之愛的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平衡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為虛擬世界定位: 釐清進入虛擬世界的目的:如此可以不當牆頭草,被所見所聞俘虜,而是把虛擬世界當作為人服務的資源。例如是為了娛樂、學習、社交還是其他原因?今天為達此目標,計畫花多少時間?一旦達到目的,或者時限已至,就退出,不要「戀戰」。 提高自我覺察和情緒管理能力:在虛擬世界中人可能表現出不同的自我,因此保持自我覺察,尊重他人,讓自己在虛擬世界中的行為也反應出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可以避免內心衝突。 堅持成長心態:虛擬世界裡五花八門,如果以成長心態進入,為自己定下時間規矩,就可以發展技能,學習新知,建立有意義的聯繫。反之,會容易產生比較心態,產生自卑、自傲、嫉妒等不良情緒,汙染心境,得不償失。 在家庭生活層面,可以在真實關係的基礎上,通過虛擬技術加強家庭關係,例如: 虛擬視訊和聊天工具: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和遠距家人保持聯繫,不在一起也可以見面,傾心交流與分享。 虛擬家庭活動或共處:現代人更容易遊走四方,在不同地區生活與工作,而虛擬技術可以讓家人跨越時空,在線上團聚,一起看電影、聽音樂會、玩遊戲,和藉由網路課程共學新技能等。這些雖然不能取代真實的相聚,卻可以是一種有意義的補充。 共享虛擬回憶:創建虛擬相冊或家庭部落格,分享家族回憶、故事和照片,讓不同世代的家人了解彼此的生活和經歷,加強理解與聯結。也有人舉辦虛擬的家庭歷史之夜,讓長輩分享家族歷史和傳承等。這些都可以增進家庭關係。 家的核心在於愛。哥林多前書13章4-8節這麼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世界可以虛擬,愛卻必須實在。虛擬世界是助益家庭還是侵蝕家庭,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有一份責任。真愛可以擴展到虛擬世界,虛擬世界也可以成為平台來擴展真愛。關鍵是,心裡要有真愛! >作者李文屏為本會特約講師,國際認證專業生命教練及教練培訓師。歡迎到https://betterlivingcoach.com/了解李老師的服務及課程。 |
Copyright © 2001-2024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