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2期 (2025年04)
主題企劃
行動篇
  在性別焦慮中遇見光
教練篇
  家有LGBTQ孩子,怎麼辦?
後同篇
  男後同與女傳道的天作之合
話題篇
  末世跨性別主義的意識形態與作為
 
真愛分享
趨勢瞭望台
  如何因應AI性娃娃的趨勢
逆向信仰傳承
  上帝愛疼怎能許大?
家庭EQ坊
  中西合壁,溫和堅定
與成年子女談錢
  該不該幫子女買房?
家庭電影院
  兩個尋死的男人
真愛交流道
  在家教育:亂世中的另類抉擇
一笑抵萬金
  說三道四?竊喜!

        一個已病入膏肓,止痛藥不再見效,痛不欲生;另一位則失去顛峰的事業,太太及兒子離他而去,感到生無可戀。結伴尋死的這兩個男人,會有甚麼結局?

痛不欲生

        以上情節出自2024年上映的日本電影《All Lives》,臺灣譯名《超越旅途》,中國譯為《芸芸眾生》,由著名演技派演員渡邊謙飾演罹患大腸癌並已擴散至肝的病人成瀨,英俊小生妻夫木聰,則飾演照顧成瀨的失意醫師佐倉。

        成瀨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早已離異的妻子也過世了。每隔四小時的止痛劑已漸漸失效,只是在床上望向天花板度日,對長久受劇痛的生活已絕望。

        未知影片中描述日本醫療界對癌症病人肉體痛楚施藥不足的情況是否為全國性,因醫學科技的猛進,止痛的技術已可為不少病者減緩疼痛折磨。美國洛杉磯一位專修痛症治療(Pain Management)的麻醉醫師表示,只要病人或其家屬代表,要求駐院醫師「積極地將疼痛合理地盡量降低到病人可接受的程度」,通常他們都會轉介專科醫生參與。

        簡單地說,疼痛的來源分為創傷性(Nociceptive type,如受傷、手術後等)和神經性(Neuropathic type),癌症病人則多數兩種痛都會有。痛症治療專科醫生要調整最適量的止痛藥,需基於病人主觀對痛楚的評估,客觀的數據如心跳和血壓,及護士臨床的觀察(如冒汗、呻吟、顫抖、叫喊、昏睡等)。通常兩、三天內便可調節到合適的劑量與使用方法。

        攝取止痛藥的方式有很多,病人毋須每天躺在醫院的病床上度日。他們若選擇回家,院方可以安排家訪護士,補充及檢查點滴管或按鍵器。病人亦可選用口服,醫師可開具效用長達8至12小時的止痛藥物。若無法吞藥片,也能以藥粉混入液體中,甚至通過醫師安插的胃管注入。亦可用止痛貼,只要每三天或72小時更換,便能維持效用。

        當然病人也要明白,痛症專科醫師的職能,只是減輕身體的疼痛,而不是醫治病痛的源頭。尤其是身患不治之症者,除了身體的痛楚在新科技下可望盡量舒緩外,不少還有情緒鬱結。就算醫師提供抗憂鬱藥,但是病者的心靈枯竭絕望,並非藥物所能解決。

永別人生之旅

        影片中的病人成瀨,便是不單肉體的劇痛得不到解脫,被宣告在世日子所剩無幾時,整個人陷入無邊的深淵,無望地度過每一天。主治醫師佐倉每次看到成瀨受極度痛楚的煎熬,自己卻無法幫上忙,也非常沮喪。佐倉原被譽為傑出的天才外科醫師,前途無可限量,卻突然雙手無法再執手術刀。這個醫學明日之星終被調到內科病房,妻子因嫌棄他而攜子離去。失去家庭及耀眼前途的佐倉,面對也沉入人生底谷的成瀨,生出助他完結生命的想法,答應帶他離開死寂的醫院,完成重遊舊地和與故人聚首的心願。

        佐倉遞交了辭職信,並從醫院偷了兩支足以結束生命的鉀,連同其他止痛注射劑,兩人便展開了成瀨人生的最後旅程,並承諾當成瀨再不能抵受痛楚時,便助他結束生命。

        成瀨在餐館中意外重遇中學時代的意中人,他曾傾心的同學如今已是離婚的單身女郎,成瀨在生命衰殘之際,深悔當年為追求作家夢而錯失良緣。然而對方承認自己也有責任,沒有向他表達真心傾慕之情。在此生離死別的一刻,她親吻了他,為少艾之情畫上甜蜜的句號。

        雖然喜遇年少時的心儀對象,不過成瀨回首過往,仍對妻子逝去卻未獲通知耿耿於懷。他懷疑妻子離異後,因失去依靠而對自己深生怨懟,當然多年不能陪伴獨女成長,也造成深重的罪疚感。當佐倉帶他到已為人婦的女兒家時,他也未敢相認。

        然而女兒告訴他,母親和自己已找到幸福,特別是媽媽,恐怕成瀨知道她離去後找到第二春而尷尬,才囑意女兒毋須知會成瀨參加喪禮。女兒坦言,縱然成長中父親缺席是遺憾,可幸美滿的婚姻帶來不少慰藉,令長年困在愧咎中,逃避與家人相聚的成瀨,放下千斤擔地釋懷了。

忍劇痛,救佐倉

        當成瀨感到此生溫情再現時,劇痛卻像利刃襲擊全身,他意識到止痛藥已無法發揮作用。他狂吼亂叫,告訴佐倉是時候終結他再也無法忍受的肉體折磨了。佐倉無奈打開裝著了結生命的藥盒子,成瀨秒看到,兩支注射器都同樣是致命的鉀。原來,佐倉是要和成瀨共赴黃泉!

        成瀨怒斥佐倉如此輕率糟蹋年輕有為的人生,佐倉頓時崩潰哭嚎,此生無法再執手術刀,家庭事業從頂峰跌進無底深潭,他的心裂痛到頂點,願陪伴成瀨切斷人生路。一個肉體痛,一位心靈痛,兩人皆自覺無法承受身心之痛,是否就這樣同走不歸路?

        誰料到身體已衰殘至無藥可救,且痛楚無時無刻地敲打著五臟六腑的成瀨,卻驀然立下求生的意志,情願自己再咬牙每天吞下徹骨的劇痛,也要拯救失去鬥志的佐倉!他請求佐倉留下來作他餘生的醫師,直至他的生命盡頭。

        數月後,成瀨在獨生女兒陪伴下離世了。一直照顧他的佐倉則申請轉為安寧病房的醫師,每天守候生命末期的病人,用心地安慰支持病患,一步步安然走完餘生。

對抗藐視生命的思潮

        今天世界充斥著生命主權的爭論,佐倉醫師便曾說,面對自己無法幫助的病人,他要充當上帝,以結束他們的生命去解除痛苦。誰知一個他看來是藥石罔效的弱者,卻成為生命的強者,不但挽回了他的性命,還感召他成為陪伴、照護臨終病人的仁心醫者,延續著成瀨犧牲的愛,在冷酷的世界點燃人性之光,為無數失意絕望的心靈,帶來光與熱。

        苦難確是人類無法理解的大哉問,可是在人間的愛中,心靈的力量往往勝過世上的雄辯或顯學。片中一個受盡苦楚的癌症病人成瀨,竟能在生命垂危及身故後,仍帶給多人祝福。相信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心靈戰士,也比比皆是。

        我們既不可妄自以高姿態去勉強別人忍受痛苦,也不應任意充當上帝去了斷別人的生命。生命的韌性遠非旁人所能理解,誰是強者?誰又是弱者呢?

        造物者真是奇妙,往往透過弱者、外表愚拙者,去顯示出強者之無能、愚昧。宇宙間只有造物者才是全能的強者,祂可賜下超越常人的能耐,激發起無窮互愛互動的漣漪,抗衡著藐視生命主權的屬世思潮。這部電影的中譯名《超越旅途》,確是可圈可點。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