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145期 (2025年10)
主題企劃
話題篇
  黃昏的邀請
失喪篇
  你先走,還是我先走?
實作篇
  喪偶後的重建
祈願篇
  長者主前七願
 
真愛分享
真愛故事館
  死去活來
生命教練伴你活
  自我突圍?你可以!
家庭傳承
  回憶傳承三部曲
孩子,你說呢?
  孩子,你怎麼還沒有對象?
真愛交流道
  珍貴的禮物―同在感
一笑抵萬金
  各有去處

序曲:一場扣人心弦的座談

        在人生旅程中,面對摯愛離世,是最令人心碎的試煉之一。當喪偶成為現實,我們是否早已在信仰與生活中做好預備?

        真愛協會與台福基金會精心策劃,於2025年6月7日在洛杉磯合辦座談會,邀請近兩年內皆經歷喪偶之痛的知名講員/作者,蘇文隆牧師、蘇文博教授、郭淵棐老師,極難得地三人首度同台,在真愛特約講師吳貴珠老師感性活潑的主持下,分享了扣人心弦的切身體悟與深刻實用的省思叮嚀。

        全場不只有主持人與講員的精彩對話,也穿插了三位講員由結婚到送走老伴影像的動人短片。現場參加者熱淚盈眶,深感受益、大得提醒。特整理其中精華內容,與關愛自己和長輩的本刊讀者們分享,「老年不嫌遲,中年趁現在,青年不怕早!」

真摯實用的剖白與叮嚀

        座談題目之1:您一定十分懷念過去那段兩人攜手同行的光陰。在這段失落傷心的日子中,對你幫助最大的是甚麼?

        蘇文隆說,他的愛妻惠蓉師母在2024年11月被診斷出罹患最兇猛的一種甲狀腺癌末期,於38天內便離開了。從交往開始算起,在一起已63年的伴侶驟然而逝的這段日子,對他最大的幫助有三方面。

        第一是信仰。他體悟到,上帝不只是高高在上、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更是一位與我們一同傷心的上帝(a grieving God)。他特別指出,約翰福音11:35,有聖經中最短卻極有力量的一節:「耶穌哭了。」出埃及記3:7,上帝對摩西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實在看見了;他們因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我也聽見了。我原知道他們的痛苦。」我們的上帝知道我們是在痛苦之中,所以我們要緊緊地抓住上帝。

        第二是感情。蘇文隆欣慰地描述,師母在人生最後的階段,說她很幸福,沒有遺憾,這對他就是最大的安慰。

        第三是心態。不是逃避,不想看到她的任何東西,而是積極地面對未來,還把她的照片放大,擺在家中每個角落,每天看到了就跟她說說話。

        蘇文博說,談到失落傷心,好像顯得很沒有勇氣,但是確實是經歷過。已經結婚52年,兩人的意見都很強,經常吵吵鬧鬧。傷心失落的時候,反而會懷念那些以前為芝麻綠豆小事的爭執,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有信仰的盼望,確信將來會再見面,同時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例如在教會中的門訓,努力在行動日漸不便中盡量學習自立,就不會讓自己一直陷入失落傷心的情況中。

        郭淵棐則說,透過傷心的旅程,才知道上帝的恩典是多麼偉大。跟妻子結婚52年,在最後30年之間,跟妻子每天一起禱告。他坦承,失去妻子之後,彷彿一隻鳥少了一個翅膀,完全失去平衡,每天形單影隻。因著喪偶之後的掙扎,他最終領悟到,上帝不但是他的天父,也成為他最親近的伴侶。每天跟上帝花時間在一起,就能感覺到祂的同在、祂所賜的平安、以及天國的盼望,靠著這三樣,郭老師漸漸走出傷痛了,不再回頭看自己失去了甚麼,而是向前看上帝還要他做甚麼。

        座談題目之2:您和配偶是不是曾經討論過誰會先走?現在回想起來,您認為應該在哪些方面為未來的落單做更好的準備?

        蘇文博說,的確討論過,但他覺得一點用都沒有,因為誰能決定誰先走呢?留下來的人,需要為對方處理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實在是辛苦得多,而且孤單傷心的時間也長。所以如果為自己想的話,最好是自己先走,所有的事情留下讓配偶去處理。他指出,根據統計數字顯示,女性平均的壽命比較長,所以大部分的情況之下是丈夫先走。無論如何,內心先有準備是好的,知道事情發生了之後,該如何面對。

        蘇文博夫人滿美平常很喜歡到處尋找價廉物美的商品,本來,蘇文博一直不以為然,兩人都是醫師,何必為了省那幾塊錢,花那麼多「昂貴」的時間?可是不知道為甚麼,她毫無預警離世前的幾個月,他忽然對那些都不在意了,覺得讓太太高興比他糾結於時間的價值更為重要。她離世的那一天,因買到非常便宜而且品質又好的沙文魚而非常高興,買完東西回到住處停車場時,就忽然倒地不起離世了。蘇文博感恩地說:「至少滿美是高高興興走的。」

        郭淵棐夫妻倆時常聊到生死問題,在過世前一年左右,她還撒嬌地說她要先走,因為她說:“I don't want to live in this world without you.”(沒有你,我就不想活在這個世界上。)他到今天還是常常想這個問題,她講那句話的真意是甚麼?難道是為她回天家留下伏筆?後來她因腦瘤和肺癌去世,從發現到離世只有兩個月,上帝似乎聽了她的請求,讓她走得很平穩、平安。郭淵棐雖承受了許多痛苦,但他覺得很感恩,因為妻子得到了她所求所想的。

        蘇文隆和老伴討論誰先走已經有兩三年了,甚至談過一些方案,例如一起搭飛機、若失事正好一塊兒走等等,但似乎都不可行。最終他們的結論是「拼命禱告,求耶穌基督快來,讓我們一起被提」。蘇牧師表示,雖然不知道誰會先走,但他早有心理準備,知道有一天會再相見,因此信仰是為老年落單所能做的最好準備,需要越早開始越好。

        蘇文隆回憶,妻子惠蓉在醫院的38天裡,信仰非常堅定,清楚知道自己將去往何處。他深深感謝妻子早在離世前兩年便開始為他做準備,特地帶他去不同的超市認識其特色,並讓他嘗試簡單的家務和做飯,為他獨自生活做準備,這對蘇文隆現在的生活幫助很大,讓他不至於手忙腳亂。

        蘇文隆也強調要珍惜夫妻和家人的感情。蘇文隆以前常忙著到處事奉,雖然他當時已經盡量抽時間跟妻子在一起,但是如果有機會重來,他一定希望有更多時間陪伴她。不只是配偶,還有家人,因為落單以後,家人的支持非常重要。朋友及教會的弟兄姊妹雖然也會關心,但漸漸地隨著時間流逝就會減少。但是家人的支持,無論是兒女、孫兒女,或是兄弟姊妹,他們的支持都是可長可久的。

        座談題目之3:請就喪偶後,各方面的重建和繼續長進,給來賓一些叮嚀和提醒。

        郭淵棐說,心理上要有準備,這種事情隨時都可能發生。他們才慶祝了結婚52週年,他原本以為,52、53、54、55年⋯⋯,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殊不知在52週年之後,妻子的生命就戛然而止。

        郭淵棐說,他現在每天都很感恩,常常問上帝:「祢還要給我多少時間?五年?十年?今天會不會就是我在世最後一天呢?」有人問:「以前你們甚麼事都一起做,現在會不會變得很無聊,沒甚麼事做?」他答道:「其實我每天都很忙,因為我正在把《性福佳偶》翻譯成英文,上帝差遣一位退休的專業作家朋友來幫我潤飾校對,現在已進行到第五章,希望今年能完成。至於下一步要做甚麼我不擔心,相信上帝到時候一定會差遣人來幫助我做祂要我做的事情。」

        蘇文隆妻子突然在臺灣罹癌去世。他本來想,既然已經年過83,是否該退休了?可是經過禱告、反思、沉澱之後,他覺得不應把自己封閉起來,獨自舔傷口,否則傷口會越來越大。於是他選擇走出去,繼續旅行講道,探訪各處的弟兄姊妹,擴大生活圈。

        另外,蘇文隆特別語重心長地分享,以前都是以牧者的身份去安慰、鼓勵、幫助喪親者,現在自己遭遇這件事,深深感受到親友真誠持續關懷的重要。他提醒大家,安慰遭遇包括喪親喪偶在內的重大事故者,要親自寫貼心的話去問候、安慰,而不是單單引用長篇聖經或別人說的話;若可行,持續不斷地關懷至少一年。

        蘇文博喪偶之後,也是覺得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做,例如還有哪些人需要他去關懷幫助,還跟哪些人沒有把話說清楚等等。他引用帖撒羅尼迦前書5:16-18的經文:「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大家都知道要常常喜樂,不住地禱告,但是凡事謝恩,就很不容易做到了,不只是順境中的感恩,也要在逆境中,包括面對喪親、疾病、挫折與孤單時,都要感恩。

尾聲:活著的人,要繼續好好活

        我們不知道誰會先走,但我們可以選擇怎麼活,也可以選擇留下甚麼。三位講員的分享,不僅安慰喪偶者,更提醒所有夫妻與家人:珍惜眼前、預備未來。未雨綢繆不是恐懼死亡,而是認真生活;不是預告分離,而是累積真愛。在神的恩典裡,即使生命有終點,愛卻永不止息。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從今日開始,用信仰與愛,活出每天;即便有一天只剩我們一人,我們仍能說:「感謝主,我已預備好。」


   
Copyright © 2001-2025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