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4期 (2007年03月)
主題企劃
自白篇
  浪漫手機
話題篇
  少男少女想約會?
 
真愛分享
來自父新的祝福
  示範兒女的兩性關係
兩性教育
  男孩女孩都是寶
個案剖析
  有離才有合
真愛下午荼
  多多偶爾一下
生活加油站
  熱湯與可樂
心中有夢
  有愛才有家
家庭資訊站
  正視青少年的身心需要
真愛交流道
  原來是憂鬱症


昇華青春的騷動.話題篇

少男少女想 約會?

█廖美惠

♥ 前提:雖不贊成,但需理解

與謬誤的世俗文化對抗
    陳路得在教會作了十幾年的主日學校長。某個禮拜天早晨,她帶著一朵鮮紅美麗的玫瑰花,走進青少年班教室。

  陳路得每對學生說幾句話,就撕下一片花瓣:「你們每個人都像這朵美麗乾淨的玫瑰花,但是,你每次與異性朋友單獨約會、親密交往,把自己的心給了對方,有如一片花瓣就被撕下來。」

  她停頓了一下,讓學生們深思幾秒鐘,然後說:「想想看,有一天,等你要結婚的時候,還剩下幾片花瓣?難道你願意把這樣支離破碎的花,獻給你一生最重要的人嗎?希望你們願意把這當作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保持自己的乾淨美麗,直到獻給那值得享有這支完整花朵的配偶!」

  「沒有Safe Sex這回事!」陳路得堅決反對十七歲的兒子與異性一對一約會。她認為,青少年要學習社交,不一定要用一對一的方式。在校園、在教會、在團體活動中,多的是觀察異性、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機會。

  陳路得指出,謬誤的世俗文化,是年輕人純淨心靈的最大殺手。電視節目或電影節目中,青少年很少是保持貞潔的,他們一下子就牽手、親吻,然後下一個鏡頭就跳到親密行為。不負責任的媒體,不但沒有健康交往過程的教導,反而是傳遞錯誤的價值觀,性行為不僅被認可,而且還被誇大地吹噓和推崇,等於是把青少年的孩子推向陷阱。

  「明知道馬路危險,還要孩子站在馬路上練習交通安全嗎?明知道抽煙喝酒不好,一定要嚐試之後,才相信真不好嗎?明知道薯條可樂是垃圾食物,為什麼還要鼓勵孩子去吃?」陳路得質疑。

  她說:「要孩子吃得健康,必須在你未買菜時,就已經決定該吃什麼,而不是做好了菜,才決定該不該讓孩子吃!同樣的,在他們還沒有進入誘惑的環境前,就做好決定,不讓他接觸試探!」

  「其實我們絕不是與青少年子女在對抗,而是與錯謬的世俗文化對抗。大多數青少年之間的約會關係都是短暫的,每交往一次,分手一次,心就痛一次,就好像練習了一次『離婚』,對他們沒有好處,只有壞處!」陳路得語重心長地說。

青少年為何想約會
■同儕壓力
  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青少年階段是最容易受朋友影響的時期,這時期也是他們從完全依賴父母,漸漸轉移到與友人互相依賴的階段。青少年交友最在乎的就是同學的想法。住在新澤西州十七歲的威廉表示:「等我二月份SAT考完,我也想嘗試交往異性朋友,因為我好幾個同學都已經有女朋友了!」

  家住紐約十五歲的傑生表示:「我們不是Kids(兒童),也不是Adults(成人),但有時候我們也不知道自己算是什麼。有時候我們行為表現像小孩子就會被長輩斥責說,你們已經不小了!如果我們想表現得像大人,又會被說成『小孩穿大人褲子』!我不喜歡聽到父母老是說:『你還太小,還不成熟,不可以交女朋友,上大學後再說!』我想學習如何與異性朋友交往,增加人生的經歷,因為青春只有一次。」

  住賓州十八歲的小嵐,一向是全A的績優學生,受到電影電視媒體的影響,好奇地想嘗試交異性朋友。她說:「我只是想單純的友誼,兩人坐在樹下聊聊天。媽媽從小就告訴我很多這方面的事,我很好奇想交男朋友,但我知道我絕不會給自己找麻煩,我想要認識不同的朋友,我一定會做到no-sex dating!」

  十六歲的加州女孩小雅,父母經常吵架,爸爸常出差,在家裡感受不到愛。在補習班有個大他一歲的學長很關心她,在父母不知道的情形之下,慢慢地每天課後兩人就發展出男女朋友的關係。小雅在心裡暗暗告訴自己,申請大學離家越遠越好,反正住在家裡也沒有意思。

♥ 若孩子尚未單獨約會……

父母要下工夫
    常在電台與社區做人生與婚姻講座的作家陳惠琬指出,對青少年孩子而言,他們的時間觀是「現在」,而看不到父母眼中的「未來」。結交異性對他們是一種探險,一個經歷。只是孩子不知道在這一段探索異性的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選上一位,是對他們大半生幸福有決定性的影響,也可能犯下錯誤,改寫他們的一生。

  為人父母的費心、費力、費時、費財,好不容易把孩子從小教養到高中階段,這時千萬不要把所有心力單單放在幫兒女找家教補習、爭取SAT考高分、申請好的大學,而忽略了「青少年約會」這個攸關重大的議題。

  既然這個關口是兒女成長必經的歷程,也是青少年最關心的問題,時間不會自動提供答案,與其讓孩子自行摸索,做父母的何不下工夫努力,閱讀相關書籍,或請教專業輔導者,幫助兒女,在時機成熟時,能健康地走上獨立、成熟的異性交友之路。(與「青少年約會」相關之延伸閱讀書目,請參此頁。)

態度溫和立場堅定
  「遠離麻煩比脫離麻煩容易!」胡慧玲強調,趁著還來得及,父母要用懇切溫和的態度,來表達堅定嚴謹的原則,主動把正確觀念傳遞給兒女。

  多位輔導專家也都指出,希望父母在處理有關青少年約會時,要能沉得住氣,說話口氣要像對待成年人,溫柔、有耐心,溝通只有在管道通暢無阻時才能有效傳遞。以下是胡女士的建議──

  父母自己一定要先有備而來,學習閱讀相關方面的書籍,才能給孩子健康正確的兩性交往的認識,堅持該堅持的立場,不能被模糊焦點,小心不讓自己陷入和兒女的唇槍舌劍之中。

  幫助孩子清楚自己的優缺點,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並不是靠別人的肯定。一個孩子如果不能先接納自己,當然就只能隨波逐流了。

  父母要以身作則,彼此相愛,讓兒女的愛杯每天都被無條件地充滿。尤其父親們要注意,女孩進入青春期,也一如往常般地需要父親肢體的愛意與關懷,如果無法從父親那兒獲得,就會轉移方向、另覓目標。作父親的,相信你寧願親自保持女兒愛杯的滿載,也不願讓那些不成熟的小夥子來代勞吧!

提供替代方案 ◆強調同性朋友的寶貴
   一位老師如此勸告學生,將來找對象時:「要選在女生圈中最受歡迎的女孩當女友,而不要選在男生圈中最受歡迎的女孩當女友。」先要有同性別的好朋友再談交往異性朋友,此話甚有道理。有些事,父母也可以找一位兒女最看重的長輩或最親信的同性朋友來代替你溝通。

  美國新州傳福中心陳美津師母及加州陳惠琬女士同時提到,最好能為兒女安排價值觀相近的環境與同性的朋友,例如教會裡的青少年團契,讓孩子在合宜的場所,和群體在團體中學習與人互動。

  不要單以「要好好用功」作為反對孩子交友的理由。及早培養孩子興趣,琴、棋、書、畫,運動、攝影、舞蹈、程式設計……,選出其中最感興趣的項目深入發揮。或是定期拜訪老人院,參與社區活動。

青少年旺盛的精力需要昇華。父母要付代價陪伴孩子培養健康的興趣。

先作兒女的朋友
  父母必須堅持先做兒女的朋友,調整父母的權威轉向朋友的關係,積極介入兒女的生活。
1、不要只談成績,功課等話題,要談其它兒女感興趣的事。
2、嚐試和孩子做一些你不熟悉的事,讓孩子來示範或教你。
3、每週撥一段時間作為家庭共同活動時間。
4、花時間單獨和一個子女約會談心,讓他們得到完全的注意力。
5、說不出口的,可用別人的例子或書上的例子,舉正、反面例子來討論。也可以寫e-mail給孩子。
6、召開家庭會議,全家一起討論可能遇見的問題,包括交友問題,然後集思廣益,訂下原則。

若你家青少年正在約會…

  若你家的青少年已進入與異性一對一的約會,最好的方法是幫助他(她)改弦易轍、不再繼續。但此事難度甚高,絕非父母一廂情願就能解決。那麼,父母該如何亡羊補牢呢?

堅持1:觀察交往的對象
  EQ講師雷洛美女士,回顧多年前,女兒唸九年級時,身邊突然出現了一位護花使者,這個十年級的學長,對學妹照顧有加,每天陪她走路回家, 然後就自動留下來,還大方地看電視、聽音樂,整個下午兩人一起開心地邊玩邊做功課。

  雷洛美先按捺住自己,接納女兒的朋友並做到了「三不原則」(不動聲色、不大驚小怪、不批判孩子)。過一陣子後雷洛美輕輕地對這男孩說:「我很歡迎你來我們家,因為我把你當成是我們家的,我可不可以信任你?當你在我們家的時候,也會守我們家的規矩?」這男孩爽快地回應:〝Yes, Madam〞之後,果然也遵守雷家的規定。

  但私底下,雷洛美拋出這樣的問題給女兒--「喜歡哪一型的男孩? 最不能接受的是什麼類型的男孩? 妳覺得幾歲可以開始單獨約會? 」

  雷洛美回憶,當初在處理有關女兒第一次交友約會所用到的技巧包括:不用傳統的說教方式;著重問問題的技巧,以開放式的問題而不用肯定或否定(Yes or No)的問句;就算孩子給的答案不滿意,也先不急著否定她的想法,重點是要聽到她在想什麼;當她鼓起勇氣對父母表達想法時,千萬不能潑冷水。

  此外,不要顯得太緊張、太擔心:讓孩子知道父母真的關心他們、接納他們、信任他們。雷洛美沒有在一開始就說「音樂聲音關小聲一點!」也沒有批評女兒朋友的音樂、髮型、穿著, 而是利用機會在一旁觀察孩子的朋友。雷洛美提醒作父母的「小不忍則亂大謀」,要先接納孩子的朋友,之後他們才會接受父母的影響力。

  運用同理心原則:雷洛美會利用在聊天或開車空檔中和女兒閒談:「妳知道男孩子欣賞怎樣的女孩子嗎?」「媽媽在年輕的時候也會這樣想!」讓孩子知道,你是過來人,了解他們。若一概採用權威式高壓,孩子愈會強烈反抗。孩子口服心不服,長久下去,一定破壞親子關係。

  最後,父母要付上代價:雷洛美在女兒最重要的高中階段,刻意減少自己的工作量,多給女兒時間,也鼓勵女兒下課後,直接到先生的公司打工,漸漸地,女兒與學長接觸的時間減少了,彼此也僅維持在淡淡的友誼關係中。

  在高中畢業舞會前夕,雷洛美的女兒苦於找不到合適舞伴, 雷洛美靈機一動,打了通電話,把那位已在柏克萊大學就讀,也就是女兒當年的護花使者找來。雷洛美笑著說:「還好當年處理得好, 沒有決裂,否則女兒的舞伴就沒著落了!」

堅持2:信任而非放任
  新澤西州漢新月刊總編輯李美倫,有兩位十二年級的雙胞胎兒子。對於兒子與女友一對一的約會,李美倫要求他們答應遵守三條家規:1、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回家;2、家庭活動優先於個人約會;3、要保護對方,不可以有婚前性行為。   李美倫期待兒子在交往中能學習與異性相處的禮節、情緒的表達與應對關係;交朋友的能力和信心;學習了解、欣賞、尊重異性及擇友的判斷力。

   李美倫歡迎兒子把女友帶回家中,甚至還多次邀請這女孩參加家庭餐會,「吃飯時間就是一個很好的觀察機會!我不會對這女孩問太多問題,這樣孩子才會更自然顯露出自己的本相。」李美倫表示,其實孩子可能比大人所想像的更成熟。半年後,兒子和這女孩達成協議分手,兩個人都保持良好風度,他們很慶幸自己曾經享受這段健康的友誼關係。   對孩子的交友情況,李美倫採取信任而非放任。能夠信任,是因為從小到現在,所培養出的親子信任關係。李美倫強調,父母當然還是要盡監督與管教的責任。例如有幾次,兒子晚上打電話時間過長,李美倫會要求他停止。

   「華人父母常把學業看成第一優先,其實影響兒女一生幸福的是他們的交友、婚姻,而這重要的課題往往學校不教!我們作父母的特權之一,就是幫助孩子,當他們陷入迷戀時會經歷情緒上的高昂或混亂,接著伴隨而來的則是欣喜、挫折或懊悔。當孩子在高中階段,還在父母身邊,我們就必須在第一時間來幫助他們,讓他們把自己的處境看得更清楚些。」李美倫懇切地說。

堅持3:愛的請求
  「媽咪,我交了一位同班的男同學,希望妳能讓我們繼續來往作朋友!」三年前,在佛州就讀十二年級,曾當選全校Home-Coming Party(畢業舞會)「皇后候選人」的婷婷,第一次對母親韓華如此傾心吐意。

   「謝謝妳告訴我, 但是我有一個堅持的條件,請妳帶他到我們家, 讓爸爸媽媽和他見一面!」韓華用信賴口氣回答。   這是婷婷第一次結交異性朋友,起初她想拒絕母親的條件,因擔心會讓男友受窘,但是婷婷和父母之間一向感情良好,她深深知道父母如此做是因為愛她、保護她。所以她答應了。

   「你很有眼光,我很欣賞你,因為你所愛的就是我所愛的,而且她是配得你愛的。可是,我請求你,尊重她,不要有越矩的行為,手不要放在不該放的地方,不要去不該去的地方,彼此尊重對方的身體和感情,直到你們有一天結婚,再完全享受對方!」韓華的先生誠摯地對女兒的男友說出這番話。

   韓華說,婷婷是個聰明、活潑,漂亮並有主見的孩子,先生短短的一番智慧話語,勝過她對女兒的千百句叮嚀。

   婷婷則說她這輩子從來沒聽父親說過如此感性的話,她很感謝爸爸媽媽如此做。如今婷婷已是大學三年級了,仍然和這位男生交往,倆人就讀不同所大學,每月固定見一次面,因父親當年的那一番話,婷婷和男友彼此約定約會時不到黑暗處,不讓自己陷入誘惑當中。

 

作者介紹:作者廖美惠,真愛家庭運動響應者,新澤西州漢新月刊特約記者。有錢時,喜好自助旅行;有靈感時,喜好採訪寫故事;沒錢沒靈感時,喜好大量閱讀。與夫婿王治元育有一子一女。

愈早約會,可能愈早發生性關係 (Early Dating, Early Sex)
  本會親子教育特約講師胡慧玲表示,父母應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她個人反對十八歲以下的青少年單獨約會,因為太多的研究資料顯示,愈早單獨約會,過早發生性關係的機率愈大。以下是“Why True Love Waits”一書所提供有關美國的統計數字。
♥ 約有三分之一青少年在十五歲之前發生過性關係。
♥ 青少年性關係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是午後三點到五點在自己的家中。
♥ 每年約有三百萬青少年感染性病。
♥ 57%高中生上了性教育課程後錯誤使用保險套。
♥ 每年約有一百萬少女因婚前性行為受孕。
♥ 每年約有六到十萬少女因性病造成不孕。
♥ 因懷孕而結婚的青少年,80%在五年內會以離婚收場。
♥ 保守的基督徒青少年中,約有77%的女孩及68%的男孩立志在婚前保守貞操。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