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34期 (2007年03月)
主題企劃
自白篇
  浪漫手機
話題篇
  少男少女想約會?
 
真愛分享
來自父新的祝福
  示範兒女的兩性關係
兩性教育
  男孩女孩都是寶
個案剖析
  有離才有合
真愛下午荼
  多多偶爾一下
生活加油站
  熱湯與可樂
心中有夢
  有愛才有家
家庭資訊站
  正視青少年的身心需要
真愛交流道
  原來是憂鬱症


誠願為人父母者在心態上、在行動上,都能讓兒女確信──
男孩女孩都是

█方昀

  滋宜大學畢業已經八年,是一位傑出的商業人才。她的心思細膩,富於創意、人緣極佳,工作第一年就得到上司的注意,第二年立刻加薪升級,第四年半工半讀拿到碩士學位,第五年成為公司的年輕主管,經常飛往各地開會,薪水三級跳,已經成為公司最受人矚目的一顆新星。

   下了班以後的滋宜,繼續坐在電腦前面,學習新知或處理公事,餘暇就到健身房運動,保持苗條身材,假日有時邀約高中的死黨好友聊天喝咖啡,日子過得十分愜意。

逃之夭夭
  一、兩年來滋宜比較少和朋友出門,空閒時看看雜誌,聽聽音樂,或是獨自上街買幾件漂亮時髦的衣服,慰勞工作的辛苦。看在媽媽的眼裡不禁納悶,女兒面貌姣好、談吐不俗,同學們嫁的嫁、娶的娶,怎麼就輪不到自己的女兒?

   滋宜不是不知道母親的心事,事實上母親也屢次按捺不住暗示她年紀老大不小了,應該找個對象嫁了。   追求滋宜的男生很多,從高中時代起就不曾中斷過。大學、研究所同學以及公司男同事都熱烈追求過她,她總是交往幾次就逃之夭夭。有一位讓她心儀的男孩,原以為感情可以穩定下來,但是還是由她主動提出分手,結束一段可能開花結果的戀情。

   適婚年齡的壓力迎面而來,滋宜卻抹不去心底一幕恐怖的畫面:那是爸爸毆打媽媽的畫面,在一次劇烈的爭吵後,爸爸把媽媽推到牆角,聲嘶力竭地咆哮:「妳以為妳賺得錢比我多,就可以講話比我大聲嗎?妳憑什麼瞧不起我?!」

   爸爸很愛滋宜,把她捧在手心,但是媽媽的才氣和能力為家裡賺了不少錢,家中昂貴的擺設、精品藝術裝飾用的都是媽媽賺來的錢,漸漸地,爸爸媽媽常常為細故爭吵,終於簽下離婚協議書。   當她長大工作,開始顯露能力時,心中的隱憂逐漸浮現,她擔心舊事重演,有時候甚至希望在工作上出現差錯,不要表現太好,不要超過男生,也許這樣才有幸福的未來。

仍然重男輕女
  廿一世紀的今天,重男輕女觀念的餘毒仍然殘存。

   根據2005年的調查,台灣新生兒男女嬰的比例是110:100,高居世界第四,與一胎化的中國大陸不相上下,是違反自然比例的嚴重失衡狀態,這樣的情形在十多年前就已顯現出來。

   在1990年至1992年的三年間,台灣出生男女嬰性別比例是110:100,若是到了第三胎至五胎竟高達129:100。這樣的差距據合理推測應是利用早期產檢鑑定胎兒性別後,實行人工流產的結果。

   孩子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兩性失衡社會,很難有正確的兩性觀念。常聽到這樣的對話:「你就這麼一個寶貝兒子啊?怎麼不多生一個?」「哎呀!兩個孩子負擔已經很重了。」意思是另一個是女兒,但不是「寶貝兒子」,女兒常被隱形化。

家中的二等公民?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父母的互動關係學習兩性觀念。

   如果父親是家中的絕對權威者,女兒很容易認為自己是「第二性」,即使受了很好的教育,潛意識還是認為自己是男性的附庸。在職場上,認為聽從男性主管的要求是理所當然;在婚姻中,她也會極力壓抑自己順從丈夫。

   男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同樣容易形成男性至上的觀念,在職場上,據調查,有不少的男性主管在指責女性職員時比指責男性職員多一些輕視的態度。

   家庭資源的分配,男孩往往分配比女孩多,譬如男孩子可能擁有比較好的學習機會,可能得到父母更多的重視,雖然很多父母說:「我沒有偏心,男孩女孩都是寶。」可是內心還是認為男孩是家族的傳承者。

   許多父母對兒子的稱讚多,對女兒的稱讚少。男孩子的調皮攻擊常被縱容,女孩子若是稍微偏離規矩就會被責罵糾正。社會上的性侵犯暴力行為,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女性的不被尊重。

   男尊女卑的觀念深入到每一個人的心中,造成適婚女性找對象,學歷、收入一定要比自己好,年齡、身高當然更不用說了;男性呢,看到學歷比自己高、收入比自己好的女性,又豈敢「高攀」?有不少高學歷的適婚女性,人品佳、能力強,卻形單影隻飽受寂寞之苦,有不少是社會偏差的性別文化的受害者。

男性優越感作祟?
  常常看到男女交往時,男士收入高於女士,可是婚後若干年,也許工作性質的不同,當太太的收入逐漸增加,先生不會因為家庭增加收入而高興,反而心理上覺得矮了一截而備感壓力。

   滋宜的父母親就是這樣的情形,於是生活發生爭執時就會擴大成「侵犯男性優越感」的戰爭,當男性覺得威權喪失時,就容易訴諸暴力,造成更大的傷害。

   在傳統的性別文化中,煮飯洗衣等家務事是太太的責任。根據台灣地區「國民時間運用調查」顯示,已婚職業婦女全年平均每週花在職場工作的時間只比男性略少,可是花在家務育兒的時間,卻是男性的七、八倍。

   性別角色期待容易形成內在的驅力,在婚姻生活中給對方不小的壓力,先生希望不斷地衝刺事業來得到太太的肯定,太太也希望自己的先生在社會上有很好的社經地位,以證明自己沒有嫁錯人,結果造成夫妻談話時間減少,若有交談的也都圍繞在錢財事業方面,婚前吸引彼此的性靈生活反而相對不再重要。

夫妻是一個團隊,因此丈夫應擺脫刻板的性別觀念,學習分擔家事,成為妻子的後盾。

跳脫刻板觀念
  榮獲2006年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李安與妻子相戀於校園,他的電影熱誠與才華深深吸引妻子林惠嘉,然而戀愛結婚到成名之前,李安曾經在家蟄居了整整六年,家庭收入完全倚賴妻子,圍著圍裙煮飯的李安也曾經因為親戚異樣的眼光,覺得自己沒用而差一點撕毀自己的劇本手稿,幸賴妻子全心信賴與無怨無悔的支持,才讓他走出了困境。

   朋友小周和太太擁有健康的兩性觀念。不久前當小周對上班環境感到困倦而意氣消沉時,太太主動建議他辭職在家休息數月,她說生活快樂最重要,節衣縮食日子也是可以過,這段時間就靠她的收入也沒有關係。

   有一位朋友非常難得嫁給一位跳脫性別僵化規則的先生,她的收入比先生高,先生每天下了班立刻煮飯等她回家,對於太太的辛苦勞累疼愛有加,兩個女兒也貼心可愛,一家人和樂融融。她說她和先生有共識,誰的收入高就是家庭經濟主要來源,另一人必全力支持,他們不論男女性別,只求分工同心,給下一代非常好的示範。

   筆者的表妹最近來美攻讀博士,陪讀團員不少,由老公領軍加上一對小兒女,先生幫忙料理家務照顧孩子,讓太太專心讀書且免受鄉愁與骨肉分離之苦,真是羨煞周圍的人。

追求平衡,互敬互愛
  男女受造的本質都是一樣的,同是源於愛,生命自是同樣尊貴,然而在體能及性向上,男女確是不同,男性勇猛而女性溫柔,很多工作確實有男女性的差別,但在家庭生活上,如果彼此真愛對方,一定會致力於追求平衡的家庭生活。

   曾經看到一張照片,爸爸和他的小女兒額頭頂著額頭,深情凝視,讓人為之動容,這樣的畫面在一般華人家庭中比較少見。

   如果父母都能真正重視女兒,女兒才能感受到自己性別的可貴。教養男孩要則拋棄性別的優越感,從生命本質入手,學習尊重異性、愛護異性。

   婚姻是兩個獨立健康的個體進入「兩性共有、兩性共治,兩性共享」的生活,如果能從小從父母學習健康的兩性觀念,婚後才能減少不必要的「男與女的戰爭」,享受和諧的婚姻生活。

作者: 作者為本會特約同工,與夫婿洪本全擔任本會婚前單身事工輔導。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08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