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4期 (2012年4月)
主題企劃
現象篇
  為何不婚?為何成婚?
資訊篇
  幸不幸福,誰負責?
輔導篇
  揮別婚姻恐懼症
醫學篇
  把握生育時機
見證篇
  幸福咖啡屋
 
真愛分享
幸福尋寶圖
  伴你瞻望婚姻之旅
加上更多
  從一張圓桌出發
人生感懷
  死亡,只是一道門
遠距夫妻
  跨越距離相愛相守
郭老師劉老師信箱
  愛與親密的化學動力
家庭電影院
  冰消雪融萌真愛
一笑抵萬金
  非同小可


光陰不待人

        悄悄地爸爸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聽見臺灣傳來的噩耗,正是在美國產房迎接新生命的時刻!望著小傢伙依偎在我胸前,平靜又安詳,他的小手緊緊抓著我的食指,聞著他身上散發的乳香味,這是奇妙神聖的一刻,是當高歌歡呼的時刻,我卻只能靜靜地,聆聽身旁的先生輕輕地報著父親離世的消息,淚水早已濕透我的臉頰,分不清此刻的心情,是喜悅還是憂傷?

        父親的病,源自B型肝炎,轉成慢性肝炎,十多年下來,因未能好好休息,肝癌就自動找上門了!手術後父親來美靜養,正巧趕上我剛懷孕,常會頭暈噁心嘔吐,本來應該是作女兒的照顧爸爸,讓他好好休息,沒想到竟變成爸爸為我無私的服務。

        爸爸回臺灣後,醫院追踪檢查,發現他的肝臟有陰影,於是再進一步接受治療。我心如熱鍋上螞蟻般掛念著,無數的長途電話叮嚀打氣。心裡也盤算著探望,但先前的流產及種種因素,都叫我猶豫不定。我數算著日子,一廂情願地計劃著,等生完孩子,帶著外孫回去看外公添份喜氣,怎奈光陰不待人,上次在美的短暫相聚,竟成為我們父女最後的團圓!

陷入深淵

        我們夫妻倆帶著女兒和剛滿月的兒子,風塵僕僕趕回去為爸爸送行。逝者已矣,這一切有如電影情節,又遙遠又不真實,但確實一幕一幕上演著。

        父親走了,我的傷痛並沒有隨著告別式落幕。回美後,因遺憾未能見父親最後一面所引發的罪疚感及負面情緒反應,彷彿水壩洩洪,傾瀉而下波濤洶湧,淹得我幾乎窒息,不僅帶來個人身心靈的疲乏,也危及家庭夫妻關係。

        自責和自憐纏繞著我。在自責中常會控告自己,定自己的罪,深陷在「如果當初⋯⋯,就好了」的悔恨中。而自憐帶來不滿與怨恨:「為何是我,不是別人?」

        再加上,照顧新生兒的忙碌生活,和滿足全家日常的需要,幾乎佔據我全部的時間與精力,根本無法也無力獨自哀傷、安靜療傷。夜闌人靜時,心靈深處的空虛與失落叫我無法成眠,身旁的另一半鼾聲高高低低、忽大忽小,我卻在房中來回踱步。有時夜半驚醒,枕頭已半邊浸透。

關係全面崩盤

        焦慮帶來的後果,是沒有耐心與百般挑剔,這發生在生活的每個小環節及人際關係上,外人可能不易察覺,但自家人就會無故遭殃。抑鬱沮喪使人封閉自我,失去生命的活力,否定自我價值。

        恐懼害怕也與我為伍,精神上如履薄冰,家人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讓我有如驚弓之鳥。記得有一回發現女兒大腿骨突然鼓出一個大包,氣急敗壞認定她病入膏肓,完全失去承載生命的能量。

        至於夫妻關係,也處於緊繃狀態,一觸即發!我對先生的錯誤期待─渴望他是父親的替代品,把我們的距離越拉越遠。以前覺得他能懂我,現在卻好似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心中很苦悶,卻無人能傾訴!

尋覓改變契機

        我渴望改變。真愛家庭協會出版的《危機‧轉機‧新機》一書中就提到:「家庭危難是一個事件,處理危難卻是一種過程,需要時間與助力,來重整我們外在及內心的世界。」

        是的,生命重整是一段艱辛的過程,需要時間、助力、勇氣與毅力,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外在及內心世界。突破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找到壓力的根源。然後,堅定去解決、克服、超越,直到一切豁然開朗!

        在千頭萬緒中抽絲剝繭,我終於領悟,父親過世只是一個事件,而冰山下的深層問題是無法面對死亡,罪咎感等負面情緒只不過是這事件所引發的外在表現,其實內心深處真正的渴望是被愛。

        「察覺問題所在」是生命重整的好開始。可是如何真正解決問題呢?生命的兩大課題,「愛的渴求」與「面對死亡」,都讓我碰上了。若生命本身是奧秘,找尋答案就必須回到奧秘的源頭,於是,我踏上了一段漫長的信仰生命重整之旅。

重新定位自己

        首先,我承認人的渺小與不完美,這是一大突破。人的出路,只有學習放手不掌控、學習與奧秘共舞、與生命的破碎共存、與不完美認同,才能走出海闊天空的人生。而破除罪咎感惟一的途徑,就是學習饒恕自己,給自己恩典,在恩典中經歷自由、釋放、洗滌與更新。

        其次,一些屬靈書籍有如生命的急救箱,陪伴我渡過難關。麥哥登的《心意更新》、王志學的《奇異恩典在中年》、亨利‧克勞德和約翰‧湯森德的《過猶不及》和《成長神學》,都幫助我調整內心生活、醫治過去的創傷、重整破碎的關係、建立健康的心理界限。最棒的是,透過以靈修扎記記錄自己的故事,了解過往,認清目前處境,展望未來。

        教會姊妹小組也是助力。姊妹們敞開心真誠分享內心的感受,是人生最大的祝福與禮物。印象最深刻的是一起讀菁潔‧蓋博爾《屬神的女人》,每天操練「我是珍貴的王女,是有價值的、是有歸屬的」,讓我親身體驗愛的源頭是上帝,不是父親或是丈夫,想要從人身上得到真正愛的滿足,只有作繭自縛!在這過程中,我重新定位自己,找回自我形象與角色。

破繭而出

        偶然在報上看見徵求陪伴臨終病人義工的廣告,就自告奮勇報了名。從集訓到陪伴臨終病人及家屬走過生命的最後一程,學習聆聽他們身體、心理、靈性的各種需要,了解末期病人的恐懼,幫助家屬面對死亡、度過哀傷期,無形中醫治了我對死亡的恐懼。

        死亡是自然的過程,對於信上帝的人,作家楊牧谷說道,「死亡只是一道門,推門進去,不是進入無有之鄉,而是進入更高層次的存在。」

        當義工期間,母親突然被診斷出末期子宮癌,從確診到過世只有短短六個月。這次,我發現自己在哀傷中有出奇的平安,在不捨中能接受生命的無常,在痛哭中內化為深沉的懷念,脫離了四年前父親去世時的恐慌與茫然,我知道這段生命重整之旅,已經從漸漸破繭而出、蛻化成碟了!

        走過傷痛,經過流淚谷,失去了地上的父母,卻有天父永恆不變的愛,伴隨我走人生路。人生最美的事,是在破碎、不完全的生命
中,活出盼望的人生、活出生命的色彩,這是對逝者的尊敬,也是對自我的負責,更是對生命創造者的敬畏!

@ 網上延伸閱讀

欲享讀許玉芳生動睿智的親子互動經驗談,請上本會網站,在真愛雜誌專區中以作者姓名指定查詢。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2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