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64期 (2012年4月)
主題企劃
現象篇
  為何不婚?為何成婚?
資訊篇
  幸不幸福,誰負責?
輔導篇
  揮別婚姻恐懼症
醫學篇
  把握生育時機
見證篇
  幸福咖啡屋
 
真愛分享
幸福尋寶圖
  伴你瞻望婚姻之旅
加上更多
  從一張圓桌出發
人生感懷
  死亡,只是一道門
遠距夫妻
  跨越距離相愛相守
郭老師劉老師信箱
  愛與親密的化學動力
家庭電影院
  冰消雪融萌真愛
一笑抵萬金
  非同小可


「雙城記」過來人

        我倆是在臺灣的大學基督徒社團中認識、戀愛的,經過五年的愛情長跑,在1985年結婚,之後幾年上帝賜給我們一個女兒和兩個兒子。回想起來,在婚姻生活的前二十年之中,我們全家從來沒有長期分開兩地居住;甚至在1995年維超被派去美國德州進修的時候,我們也是全家大小一起出國生活。

        就在2004年的秋天,我們帶著三個當時正在就讀高中、初中及小學的孩子去美國北加州灣區生活。因為維超的事業還在臺灣,加上經濟上的壓力,他就開始當起「空中飛人」,每兩個月美國臺灣兩地奔波,這樣的日子持績了六年之久。

        玲珍小時候曾經聽外婆說「人是地上仙」,意思是說,人有如神仙一樣的能力可以到許多不同的地方;四十年前從臺中到臺北是一件難得的事情,更何況坐飛機從臺灣到美國,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時代真的不一樣了,如果外婆還活著的話,絕對不會相信有人早上飛到上海做生意,晚上還可以回到臺北吃晚餐,她老人家一定會驚訝地說「人是地上神」了。

        著時代的變遷,工作型態的多元化,加上夫妻角色改變, 女性受教育的機會提高,造就出所謂的「三高」─學位高、職位高、薪水高,家庭型態急速變化;這其中,遠距家庭就是很明顯的例子。

        夫妻倆在面臨遠距生活時,要先認識其中的困難,學習如何調適,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才可以安然度過許多婚姻與家庭中的風暴。

季父?月父?周公?

        最近二、三十年,兩岸三地及北美都有許多家庭,因夫妻一方求學或工作,而雙方分居兩地;隨著經濟全球化,不少人因為工作機會和職業的選擇,跳槽、改業都成了家常便飯,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面臨分居兩地的困擾。

        根據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的一篇報導, 2005年至少有350萬對美國夫妻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分居兩地,這個數據還不包括因為婚姻破裂而分居的家庭;而其中28%的配偶相距 1000 哩到 10000 哩之間不等。

        在中國大陸的臺商有數百萬人,根據天下雜誌(楊艾俐,2004)的保守估計,這類家庭幾乎每十個中就有一個「臺商之子」。可見日漸增多的遠距家庭所衍生的外遇、包二奶、家庭糾紛問題是多麼嚴重了。

        近年來臺灣也出現了所謂的「分偶家庭」、「假日父母」等家庭型態;面對工作與家庭的衝突,「全家人住在一起」變成了一種奢望。有的是因為工作時間長,或因為想賺夠小孩的保母費用,使得臺灣有近三成未滿三歲的幼兒,是在遠距父母的狀況下長大的(2006臺灣內政部公布)。這些孩子從週一到週五和阿公阿嬤或保母同住,父母只有週末才出現。

        九Ο年代開始,隨著兩岸通商、中國崛起,臺灣更是各行各業、全面性地到對岸搶灘。自從兩岸開放飛機直航,雖然讓許多的雙城家庭,由所謂「季父」(父親一季見一次孩子)到「月父」(一個月見一次),再到「周公」(丈夫一週見一次妻子),甚至當天就可以來回兩地,大大增加了遠距家庭相處的機會,但是「距離的風險」仍然困擾著許多家庭。

為何選擇成為遠距家庭?

1. 為子女教育
        越來越多的家庭因著孩子教育環境而遷移,但因為丈夫工作無法變動,大部分由妻子帶著孩子遠赴他鄉,過著遠距家庭的生活。

2. 就工作所需
        以臺灣來說,造成遠距家庭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關係;臺灣有近35%的遠距家庭,其中因為工作而分居兩地的比例佔26%(2005臺灣中研院調查)。
        在我們住過的美國北加州,有許多電腦工程師或主管,被派到中國當顧問,由於工作性質屬於按件計酬,所以需要兩三個禮拜住在中國、兩三個星期住在美國。

        另外,軍人或宣教士家庭也常面臨因職務調派或小孩就學而必須或長或短成為遠距家庭的情況。

3. 因家庭問題
        有些女性與夫家的互動原本就不好,孩子出生之後關係更加複雜,在丈夫也難處理的情況下,作妻子的決定以孩子就學為由出國或他遷,避開糾纏不清的環境,但是丈夫無法搬遷過去與妻子同住。

        另外的情形是丈夫、婆婆、與妻子三人長期處於三角的拉扯關係,丈夫在有機會調職的情況下,決定到另一個城市工作,每週或兩週回來一次,夫妻暫時過一段雙城的生活。

        又或者,夫妻二人一直有懸而未決的問題,或是生活中一直有「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困擾,長期累積下來的內心距離,即使同住在一個屋簷下也不願意面對彼此的衝突,正好利用遠距生活來保住名義上的夫妻關係,但婚姻是名存實亡。

真摯的叮嚀

        我們並不鼓勵大家選擇遠距家庭生活,也不希望您讀了本文之後反而找到藉口,我們只是分析現實面,盼能對這類的家庭多給予關懷和體諒。

        遠距夫妻的生活是辛苦的。在我們六年的經驗中,確實清楚這不是上帝所希望的生活,所以我們倆非常努力地守護婚姻,並盡力早日結束這種生活,重新回到真正合一的婚姻關係中。

        無論何種因素要選擇暫時過遠距家庭的生活,我們強調的是夫妻一起商量討論、共同決定、雙方一起承擔後果,並且要能在過程中看見彼此是同心面對家裡的事。

        遠距家庭生活是有期限的,夫妻二人一定要事先訂下短期、中程與遠程的計畫;清楚目前短暫的分離只是一個過渡時期,知道多久就要結束這種生活。如果一方有不同意見時,一定要重視它,當盡力溝通之後仍然得不出共同的結論時,要請教長輩或尋求婚姻諮詢專家的幫助。

作者邱維超醫師現任為臺灣真愛家庭協會執行長,延玲珍為該會特約講師,夫妻倆多年同心服事華人家庭。

延伸閱讀

本文取材改寫自他們合著及播講的有聲教材《遠距家庭勤守護》(5片CD+1本書),好聽又好讀,3月即將在臺問世,請洽臺灣真愛家庭協會(02-8732-8019),北美區將於6月推出。已是遠距夫妻,即將成為遠距夫妻,或有心關懷遠距夫妻者,皆不可錯過。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2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