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愛家庭雜誌 第78期 (2014年08月) | ||||||||||||||||||||||||||||||||||||||||||||||||||
|
吳憶樺,孤雛變寵兒 吳憶樺的生父是臺灣人,生母為巴西人,三歲時,生母就因病去世,生父隨後帶他返臺居住,不料不久生父便心臟病發猝逝,六歲的小男孩頓時成為孤兒,還好叔叔、嬸嬸一家人對他疼愛有加,承諾將他撫養成人。 但外婆想將吳憶樺帶回巴西,兩家人對簿公堂,成為臺灣與巴西轟動一時的事件。後來法官將孩子的撫養權判交外婆,不料吳憶樺回巴西之後,漸漸出現逃學、說謊⋯⋯等脫序行為。外婆年邁多病,無力管教孫兒,於是透過社福機構安排,吳憶樺於十三歲左右被一對德裔夫妻收養。 剛進入收養家庭時,吳憶樺仍非常叛逆,養母常需在半夜上街尋找翹家的兒子。但養父母不離不棄,以愛陪伴他成長、傾聽他的心聲,漸漸地,吳憶樺回到常軌,重拾學業,轉變為溫文有禮的孩子。 吳憶樺的養父母共育有三名親生、四名收養的孩子,吳憶樺成了家中受寵的老么。養母表示,孩子是上帝賞賜的禮物,不論親生或收養,都是寶貝,她都一樣疼愛。如果沒有養父母的接納與愛,實在難以想像小小年紀便遭遇一連串不幸的吳憶樺,能否平安成長。 收養的迷思與正解 根據臺灣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於2012年底發表的調查顯示,臺灣地區近三成民眾曾考慮收養孩子,但真正付諸行動的不多,深究原因,發現是許多有關收養的迷思,令他們裹足不前。 關懷收養家庭多年的許瓊嬌師母認為,攔阻收養最主要的原因,是種種迷思造成的懼怕。她自己在考慮是否收養孩子時,便曾因非常擔心管教、健康等問題,而遲遲不敢採取行動。父親過世那年,上帝醫治了她的喪父之痛,她忽然明白上帝可以徹底改變每個人的生命。懼怕霎時脫落,她和夫婿張瓊濱牧師滿心期待地開始進行收養程序。 以下為華人社會常見的幾個收養迷思─ 迷思1:孩子知道身世後會自卑、叛逆。 其實,根據調查,只要養父母對收養抱著正面、開放、不避諱討論的態度,讓孩子有機會了解被收養的過程、原因,並了解生父生母出養的動機,很有可能是為了讓孩子能在更健全合適的環境中成長,而做出愛的犧牲。同時,只要確知養父母就是他們的父母,永遠愛他們,絕大多數被收養的孩子都能坦然接受自己的身世,而且更敬愛養父母。 相反的,如果孩子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從旁人口中,或父母言談的破綻,得知自己被收養的身世,便很可能無法承擔衝擊,變得自卑,以叛逆行為表達心中的傷痛,甚至不再信任養父母。 許瓊嬌在兩個孩子年幼時,便對他們告知身世,一雙兒女一直覺得收 養 是 一 件 很 普 通 的事,絲毫不覺得自己與別的孩子有何不同。她表示,越早讓孩子知道身世,對孩子的衝擊越小。若一味隱瞞,親子之間將存在無法碰觸的敏感地帶,每回聊到相關話題,養父母便得支吾其詞,甚至說謊。 迷思2: 養子女成長後,會離開養父母,回到親生父母身邊。 許瓊嬌表示,將心比心,「尋根」是人的天性,孩子想知道親生父母是怎麼樣的人、為什麼不能撫養他、原生家庭有沒有兄弟姊妹等,是很自然的情感需求。她兒子曾提及長大後要到中國尋找親生父母,女兒則認為自己已經有了深愛她的爸爸媽媽,對尋親完全不感興趣。無論孩子想怎麼做,她和先生總是讓孩子知道,爸媽永遠愛他們,也支持他們的決定。 天生沒有左前臂,出生四個月便被遺棄在體育館,之後被育幼院收容的馬武寶,四歲時被一對美國夫婦從中國帶回美國撫養。馬武寶長大後想回中國尋親,惟一的擔憂是怕養母傷心,以為他想離開養父母,搬回中國,但養父母完全理解他想探索身世的心情,只擔心寶貝兒子若無法如願,能不能承擔失望。幾經波折,馬武寶找到了親生父母,得知他們當年由於家貧才將他留在體育館,並不是因為他的手臂而棄養。知道緣由後,解開了馬武寶心中長久以來的疑惑,但馬武寶說,在他心目中,養父母永遠是他最親愛的爸媽,沒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臺北的Emily,養父母從她小學起,便答應生母前來探望。如今已成年的Emily從沒想過要離開養育她、疼愛她的養父母。她在參與拍攝的《嗨!寶貝》紀錄片中,緊緊抱著爸媽大聲地說:「我超愛你們的!」 迷思3:被收養的孩子較不願接受養父母的管教。 如同所有的家庭,許瓊嬌和一雙兒女也會有不同意見,但是,她不會把教養上的挑戰與收養畫上等號。許瓊嬌的一位朋友,曾因親戚收養的孩子很悖逆,而反對收養。後來看到許瓊嬌一家人相處的情形,漸漸改變想法,收養了一個孩子,如今與孩子關係非常親近。 迷思4:沒有親生子女的家庭才會收養孩子。 華人通常是因為本身沒有孩子,才會考慮收養,但臺灣兒福聯盟表示,近年來,臺灣已有越來越多有親生子女的家庭收養孩子。許瓊嬌也認識好幾對同時育有親生與收養孩子的北美華人家庭。 2013年獲選臺灣新北市模範父親的謝立本,與太太何仲蓉育有一個親生女兒。夫妻倆在女兒滿十歲後,先後收養了三個在發展上有問題的孩子,並成為十二個孩子的寄養爸媽。謝立本說,他和太太能夠照顧這麼多孩子,是因為經歷過上帝的愛與恩典。夫妻倆要求自己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親生的大女兒也很貼心,幫忙分擔許多家務。 為愛收養,全然接納 許瓊嬌表示,申請收養的過程,無論在哪個國家,都相當漫長。如果夫妻對收養的態度不一致,或是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很容易半途放棄。此外,周遭親友的關切,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她和先生收養兒子時已年過五十,當時不少親友勸退。然而,一轉眼,兒子已上中學。扶養兩個寶貝,使她經歷很多成長、學習,生命更為完整豐富。 其實,每個基督徒不都是被上帝收養、視如己出的孩子麼?上帝愛祂的兒女,不是依據孩子有沒有成就、聰不聰明、聽不聽話,而是全然接納,付出無條件、永不止息的愛,這也是收養的精神。當選新北市模範父親的謝立本便說,天父上帝才是真正的模範父親。 收養的起點,或許帶著悲傷與遺憾。但是,超越血緣的愛、無條件的接納與付出,卻能將淚水轉變為耀眼的珍珠,使養父母與被收養子女的人生朝向幸福的方向前進。 |
|||||||||||||||||||||||||||||||||||||||||||||||||
歡迎上「真愛家庭論壇」發表您的感言。 Copyright © 2001-2014 Family Keepers, All Rights Reserved |